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葛源 贺纪正 +2 位作者 郑袁明 张丽梅 朱永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74-1582,共9页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isotopeprobing,SIP),在对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遗传分类学鉴定的同时,可确定其在环境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代...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stableisotopeprobing,SIP),在对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遗传分类学鉴定的同时,可确定其在环境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复杂群落中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代谢功能的大量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基本原理是:将原位或微宇宙(microcosm)的环境样品暴露于稳定性同位素富集的基质中,这些样品中存在的某些微生物能够以基质中的稳定(性同位素为碳源或氮源进行物质代谢并满足其自身生长需要,基质中的稳定性同位素被吸收同化进入微生物体内,参与各类物质如核酸(DNA和RNA)及磷脂脂肪酸(PLFA)等的生物合成,通过提取、分离、纯化、分析这些微生物体内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将微生物的组成与其功能联系起来。在介绍稳定性同位素培养基质的选择及标记方法、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及提取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举例阐述了此项技术在甲基营养菌、有机污染物降解菌、根际微生物生态、互营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探测技术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府矿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力 卫三平 +2 位作者 张青峰 王全九 李世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7-1353,共7页
针对榆神府矿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影响矿区植被建设中最关键的制约性因素水分为中心,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分馏原理,分析了矿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不同载体中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矿区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为矿区... 针对榆神府矿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影响矿区植被建设中最关键的制约性因素水分为中心,利用稳定性同位素分馏原理,分析了矿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不同载体中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矿区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为矿区植被的自然恢复和永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水分来源依据。研究认为,榆神府矿区夏季降水δD(氘)、δ18Ο(重氧)与降水量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区降水氢、氧稳定性同位素具有较强的雨量效应特征。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相比,矿区降水线方程(δD=7.0δ18Ο-0.72)斜率和截距都偏小,说明全球大气降水线方程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区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矿区典型植物木质部水分δD值(-72.49‰~-78.72‰)与土壤中水分(-68.15‰~-78.00‰)、地下水δD(-64.18‰~-67.14‰)相接近,与降水(10.78‰~-94.30‰)、水库水(-48.945‰)和湖水δD(-2.65‰)相差很大,说明该区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水和地下水,而基本没有直接利用湖水、水库水以及夏季降水。低δD值、雨量大时的降水是榆神府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充来源,降雨量小时δD值高,但微小的补充不足以影响地下水的δ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稳定性同位素 降水线方程 地下水 植物水分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玮玮 毕春娟 +4 位作者 陈振楼 胡蓓蓓 王东启 刘耀龙 沈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2,共5页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判源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用于环境领域研究特别是水环境中不同物态的有机物来源、运移、转化研究较为成熟;我国稳定性同位素用于环境领域特别对污染物判源及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与降解的稳定性同位素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示踪 环境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土壤蒸发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文杰 李鹏菊 +1 位作者 李红梅 段文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03-1311,共9页
利用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样地测定的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林冠滴落雾水、溪流水水量及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的测定结果,分析了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土壤的蒸发率.结果表明,热带雨林在雨水偏多的200... 利用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样地测定的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林冠滴落雾水、溪流水水量及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的测定结果,分析了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土壤的蒸发率.结果表明,热带雨林在雨水偏多的2002年和雨水偏少的2003年的蒸发散分别为1186 mm和987 mm,明显低于世界其它湿润热带雨林的蒸发散值;雾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明显重于雨水,表明雾水中包含区域再循环的蒸发水汽;由于森林林冠和林下土壤的蒸发作用,穿透雨水和溪水的稳定性同位素值又明显重于雨水的相应值.根据溪流水和穿透水(穿透雨水+滴落雾水)的同位素差值,利用平衡状态下的瑞利蒸馏方程计算的森林土壤蒸发率表明,这两年的森林总蒸发散中分别有5.1%和3.1%来自林下土壤的蒸发.分析认为,持久、浓重的辐射雾是导致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蒸发散和土壤蒸发率较低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穿透水 溪水 土壤蒸发 稳定性同位素 热带季节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随饲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丰梅 于洪侠 +3 位作者 石光雨 杨曙明 刁其玉 闫贵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研究了饲料组成不同时,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将9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C4植物含量为100%、50%、0%的饲料,132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 研究了饲料组成不同时,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将9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C4植物含量为100%、50%、0%的饲料,132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饲喂同种饲料的牛个体间碳、氮同位素组成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减小;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值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并均与C4植物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牛组织中的δ15N值并未随饲料呈现规律性变化。