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梁春波 黄带发 +3 位作者 蔡德珠 张聪 邱瑜 于芸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口服,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口服,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每次100 mL,口服,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含量、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及真菌数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57/66)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96.97%,64/66)(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TMAO含量较低,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高,大肠杆菌及真菌数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稳定型冠心病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康博 刘晓坤 +1 位作者 张琦 韩全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入选SCAD患者413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60 mg/次、2次/日(n=192)或氯吡格雷50 mg/次、1次/日(n=221)... 目的评价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入选SCAD患者413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60 mg/次、2次/日(n=192)或氯吡格雷50 mg/次、1次/日(n=221),两组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日,疗程12个月。采用3种检测方法多时点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在各时点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vs.11.7%,HR=0.412,95%CI为0.193~0.878,P=0.022);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方案可以降低S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低剂量 稳定型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P2Y_(12)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化洁 赵昕 +1 位作者 吴鸿谊 樊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入组208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 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入组208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血栓弹力图检测300 mg氯吡格雷负荷量24 h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P2Y_(12)受体下游信号分子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血小板反应性指数(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rylation-platelet reactivity index,VASP-PRI)和Akt磷酸化(P-Akt)水平。结果 208例患者中85例(40.9%)的基因型为CYP2C19*1/*1(非携带者),无等位基因缺失(loss-of-function,LOF),93例(44.7%)为CYP2C19*1/*2或CYP2C19*1/*3(1个LOF),30例(14.4%)为CYP2C19*2/*2或CYP2C19*2/*3(2个LOF)。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VASPPRI随着携带LOF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而P-Akt只在2个LOF的情况下才会明显增加。VASP-PRI与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有相关性(r=0.672,P<0.001),但是与P-Akt不相关。结论携带2个CYP2C19 LOF的SCAD患者经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更高,并与活性更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P2Y_(1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CYP2C19 氯吡格雷 P2Y12 VASP Akt 血小板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与稳定型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瑞霞 李莎 +5 位作者 郭远林 刘俊 孙静 朱成刚 蒋立新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灏粒与稳定型冠心病(冠心病)相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冠状动脉(冠脉Nt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颗粒进... 目的:本文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灏粒与稳定型冠心病(冠心病)相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冠状动脉(冠脉Nt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颗粒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大小HDL颗粒(检测结果分别以大颗粒HDL—C、中等颗粒HDL—C和小颗粒HDL—C的浓度数值表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HDL颗粒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HDL—C、大颗粒HDL—C浓度和中等颗粒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小颗粒HDL—C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大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的百分比降低,中等颗粒HDL—C浓度和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I.104,95%CI:1.042—1.71,P=O.001)和体质指数(OR=1.228,95%CI:1.003~1.504,P=0.046)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大颗粒HDL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性(OR=0.91,95%CI:O.836~0.991,P=0.03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冠脉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相比,大颗粒HDL—C浓度明显降低,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颗粒HDL减少与冠心病明显相关,大颗粒HDL减少及小颗粒HDL浓度百分比增加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颗粒 稳定型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Lp-PLA2、MCP-1、sICAM-1、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媛媛 彭鑫 +3 位作者 毛黎黎 杨欣怡 刘晶晶 邵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与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与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于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炎性因子水平、Lp-PLA2、MCP-1、sICAM-1水平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42/60)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更为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在胸闷、胸痛、气短喘促、身体困重、痰多纳呆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在各症状积分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PLA2、MCP-1、sLCA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Lp-PLA2、MCP-1、sICAM-1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痰浊痹阻 LP-PLA2 MCP-1 SICAM-1 炎性因子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6
作者 杜鸿瑶 范智媛 +3 位作者 韩佳 鲁瑛 鲁静 潘晔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的基础上),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血清Caspase-3、Bax、Bcl-2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血清Bcl-2、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且B组更高(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spase-3、Bax水平、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机能功能状态,增强心功能,并下调血清凋亡分子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心功能 凋亡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雪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特征,为今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内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特征,为今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内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医案及临床经验,采用孔明灯Lantern5.0软件,应用爬山法(LTM-EAST)算法建立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5.1软件,用Apriori算法,对中医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①纳入的206例医案共涉及24个中医证候,其中频次较高(>5%)的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②将共计121个症状作为显变量,应用LTM-EAST算法构建结构模型,得出30个隐变量,对得出的30个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共得出9个综合聚类模型即9个中医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痰热内闭证、心肾阳虚证。③对24个中医证候提取的17个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推导出7个中医证候,分别为心血瘀阻证、心阳虚衰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结论综合归纳,最终得出6个中医常见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结构模型 关联规则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贾福运 高晟玮 +2 位作者 张瑞 张茜 徐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1-616,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有关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网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7篇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2)在心绞痛症状有效率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常规疗法>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3)在心电图有效率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4)在全血高切粘度改善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5)在全血低切粘度改善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6)在血浆粘度改善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7)在纤维蛋白原改善方面:中药注射液疗效排序依次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参附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注射液>常规西药治疗。结论中药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其中在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和全血高切粘度改善方面,参麦注射液治疗效果最佳;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效果最佳;在全血低切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方面,参附注射液效果最佳;在血浆粘度改善方面,参附注射液效果最佳,但目前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液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血流变学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辅助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和脂质代谢、内皮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温亮 谢燚 +2 位作者 吴先军 王瑞峰 曹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486-1488,1492,共4页
