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生产三元辩证关系的城市综合体空间供给与更新研究
1
作者 于世伟 苏小雪 +2 位作者 杜常龙 王美清 张险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需要适配空间正义需求,满足受众基本空间权力,实现对需求、特征、分层等适合度层面的权衡把控,同时还应考虑到其组构体系的可及性与效能发挥的显著性。城市综合体作为新型公共服务有机延续与功能复合的空间载体,...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需要适配空间正义需求,满足受众基本空间权力,实现对需求、特征、分层等适合度层面的权衡把控,同时还应考虑到其组构体系的可及性与效能发挥的显著性。城市综合体作为新型公共服务有机延续与功能复合的空间载体,其空间实现过程可以为多元主体创造经济、社会与环境耦合的多维价值合力。本文以空间生产三元辩证环节为研究视角,结合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图解分析,试基于“感知—认知—觉知”的层级体系,从物质空间叠合、构想空间耦合、社会空间和合三个维度提出相应营建策略,以期通过空间生产内涵集聚介入空间供给体系、实现综合体空间适应性更新提供一定思考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三元辩证过程 城市综合体 空间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创新活动需求的创新空间供给模式研究——以深圳高新区典型创新空间为例
2
作者 何淑瑶 彭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2期134-138,共5页
该文基于科技型创新活动、知识型创新活动和服务型创新活动的空间需求,提出与创新活动需求相匹配的不同类型创新空间的供给要点。借助POI数据和核密度估计法识别出位于深圳高新区具有典型性的科技型创新空间、知识型创新空间和服务型创... 该文基于科技型创新活动、知识型创新活动和服务型创新活动的空间需求,提出与创新活动需求相匹配的不同类型创新空间的供给要点。借助POI数据和核密度估计法识别出位于深圳高新区具有典型性的科技型创新空间、知识型创新空间和服务型创新空间各一处,分析总结深圳高新区各类典型创新空间的供给模式与具体做法,希望能为其他地区不同类型的创新空间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活动 创新空间 空间供给 深圳高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机遇挑战和空间供给策略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3
作者 袁欣 张丹蕾 王晨 《安徽建筑》 2024年第9期22-24,51,共4页
青年是助推城市发展的重要主力,城市是承载青年发展的关键载体。在试点工作的推进带动下,许多城市开始积极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常州市武进区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并于2022年5月正式宣布建设“长三... 青年是助推城市发展的重要主力,城市是承载青年发展的关键载体。在试点工作的推进带动下,许多城市开始积极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常州市武进区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城区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并于2022年5月正式宣布建设“长三角青年发展友好型示范城区”。文章在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围绕武进区“1+5”青年发展友好型政策体系,从城市空间规划和建设角度研究满足青年需求的城市空间供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 青年友好 武进区 机遇挑战 空间供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需求的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 被引量:70
4
作者 张京祥 唐爽 何鹤鸣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29,共12页
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生长、利用的基本逻辑。面对创新型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及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逻辑,通过空间供给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创新活动与功能的蓬勃发展,具有极... 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生长、利用的基本逻辑。面对创新型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及城市空间发展的新逻辑,通过空间供给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创新活动与功能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本文解析了创新企业、创新网络、创新人才三类创新要素对城市空间的新需求特征,进而结合近年来的典型地方实践探索,提出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探索适应创新不确定性的分层控规体系,鼓励促进功能混合的用地管控方式,完善吸引创新项目的土地精准供给方式,支持促进持续创新的存量空间盘活方式,建构促进创新交往的共享空间营建方式,为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及创新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经济 城市创新空间 创新要素 空间供给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研究的适变与应变:兼论空间供给、自然资产和权利义务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震 马晨曦 +1 位作者 李云燕 聂淼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9,共8页
在回溯公园城市相关思想融汇过程,以及进行概念辨析与内涵探微的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及统计学原理等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剖析公园城市研究现状的特征,并分析生态文明时代公园城市研究的适变趋势,即从“形态先行”... 在回溯公园城市相关思想融汇过程,以及进行概念辨析与内涵探微的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及统计学原理等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剖析公园城市研究现状的特征,并分析生态文明时代公园城市研究的适变趋势,即从“形态先行”到“生态优先”的营城逻辑转变、从“寻求共识”向“点面开花”的理念应用转化、基于“对象和场所”的视域范畴的持续外延、聚焦“路径和方法”的构建之道日趋深化等。基于此,突破固有思维并提出响应需求、面向未来的主动应对思路,从协同空间载体供给程序、自然资产核算与再生、权利明晰和义务界定等方面展开思考,推动研究领域从“适变”迈向“应变”,以期为后续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和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适变 应变 空间供给 自然资产 权利和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中长期趋势与空间供给新特征——兼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空间供给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凯 陈明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空间供给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国家战略导向、居民生活追求的历史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以土地供给为目的的增量规划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空间供给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国家战略导向、居民生活追求的历史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以土地供给为目的的增量规划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入转型期,空间和规划供给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要通过创新空间与空间创新的结合、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的转变,以及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的融合促进城市以人为本、转型发展,同时实现城乡规划理念和技术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供给 经济转型 城乡规划 规划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宇舒 王振宇 杨新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9,共5页
