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稻水象甲越冬规律研究
1
作者 张燕杏 陆温 +3 位作者 石桥德 高旭渊 玉珍珠 王凯学 《广西植保》 2025年第2期13-17,共5页
稻水象甲是危害水稻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为探明广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在全州县稻水象甲发生较为严重的全州镇、文桥镇与永岁乡分别选择林地、坡地、田埂、沟渠边、稻草堆、荒地和稻田等场所,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不同土层... 稻水象甲是危害水稻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为探明广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在全州县稻水象甲发生较为严重的全州镇、文桥镇与永岁乡分别选择林地、坡地、田埂、沟渠边、稻草堆、荒地和稻田等场所,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不同土层深度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虫口密度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稻水象甲以成虫在沟渠边、林地、坡地、田埂、稻草堆等场所的0~3 cm疏松土层中越冬。沟渠边是稻水象甲最主要的越冬场所,占越冬虫量的51.06%,其次是林地、坡地与田埂,分别占越冬虫量的23.11%、13.80%和8.96%。3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出土并在越冬场所周边的禾本科杂草上栖息取食。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高峰期,并向大田杂草、早稻秧田及移栽田转移,4月下旬转移基本完成。田间1代成虫羽化后除少部分继续在一季晚稻上繁殖为害外,大部分成虫均迁往越夏越冬场所蛰伏。8月中下旬后,越冬场所的成虫密度基本趋于稳定,完成向越夏越冬场所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越冬成虫 越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稻区稻水象甲危害特点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毅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46-48,共3页
稻水象甲是为害水稻的潜在杀手,列入我国重点检疫类害虫。阻截害虫入境传播,关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本文根据当前虫害趋势变化,提出健全并落实风险监测、快速反应、精准管控、有效防治的常态防控策略,以期... 稻水象甲是为害水稻的潜在杀手,列入我国重点检疫类害虫。阻截害虫入境传播,关乎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本文根据当前虫害趋势变化,提出健全并落实风险监测、快速反应、精准管控、有效防治的常态防控策略,以期实现降低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危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害虫稻水象甲在宁夏发生及田间防治效果初探
3
作者 李宗泽 杜伟 +8 位作者 段心宁 侯则颖 盛玉波 吴平 史云云 陆占军 周兴隆 孙亚萍 曹淑娟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36-40,共5页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宁夏地区发生频繁,为害面积持续扩大,严重影响当地水稻生产和贸易。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既适合当地防控需求又具有低毒性、低残留性和高效能的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了几种化学与生物农药对稻水象... 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宁夏地区发生频繁,为害面积持续扩大,严重影响当地水稻生产和贸易。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既适合当地防控需求又具有低毒性、低残留性和高效能的防治药剂。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了几种化学与生物农药对稻水象甲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始终最高,药后1 d达到63.98%,药后15 d更是达到91.6%的防效,其速效性和持效均优于其他几种药剂。防效次之的是乙基多杀菌素,15 d防效达到86.31%。而阿维菌素和除虫菊素15 d防效也能达到80%以上,并且有一定的速效性。白僵菌对稻水象甲15 d的防效为76.8%,而且其防效持续上升。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白僵菌、除虫菊素、阿维菌素这5种农药,对稻水象甲防效较好,而且白僵菌、除虫菊素、阿维菌素属于生物农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生物 稻水象甲 生物农药 防控 田间防效 取食斑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水象甲防控策略探究——以四川省蓬溪县为例
4
作者 杜科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四川蓬溪县为案例,深入探讨了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控策略。通过剖析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并结合蓬溪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农业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 以四川蓬溪县为案例,深入探讨了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控策略。通过剖析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其危害,并结合蓬溪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农业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能够有效控制稻水象甲造成的危害。文章还探讨了防控策略的实施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蓬溪县及相似地区的水稻生产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蓬溪县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远县稻水象甲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
5
作者 刘忠培 宋志强 姜霖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73-75,78,共4页
本文对稻水象甲在镇远县的发生情况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研究。通过2022-2024年的田间调查,发现镇远县稻水象甲于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危害较重,自然传播是稻水象甲的主要传播途径。建议在稻水象甲的防控中,严格植物检疫,注重普查监测;具体... 本文对稻水象甲在镇远县的发生情况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研究。通过2022-2024年的田间调查,发现镇远县稻水象甲于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危害较重,自然传播是稻水象甲的主要传播途径。建议在稻水象甲的防控中,严格植物检疫,注重普查监测;具体防控技术可采用清洁田园、调整种植方式等农业防治措施,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越冬期优先选用绿僵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虫量高峰期使用氯虫·吡蚜酮、噻虫胺等农药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传播途径 监测预警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