目的:分析叶酸辅助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和脂质代谢、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叶酸辅助治疗,... 目的:分析叶酸辅助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和脂质代谢、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叶酸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Hcy、脂质代谢、内皮损伤及黏附分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Hcy、TC、LDL-C、ApoB值低于对照组,HDL-C、ApoA1/ApoB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low-vel、FMD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selectin、ICAM-1、VCAM-1、sICAM-1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叶酸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并优化脂质代谢,进一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叶酸 HCY 脂质代谢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张德龙 殷莉 +2 位作者 姜芳 郭芳 郝伟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1454,共4页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功能分级;对比两组心肌酶谱和血脂代谢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绞痛积分显著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换届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SV、EF、NYHA和SAQ,以及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血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列 张哲 +4 位作者 马帅 王建华 张健 杜鹃 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为示范,建立一套突出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的联合应用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分别求出了各指标在疗效评价... 目的: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为示范,建立一套突出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的联合应用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分别求出了各指标在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系数。结论:Delphi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是建立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方法,使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的定性描述定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与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官颖 官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1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脾两虚及心肾阴虚5种证型。另外选...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1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脾两虚及心肾阴虚5种证型。另外选取非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hs-CRP水平,并对入选患者进行相应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hs-CR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血瘀组、痰瘀互阻组和阳虚寒凝组hs-CRP含量均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损害程度也高于心脾两虚组和心肾阴虚组,且主要以重度狭窄为主(P<0.05);hs-CRP与狭窄程度总积分相关性比较发现hs-CRP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8752,P=0.01)。结论:气虚血瘀和痰瘀互阻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主要证型,hs-CRP的含量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HS-CRP 冠状动脉狭窄 中医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MMP-1、MMP-2、MMP-3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莹威 蒋宁 +1 位作者 高嵩山 魏明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MMP-1、MMP-2、MMP-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离出30例UA和30例CPS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MMP-1、MMP-2、MMP-3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MMP-1、MMP-2、MMP-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离出30例UA和30例CPS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MMP-1、MMP-2、MMP-3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UA和CPS组患者血清中MMP-1、MMP-2、MMP-3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MMP-1、MMP-2、MMP-3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MMP-1 MMP-2 MMP-3 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秋 张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活血汤治疗,两组都以治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6 min步行试验距离、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情况、心肌酶谱水平、血液流变学情况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445.92±21.85)m]明显优于对照组[(407.73±19.47)m](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A值、LVEF、CO、LVEDD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proBN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T、CK-M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生脉活血汤 单硝酸异山梨酯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阳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侯新蕊 陈典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2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阳舒心汤口服。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 目的:观察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2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阳舒心汤口服。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上,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上3方面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通阳法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邱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静滴丹红注射液和口...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静滴丹红注射液和口服脑心通胶囊。结果: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T段降低程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丹红注射液 @脑心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常斌 姚禹竹 +8 位作者 刘勇明 程美佳 谢思梦 鞠业涛 张诗宇 曾乙凡 张会永 杨关林 闵冬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05-3113,共9页
目的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招募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和6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组学,通过原始谱... 目的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招募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和6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组学,通过原始谱图和原始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组总计60例患者参与研究,对照组总计60例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鉴定得到1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苯乙醛、正磷酸盐、鸟嘌呤核苷、磷酸二乙酯、2-脱氧-D-葡萄糖酸盐、鸟嘌呤、5-(2-羟乙基)-4-甲基噻唑表达下调,牛黄胆酸、2-丙基戊二酸、8-氨基-7-氧代壬酸、L-酪氨酸、S-磺基-L-半胱氨酸、环己甲酸、紫质胆素原、(R)-3-羟基-2-丁酮、辛酰基葡糖苷酸、褪黑素、A-茄碱表达上调;涉及苯丙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以及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差异代谢物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代谢本质以及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临床早期预警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脾虚痰浊证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3
18
作者 夏哲林 章欣 +1 位作者 金礼通 陈华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钙等),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血脂指标(HDL⁃C、LDL⁃C、TC、TG)、CT⁃1、ROS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LDL⁃C、TC、TG、CT⁃1、ROS降低(P<0.05),HDL⁃C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抑制CT⁃1、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常规治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付兵 吴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64-1768,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心肌缺血标志物(CK-MB、LDH、IMA)、左室舒张功能指标(LVPWD、E、A)、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脂指标(LDL-C、HDL-C)、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肌缺血标志物、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心率、LDL-C、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P<0.05),HDL-C升高(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改善(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可降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标志物水平,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马来酸桂哌齐特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景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给予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养心氏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心电图ST段总压的变化及药...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给予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养心氏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心电图ST段总压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