“双循环”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势必带来城市空间生长、利用逻辑的转向,空间供给作为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是政府实现战略愿景的重要抓手,亟待以更为精准、灵活的方式服务于“双循环”新格局。文章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入手,分... “双循环”经济形态的新需求势必带来城市空间生长、利用逻辑的转向,空间供给作为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是政府实现战略愿景的重要抓手,亟待以更为精准、灵活的方式服务于“双循环”新格局。文章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入手,分析城市空间供给的需求特征与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城市空间供给与治理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以重大项目策划为牵引,聚焦“补短板”“锻长板”的战略方向;以专项规划实施评估为抓手,推进“需求端”与“供给端”的有效对接;以分层控规体系管控为依托,探索适应市场不确定性的管理方式;以国土空间规划“双平台”为支撑,促进空间统筹的协同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城市空间 空间供给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视角下创新产业空间供给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家明 方晓璐 +1 位作者 叶小军 雷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5,共6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适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在“双循环”的新需求与新供给导向下,探索传统开发区向创新产业空间转型的路径,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需求结构与供给体系高水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双循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适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在“双循环”的新需求与新供给导向下,探索传统开发区向创新产业空间转型的路径,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需求结构与供给体系高水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双循环”视角出发,在总结开发区发展升级轨迹的基础上,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角度审视创新产业空间供给与治理的问题,从协同战略空间需求、转变创新空间供给和落实高效空间治理3个角度探讨创新产业空间供给与治理的路径,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空间层次提出创新产业空间供给与治理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创新产业 空间供给 空间治理 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规划供给与治理策略
9
作者 张京祥 冯广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尚未就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问题形成共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质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尚未就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问题形成共识。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质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点分析其中的“经济—空间”互动逻辑:在科技创新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创新供给,因此在经济与空间的双向互动下,必须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实现新质生产空间创新性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据此,将新质生产空间分为知识创新型、技术产业型、功能特性型、跨域融合型4类,探讨其空间需求特征,并从空间的识别与供给、构建与营造、管控与引导、治理与网络构建等方面分别提出匹配新质生产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土空间规划 “经济—空间”互动 空间供给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需求升级的城市公共服务优化供给思考——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例
10
作者 胡峰 贺辉文 +1 位作者 刘莉娜 胡嘉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0-66,74,共8页
如何满足人的需求应该是空间供给的首要问题,但是现有空间供给研究缺乏对人需求的升级这一客观变化的响应。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基础,以人的物性、群性、理性来一般地解构人的需求,并以广州的城市公共服务为例,在空间供给方面给出理... 如何满足人的需求应该是空间供给的首要问题,但是现有空间供给研究缺乏对人需求的升级这一客观变化的响应。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基础,以人的物性、群性、理性来一般地解构人的需求,并以广州的城市公共服务为例,在空间供给方面给出理念性的答案。研究发现“城市人”在数字时代的需求升级,“城市人”的物性、群性、理性的需求被放大、显化,其中对“城市人”的物性和群性的需求影响更为显著。结合广州人的需求升级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出要从物性需求的空间升级、群性需求的积极响应和理性需求的倡导引导等方面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需求 空间供给 公共服务 战略规划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的深圳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评价及优化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越 岳隽 +1 位作者 杜雁 任颋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1,共10页
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能否适配创新主体多元的空间需求、形成空间有效供给,已成为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议题。以较早开展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实践的深圳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供给与需求两大视角的分析框架,通过政策梳理、定性分析和定量... 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能否适配创新主体多元的空间需求、形成空间有效供给,已成为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议题。以较早开展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实践的深圳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供给与需求两大视角的分析框架,通过政策梳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等方法,对深圳近10年的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政策演进经历了先放后收、及时转向的阶段,由此形成供给侧的规模波动显著、区位供给适配和功能结构失衡3大特征,而在需求侧则借助“房地并举”的差异化政策,较好地匹配了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空间需求,有效支撑起深圳特色的“雨林式”创新生态,同时兼顾了不同类型创新型人群的职住均衡需求,进一步识别和总结部分典型项目区域的供需匹配特征,并基于供需视角提出政策优化建议,以期为各地不断优化和调整创新型产业空间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产业空间 空间供给 空间需求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视角下城市空间载体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继成 石昊岭 李瑾 《城乡规划》 2019年第3期56-63,共8页
