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与环境保护法协同作用分析
1
作者 吕祎璐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在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壤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环境保护法通过法律框架和实施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障与促进。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农业生态补偿、绿色技术推广和管理标准化,法律与技术协同优化稻...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在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壤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环境保护法通过法律框架和实施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保障与促进。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农业生态补偿、绿色技术推广和管理标准化,法律与技术协同优化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公众参与和农民认知的提升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至关重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力和增强社会支持能够进一步推动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环境保护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田生态系统固碳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卢欣晴 张秀英 +2 位作者 汪振 李升峰 郭文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动态变化,为制定与推广耕地固碳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3年稻田受控试验数据,校验生物地球化学脱氮—分解作用(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并估算2018—2020年间中国稻田生态系...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动态变化,为制定与推广耕地固碳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3年稻田受控试验数据,校验生物地球化学脱氮—分解作用(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模型,并估算2018—2020年间中国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分析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及作物固碳量的时空分布,评估农田生态系统在实现“碳中和”中的贡献。【结果】DNDC模型模拟的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田间观测结果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77,平均绝对误差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3%);2018—2020年中国水稻固碳总量为523.29 Tg,作物对总固碳量的贡献率达97%以上。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的双季稻固碳能力较强,而云南、浙江和海南的相对较弱。单季稻固碳量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黑龙江、江苏和湖北的固碳量较高。湖南、福建、江西和广西的双季稻固碳量大于单季稻,双季稻固碳量占总固碳量的60%以上。【结论】DNDC模型可用于模拟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且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量 脱氮—分解(DNDC)模型 稻田生态系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潜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龙龙 盛雅琪 +3 位作者 徐丽丽 高翔 张涌新 邓劲松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256,共11页
稻田生态系统作为人为耕作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和潜力,对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提取2021年的我国水稻种植区信息,构建了5995个图斑模拟单元,应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 稻田生态系统作为人为耕作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和潜力,对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提取2021年的我国水稻种植区信息,构建了5995个图斑模拟单元,应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模拟了2021—2040年全国稻田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预测了我国未来稻田SOC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现有种植条件下全国稻田土壤呈现碳汇状态,2021年的稻田表层土壤(0~20 cm)碳储量平均值为4.1 Pg C, 2030年、2040年的对应值分别为4.32 Pg C、4.49 Pg C,稻田土壤碳储量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2021—2030年的稻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22 Tg C/a,2030—2040年为17 Tg C/a,年均变化率趋缓,稻田土壤固碳潜力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未来20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稻田SOC密度将出现变化,增加面积明显高于下降面积,最高增长率为9.2%,最大下降率为8%。情景模拟表明,秸秆还田、化肥施用可显著提高稻田土壤的碳储量。相关结论在充分利用稻田土壤的碳汇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等方面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土壤碳储量 固碳潜力 DNDC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地区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被引量:28
4
作者 彭华 纪雄辉 +3 位作者 刘昭兵 石丽红 田发祥 李洪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6-2532,共7页
以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肥力效应试验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年作物产量、凋落物固碳和农田CO2排放等观测资料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管理投入等调查资料,估算了年碳汇平衡和经济收益,以及不同施肥处理... 以农业部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肥力效应试验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年作物产量、凋落物固碳和农田CO2排放等观测资料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管理投入等调查资料,估算了年碳汇平衡和经济收益,以及不同施肥处理的固碳速率、潜力及表土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年碳汇量介于0.82~4.70tC.hm-2.a-1,增施有机肥(猪粪、稻草)的处理NPK+RS、NK+PM和NP+RS的碳汇量分别是相应的仅施化肥处理NPK、NK和NP的1.1、1.7和1.4倍。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物质投入的碳成本介于0.03~0.65tC.hm-2.a-1,人工管理的碳成本介于1.42~1.48tC.hm-2.a-1,年经济收益介于1.17×103~8.71×103CNY.hm-.2a-1,有机肥配施的经济效益是单施化肥的1.1~1.6倍。不同施肥处理固碳速率介于25.83~51.98kg.hm-2.a-1,不同施肥处理表土碳密度介于29.21~43.24t.hm-2,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固碳速率和表土碳密度。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生态系统生产力较高,也表现出较高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是促进土壤固碳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长期施肥 碳汇 经济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排放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5
