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久效磷在稻田生态环境中的分布及降解规律
- 1
-
-
作者
余向阳
刘贤进
张存政
王冬兰
-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BS980 2 5 )
-
-
关键词
久效磷
稻田生态环境
分布
降解规律
有机磷类杀虫剂
-
Keywords
monocrotophos
rice fiel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gradation
-
分类号
S482.33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81.8
[农业科学—农药学]
-
-
题名盘锦灌区节水灌溉对水稻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申祺
钟顺成
朱紫檀
张晓宁
黄裕普
孙驰
-
机构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
出处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
-
文摘
盘锦市水资源形势严峻,在水稻生产中发展节水灌溉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总结了盘锦灌区应用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综述了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及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水稻绿色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关键词
盘锦灌区
节水灌溉
水稻
稻田生态环境
-
Keywords
Panjin Irrigation Distric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Ri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ce field
-
分类号
S511.0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6
- 3
-
-
作者
黄毅斌
翁伯奇
唐建阳
刘中柱
-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红萍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
基金
福建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93-Z-96)
-
文摘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0%农药、鱼沟及鱼坑占地10%~15%情况下,水稻产量比常规种稻略增,且土壤有机质、全N、全P等上升15.6%~38.5%,水稻病虫草害发生下降40.8%~99.5%,土壤甲烷(CH_4)排放量减少34.6%,显著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
关键词
稻-萍-鱼体系
稻田生态环境
土壤肥力
土壤甲烷排放量
-
Keywords
Eco-environment, Rice-azolla-fish system
-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S511.04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田成蟹生态种养新技术探讨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王艳华
陈卫新
于永清
刘刚
-
机构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盘山县河蟹技术研究所
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
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4,共4页
-
文摘
辽宁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 1 8千米,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加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现全市养殖总面积达到1 30万亩,其中稻田70万亩。但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虽然河蟹养殖面积在快速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却越来越小,质量较差,养殖效益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和质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题下,建立适合河蟹生长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便试验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工程50亩,2002年推广500亩,到2005年,在稻田养大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已总结出新的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经验,实现了在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种稻产量的情况下,成蟹养成规格平均达90克/只,其中规格100克/只以上的占70%,平均亩产26千克,亩效益500元。现将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总结如下:
-
关键词
稻田养蟹
生态种养
成蟹
技术探讨
水产技术推广
河蟹养殖
水稻产量
养成规格
养殖模式
稻田生态环境
-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稻田龙虾养殖技术
被引量:6
- 5
-
-
作者
王晓斌
-
机构
繁昌县水产站
-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14年第2期39-40,共2页
-
文摘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用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并具有药用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具有生长快、适应水域广等特点,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经济虾类.安徽省繁昌县属江南水网地带,利用稻田养殖龙虾,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产稻谷,又可收获龙虾,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小龙虾,大产业”,稻田养殖龙虾已成为本地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推动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
关键词
淡水龙虾
稻田养殖
养殖技术
渔业经济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
药用保健功能
稻田生态环境
克氏原螯虾
-
分类号
S96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金鱼锦鲤彩鲫的稻田养殖技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吕夫成
曾春红
李枫
-
机构
新沂市水产学会
新沂市渔业产业联合会
-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06年第2期44-45,共2页
-
文摘
稻田养殖观赏鱼金鱼、锦鲤、彩鲫,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添观赏鱼的色彩(稻田水浅光照足),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一般每亩稻田在不减少稻谷产量或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可收获养殖观赏鱼5000~8000尾,获利4000—6000元,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发展经济,打造创汇渔业的好途径。现将该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
关键词
稻田养殖技术
彩鲫
锦鲤
金鱼
稻田生态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观赏鱼
增产增收
养殖方式
稻谷产量
-
分类号
S965.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浅谈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迟明
-
机构
黑龙江省虎林市虎林镇水产站
-
出处
《黑龙江水产》
2012年第5期29-30,共2页
-
文摘
稻田养鱼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集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稻田养鱼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天然饵料达到稻鱼互利。但是,在稻田养鱼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如晒田与养鱼,追肥与养鱼及病虫害防治与养鱼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是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
-
关键词
稻田养鱼
稻田生态环境
矛盾问题
病虫害防治
生态种植
新兴产业
养殖技术
天然饵料
-
分类号
S96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稻田成蟹的养殖技术
被引量:1
- 8
-
-
作者
何丽梅
-
机构
五常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出处