用牛组织中的δ13C值可以预测饲料中C4植物所占的比例,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均可作为牛肉溯源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饲料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土壤重要有机组分循环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秋香 张威 +3 位作者 闫颖 何红波 张旭东 郑立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2-869,共8页
土壤有机质包含多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中性糖、氨基糖)、蛋白质(氨基酸)、木质素等,这些组分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从几天到几百万年,在有机质循环过程中的积累和转化动态各有特征,其作用和贡献也有所不同。由于有机质各组... 土壤有机质包含多种不同结构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中性糖、氨基糖)、蛋白质(氨基酸)、木质素等,这些组分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从几天到几百万年,在有机质循环过程中的积累和转化动态各有特征,其作用和贡献也有所不同。由于有机质各组分本身在土壤中稳定存在,只有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才能定量研究有机质及其组分的循环动态。本文概述了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有机质中的一些重要组分的来源、可利用性和转化动态及其生物标识作用的进展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土壤有机质循环转化动态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有机组分 动态 生物标识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物组织器官中稳定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溯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先峰 郭波莉 +2 位作者 魏益民 孙淑敏 魏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2-307,共6页
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动物产地来源和生活史的有效技术,也是一项新兴的食品追溯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动物组织器官中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特征,组织器官同位素的平衡时间,以及饲料、饮水、地域和贮藏加工过程对同位素... 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动物产地来源和生活史的有效技术,也是一项新兴的食品追溯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动物组织器官中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特征,组织器官同位素的平衡时间,以及饲料、饮水、地域和贮藏加工过程对同位素组成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产地和动物生活史的溯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组织和器官 稳定性同位素 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1 位作者 张旭辉 龚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稳定性同位素 植物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稳定性同位素确定植物水源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36
9
作者 曹燕丽 卢琦 林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介绍了氢稳定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δD分析在植物水分来源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和典型案例。植物对不同水源的选择性和植物水分的δD分析被用于各种群落类型和环境中分析植物短期和长期的水分利用形式 ,甚至定量确定不同环境中各种植... 介绍了氢稳定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和δD分析在植物水分来源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和典型案例。植物对不同水源的选择性和植物水分的δD分析被用于各种群落类型和环境中分析植物短期和长期的水分利用形式 ,甚至定量确定不同环境中各种植物对不同水分来源的利用 ,如白松、荒漠植物、河岸林和海岸植物。δD分析还用于研究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 ,氢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在古气候研究、植物光合途径、动物生理生态学和食物链等生态学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氢 稳定性同位素 植物水分来源 测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蔺中 孙礼勇 +3 位作者 陈昊 孙迎韬 白婧 李永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 新近发展起来的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能够定向发掘复杂环境中参与特定生态过程的微生物资源,是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有效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环境样品中的功能微生物代谢同化同位素标记的底物,通过对其生物标志物(即DNA、RNA、PLFA等)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和比对分析,以此获取介导土壤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的功能微生物的直接信息。本文在分别介绍SIP技术在土壤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过程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生物标志物选择及后续鉴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SIP技术在研究驱动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碳氮循环等过程的功能微生物原位鉴定的应用进展,展望了SI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基因组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 原位鉴定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小麦植株δ^(13)C值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谷淑波 代兴龙 +1 位作者 樊广华 郭启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0-775,共6页