6
作者 张占英 张凯雄 +6 位作者 胡雪勇 颜其珍 宋兴明 秦仙姣 明延平 陈翠 王江兵 《湖北植保》 2025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选择了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治效果较优的5种不同药剂,在湖北省稻水象甲分布的3个县(市)进行稻水象甲成虫防控效果验证。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2 mL/667m~2、10%醚菊酯SC 90 g/667m~2、20%氯虫·噻虫嗪SC 18 mL/667m~2等... 本文选择了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治效果较优的5种不同药剂,在湖北省稻水象甲分布的3个县(市)进行稻水象甲成虫防控效果验证。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2 mL/667m~2、10%醚菊酯SC 90 g/667m~2、20%氯虫·噻虫嗪SC 18 mL/667m~2等3种药剂处理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控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上选用,并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性对稻水象甲取食行为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汤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85-87,共3页
围绕抗性水稻品种的筛选与培育策略,重点探讨了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杂交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田间试验和抗性评价等方法,以抑制稻水象甲取食为目标,培育具有高抗性的水稻品种。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高效筛选抗性基因;... 围绕抗性水稻品种的筛选与培育策略,重点探讨了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杂交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田间试验和抗性评价等方法,以抑制稻水象甲取食为目标,培育具有高抗性的水稻品种。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高效筛选抗性基因;杂交育种能够整合多重抗性基因,提升水稻的综合抗性;基因编辑技术为定向改良抗性性状提供了精准工具;田间试验和抗性评价验证了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抗虫表现。这些策略的实施为水稻抗虫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稻水象甲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水象甲的年生活史及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燕杏 陆温 +3 位作者 石桥德 高旭渊 玉珍珠 王凯学 《广西植保》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探究稻水象甲在广西的种群消长动态,设置不同类型稻田进行系统观测,结合室内人工饲养,观察稻水象甲的各世代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广西全州县,稻水象甲1 a发生2代,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早稻。少量一代成虫构成二代虫源,在一季晚... 为探究稻水象甲在广西的种群消长动态,设置不同类型稻田进行系统观测,结合室内人工饲养,观察稻水象甲的各世代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广西全州县,稻水象甲1 a发生2代,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早稻。少量一代成虫构成二代虫源,在一季晚稻上产卵发育为第二代,虫量少且为害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种群消长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
9
作者 杨春林 胡强 +1 位作者 李洪浩 席亚东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亚致死效应,为水稻生产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科学高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通过测定不同种群(RW-Js、RW-Gy、RW-Mz、RW-Zy、RW-Lc)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亚致死效应,为水稻生产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科学高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通过测定不同种群(RW-Js、RW-Gy、RW-Mz、RW-Zy、RW-Lc)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致死中浓度(LC_(50))和亚致死剂量(LC_(25));分别采用室内测定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体内多种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来源稻水象甲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RW-Js种群的LC_(50)值为RW-Gy种群的13.45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解毒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PBO)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高于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抗性种群RW-Js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较敏感种群RW-Gy显著增高(P<0.05),其中多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变化最为明显。稻水象甲成虫经氯虫苯甲酰胺LC_(25)剂量处理后,虫体内几种生物酶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具明显的时间效应,其中MFO活性在整个测定周期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氯虫苯甲酰胺LC_(25)剂量对稻水象甲各虫态的田间始见期、发生高峰期和发生末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解毒酶活性可能与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有关,MFO是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解毒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酶,在抗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可延缓稻水象甲幼虫、蛹和一代成虫的生长发育,缩短成虫寿命、加快田间成虫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氯虫苯甲酰胺 亚致死剂量 生物酶活性 解毒酶抑制剂 发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平坝灯诱稻水象甲种群动态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位 狄雪塬 +2 位作者 杨茂发 严斌 朱家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了掌握稻水象甲在贵州省的种群发生情况,本研究于2011年至2018年连续8年进行稻水象甲种群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气候因子结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主要在4月到9月上旬之间发生,其成虫每年始见日均在4月份,高峰期出现在4—5... 