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鱼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晓丰 段红霞 +1 位作者 夏桂龙 金健康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1)、减少30%(T2)和减少50%(T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不会显...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1)、减少30%(T2)和减少50%(T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而T3处理的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则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9%和7.69%;虽然各处理的水稻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但T3处理的氮素盈余最低;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表明,当氮肥偏生产力每提高1 kg/kg,氮素盈余可以降低2.54 kg/hm^2。因此,在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15%~30%可维持水稻高产,并显著降低氮素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都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梅 覃朗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38-40,44,共4页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在稻田里种植水稻、放养田鱼,在田埂上种植瓜果的种养结合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利用空间,由单一生产变为综合生产,由平面生产变为立体生产,由单一收入变为多样收入,有效增加稻田的单产收入。近...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在稻田里种植水稻、放养田鱼,在田埂上种植瓜果的种养结合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利用空间,由单一生产变为综合生产,由平面生产变为立体生产,由单一收入变为多样收入,有效增加稻田的单产收入。近年来,三都县利用农民养殖稻花鱼的传统习惯,依托本地自然资源禀赋,推广应用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实施稻鱼工程,打造三都县稻鱼产业。本文介绍三都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以期为同行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县 综合种养模式 种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百色黑鲤养殖技术要点
3
作者 周正荣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8期78-80,共3页
百色黑鲤稻鱼综合种养高产高效技术属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主要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黑鲤鱼,实现水稻与鱼类的共生互利,不仅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用量,具有稳产增效、生态环保的优势。为实现科学种植养殖,实现经济、生... 百色黑鲤稻鱼综合种养高产高效技术属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主要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黑鲤鱼,实现水稻与鱼类的共生互利,不仅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用量,具有稳产增效、生态环保的优势。为实现科学种植养殖,实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提高,介绍百色黑鲤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的黑鲤鱼养殖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及整理、鱼苗投放、水位调控与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黑鲤 综合种养模式 养殖技术 广西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防治与稻鱼鸭种养模式的协同效应研究
4
作者 赵景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4期25-27,共3页
聚焦于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族乡,旨在全面剖析水稻病虫害防治与稻鱼鸭种养模式的协同效应,为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探寻科学有效的路径。在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开展试验,选用“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设置对照组(常规种植并使用化学农药... 聚焦于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族乡,旨在全面剖析水稻病虫害防治与稻鱼鸭种养模式的协同效应,为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探寻科学有效的路径。在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开展试验,选用“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设置对照组(常规种植并使用化学农药)、稻鱼组、稻鸭组以及稻鱼鸭组共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各重复面积100 m^(2)。记录水稻生长指标、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产量等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s HSD测试等。结果表明,稻鱼鸭种养模式在多方面表现出色,与对照组相比,其显著降低了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以稻鱼鸭组防治效果最佳,达59.6%。该模式可有效促进水稻生长,稻鱼鸭组的株高、分蘖数、穗长和千粒质量等指标均最优,且产量提升明显,达9 450 kg/hm^(2),经济效益也最高。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减少污染并增加生物多样性,是值得推广的可持续水稻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鸭种养模式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稻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设计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伍祥龙 刘小惠 +1 位作者 刘济丹 冷劲松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区开展“稻鱼鸭”生态种养研究示范,实现稻田每667 m2总产值达到6047.9元,比水稻单种增加4237元,经济效益显著。“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土样检测结果显示,与试验前对比,有机质含量增加2.3~3.5 g/kg...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区开展“稻鱼鸭”生态种养研究示范,实现稻田每667 m2总产值达到6047.9元,比水稻单种增加4237元,经济效益显著。“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土样检测结果显示,与试验前对比,有机质含量增加2.3~3.5 g/kg,土壤全氮含量百分比增幅0.032%~0.052%,有效磷含量增加2.2~4.3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2.0~16.0mg/kg,还能有效控制病虫草的危害,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减轻稻田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鸭”模式 技术设计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兴兵 刘茂 +6 位作者 张力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N2处理最高,较CK增加2.8%;多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CK最高,较N2、N1处理分别增加5.3%、20.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有效穗数、干物质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大穗型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2、N1处理较CK分别增加63.2%、45.6%,多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N2处理较CK增加了27.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74.6%和48.2%。可见,在稻田养鱼模式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杂交中稻的适宜减氮量为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施氮量 杂交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隆斌庆 陈灿 +5 位作者 黄璜 王忍 周晶 吕广动 伍佳 杨飞翔 《作物研究》 2019年第5期408-414,共7页