为准确检测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的小麦植株δ13C值,对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EA-IRMS)测定13C标记的小麦植株各器官中δ13C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蔗糖标准物质(IAEA-CH-6)、小麦粉标准物质(OAS/Isotope)和13C标... 为准确检测稳定性同位素13C标记的小麦植株δ13C值,对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EA-IRMS)测定13C标记的小麦植株各器官中δ13C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蔗糖标准物质(IAEA-CH-6)、小麦粉标准物质(OAS/Isotope)和13C标记小麦植株样品测定结果的精度良好,稳定性碳同位素的标准偏差小于0.11‰。对仪器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标准偏差为0.02‰;同位素信号在1e-9至1e-8A范围内,总体线性为0.003‰·n A-1。测得样品δ13C值的范围为-25.25%~23.32%。试验结果为研究光合产物在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转分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测定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 13C标记小麦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矿区排土场土壤水的氢氧稳定性同位素特征及入渗规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国敏 王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4-950,共7页
针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人工堆垫地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影响排土场稳定和土壤修复关键的制约性因素水分为中心,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排土场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2种不同植被类型(油松、... 针对露天煤矿排土场人工堆垫地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影响排土场稳定和土壤修复关键的制约性因素水分为中心,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排土场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揭示了2种不同植被类型(油松、紫穗槐)土壤水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黑岱沟矿区降水δD(氘)、δ18Ο(重氧)与降水量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降水氢氧同位素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不同月份大气降水的δD值表现出明显的降水量和季节效应,旱季(3—6月)氢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δD值较高;7—9月降水频繁,δD值贫化。排土场表层(0~10 cm)土壤蒸发强烈,土壤水分氢、氧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同位素均值都大于降水;20 cm土层以下,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均值显著小于降水,原因一方面为矿区潜在蒸散大,大气蒸发力强,降雨量小、同位素值高的雨水难以入渗到深层土壤;另一方面是入渗深层的地下水和低同位素值的雨水混合作用效应。人工油松林和紫穗槐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值都主要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左上方,偏向正值区,说明矿区土壤水同位素值更易受大气蒸发的影响,造成土壤水同位素值富集。排土场各层土壤质地不一致,且砾石含量高,存在大孔隙,矿区土壤中活塞流和优先流并存于降水入渗过程中,从而有利于对深层土壤水分或地下水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稳定性同位素 土壤水 蒸发 入渗 紫穗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米线中乌洛托品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幸 张晓鸣 +2 位作者 舒平 张燕 彭飞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6-250,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米线中的乌洛托品,对测试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不确定度评估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确定度各主要分量的分析计算,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当乌洛托品的测定结果为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米线中的乌洛托品,对测试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不确定度评估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确定度各主要分量的分析计算,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当乌洛托品的测定结果为0.821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79 mg/kg,k=2。该评估模型为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不确定度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不确定度 米线 乌洛托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组分区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秋红 王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 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区分生态系统净碳交换过程中光合和呼吸通量,蒸散通量中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切实可行,为进一步解释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国内外研究还处于尝试阶段。该方法在森林生态系统应用中还存在诸如Keeling图技术和涡度相关技术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等问题,期待今后在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森林生态系统 碳水通量 组分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典型水耕人为土的碳库构成与^(13)C稳定性同位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兆云 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81,共7页
采集杭嘉湖平原的黄斑田、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3种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分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不同粒径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差异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黄斑田土壤... 采集杭嘉湖平原的黄斑田、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3种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分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不同粒径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差异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黄斑田土壤有机碳库低于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颗粒态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10.6%~29.3%,并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黑碳占有机碳总量的4.2%~24.6%,在黄斑田和青紫泥田中随深度降低,而在烂青紫泥田中剖面上下差异不大;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随粒径增加而增加,而黑碳含量的高低与水稳定性团聚体颗粒大小无关;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黑碳颗粒较小,主要出现在粘粒"粒级中,随剖面深度增加黑碳颗粒趋向减小;同位素δ13C值:黑碳>总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黑碳 颗粒态有机碳 13C稳定性同位素 剖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磊 陈欣 唐建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76,210,共4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开放实验教学,设计了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实验。