促进新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激发开封市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新经济和供给侧改革出发,结合城市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经济空间供给侧的理论框架,并针对开封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开封城市空间载体的供给侧... 促进新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激发开封市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新经济和供给侧改革出发,结合城市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经济空间供给侧的理论框架,并针对开封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开封城市空间载体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开封市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开封市 空间载体 供给侧改革 空间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供给分布与需求分析——基于ArcGIS的二维空间分析模块的城市研究
13
作者 丰子淇 孙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利用ArcGIS平台空间分析软件中的二维空间分析模型对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供给进行分析,同时与基于地理热力度所产生的大众健身公共空间需求进行匹配,以期规划和建设合理的大众健身公共空间。方法:通过ArcGIS平台空间分析模块分析大... 目的:利用ArcGIS平台空间分析软件中的二维空间分析模型对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供给进行分析,同时与基于地理热力度所产生的大众健身公共空间需求进行匹配,以期规划和建设合理的大众健身公共空间。方法:通过ArcGIS平台空间分析模块分析大连市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供给量、聚集地区及密度,并将其量化;通过地理人力热力度导入分析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需求量、主要汇集地及其密度;对比两者重合、匹配程度。结果:人口密度分布中大连市总体人口密度0.05万人/km2,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为沙河口区;其次为西岗区,第三位中山区,其中普兰店、瓦房店、庄河人口低于大连市人密度均值,排在末位。人均广场个数中大连市总体人均广场个数4.30万人/km2,其中人均广场个数最少的为长海县1.80万人/个;其次为中山区2.00万人/个,第三位西岗区2.67万人/个,第四为沙河口区3.14万人/个,其中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甘井子区高于大连市总体人均广场个数均值,分别为4.54万人/个、4.82万人/个、6.24万人/个、7.03万人/个、7.51万人/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大众健身 公共空间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策略思考——兼议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变革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岚 丁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4,共6页
从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社会需求、技术革命和城市治理角度,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空间的需求变化;从推动空间供给和需求匹配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区域、城乡、城市、以及城市内部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策略思考;在此基础上,围绕适应改革... 从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社会需求、技术革命和城市治理角度,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空间的需求变化;从推动空间供给和需求匹配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区域、城乡、城市、以及城市内部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策略思考;在此基础上,围绕适应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规划设计行业将经历"分化—融合"的过程,经凤凰涅槃形成多专业交互协同的空间治理学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治理 空间需求 空间供给 行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晓鹏 张国彪 +1 位作者 李伟溪 谢剑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4-40,共7页
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核心议题之一。文章从产业的视角出发,分析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逻辑和相互作用机制,并围绕规划理念、空间供给、资金平衡和运营监管等方... 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核心议题之一。文章从产业的视角出发,分析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逻辑和相互作用机制,并围绕规划理念、空间供给、资金平衡和运营监管等方面的内容,剖析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中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尝试在产业发展层面探索其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产业发展 产业规划 空间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创新治理视角下的上海中心城社区规划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奚文沁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2期8-16,共9页
上海作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复杂的超大城市,社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异质性特征,并伴随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而社区发展规划与创新治理已成为反映居民真实需求、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经验的学习借鉴,... 上海作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复杂的超大城市,社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异质性特征,并伴随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而社区发展规划与创新治理已成为反映居民真实需求、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经验的学习借鉴,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构建社区服务的关键要素及发展策略包,从服务分级、布局优化、规模合理、弹性高效等角度提出社区发展的空间应对策略,探讨创新治理视角下的社区规划实施机制,以期对现阶段上海社区规划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空间供给 规划策略 创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活动之“困”——浅议儿童活动场地配置
17
作者 王晗昱 杜斯卿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A01期81-87,共7页
儿童活动场地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增进整个社会不同阶层交融的场所.通过调研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社区的儿童活动场地使用特征,明确儿童活动的质量受儿童活动场地资源供给影响较大.进一步排摸不同区位政府、市场、社区3种类型的儿童活动... 儿童活动场地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增进整个社会不同阶层交融的场所.通过调研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社区的儿童活动场地使用特征,明确儿童活动的质量受儿童活动场地资源供给影响较大.进一步排摸不同区位政府、市场、社区3种类型的儿童活动场地的供给特征,研究得出中环地区儿童活动场地较为充裕和多样,靠近商务集聚区的老旧社区场地缺乏严重,外环地区活动场地类别单一的特征.建议政府增加对商务集聚区老旧社区儿童活动资源配置,提升外环地区儿童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形成政府托底、市场补充、社区为主的多层次供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活动场地 使用需求特征 空间供给 供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