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22
1
作者 段劲生 王梅 +6 位作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朱玉杰 孙海滨 刘艳萍 高同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糙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浓度为0.005~1.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5.06%~95.83%,变异系数在2.08%~5.77%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稻田水0.005mg/kg,土壤0.01mg/kg,水稻植株0.02mg/kg,谷壳0.02mg/kg,糙米0.01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1~5.0d、6.6~9.0d、8.0~9.9d。以33.86g/hm2和50.80g/hm2间隔14d施用氯虫苯甲酰胺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氯虫苯甲酰胺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0.217mg/kg,水稻植株0.879mg/kg,谷壳0.389mg/kg,糙米0.018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劲生 褚玥 +6 位作者 孙海滨 王梅 董旭 孙明娜 肖青青 刘艳萍 高同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梦超 王全胜 +4 位作者 王义虎 赵颖 刑家华 王蒙岑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分别在0.002-0.5 mg/kg下,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空白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9.1%,其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05和0.01 mg/kg。该方法可满足水稻及其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7.7 d、5.2-8.3 d和1.5-15.4 d,属于易消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虫酰胺 稻田环境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氟磺草胺在稻田环境中吸附和消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文艳 毛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五氟磺草胺作为苗后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杂草的防除,其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五氟磺草胺在水土环境中的转化规律与归趋开展定量研究,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土环... 五氟磺草胺作为苗后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杂草的防除,其对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五氟磺草胺在水土环境中的转化规律与归趋开展定量研究,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五氟磺草胺在稻田水土环境中的吸附、降解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纳和分析。指出目前对五氟磺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报道较少,尚未见有关其在水土环境中运移方面的研究,同时应加强其对水土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 稻田环境 吸附 消解 运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莹莹 郭正元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71-73,80,共4页
于2011~2012年研究了20%噻虫胺悬乳剂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情况,建立了稻田环境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和提取、萃取、净化方法。结果表明,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是2.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当添加... 于2011~2012年研究了20%噻虫胺悬乳剂在水稻及其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情况,建立了稻田环境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和提取、萃取、净化方法。结果表明,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是2.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当添加浓度在0.01~1.00 mg/kg时,噻虫胺在不同水稻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1%~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1.1%~12.1%;噻虫胺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遵循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24、9.96、10.9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水稻 稻田环境 消解动态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市稻田环境状况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傅福星 林贤青 +2 位作者 黄鹏武 赵丽芳 赵飞燕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11期36-37,39,共3页
乐清市稻田水质富营养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空气CO2浓度升高,稻谷大米污染,建议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报和管理,根据灌溉水的富营养化程度,相应减少肥料用量,并对稻田环境污染管理作了探讨。
关键词 稻田环境 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管理对策 环境污染管理 环境状况 乐清市 稻田 土壤重金属污染 CO2浓度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晓群 孙玉芳 +3 位作者 赵营 罗健航 张学军 李巧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3-180,共8页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利用率为4.3%~97.3%。基肥和追肥是影响田面水和地下水中N、P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在N素污染中,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地下水以NO3--N为主。田面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2.46 mg/L,50 cm渗漏水和100 cm浅层地下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1.57和68.64 mg/L,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施肥是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NO3--N高于10 mg/L,大大超过WHO饮用水标准;综合产量、养分吸收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本试验水稻当季N和P肥合理配比是N 225 kg/hm2和P 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肥配比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稻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黄毅斌 翁伯奇 +1 位作者 唐建阳 刘中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 稻-萍-鱼体系的基本技术是在单一以水稻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中加入红萍和鱼类,通过对红萍和鱼的人工调控而影响整个稻田生态体系。在综合技术作用下,稻-萍-鱼体系中可混养多种鱼类,产量达4000~9800kg/hm^2;在少用50%~60%化肥、30%~50%农药、鱼沟及鱼坑占地10%~15%情况下,水稻产量比常规种稻略增,且土壤有机质、全N、全P等上升15.6%~38.5%,水稻病虫草害发生下降40.8%~99.5%,土壤甲烷(CH_4)排放量减少34.6%,显著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萍-鱼体系 稻田生态环境 土壤肥力 土壤甲烷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效磷在稻田生态环境中的分布及降解规律
