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发展
1
作者 徐路涛 李乾 +3 位作者 韩书磊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6-2359,共1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的发病机制涉及脑区复杂的代谢网络改变,并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传统的代谢组学因缺乏空间维度,难以揭示特定脑区和细胞微环境中的关键代谢变化,限制了对NDDs核心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以质谱成像(MSI)为核心的空... 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的发病机制涉及脑区复杂的代谢网络改变,并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传统的代谢组学因缺乏空间维度,难以揭示特定脑区和细胞微环境中的关键代谢变化,限制了对NDDs核心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以质谱成像(MSI)为核心的空间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在组织原位对成百上千种内源性代谢物、脂质、神经递质、肽段及金属离子等进行高分辨率的同步检测与定位,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为NDD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视角。本综述讨论了主流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二次离子质谱成像(SIMS-MSI)、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和新兴技术等)的特性、适用场景和当前技术限制,重点阐述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NDDs病理微环境(Aβ斑块、tau蛋白、路易小体等)化学异质性解析、脑区和细胞代谢脆弱性图谱描绘等方面的应用发展,并结合类器官模型、多器官轴、单细胞及亚细胞等当下前沿NDDs研究方法,对该技术在早期诊断、药物筛选和精准治疗等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标志物
2
作者 赵惠婷 韩伟 +5 位作者 罗观发 卢雯 付玉娟 谭潇 胡勤刚 杨细虎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目的:通过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代谢途径。方法:本研究纳入的10例OSCC... 目的:通过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代谢途径。方法:本研究纳入的10例OSCC病例均为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住院且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病例。收集组织样本用于DESI-MSI检测,进一步采用多元及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然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差异代谢物的诊断能力。最后,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确定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OSCC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共鉴定出144种差异代谢物,大多数为脂肪酸。ROC曲线分析发现这144种代谢物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均大于0.7。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与OSCC发生相关的通路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基于DESI-MSI筛选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差异代谢物,发现OSCC组织存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紊乱,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 空间代谢组学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空间代谢组学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3
作者 张韵千 蔡圣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8,239,共13页
自组学技术兴起以来,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物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代谢组学方法在揭示植物代谢物时空分布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空间分辨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传统质谱技术与空间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空间代谢组学逐渐成为植... 自组学技术兴起以来,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物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代谢组学方法在揭示植物代谢物时空分布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空间分辨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传统质谱技术与空间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空间代谢组学逐渐成为植物代谢物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综述了空间代谢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技术,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植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此外,本文还深入分析了当前空间代谢组学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改进策略,旨在为推动植物空间代谢组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植物代谢 质谱成像 原位代谢分析 高分辨率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人参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大鼠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范宇婷 刘志强 +3 位作者 邢俊鹏 郑重 宋凤瑞 刘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8,I0001,共17页
本文采用基于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FADESI-MSI)技术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全面探讨了人参在分子水平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药效学结果表明,人参提取物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脑病理损伤状态... 本文采用基于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FADESI-MSI)技术的空间代谢组学方法,全面探讨了人参在分子水平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药效学结果表明,人参提取物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脑病理损伤状态,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人参显著回调了与AD密切相关的19种生物标志物水平,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嘌呤代谢、三羧酸(TCA)循环和脂肪酸代谢等8条代谢通路。最后,在脑组织中检测出7种人参活性成分,这些物质可能通过调节与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能量缺失以及脂肪酸异常代谢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上游靶点发挥作用,实现对关键代谢物水平的精确调控,从而达到治疗AD的目的。利用质谱成像可以将内外源性物质的空间分布进行对应分析,更清晰地阐释药物成分的具体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人参 阿尔兹海默症(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金属组学与空间代谢组学助力碎米荠富硒机制研究
5
作者 解宏鑫 田雪 +5 位作者 赵甲亭 王黎明 于永亮 崔丽巍 李柏 李玉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29-329,共1页
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是我国发现的一种能富集硒的草本植物,植株中硒含量可达几千mg·kg-1。硒不是植物必需元素,因此研究碎米荠对硒的富集机制有利于探究植物解硒毒机制,同时也为利用富硒碎米荠做富硒原料打下良好基础。... 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是我国发现的一种能富集硒的草本植物,植株中硒含量可达几千mg·kg-1。硒不是植物必需元素,因此研究碎米荠对硒的富集机制有利于探究植物解硒毒机制,同时也为利用富硒碎米荠做富硒原料打下良好基础。本研究首先利用ICP-MS、HPLC-ICP-MS、同步辐射XRF及同步辐射XAS等技术对富硒碎米荠植株中不同部位的硒含量、形态、分布及化学种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金属 空间代谢组学 富硒碎米荠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 质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空间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语诗 李镇 +2 位作者 邹宇琛 汤维维 李彬 《生物技术通报》 2025年第9期22-31,共10页
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免标记、高覆盖、高灵敏度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代谢物的组织分布研究。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质谱成像的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将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深度融合,能够同时实现组织中... 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具有免标记、高覆盖、高灵敏度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代谢物的组织分布研究。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质谱成像的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将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深度融合,能够同时实现组织中代谢物的空间定位与成像分析,研究对象涵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近年来,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精准定位组织中代谢物空间分布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比较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和二次离子质谱成像(SIMS-MSI)等主流质谱成像技术的特长与局限性,以及样本制备与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重点综述了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如何应用空间代谢组学技术揭示药用植物代谢产物组织分布与累积规律,助力药用植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转运机制解析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最后探讨了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药用植物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药用植物 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何诗瑜 曾仲大 李博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9,共15页