作者 朱咏莉 吴金水 +2 位作者 周卫军 童成立 夏卫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采用静态箱法对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条件下的稻田CO2总排放通量(Rt)随晚稻生育期进程波动幅度较大,平均值为926.2mg/(m2·h);土壤CO2排放通量(Rs)则波动较小,平均值为285.4mg/(m2·h).... 采用静态箱法对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条件下的稻田CO2总排放通量(Rt)随晚稻生育期进程波动幅度较大,平均值为926.2mg/(m2·h);土壤CO2排放通量(Rs)则波动较小,平均值为285.4mg/(m2·h).二者与气温、不同土层(0,5,10,15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温度系数(Q10)分别为2.33和1.70.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在晚稻整个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净固定碳量为3.85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影响因素 静态箱法 稻田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虫腈在模拟稻田生态系中降解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国念 吴金涛 +1 位作者 刘乾开 孙锦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 ,研究氟虫腈 (fipronil)在稻田生态系中的降解与代谢途径 ,结果表明 :在稻田水体中氟虫腈主要通过光解和水解作用降解为 MB4 6 513和RPA2 0 0 76 6 ;在土壤中以氧化和水解产物 MB4 6 136和 MB4 5950为主 ;在水稻植... 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 ,研究氟虫腈 (fipronil)在稻田生态系中的降解与代谢途径 ,结果表明 :在稻田水体中氟虫腈主要通过光解和水解作用降解为 MB4 6 513和RPA2 0 0 76 6 ;在土壤中以氧化和水解产物 MB4 6 136和 MB4 5950为主 ;在水稻植株中转化为氧化产物 MB4 6 136和还原产物 MB4 5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稻田生态系 降解 代射 模拟试验 苯基吡唑类杀虫剂 环境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两种稻麦轮作制中营养元素的循环——Ⅱ.常规稻田生态系统中大量元素的循环状况 被引量:17
7
作者 秦祖平 徐琪 熊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5-252,共8页
本文在太湖流域研究了平原地区三个不同试验点上小麦-水稻和元麦-水稻-水稻两种轮作方式下常规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磷、钾、钙、镁等五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循环及表观平衡状况。所考虑的输入途径有施肥、灌溉、降雨、播种及移栽;输出途径有... 本文在太湖流域研究了平原地区三个不同试验点上小麦-水稻和元麦-水稻-水稻两种轮作方式下常规稻田生态系统中氮、磷、钾、钙、镁等五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循环及表观平衡状况。所考虑的输入途径有施肥、灌溉、降雨、播种及移栽;输出途径有作物收获、田面排水和渗漏淋溶。此外,氮素的输出还包括了氨挥发及硝化与反硝化脱氮。三试验点两种熟制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各元素的表观平衡状况基本一致,在土壤养分库中磷、氮有盈余,钾、镁和钙有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田生态系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5)N对稻田生态系中氮素淋失和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美良 吴建富 +1 位作者 郭成志 刘经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而气态损失氮后者为前者的4倍左右。肥料氮的淋失量与土壤残留氮及气态损失氮相比,其数量极其微小,因此从农业持续发展着眼,应该选择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稻田生态系 氮素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草还田的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佘冬立 谢小立 +1 位作者 王凯荣 陈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环境下施N模式对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量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配施N肥能显著提高水稻N索吸收转化功能,且高量常规N处理下尽管水稻N索吸收量增多,但只有一定量N素能转移到穗部,其余则仍然...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环境下施N模式对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量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配施N肥能显著提高水稻N索吸收转化功能,且高量常规N处理下尽管水稻N索吸收量增多,但只有一定量N素能转移到穗部,其余则仍然留存在营养器官中。所有处理N肥的吸收利用率为26.7%-30.7%、农学利用率为10.5—12.2kg·kg^-1,N肥利用率较低,且随着施N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与稻草配合施用,N肥利用率各指标中除吸收利用率略有下降外,其他各指标(包括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根据稻田作物N素吸收转化状况与N肥利用率,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建议全年适宜配施N量为18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稻田生态系 N紊 吸收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经济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丹 陈菁 罗朝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3,共3页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产品和服务,在亚洲季风区国家和地区,它更是人们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文章概述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类型,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产品和服务,在亚洲季风区国家和地区,它更是人们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文章概述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类型,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及其内涵,提出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展望了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 经济价值评价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长特性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雨芳 彭梅芳 +4 位作者 曾强国 苏文杰 王成超 刘文海 万方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3-1047,共5页