为了掌握稻水象甲在贵州省的种群发生情况,本研究于2011年至2018年连续8年进行稻水象甲种群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气候因子结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主要在4月到9月上旬之间发生,其成虫每年始见日均在4月份,高峰期出现在4—5月份。灯光诱集稻水象甲单日虫量最高可达4794头,全年灯下有虫日数少,17~32 d不等。全年温度与稻水象甲的诱集量呈正相关,而降雨量与稻水象甲的诱集量呈负相关,相关性较低。贵州平坝稻水象甲不同年月之间灯下种群波动非常大。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平坝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灯诱 温度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坝区2023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防控措施及成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倩 何光英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136-137,140,共3页
为扎实推进稻水象甲疫情监测防控工作,2023年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开展稻水象甲疫情普查,摸清疫情发生分布,强化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发生规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集成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 为扎实推进稻水象甲疫情监测防控工作,2023年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开展稻水象甲疫情普查,摸清疫情发生分布,强化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发生规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集成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疫情监测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城县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雪勇 《湖北植保》 2024年第4期66-68,共3页
稻水象甲是谷城县主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对稻水象甲在谷城县发生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阻截防控措施,为促进谷城县粮食生产安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发生特点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坝区天龙镇2022年稻水象甲防控成效
13
作者 柴维 柴方芝 杨倩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2018—2022年对平坝区天龙镇水稻稻水象甲监测、调查、普查、防控,发现并掌握稻水象甲在天龙镇发生为害规律,总结稻水象甲防控经验,得出一套适合天龙镇的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2022年对水稻生长前中后各个阶段加强防控,稻水象甲平均虫... 2018—2022年对平坝区天龙镇水稻稻水象甲监测、调查、普查、防控,发现并掌握稻水象甲在天龙镇发生为害规律,总结稻水象甲防控经验,得出一套适合天龙镇的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2022年对水稻生长前中后各个阶段加强防控,稻水象甲平均虫口密度、被害株率、每株叶片虫斑数比2021年下降幅度在24.9%~35.7%之间,明显高于2019年以来下降幅度,2022年稻水象甲发生危害明显大幅下降。水稻产量减少损失84.96 t,价值25.2288万元。发生危害程度减轻,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稻水象甲防控取得近5年来前所未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防控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
14
作者 杨全怀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3期116-118,共3页
为了控制稻水象甲的传播,减少水稻产量的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分析了稻水象甲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及为害特点等,提出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为治理稻水象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水象甲成虫活动行为的日节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茂发 杨大星 +2 位作者 徐进 刘健锋 武承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2-959,共8页
为了摸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成虫在稻田中的Et活动行为节律,采用室外单头隔离饲养的方法,将成虫行为分为移动、取食、离水静息、触水静息和其他5个行为类型,每30min观察记录1次,从2012年4月30日至5月4日连续观... 为了摸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成虫在稻田中的Et活动行为节律,采用室外单头隔离饲养的方法,将成虫行为分为移动、取食、离水静息、触水静息和其他5个行为类型,每30min观察记录1次,从2012年4月30日至5月4日连续观察5d,共获得7200个行为数据。结果显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以离水静息行为最多(47.83%),移动行为最少(5.64%),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离水静息行为最高峰值在23:30(72.67%),最低值在7:30(14.67%);触水静息行为最大峰值在7:30(75.33%),19:00还有一个小高峰(37.33%);取食行为在15:00达到最高峰(26.67%),在21:00达到第2个高峰值(18.00%);移动行为在22:00—9:00较少(0~4.00%),从9:30开始持续增加,在17:00达到最高峰(20.00%);其他行为在1.33~18.67%之间波动。离水静息、移动、取食和其他行为白天和黑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但触水静息行为白天和黑夜无显著不同(P=0.834);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4个时间段之间各行为也有显著差异(P〈0.001)。