基于质谱成像技术发展而来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能够直接对动植物组织或细胞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原位定性、定量,以及借力图像整体或局部特征对代谢物进行结构、含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定位分析,识别潜在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该技术... 基于质谱成像技术发展而来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能够直接对动植物组织或细胞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原位定性、定量,以及借力图像整体或局部特征对代谢物进行结构、含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定位分析,识别潜在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可视化性以及无需标记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临床疾病诊断与研究中。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空间分辨代谢组学的技术发展,阐述其在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辨代谢 质谱成像 疾病诊断 代谢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关节组织的敞开式质谱成像分析方法研究
8
作者 朱时雨 李婷 +2 位作者 臧清策 张瑞萍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7,I0001,共10页
哺乳动物骨关节代谢异常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研发适用于骨关节组织中代谢物可视化分析的质谱成像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生理病理条件下骨关节组织不同微区的代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 哺乳动物骨关节代谢异常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研发适用于骨关节组织中代谢物可视化分析的质谱成像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生理病理条件下骨关节组织不同微区的代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irflow-assisted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AFADESI-MSI)技术,以代谢物的检出数量、响应强度和成像效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对骨关节组织样品切片制备方法、切片厚度和喷雾溶剂系统进行优化,建立了大鼠骨关节组织的敞开式质谱成像分析方法。考察相邻的6张大鼠膝关节组织切片,代表性代谢物响应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进一步采用该方法对大鼠膝关节组织进行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骨质中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TCA循环等代谢通路更为显著;骨髓中抗坏血酸代谢与嘌呤代谢通路更为显著;软骨中精氨酸、脯氨酸代谢以及赖氨酸降解等氨基酸代谢通路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大鼠膝关节组织不同微区具有明显的代谢异质性。本文建立的AFADESI-MSI方法适用于大鼠骨关节组织分析,为骨关节组织的代谢研究提供了可视化分析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质谱成像(MSI) 空间分辨代谢 代谢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切换扫描质谱成像分析方法及其整体动物体内代谢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建鹏 张锦 +3 位作者 刘丹 高杉杉 张瑞萍 贺玖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6-262,共7页
基于质谱成像(MSI)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已经成为生物组织学、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和新药药效毒理研究的有力工具。该研究采用敞开式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AFADESI)技术,开发了一种正负离子切换扫描的质谱成像方法。该方法... 基于质谱成像(MSI)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已经成为生物组织学、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和新药药效毒理研究的有力工具。该研究采用敞开式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AFADESI)技术,开发了一种正负离子切换扫描的质谱成像方法。该方法在离子化过程中无需施加高电压,既提高了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成像的操作安全性,还可将生物组织切片,尤其是较大面积的整体动物组织切片中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高效率解吸和离子化,同时获得多胺、氨基酸、磷脂(正离子模式易电离)和核苷、磷脂酰甘油(负离子模式易电离)等内源性代谢物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正负离子化的同时扫描和质谱成像分析,节省了数据采集的时间和样本切片的数量,扩展了代谢物的覆盖范围,使得一次实验可以成像检出更多种类的代谢物。因此,该方法在整体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研究中具有优势,有望从整体动物体内代谢水平深刻理解与生理、病理和药理相关的分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MSI) 空间分辨代谢 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AFADESI) 整体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成像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及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芳 罗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环境污染暴露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蓄积,通过与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效应。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明确其引发的毒性效应并发现关键毒性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 环境污染暴露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蓄积,通过与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效应。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明确其引发的毒性效应并发现关键毒性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外源性污染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代谢程度和累积情况存在差异,内源性生物分子合成和累积也具有精准的空间分布,因此对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可视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质谱因出色的定性和定量能力成为化合物分析的关键技术,以它为基础的质谱成像技术(MSI)是一种新兴分子影像技术,单次分析可提供组织切片上数百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结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该技术具有免标记、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高灵敏和高通量等优点,已被用于生物学、药学和临床研究中。近年来,MSI技术已成为环境分析和毒理学研究中最具前景的新技术之一,不仅可表征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整体和特定器官内的时空分布特征,还可通过开展空间代谢组学解析内源性代谢物对暴露的应答情况。本文介绍了常见MSI技术电离源的原理和特点、常用质量分析器及分析流程,对其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和毒理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空间代谢组学 环境污染物 可视化分析 空间分布 毒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分子成像技术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5-1344,共10页
该文总结了二次离子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和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三大类型质谱分子成像(MSI)技术的概况、技术与方法及其应用新进展。MSI技术作为免标记、高覆盖、高灵敏、检测范围广的可视化分析手段,不局限于生物组织或细... 该文总结了二次离子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和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三大类型质谱分子成像(MSI)技术的概况、技术与方法及其应用新进展。MSI技术作为免标记、高覆盖、高灵敏、检测范围广的可视化分析手段,不局限于生物组织或细胞中某种特定分子的检测,可对已知和未知多种分子进行同时成像分析,获得不同分子的空间分布、相对含量及结构信息,实现其分子的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还可提供不同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功能分子的动态时空变化信息等。因此,MSI技术成为质谱领域以及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方向之一,并在化学、医学、生命科学、药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显示出重大应用前景。此外,MSI技术是单细胞可视化分析和空间分辨代谢组学的强有力分析手段,可从动物或器官组织的整体、微区、单细胞等不同空间尺度,获取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动态变化的功能分子全景轮廓信息等而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分子成像技术 二次离子质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 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 空间分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