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刚 郭克建 +4 位作者 张浩 尾崎岩太 松桥幸子 郑新宇 董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0,T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胰腺癌石蜡标本中PDCD4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其中8例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相比,8例胰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或缺失。69例胰腺癌中,PDCD4低表达(阳性细胞数<30%)者占52.2%。其中,在中、低分化腺癌中,PDCD4低表达者分别为67.4%(15/23)和70%(14/20),而高分化腺癌仅有26.9%(7/26)为低表达。相关分析显示,PDCD4表达减弱或缺失与胰腺癌的不良分化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结论PDCD4蛋白在胰腺癌中多呈低表达,并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降低人胃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武扬 曹春明 +2 位作者 王汉卿 李子木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2-628,共7页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降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NCTD 5~640μmo.lL-1与人胃癌BGC-823细胞作用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CTD 0,6,30和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 PDCD...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降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NCTD 5~640μmo.lL-1与人胃癌BGC-823细胞作用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CTD 0,6,30和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 PDCD4蛋白表达水平;NCTD60μmo.lL-1作用20 h后加入MG132 10μmo.lL-1作用4 h对PDCD4蛋白表达的影响;逆转录PCR法测定NCTD 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DCD4 mRNA表达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NCTD 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6,12和24 h后microRNA-21(miR-21)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转染miR-21抑制剂对PDCD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作用后BGC-823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NCTD作用BGC-823细胞24,48和72 h IC50分别为74.5,35.0和10.3μmo.lL-1。NCTD 6,30和60μmol.L-1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PDCD4蛋白分别降低9%,47%和62%。NCTD对PDCD4 mRNA表达无影响。与NCTD处理组相比,MG132和NCTD共处理对PDCD4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NCTD 60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12和24 h后,细胞中miR-2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转染miR-21抑制剂后,可抑制NCTD降低PDCD4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 NCTD通过调控miR-21降低PDCD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ICRORNA-21 人胃癌细胞 BGC-8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刚 刘宁 +3 位作者 徐亮 刘哲 宋从浩 王丹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500μg/m L的5-FU,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Western boltting检测PDCD4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结果 5-FU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且该效应在转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5-FU作用下,转染组的胰腺癌细胞中CytC表达增高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D4能够增强5-FU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增强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胰腺癌 5-氟尿嘧啶 凋亡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及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晓彤 张圣洁 +1 位作者 梁雪 李广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miR)-21及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34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在Lipo3 000的介导... 目的探讨microRNA(miR)-21及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34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在Lipo3 000的介导下,将miR-21类似物、抑制剂及沉默PDCD4(siP DCD4)分别转染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并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细胞共同孵育,设立空白对照组(未转染且未加ox-LDL)及ox-LDL组(仅加oxLDL)。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泡沫化程度,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泡沫细胞中miR-21及PDCD4蛋白水平。此外,建立ApoE^(-/-)小鼠AS模型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单纯高脂喂养组6只、过表达miR-21组7只及阴性对照组(NC,7只),鼠尾静脉注射胆固醇包裹的miR-21激动剂(agomiR-21)及阴性对照agomiR-NC分别建立过表达miR-21组及NC组。选用正常饲料喂养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在AS斑块及正常动脉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PDCD4蛋白水平。结果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miR-21在STEMI患者血浆、泡沫细胞及单纯高脂喂养ApoE^(-/-)小鼠斑块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P<0.01;P<0.01);泡沫细胞及单纯高脂喂养ApoE^(-/-)小鼠斑块内PDCD4蛋白水平明显增多;与ox-LDL组比较,ox-LDL+miR-21类似物组及ox-LDL+siP DCD4组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明显下降,ox-LDL+miR-21抑制剂组细胞泡沫化程度明显增加。过表达miR-21组AS斑块内PDCD4蛋白水平较NC组明显减少,且斑块较NC组明显减小。结论 miR-21在急性STEMI患者血浆中、泡沫细胞及AS斑块内的水平明显升高。过表达miR-21及沉默PDCD4可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这与动物组织实验结果一致,表明miR-21或可靶向调控PDCD4的表达,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和CD_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晓蕾 赵志钢 +1 位作者 骆方军 朱涛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检测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阳性率,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 目的检测浙江省丽水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阳性率,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患者35例,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BASDAI>4)21例和稳定组(BASDAI≤4)14例,另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分析AS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CD_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活动组CD_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S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_4^+/CD_8^+呈负相关(P<0.05),与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5),与C反应蛋白(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AS患者外周血CD_8^+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与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_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_4^+/CD_8^+、BASDAI、ESR、CRP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浙江省丽水市AS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PD-1表达增加,CD_4^+T淋巴细胞PD-1阳性率在AS活动期明显增加,与疾病的炎性反应指标相关,可能在AS的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CD4阳性T淋巴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强 李浪 +1 位作者 周游 王江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巴马系小型猪冠状动脉(冠脉)微栓塞(CME)致心功能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60头巴马系小型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冠脉微栓塞组;注射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每组小型猪均为30... 