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 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以稻鱼处理效果更明显,总体高于对照田.头季稻与再生季两个生育季内全氮、全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全钾含量则在再生季略有下降;(2)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含量比分蘖期时有所提升,稻鱼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整体表现要高于稻鳅模式.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但整体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土壤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 被引量:55
8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在稻谷产量不变甚至增产以及增加鱼类产出的情况下,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田种养结合模式 南方 -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用——以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模式为例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琳杰 李峰 崔海洋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规程天然耦合,蕴含着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从稻鱼鸭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预防和治理作用。以期通过对稻鱼鸭共生模式的价值挖掘和动态保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 鸭共生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稻-苇-鱼”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秀军 杨富亿 刘兴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74-177,共4页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内盐碱化湿地特点,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苇-鱼"生态模式。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区内盐碱化湿地特点,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稻-苇-鱼"生态模式。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种群多样性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提高。该系统中,稻田排水是苇田水源,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湖泡底泥还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该模式实施10年后,稻田土壤盐分含量由开垦前的4.54g/kg下降到2.98g/kg,土壤有机质由开垦前的16.43g/kg增加到24.45g/kg。通过对"稻-苇-鱼"系统模型参数调控,可实现对系统目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湿地 -苇-模式 生物多样性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利用率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鸭”复合共生模式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技术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祥杰 邹紫茵 +3 位作者 梁玉刚 王忍 黄璜 陈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 为解决稻、鱼、鸭共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水稻种植下混养鱼鸭的技术方案,并于2019-2020年在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实施。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稻-鱼-鸭"共生模式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保持了鱼的水下生存环境及鸭的田间、水面活动空间;通过鱼鸭的活动及捕食,能有效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同时鱼鸭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减少肥料的施用,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轻农田污染有着重要作用;稻田中的深水域还有蓄水、缓解灌溉水短缺等作用。"稻-鱼-鸭"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模式 技术要点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琴 孟祥杰 +1 位作者 陈灿 黄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8-67,共10页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 稻-鸭-鱼共生模式是我国独特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探究不同稻、鸭、鱼共生模式对土壤质量、水稻生物量积累、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稻田-绿头鸭(R-WD)、稻田-番鸭(R-MD)、稻田-丁■鱼-番鸭(R-MDT)、稻田-丁■鱼(R-T)模式与水稻单作(CK)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pH值均降低,R-WD、R-MD处理的水稻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与CK处理相比,R-WD、R-MD、R-MDT、R-T处理在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68%~39.79%、5.11%~26.23%、7.75%~64.60%、8.84%~31.29%;在成熟期的SPAD值分别提高28.55%、11.88%、22.94%、17.79%;从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光合势提高了1.53%~22.67%、9.36%~27.57%、11.84%~40.61%、11.79%~50.24%;收获指数提高了8.53%、23.30%、11.05%、15.49%;水稻产量提高了5.24%、8.74%、12.61%、11.99%。综上所述,稻田-绿头鸭、稻田-番鸭、稻田-丁■鱼-番鸭、稻田-丁■鱼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促进水稻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水稻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光合势,并表现出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共生模式 土壤质量 生长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沼-鱼”模式下沼液施量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兆凯 田军仓 +2 位作者 沈晖 单宁 王凯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沼-鱼”模式中最佳沼液施量,以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化肥为对照(CK),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1、CK草鱼存活率均较B2高,B1、B2草鱼的体质量、... 