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崑 徐坚 +4 位作者 鲁长根 邵建均 蔡广越 张艳 吴家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4-79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Oryza sativa-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水稻Oryza sativa-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吸收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新型温室循环农业模式种植效益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徐水县“菜/果-菌”连体温室模式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颖 邱建军 +4 位作者 尹昌斌 李贵春 祖君鸣 杜艳芹 雷冬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
本文开展了"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目的是摸清菇房蔬菜温室连体温室大棚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投入及经济效益情况,定量比较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大棚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采用... 本文开展了"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目的是摸清菇房蔬菜温室连体温室大棚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投入及经济效益情况,定量比较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大棚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农户访谈,了解菇房温室连体大棚的设计结构及栽培措施,分析产业链条结构及模式基本特征;通过跟踪监测与问卷调查,比较分析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种植模式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基于连体温室大棚的"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比普通温室大棚经济效益高;以单一种植茄子、青椒、西红柿和丝瓜4种蔬菜的生产模式效益做比较,连体温室大棚的年均净收益分别是传统大棚净收益的6.3倍、3.5倍、2.3倍和1.1倍,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基于连体温室设计的种植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推广的一种新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温室大棚 -菌”立体种植 循环农业模式 经济效益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稻麦两熟地区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振荣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6期31-32,50,共3页
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由传统的稻麦两熟种植模式改造而来,变一年两熟为一年多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结了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中的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由传统的稻麦两熟种植模式改造而来,变一年两熟为一年多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结了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模式中的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产量收益,以期为稻麦两熟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稻-菜-菜高效种植模式 特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多种稻-菜轮作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潘荣 于琴芝 +9 位作者 蒋玉梅 高立波 李晓晖 汤雪莲 唐学军 管欢 梁群 李林超 张驰 黄琳琳 《南方园艺》 2018年第4期54-56,共3页
为了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栽培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桂林市农业生产栽培模式越趋多样化、高效化,笔者根据多年调研,总结桂林市主要稻-菜轮作栽培模式类型,各... 为了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栽培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桂林市农业生产栽培模式越趋多样化、高效化,笔者根据多年调研,总结桂林市主要稻-菜轮作栽培模式类型,各轮作栽培模式均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栽培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粮产区的新三熟“菜-稻-稻”种植制
5
作者 王熊祥 盛利民 程旺大 《中国稻米》 1994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雪里蕻 三熟制 栽培技术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县推行“稻-稻-菜(石扇咸菜)”栽培模式
6
作者 黄新基 许素玉 邓锶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0期252-253,共2页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扇咸 --模式 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菜—稻栽培技术
7
作者 廖小泉 毛志勇 许芝灵 《江西园艺》 1999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 反季节大棚蔬 春季提早栽培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