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黄毅斌 翁伯奇 +1 位作者 唐建阳 刘中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0%农药、鱼沟及鱼坑占地10%~15%情况下,水稻产量比常规种稻略增,且土壤有机质、全N、全P等上升15.6%~38.5%,水稻病虫草害发生下降40.8%~99.5%,土壤甲烷(CH_4)排放量减少34.6%,显著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萍-鱼体系 稻田生态环境 土壤肥力 土壤甲烷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于长斌 《现代农业》 2015年第6期86-87,共2页
近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河蟹产业作为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人点和突破口,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不断更新观念,提出把“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由“大养蟹”到“养大蟹”等发展新思路。因此大力... 近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河蟹产业作为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人点和突破口,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不断更新观念,提出把“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由“大养蟹”到“养大蟹”等发展新思路。因此大力发展稻田标准化河蟹养殖业,是实现盘锦河蟹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稻田养殖,既不影响粮食产量,又可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优势,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的结合起来,将名优特水产品的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改变了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是实现一水作用,一地双收的养殖方法,利用稻田进行河蟹养殖不仅能够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提高生态效益,还能保持水稻产量,增加养殖户的收入,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又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的养殖方法,是稻田地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经过我们多年的试验研究,现将盘锦稻田养殖河蟹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业 稻田养蟹 养殖技术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稻田生态环境 养殖产业 稻田养殖 经济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
3
作者 徐振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7期30-30,共1页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螟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天敌数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被破坏,为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二化螟,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安屯水稻示范基地、建业平安村等试验示范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技术600亩,效果好、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农药防治 水稻二化螟 性诱剂 绿色植保技术 稻田生态环境 水稻生产 发生时间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樊邦平 《植物医生》 2017年第12期23-23,共1页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目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推广66.7hm2。该技术能实现增加水...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目前,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四川省稻区推广66.7hm2。该技术能实现增加水稻产量10%左右,每667m2可减少农药施用3~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0%~40%,稻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稻谷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防控技术 稻田生态环境 生态控制 农药使用量 农业防治 技术协调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效益高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磊 曹烈 王建民 《科学养鱼》 2018年第4期30-31,共2页
小龙虾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淡水虾类品种之一。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环境,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实现虾稻双丰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风险小的特点。稻田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不仅... 小龙虾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淡水虾类品种之一。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环境,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实现虾稻双丰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风险小的特点。稻田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不仅降低了小龙虾的养殖成本,而且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环境 淡水虾类 综合种养 共作 效益 天然饵料生物 市场竞争力 养殖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后夏菇栽培新技术
6
作者 黄汉昆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6期7-8,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夏菇 稻田生态环境 草菇 种菇 晚稻 早稻 优质稻草 科学管理 稻草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