该实验探究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拓宽了学生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稳定性同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学开放实验教学,设计了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有机质分解测定实验。该实验探究性强,学生参与度高,拓宽了学生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设计、参与相关生态学实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有机质分解 生态学实验教学 稳定性同位素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蛋白质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波 任建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0-303,共4页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公认的用于研究蛋白质代谢动力学的最佳方法。起初,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方便、经济、检测技术成熟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它的放射性限制了在人体代谢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成熟和质谱分析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公认的用于研究蛋白质代谢动力学的最佳方法。起初,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方便、经济、检测技术成熟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它的放射性限制了在人体代谢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成熟和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稳定性同位素被广泛用于人体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以下就稳定性同位素用于研究蛋白质代谢动力学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检测手段和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蛋白质转换 合成速率 质谱 营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腐竹中的乌洛托品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幸 张晓鸣 +2 位作者 张燕 舒平 彭飞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81-283,288,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UPLC-MS/MS)和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了测定腐竹中乌洛托品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向腐竹样品中加入乌洛托品的稳定性同位素,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ILIC色谱柱分离,目标物在UPLC-MS...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UPLC-MS/MS)和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建立了测定腐竹中乌洛托品的分析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向腐竹样品中加入乌洛托品的稳定性同位素,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ILIC色谱柱分离,目标物在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在1-4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定量限为2μg/kg。在添加水平为2、10、3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7.8%~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8%。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重复性好,可为作为检测腐竹中违法添加乌洛托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乌洛托品 腐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及其稳定性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储炳银 李培玺 +3 位作者 孙孟瑶 王晶晶 滕臻 徐小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及其稳定性同位素的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及其周转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内全面勘查基础... 【目的】通过分析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及其稳定性同位素的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及其周转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内全面勘查基础之上选取6个标准样地,设置对照(CK,不添加氮和磷)、氮加磷(N+P,添加N 100 kg·hm^(-2)a^(−1)+P 50 kg·hm^(-2)a^(−1))和氮(N,添加100 kg·hm^(-2)a^(−1))添加试验,分析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和不同土层下SOC、TN和土壤δ^(13)C、δ^(15)N之间的差异。【结果】1)连续5 a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和土壤碳氮比(C/N)无显著影响(P>0.05),SOC、TN大小依次为CK>N处理>N+P处理,土壤C/N大小为N处理>CK>N+P处理,均是N+P处理最小;2)连续5 a氮磷添加对土壤δ^(13)C、δ^(15)N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δ^(13)C、δ^(15)N丰度值大小均表现为N+P处理>N处理>CK;3)SOC、TN和土壤C/N比在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0.001),而土壤δ^(13)C、δ^(15)N值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除CK两土层间无显著性差异外,N和N+P处理下10~20 cm土层土壤δ^(13)C均显著高于0~10 cm土层,N+P处理显著提高了10~20 cm土层δ^(15)N丰度。【结论】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土壤C/N影响不甚显著,其长期动态变化有待进一步的监测分析;氮磷添加对土壤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的影响也不显著,但是氮磷添加均显著增加了下层土壤的δ^(13)C、δ^(15)N丰度,未来可结合土壤微生物做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 碳氮比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检测蜂蜜掺假
20
作者 李继莲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9期55-56,共2页
如何辨别蜂蜜是纯的还是添加了蔗糖或玉米糖浆?许多蜂农都比较熟悉碳同位素检测蜂蜜中的掺杂物(主要是比较便宜的蔗糖)。用稳定性同位素法检测蜂蜜的掺杂物并不昂贵,检测结果比较直观,数据分析时间也比较短。蜂蜜生产商、包装商、销售... 如何辨别蜂蜜是纯的还是添加了蔗糖或玉米糖浆?许多蜂农都比较熟悉碳同位素检测蜂蜜中的掺杂物(主要是比较便宜的蔗糖)。用稳定性同位素法检测蜂蜜的掺杂物并不昂贵,检测结果比较直观,数据分析时间也比较短。蜂蜜生产商、包装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总是想知道蜂蜜的产地,以及蜂蜜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玉米糖浆 掺杂物 数据分析 同位素 养蜂者 比率分析法 原子质量 核电荷 化学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