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影《寻梦环游记》的空间表意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振华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第4期82-86,153,共6页
悉德·菲尔德的情节点与范式理论为剖析《寻梦环游记》的逻辑架构提供了理论依据。米格尔的梦想与家庭间的矛盾在包括家庭空间、阁楼在内的阳世与阴世两大空间中展开。家庭空间与阁楼的对抗、阁楼场域的溃散、行动主体的时空穿越、... 悉德·菲尔德的情节点与范式理论为剖析《寻梦环游记》的逻辑架构提供了理论依据。米格尔的梦想与家庭间的矛盾在包括家庭空间、阁楼在内的阳世与阴世两大空间中展开。家庭空间与阁楼的对抗、阁楼场域的溃散、行动主体的时空穿越、逃捕模式的空间位移等多重关系在此消彼长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记忆救赎"的文化预设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表意互动,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故事张力与扣人心弦的共情效力,能够在影片空间表意与逻辑建构方面为国产影片提质赋能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梦环游记 空间表意 记忆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入其境:数字超高清成像时代电视节目表意空间的敞开性——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
作者 王冬冬 刘莹莹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在数字超高清成像时代,以《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深入挖掘在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大屏内容呈现优势,以抠像、3D、VR、AR等技术进行缝合身体、场景、文本三者的场景叙事... 在数字超高清成像时代,以《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深入挖掘在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大屏内容呈现优势,以抠像、3D、VR、AR等技术进行缝合身体、场景、文本三者的场景叙事,为观众提供了强具身沉浸感知的表意空间,使观众能够“身入其境”地参与到文本的表意空间中。这种节目新样态打破了观众日常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内容之间的跨时空接受区隔,让观众能够深度体验文本叙事,进行空间与身体的交织。同时,这类电视节目彰显了创作者借助数字成像技术进行中华文化场景叙事的创新能力,其以提供具身体验来提升在地化故事的普遍接受度,以及物性表达文化奇观,为电视节目向观众敞开表意空间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性策略,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呈现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节日 表意空间 具身认知 场景叙事 沉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婚启事》中可见与不可见的表意空间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矿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中国台湾女作家陈玉慧的实验性小说《征婚启事》由台湾著名导演陈国富改编成电影,前者注重的是以冷静客观的文字忠实记录当下感受,而后者在影像中展示了都市人集体性的焦虑不安。本文不仅从文学和电影的互动角度着重细致分析了原著和电... 中国台湾女作家陈玉慧的实验性小说《征婚启事》由台湾著名导演陈国富改编成电影,前者注重的是以冷静客观的文字忠实记录当下感受,而后者在影像中展示了都市人集体性的焦虑不安。本文不仅从文学和电影的互动角度着重细致分析了原著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异同,而且在精神分析的视域中,借用心理剧的观点尝试进一步挖掘影片中可见与不可见的表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空间 电影改编 心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与城市景观——刁亦男电影中的多重表意空间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7,共3页
刁亦男导演继《白日焰火》(2014)问鼎柏林金熊奖之后,执导的《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再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并在2019年12月与国内观众见面,票房突破两亿元人民币。《南方车站的聚会》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白日焰火》冰冷压抑、悬疑刺... 刁亦男导演继《白日焰火》(2014)问鼎柏林金熊奖之后,执导的《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再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并在2019年12月与国内观众见面,票房突破两亿元人民币。《南方车站的聚会》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白日焰火》冰冷压抑、悬疑刺激的风格与类型,同时,在形式和意味上愈发极致,影像化过程中呈现出更为旖旎与梦幻的超现实指向,令观众在观影体验中如陷入重重迷雾,却又享受着欲于纷繁迷雾中一窥究竟的阐释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日焰火》 金熊奖 影像化 刁亦男 表意空间 城市景观 观影体验 超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表意室内空间的创造
5
作者 陈欣 《室内设计》 1992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室内 表意空间 建筑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技剧《铁道英雄》多层次美学空间与英雄群像立体书写
6
作者 廖茜 《戏剧之家》 2022年第1期53-54,共2页
杂技剧《铁道英雄》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鲁南铁道游击队”为原型,融“技”于“剧”,“技”“情”相长,用丰满的人物群像、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精妙娴熟的杂技技巧和多层次表意构筑了沉浸式的戏剧美学空间,再现了鲁南英雄儿女艰... 杂技剧《铁道英雄》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鲁南铁道游击队”为原型,融“技”于“剧”,“技”“情”相长,用丰满的人物群像、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精妙娴熟的杂技技巧和多层次表意构筑了沉浸式的戏剧美学空间,再现了鲁南英雄儿女艰苦卓绝、壮怀激烈的抗战史诗。该剧立足于杂技艺术本体,融合了杂技、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及“声”“光”“电”“影”等多元艺术手法,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人民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舞台剧目佳作,该剧不仅是杂技艺术发展之路上一次宝贵的“破题之思”,也是文旅融合的语境中,一部在艺术领域和文旅演艺市场有范式意义的戏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剧 表意空间 戏剧美学 英雄群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试论东方电影“意境美”的创构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洁玲 王璐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7-29,共3页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精神在于注重对作品表意空间的创造性建构。电影作为综合性艺术手段,具备构建表意空间,创造"意境美"的条件和优势。本文以五部经典东方影片为例,从电影时空、画面、声音...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精神在于注重对作品表意空间的创造性建构。电影作为综合性艺术手段,具备构建表意空间,创造"意境美"的条件和优势。本文以五部经典东方影片为例,从电影时空、画面、声音、叙事、风格五个方面分析了电影"意境美"创构的特征和手法,以其为瓶颈中的中国电影探求突围之路寻一条可行的审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表意空间 创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表达与转化——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性的演进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8
作者 李易谙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性成功地完成形式表意、空间表意到建构表意的进化,对其演进的研究能够对中国建筑走出民族性表达范式的困境有所启发。采用历史资料、案例研究等,对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性发展的3个阶段和两条脉络进行梳理,展现日本现代建... 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性成功地完成形式表意、空间表意到建构表意的进化,对其演进的研究能够对中国建筑走出民族性表达范式的困境有所启发。采用历史资料、案例研究等,对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性发展的3个阶段和两条脉络进行梳理,展现日本现代建筑在民族性的选择、表达和转化的演进之路;分析总结了日本现代建筑民族性的特征和建筑进化的内在动力。对比中国现代建筑进程,提出中国建筑民族性表达范式化的困境源于本土建筑师与业界环境的双重制约,以及中国建筑工业化与美学脱离的现状,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具有现实价值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现代建筑 建筑工业化 建筑民族性 空间表意 建构表意 文化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感性时代:新主流党史题材电影的情感价值生产与意义感知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凯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2-46,共5页
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数部党史题材电影以富有感性情感的创新表达为党献礼。党史题材是新主流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摆脱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选取百年党史中的惊鸿一瞥,用吸引力、情动力、冲击力对党史事件进行日常性描绘,... 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数部党史题材电影以富有感性情感的创新表达为党献礼。党史题材是新主流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摆脱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选取百年党史中的惊鸿一瞥,用吸引力、情动力、冲击力对党史事件进行日常性描绘,兼具主旋律电影的理性色彩与艺术电影的感性特质,诉诸观众以心灵上的触动。在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新感性进军新主流电影是必然事件。调动新感性生产情感价值,能够助推新主流党史题材电影契合新感性时代的电影运作逻辑与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性 新主流电影 党史 情感价值 表意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