9
作者 余向阳 刘贤进 +1 位作者 张存政 王冬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久效磷 稻田生态环境 分布 降解规律 有机磷类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轮茬作物养分还田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杭杰 肖敏 +4 位作者 原海燕 郝小燕 吴悠 李海涛 郭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冬季轮茬种植模式下作物养分还田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和稻田表水环境主要参数的影响,并对各轮茬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轮茬作物产量差异较大,且其养分含量差异亦较大,导致各轮...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冬季轮茬种植模式下作物养分还田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和稻田表水环境主要参数的影响,并对各轮茬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轮茬作物产量差异较大,且其养分含量差异亦较大,导致各轮茬种植模式下养分还田量差异显著。"红花草-水稻"模式下,N、P素还田量均最高。从短期效应来看,冬季作物轮茬对后茬水稻株高、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然而,从环境效应角度考量,不管何种轮茬种植模式,均应充分考虑水稻季基肥到分蘖肥期间的稻田水环境效应,监测发现,稻田表水总磷(TP)、可溶性总磷(DP)平均含量几乎都超过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水平(溶解磷0.05 mg/L和总磷0.1 mg/L)。同时,从周年经济效益角度考量,"青饲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种植模式具有较高收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茬作物 养分还田特征 水稻产量 稻田环境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灌区节水灌溉对水稻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祺 钟顺成 +3 位作者 朱紫檀 张晓宁 黄裕普 孙驰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
盘锦市水资源形势严峻,在水稻生产中发展节水灌溉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总结了盘锦灌区应用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综述了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及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 盘锦市水资源形势严峻,在水稻生产中发展节水灌溉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总结了盘锦灌区应用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综述了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及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水稻绿色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灌区 节水灌溉 水稻 稻田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稻对东北移栽稻群体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殿荣 孔德秀 +5 位作者 高齐 徐凡 赵明辉 唐亮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WR03-12对移栽稻沈农265的产量及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田中杂草稻密度超过3株/m2时,移栽稻沈农265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产量极显著下降;移栽稻群体在8:00和16:00时中(8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WR03-12对移栽稻沈农265的产量及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田中杂草稻密度超过3株/m2时,移栽稻沈农265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产量极显著下降;移栽稻群体在8:00和16:00时中(80cm)、下部(40cm)照度极显著弱于对照,群体透光率降低;日平均气温、白天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极显著降低;群体日平均湿度、白天平均湿度和日最高湿度显著升高。杂草稻密度增大导致栽培稻群体透光率降低,群体湿度加大,稻田群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移栽 产量 稻田环境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水肥管理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圆圆 何平 茅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5-832,共8页
从稻田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生理生长及产量3个方面总结了稻田水肥管理的研究现状:合理的水肥管理技术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结构发展和养分吸收,促进水稻生理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水稻节水... 从稻田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水稻生理生长及产量3个方面总结了稻田水肥管理的研究现状:合理的水肥管理技术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结构发展和养分吸收,促进水稻生理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水稻节水灌溉与优化施肥的水肥管理模式的归纳总结,旨在提高稻田水肥利用率,对建立高产、节水、减排的高效水稻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现阶段稻田水肥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较少考虑环境因子的影响;水肥耦合试验处理少,结果差异大;高产和减排之间存在矛盾.同时强调将最新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例如污水再生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对中国农业高效、绿色发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环境 水肥管理 生理生长 高产 节水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地方资源的中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初探
14
作者 石姣 蔡睿 裴洪淑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5期246-248,共3页
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现状的调查,可发掘延边地区独特的环境教育资源,以稻田环境教育资源为例设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与"行",引导学生认识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的生态功能的价值,引起对稻... 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现状的调查,可发掘延边地区独特的环境教育资源,以稻田环境教育资源为例设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与"行",引导学生认识延边地区稻田环境的生态功能的价值,引起对稻田环境的重视,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以及保护家乡环境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稻田环境 实施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成蟹生态种养新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艳华 陈卫新 +1 位作者 于永清 刘刚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4,共4页