为了解空心莲子草在正常耕作稻田中的入侵能力与水稻对该草的抵抗能力,本文通过在秧苗移栽后的稻田中移植少量空心莲子草繁殖体,人工模拟空心莲子草入侵稻田的方法,研究了该草在稻田中的入侵生长繁殖特性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 为了解空心莲子草在正常耕作稻田中的入侵能力与水稻对该草的抵抗能力,本文通过在秧苗移栽后的稻田中移植少量空心莲子草繁殖体,人工模拟空心莲子草入侵稻田的方法,研究了该草在稻田中的入侵生长繁殖特性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人工移入空心莲子草后的第一个水稻生长季内,空心莲子草长势较弱,其植株克隆数与直立茎秆数从水稻分蘖前期至成熟期均无显著变化,仅株高增长极显著,但茎秆纤细柔软,部分茎秆顶端弱化,叶片弱小卷曲,出芽量很低或几乎没有新芽生长。空心莲子草对水稻分蘖、有效分蘖与株高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空心莲子草在田埂上与稻田边缘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该草的覆盖度、直立茎秆数与株高的显著增加,难以向稻田中扩散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在耕作稻田中不能形成严重入侵态势。建议保持稻田于耕作状态,可有效防止空心莲子草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入侵能力 稻田生态系 耕地 水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稻田生态系统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月敏 吴丽萍 钟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根据天津市宝坻区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稻藕轮作与稻鱼蟹混养相结合的高效生产模式并分析其生态优势。借助Ecopath软件,从系统可持续性和净产值角度,比较分析了稻鱼蟹混养与稻藕轮作相结合生产模式与稻田养... 根据天津市宝坻区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稻藕轮作与稻鱼蟹混养相结合的高效生产模式并分析其生态优势。借助Ecopath软件,从系统可持续性和净产值角度,比较分析了稻鱼蟹混养与稻藕轮作相结合生产模式与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鱼蟹混养、单一种稻4种稻田生产模式的优劣。结果表明:5种稻田生产模式F inn′s指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稻鱼蟹混养与稻藕轮作相结合、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鱼蟹混养和单一种稻;稻鱼蟹混养与稻藕轮作相结合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指标优于其他3种生态种植模式,其净生产力、生物量/输出量、输出量/输入量和稳定性指标分别是单一种稻模式的2.63、4.25、2.03和3.56倍;与其他4种稻田生产模式相比,稻鱼蟹混养与稻藕轮作相结合模式的净产值很高,是适合于在北方推广的最优生态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生态农业 稻藕轮作 稻鱼蟹混养 Ecopath软件 净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稻田生态系统钾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明彪 雷孝章 +2 位作者 田应兵 宋光煜 曹叔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研究了稻麦轮作制度下紫色土稻田生态系统中钾素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施肥是钾素输入系统的主要途径,作物收获是钾素输出的主要途径,渗漏损失也是钾素输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除有机肥配... 在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研究了稻麦轮作制度下紫色土稻田生态系统中钾素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施肥是钾素输入系统的主要途径,作物收获是钾素输出的主要途径,渗漏损失也是钾素输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除有机肥配施化学肥料处理(MNPK)在一个稻麦轮作周期后,土壤钾素有所盈余外,其余各处理钾素均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每年每公顷7500kg秸秆还田并配施140kgK2O是维持紫色土钾素肥力的必要手段。不同施肥处理钾素残留率均在10%左右。有机肥配施化学肥料处理残留量最高(23 146kgK2Ohm2a 1),对照最低(9 27kgK2Ohm2a 1);施钾处理钾素残留量高于不施钾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素平衡 稻田生态系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节肢动物种类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雨芳 古德祥 张古忍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4期145-153,共9页
采用吸虫器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与非稻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 ,共采集到 385种节肢动物。其中 1 1 5种为捕食性 (肉食性 )天敌 ,包括 81种捕食性蜘蛛和 34种捕食性昆虫。捕食性天敌物种所占比例为 2 9 87%... 采用吸虫器对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与非稻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 ,共采集到 385种节肢动物。其中 1 1 5种为捕食性 (肉食性 )天敌 ,包括 81种捕食性蜘蛛和 34种捕食性昆虫。捕食性天敌物种所占比例为 2 9 87%。在 1 1 5种捕食性天敌中 ,稻田与非稻田生境有 48个共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捕食性天敌 节肢动物 种类 调查分析 捕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GIS对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监测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平原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晶晶 覃志豪 +1 位作者 高懋芳 林绿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7-784,共8页