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稻-沼-鱼”模式中最佳沼液施量,以沼液低施量(B1)和沼液高施量(B2)为处理,以常规追施化肥为对照(CK),对草鱼和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1、CK草鱼存活率均较B2高,B1、B2草鱼的体质量、体长均显著大于CK,体质量分别增加15.0%、16.9%,B1、B2草鱼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K,分别减少17.4%、12.4%;B1、B2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15.7%、11.7%,但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CK,分别减少24.3%、20.9%;B1、B2处理的草鱼肌肉矿物元素P、Fe含量均显著高于CK,B1草鱼肌肉Ca含量显著大于B2、CK;B1、B2处理的草鱼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16.8%、12.4%;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增加11.7%、9.6%;B1、B2水稻水分生产效率显著大于CK,分别增加10.5%、14.5%;B1、B2水稻整精米率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5.2%、2.9%,B1垩白粒率显著低于B2、CK。综合考虑,B1草鱼与水稻的生长、产量和品质较优,最佳沼液施量为较低水平处理B1,施沼液6次,总量为13500 kg/hm2;总灌溉13次,灌溉定额为10600 m3/hm2;水稻和草鱼产量分别为8763.3、2298.3 kg/hm2,较CK分别增产11.2%、23.0%。该结论对稻鱼提质增效和“稻-沼-鱼”模式推广以及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沼-模式 田草 沼液 现代化生态灌区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种植模式化肥减量增效同田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艳梅 普莉华 孙平忠 《云南农业》 2022年第8期81-82,共2页
探索“稻+鱼”种植模式在测土配方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基础上,通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增施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发掘稻田生产潜力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最终达到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经济效益的... 探索“稻+鱼”种植模式在测土配方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基础上,通过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增施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发掘稻田生产潜力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最终达到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稻+鱼”种植模式化肥减量施用技术增收、节肥效果明显;化肥减量25%+鱼施肥区(处理2)亩纯收入比推荐施肥区(处理1,CK)增收125.5元,增4.9%;亩节约肥料6 kg,少施肥料25%,减少了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调整用肥结构 实收产量 节肥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化地区稻田养鱼高产的两种模式
16
作者 邓集甜 《湖南水产》 1991年第1期5-6,共2页
通过稻田工程技术处理,扩大稻田水体,实行鱼类的集约化混养与精养,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的良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取得尽可能高的稻鱼产量,获得最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我区推广的... 通过稻田工程技术处理,扩大稻田水体,实行鱼类的集约化混养与精养,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的良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取得尽可能高的稻鱼产量,获得最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我区推广的“田凼沟结合”和“垄栽稻鱼萍”两种模式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化市 田养 “田凼沟结合”模式 “垄栽萍”模式 栽培技术 饲养管理 综合效益
全文增补中
黔东南州及遵义市稻渔模式与产业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光 陈飞雄 +4 位作者 胡世然 杨兴 周其椿 杨玉梅 李星星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6期25-28,共4页
以种稻为主,同时辅以养殖水产品,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改造,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保证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于确保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稻鱼模式 产业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稻—鱼”粮经高效模式的效益评价及配套技术
18
作者 张生专 王绍清 《中国稻米》 2004年第3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莲花 “莲--”种植模式 配套技术 效益评价 立体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研究
19
作者 盛环宇 苏枭 +4 位作者 冯洋 吴向骏 石小平 王勤波 吕修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6期64-67,共4页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于2022年在安徽省含山县选择了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 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率,于2022年在安徽省含山县选择了9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同时与周边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较虾稻连作模式和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分别提高了53505、82305元/hm^(2),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模式 连作共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稻鱼工程设计与实施要点
20
作者 周亚 薛小腧 +2 位作者 黄礼岗 宋杰 黄文章 《海洋与渔业》 2022年第5期102-105,共4页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重庆市稻鱼模式实施情况,重点梳理了稻鱼工程的设计原则、稻田选择、沟函开挖设置和灌排口设置,并总结了稻鱼工程设计要点和操作要点,为稻鱼模式生产作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一、重庆稻鱼实施概况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重庆市稻鱼模式实施情况,重点梳理了稻鱼工程的设计原则、稻田选择、沟函开挖设置和灌排口设置,并总结了稻鱼工程设计要点和操作要点,为稻鱼模式生产作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一、重庆稻鱼实施概况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坡地较多,多梯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气候 实施概况 工程 田选择 操作要点 稻鱼模式 设计与实施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