《黑龙江水产》
2011年第2期8-9,共2页
-
文摘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稻田养河蟹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业,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
-
关键词
稻田养河蟹
养殖技术
成蟹
稻田生态环境
中华绒螯蟹
国内外市场
水产养殖业
淡水蟹类
-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河蟹的稻田养殖
- 9
-
-
作者
宋志远
-
机构
五常市杜家镇人民政府
-
出处
《黑龙江水产》
2012年第5期1-2,共2页
-
文摘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利用稻田的空间、天然饵料,达到蟹稻互利,提高农田产出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稻田养蟹属于资源节约型产业,产出的商品蟹和稻米均属有机产品,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业。稻田养蟹的优点是经济效益高,技术容易掌握,管理方便。为了提高稻田河蟹的养成规格和质量,促进稻田养蟹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要技术要求是提高蟹田工程标准、严格选种、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病除害等,为河蟹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稻蟹双收、稳产高效的目的。
-
关键词
稻田养殖
河蟹
稻田生态环境
稻田养蟹
养殖技术
资源节约型
水产养殖业
天然饵料
-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 10
-
-
-
出处
《中国水产》
2015年第11期64-66,共3页
-
文摘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稻鱼共作)
技术概况:以维护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运用生态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将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合水生植物)结合住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和能源能够得到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利用,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
关键词
稻田生态环境
种养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可持续发展
水生植物
水稻种植
水产养殖
农业资源
-
分类号
S96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河蟹的稻田养殖
- 11
-
-
作者
王韶丰
-
机构
五常市安家镇人民政府
-
出处
《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
文摘
稻田养河蟹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项目,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天然饵料,达到蟹稻互利。稻田养蟹属于资源节约型产业,产出的商品蟹和稻米均属有机产品。五常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资源优势,可以发展河蟹养殖的自流水稻田达100多万亩,这将大大推进稻田河蟹产业在五常的更大发展。
-
关键词
稻田养河蟹
稻田养殖
稻田生态环境
资源节约型
养殖项目
养殖技术
生态种植
天然饵料
-
分类号
S96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
- 12
-
-
作者
徐振华
-
机构
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7期30-30,共1页
-
文摘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螟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天敌数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被破坏,为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二化螟,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安屯水稻示范基地、建业平安村等试验示范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技术600亩,效果好、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化学农药防治
水稻二化螟
性诱剂
绿色植保技术
稻田生态环境
水稻生产
发生时间
水稻产量
-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4
- 13
-
-
作者
樊邦平
-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
出处
《植物医生》
2017年第12期23-23,共1页
-
文摘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目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推广66.7hm2。该技术能实现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每667m2可减少农药施用3~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稻谷质量安全。
-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防控技术
稻田生态环境
生态控制
农药使用量
农业防治
技术协调
绿色防控
-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赤壁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但汉曙
-
机构
湖北省赤壁市植保站
-
出处
《湖北植保》
2009年第6期33-34,共2页
-
-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大发生原因
综合防治技术
赤壁市
水稻种植面积
稻田生态环境
长江中游
种植模式
-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效益高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方磊
曹烈
王建民
-
机构
江西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科学养鱼》
2018年第4期30-31,共2页
-
基金
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赣北试验站项目(编号JXARS-10-赣北片)
-
文摘
小龙虾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淡水虾类品种之一。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环境,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实现虾稻双丰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风险小的特点。稻田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不仅降低了小龙虾的养殖成本,而且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关键词
稻田生态环境
淡水虾类
综合种养
共作
效益
天然饵料生物
市场竞争力
养殖规模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96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南宁地区稻稻菜耕作制度研究
- 16
-
-
作者
余莉斯
王朝枝
-
机构
南宁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80-282,共3页
-
文摘
南宁地区稻稻菜耕作制度研究余莉斯王朝枝(南宁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南宁530001)(南宁地区经作站)随着农业生产驶入商品经济的轨道,双季稻加冬菜三熟制已成为南宁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耕作制度,为了促进这一制度的发展1993年,我们开展了粮经结合型高效...
-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南宁地区
冬种蔬菜
栽培模式
技术对策
试验示范
稻田生态环境
优质组合
提高土壤肥力
蔬菜品种
-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
- 17
-
-
-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10年第12期38-38,共1页
-
文摘
1、综合运用农艺控害措施
提介水稻健身栽培,结合搁田、肥水管理等农艺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晚稻移栽缓苗后至抽穗前,可实行稻鸭共育,控草防病治虫。
-
关键词
中晚稻
防控技术
病虫
稻田生态环境
农艺措施
综合运用
健身栽培
肥水管理
-
分类号
S51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稻后夏菇栽培新技术
- 18
-
-
作者
黄汉昆
-
出处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6期7-8,共2页
-
-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夏菇
稻田生态环境
草菇
种菇
晚稻
早稻
优质稻草
科学管理
稻草发酵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