在空间上,离水静息行为在叶片上最高,移动行为以水中最高,取食行为仅发生在叶片上,离水静息、移动和取食在水稻不同部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水中发生触水静息、移动和其他共3种行为,以触水静息行为的日波动最大,3种行为在各时刻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触水静息和移动:P〈0.001;其他:P=0.002);叶片上发生离水静息、移动和取食3种行为,以离水静息和取食行为的日波动较大且在各时刻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茎秆和瓶壁或封口纱布处主要发生离水静息和移动行为,所占比例均不高,但在瓶壁或封口纱布处的移动行为各时刻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8)。水中和叶片上是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在水中行为的最高峰值(81.33%)与叶片的最低值(12.00%)出现时间相间,为7:30,一天中各时刻水巾和叶片上的行为呈交错性变化。结果提示,稻水象甲成虫活动行为受到时空变化的影响,且时间变化对其行为的影响较空间变化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成虫 行为 日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被引量:48
16
作者 郭文超 李晶 +4 位作者 魏振兴 吐尔逊 吴静 阿利亚 王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截止目前该害虫发生涉及伊犁河谷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8个乡镇场,发生面积0.397×104hm2(5.95万亩)。在发生区稻田稻水象甲幼虫平均发生量3头/穴,最高达20头/穴;成虫平均发生量3.7头/m2。该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严重者可达25%以上。【结论】以国内外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稻水象甲入侵初期的特征和新疆水稻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封锁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稻水象甲 分布危害 封锁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峗薇 杨大星 +4 位作者 彭炳富 杨茂发 廖启荣 杨洪 陈文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3,共4页
为探明稻水象甲在贵州山区的越冬分布情况,选取稻桩、稻草、稻谷、田埂、沟(河)边、路边、山坡或林带等环境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调查。结果表明,沟(河)边表层土壤是稻水象甲主要的越冬生境,其次为田埂表层土壤,路边、山坡和林带有少量个... 为探明稻水象甲在贵州山区的越冬分布情况,选取稻桩、稻草、稻谷、田埂、沟(河)边、路边、山坡或林带等环境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调查。结果表明,沟(河)边表层土壤是稻水象甲主要的越冬生境,其次为田埂表层土壤,路边、山坡和林带有少量个体分布,稻桩、稻草和稻谷中未发现越冬稻水象甲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越冬场所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球孢白僵菌对稻水象甲成虫的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进 杨茂发 +2 位作者 杨大星 师沛琼 邹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优效的生防菌株,利用不同来源的4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别用0.1%Tween-80无菌水配制成5个不同的孢子浓度(2.0×104个/mL,2.0×105个/mL,2.0×106个/mL,2.0×107个/mL,2.0...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优效的生防菌株,利用不同来源的4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别用0.1%Tween-80无菌水配制成5个不同的孢子浓度(2.0×104个/mL,2.0×105个/mL,2.0×106个/mL,2.0×107个/mL,2.0×108个/mL)的菌株对稻水象甲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在施菌后5d、7d、10d、15d分别观察稻水象甲成虫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各菌株的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呈负相关趋势,并筛选出对稻水象甲成虫毒力最强的YS03菌株。该菌株在孢子浓度为2.0×108个/mL接种处理后,26℃条件下第15天供试成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55%,显示出对靶标害虫具有较好的毒力,在稻水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致病力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供食时间对稻水象甲冬后成虫繁殖、取食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商晗武 程家安 +1 位作者 蒋明星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室内研究了稻水象甲冬后虫在春季获得寄主水稻前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对其产卵、取食和存活的影响。供试虫 (4月下旬采集 )先用禾本科草坪草高羊茅饲养 0、1 0、2 0、30和 45 d(即供食水稻前时间 ) ,然后用 2 0~ 35 d龄的稻苗饲养 ,观察产... 室内研究了稻水象甲冬后虫在春季获得寄主水稻前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对其产卵、取食和存活的影响。供试虫 (4月下旬采集 )先用禾本科草坪草高羊茅饲养 0、1 0、2 0、30和 45 d(即供食水稻前时间 ) ,然后用 2 0~ 35 d龄的稻苗饲养 ,观察产卵等情况。结果表明 ,水稻供食前时间达到 1 0 d后即可致使冬后虫产卵历期明显缩短 ,卵量下降 ,取食斑的数量和长度减少。当水稻供食前时间延长至 2 0 d后 ,成虫在水稻上的存活历期开始明显下降。处理时间越长 ,对其后成虫在水稻上的生殖、取食和存活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供食时间 冬后成虫 稻水象甲 移栽时间 繁殖 取食 存活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稻水象甲形态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志涛 商晗武 +1 位作者 傅强 赖凤香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稻水象甲是半水生昆虫,其幼虫和蛹具有拒水的外表皮及发达的气管系统,能直接从体表包裹的空气中获得所需要的氧,在水稻根部营外寄生生活。幼虫第2 至7 腹节背面各有一对脊状突起和稍向前倾的羊角状的呼吸管,形成特化气门,可伸出体外或... 稻水象甲是半水生昆虫,其幼虫和蛹具有拒水的外表皮及发达的气管系统,能直接从体表包裹的空气中获得所需要的氧,在水稻根部营外寄生生活。幼虫第2 至7 腹节背面各有一对脊状突起和稍向前倾的羊角状的呼吸管,形成特化气门,可伸出体外或缩入体内。这6 对可以伸缩的脊状突起和前倾的羊角状呼吸管是稻水象甲幼虫重要的形态特征。稻水象甲的蛹期是在膨大的、充满空气的土茧中度过的。这些土茧总是附着在稻根上,与稻的输气组织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幼虫 羊角 蛹期 根部 寄生 吸管 发达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