辽宁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 1 8千米,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加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现全... 辽宁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 1 8千米,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加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现全市养殖总面积达到1 30万亩,其中稻田70万亩。但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虽然河蟹养殖面积在快速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却越来越小,质量较差,养殖效益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和质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题下,建立适合河蟹生长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便试验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工程50亩,2002年推广500亩,到2005年,在稻田养大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已总结出新的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经验,实现了在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种稻产量的情况下,成蟹养成规格平均达90克/只,其中规格100克/只以上的占70%,平均亩产26千克,亩效益500元。现将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蟹 生态种养 成蟹 技术探讨 水产技术推广 河蟹养殖 水稻产量 养成规格 养殖模式 稻田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龙虾养殖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斌 《水产养殖》 CAS 2014年第2期39-40,共2页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用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并具有药用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具有生长快、适应水域广等特点,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经济虾类.安徽省繁昌县属江南水网地带,利用稻...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用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并具有药用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具有生长快、适应水域广等特点,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经济虾类.安徽省繁昌县属江南水网地带,利用稻田养殖龙虾,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产稻谷,又可收获龙虾,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小龙虾,大产业”,稻田养殖龙虾已成为本地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推动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龙虾 稻田养殖 养殖技术 渔业经济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 药用保健功能 稻田生态环境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锦鲤彩鲫的稻田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夫成 曾春红 李枫 《水产养殖》 CAS 2006年第2期44-45,共2页
稻田养殖观赏鱼金鱼、锦鲤、彩鲫,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添观赏鱼的色彩(稻田水浅光照足),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一般每亩稻田在不减少稻谷产量或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可收获养殖观赏鱼5000~8000尾,获利4... 稻田养殖观赏鱼金鱼、锦鲤、彩鲫,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添观赏鱼的色彩(稻田水浅光照足),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一般每亩稻田在不减少稻谷产量或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可收获养殖观赏鱼5000~8000尾,获利4000—6000元,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发展经济,打造创汇渔业的好途径。现将该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技术 彩鲫 锦鲤 金鱼 稻田生态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观赏鱼 增产增收 养殖方式 稻谷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迟明 《黑龙江水产》 2012年第5期29-30,共2页
稻田养鱼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集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稻田养鱼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天然饵料达到稻鱼互利。但是,在稻田养鱼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如晒田与养鱼,追肥与养鱼及病虫害防治与养鱼... 稻田养鱼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集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稻田养鱼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天然饵料达到稻鱼互利。但是,在稻田养鱼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问题,如晒田与养鱼,追肥与养鱼及病虫害防治与养鱼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是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稻田生态环境 矛盾问题 病虫害防治 生态种植 新兴产业 养殖技术 天然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成蟹的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丽梅 《黑龙江水产》 2011年第2期8-9,共2页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稻田养河蟹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业,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蟹类。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稻田养河蟹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业,是一项利用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出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河蟹 养殖技术 成蟹 稻田生态环境 中华绒螯蟹 国内外市场 水产养殖业 淡水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的稻田养殖
20
作者 宋志远 《黑龙江水产》 2012年第5期1-2,共2页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利用稻田的空间、天然饵料,达到蟹稻互利,提高农田产出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稻田养蟹属于资源节约型产业,产出的商品蟹和稻米均属有机产品,是近年迅速发展起...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利用稻田的空间、天然饵料,达到蟹稻互利,提高农田产出的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稻田养蟹属于资源节约型产业,产出的商品蟹和稻米均属有机产品,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业。稻田养蟹的优点是经济效益高,技术容易掌握,管理方便。为了提高稻田河蟹的养成规格和质量,促进稻田养蟹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要技术要求是提高蟹田工程标准、严格选种、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病除害等,为河蟹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稻蟹双收、稳产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殖 河蟹 稻田生态环境 稻田养蟹 养殖技术 资源节约型 水产养殖业 天然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