稻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由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时空动态性,受人工调控性和环境影响很大。由于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直接关系着稻谷产出水平和国家粮食... 稻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由作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时空动态性,受人工调控性和环境影响很大。由于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直接关系着稻谷产出水平和国家粮食安全。开展我国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遥感、GIS技术快速获取和分析区域尺度范围内的地表时空信息数据的优势,建立一套能够客观全面地监测评价稻田生态系统运行状态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根据稻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分别建立作物长势指数(CGI)、稻田环境指数(EI)、病虫害指数(PIDI)三个指数表征这些要素。最后,确定各个指数的权重,建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综合指数(EHDCI),客观、全面地反映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这里,作物长势指数指示作物长势,通过EVI归一化计算得到。稻田环境指数分为温度指数(TI)和降水指数(PI)分别指代水、热条件对生态系统的胁迫。病虫害指数主要通过官方农业网站发布的病虫害信息确定得到。本文以长江下游平原稻田为例,对孕穗期、抽穗期、黄熟期等水稻生长关键期的稻田生态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长江下游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总体运行状态较好,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表现正常,其中安徽最好,健康程度高于正常水平,江苏部分地区在黄熟期健康程度较差。结合2006年各地区的稻谷产出水平,这一监测评价方法能客观地反映长江下游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总体运行趋势,可为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以确保稻田生产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平原 稻田生态系 监测与评价 遥感 GIS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宝林 张路方 +2 位作者 张铁亮 孙文超 李占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稻田生态系统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为各类生物提供生长条件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品与服务.以湖南省稻田为研究区,采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法以及当量因子法的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八项功... 稻田生态系统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为各类生物提供生长条件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品与服务.以湖南省稻田为研究区,采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法以及当量因子法的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八项功能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6年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47万元/hm^2,其中为稻田生态系统正面服务4.36万元/hm^2,其负面生态价值为1.83万元/hm^2,正面生态价值是其负面生态价值的2.4倍。因此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及区域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服务价值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君 刘兰芳 谢小立 《热带地理》 2002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作为亚热带丘岗区水资源的降雨资源较为丰沛,而且与水稻的生长季比较吻合,但是,降雨在水稻的生长期内分布不均以及降水频率的变率大,使得水稻在生长期内出现水分的盈亏现象。总的来说早稻表现为水分盈余态势,晚稻则表现为水分亏缺态势,... 作为亚热带丘岗区水资源的降雨资源较为丰沛,而且与水稻的生长季比较吻合,但是,降雨在水稻的生长期内分布不均以及降水频率的变率大,使得水稻在生长期内出现水分的盈亏现象。总的来说早稻表现为水分盈余态势,晚稻则表现为水分亏缺态势,特别是8、9月份会出现严重的水分亏缺。因此,灌溉是必不可少的,灌溉水主要是满足晚稻的生产,占总灌溉水量的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亚热带 稻田生态系 水资源 水分平衡 降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循环对太湖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祖平 徐琪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89年第2期22-25,共4页
本研究在太湖地区常熟、无锡和武进三县(市)设立试验点,同时研究小麦—水稻两熟轮作制中水循环过程的降雨、灌溉、外排、渗漏四途径对N、P、K、Ca、Mg,S六种营养元素的迁移量;水循环输入、输出途径对于土壤养分库中上述六种元素容量变... 本研究在太湖地区常熟、无锡和武进三县(市)设立试验点,同时研究小麦—水稻两熟轮作制中水循环过程的降雨、灌溉、外排、渗漏四途径对N、P、K、Ca、Mg,S六种营养元素的迁移量;水循环输入、输出途径对于土壤养分库中上述六种元素容量变化的贡献;水循环输入、输出途径对于稻田生态系统各养分总输入、总输出的贡献。结果表明,水循环对六种营养元素迁移量大小顺序为:Ca>Mg、S>K>N>P;水循环对土壤养分库容量影响最强烈的元素是Ca、Mg,使之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亏损,而对钾,氮,磷的影响较小,尤以磷素为甚;水循环对稻田生态系统中Ca、Mg、S三元素的输入贡献率为50%——88%,输出贡献率为73——94%,主导着该三元素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田生态系 氧分平衡 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分区——以太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琪 刘元昌 +1 位作者 陆彦椿 李伟波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2年第2期31-36,共6页
本文分析了水稻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中作物与土壤系统的相互影响,作物的适种性与土壤供肥性是左右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这均与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有密切关系,所以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是运筹熟制的重要依据。 基于热量条件,土壤水文状况... 本文分析了水稻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中作物与土壤系统的相互影响,作物的适种性与土壤供肥性是左右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这均与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有密切关系,所以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是运筹熟制的重要依据。 基于热量条件,土壤水文状况与土壤基础肥力的区域差异,讨论了太湖地区水稻土生态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稻田生态系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异质结构功能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一心 金卫斌 +2 位作者 肖先荣 范和平 刘昌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1-192,F003,共3页
本研究借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原理于稻田小生境;并首创带L型鱼沟的稻田异质空间结构,可同时满足稻、鸭、鱼对不同深浅度水体需求的生活习性。由稻、鸭、鱼组合的异质物种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种群数量效应和优势种群效应。本文报道了... 本研究借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原理于稻田小生境;并首创带L型鱼沟的稻田异质空间结构,可同时满足稻、鸭、鱼对不同深浅度水体需求的生活习性。由稻、鸭、鱼组合的异质物种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种群数量效应和优势种群效应。本文报道了在两种不同空间结构的稻田内配置4种不同种群结构的功能效应的初步研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系 异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