目的:探讨巴马系小型猪冠状动脉(冠脉)微栓塞(CME)致心功能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关系。方法:60头巴马系小型猪经微导管左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构建冠脉微栓塞组;注射生理盐水构建假手术组,每组小型猪均为30只。每组小型猪随机分为0 h、3 h、6 h、9 h、12 h、24 h六个不同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小型猪均为5头)。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进行梗死区域测量;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PDCD4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 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蛋白表达。结果:超声心动图参数显示,冠脉微栓塞组除0 h、24 h外其余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伴随着LVEF显著下降,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心排血量(CO)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加。病理学显示,冠脉微栓塞组3 h、6 h、9 h、12 h、24 h五个时间点均可见微梗死灶,但各时间点之间的微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冠脉微栓塞组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mR NA表达都是在3 h开始升高,9 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冠脉微栓塞组除0 h外其他时间点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mR NA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冠脉微栓塞组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的蛋白表达都是在3 h开始升高,9 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冠脉微栓塞组除0 h外其他时间点心肌组织PDCD4与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D4参与了冠脉微栓塞致心功能的损伤,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可能是通过调控心肌TNF-α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血管内介入 心功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江友 李浪 +2 位作者 周游 苏强 刘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随机分为空白组、PHA刺激组、PHA+(1、5、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进行PDCD4 mRNA和蛋白及相关...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随机分为空白组、PHA刺激组、PHA+(1、5、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进行PDCD4 mRNA和蛋白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检测。结果:PHA刺激组PDCD4mRNA、蛋白表达及上清TNF-α及IL-10浓度均升高(均P<0.05);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能够使PDCD4mRNA、蛋白表达量及TNF-α浓度明显下降,而上清液IL-10浓度进一步增加;TNF-α与PDCD4蛋白呈明显的正相关(r=0.782,P<0.01),IL-10与PDCD4蛋白呈明显的负相关(r=-0.65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控人CD4+T淋巴细胞PDCD4表达,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CD4+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基因在体干扰大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波 侯伟 +4 位作者 吕社民 王慧渊 耿妍 杨旭东 薛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构建大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在体干扰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条件。方法通过给予抗原诱导肺部炎症模型大鼠,鼻腔滴入Pdcd4的干扰质粒,以下调其体内Pdcd4的表达。收集大鼠支气管肺... 目的构建大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在体干扰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条件。方法通过给予抗原诱导肺部炎症模型大鼠,鼻腔滴入Pdcd4的干扰质粒,以下调其体内Pdcd4的表达。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提取总RNA,RT-qPCR检测Pdcd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模型大鼠鼻腔滴入Pdcd4的干扰质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中的Pdcd4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了Pdcd4基因的在体干扰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dcd4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基因模型构建 在体干扰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学洪 李爱武 李新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pEGFP-PDCD4、pEGFP,以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DCD4水平确定...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pEGFP-PDCD4、pEGFP,以未转染细胞为空白对照,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DCD4水平确定转染效果。MTT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Bax、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组相比,pEGFP-PDCD4组细胞中PDCD4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同时细胞中PTEN、Bax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PDCD4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中PTEN、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异黏蛋白(MTDH)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及其意义
10
作者 王文斌 任玉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06-206,共1页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MTDH与PDCD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50例原发性胃癌手术患者及同期同例数的癌旁组织患者进行检验,分析组织标本的MTDH与PDCD4表达。结果观察组胃癌组织MTDH阳性表达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癌旁组织(P<0.05),观...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MTDH与PDCD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50例原发性胃癌手术患者及同期同例数的癌旁组织患者进行检验,分析组织标本的MTDH与PDCD4表达。结果观察组胃癌组织MTDH阳性表达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癌旁组织(P<0.05),观察组PDCD4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中MTDH与PDCD4在表达上存在关联(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中,MTDH与PDCD4均差异显著,且MTDH于PDCD4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此两项检查指标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具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异黏蛋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森 赵森 +2 位作者 周青 孙亮亮 吴海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瘤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CD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DCD4表达水平低于非乳腺癌组(t=11.608,P<0.01)。血清PDCD4表达水平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 0.840~0.937)。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8、0.883,P<0.01)。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7.92%(94/96)]、阴性预测值[97.65%(83/85)]高于MRI动态增强成像[分别为87.50%(84/96)和87.63%(85/97);χ^(2)=7.705、6.403,P均<0.05]、血清PDCD4[分别为77.08%(74/96)和78.85%(82/104);χ^(2)=19.048、14.913,P均<0.05]单独诊断,准确度高于血清PDCD4单独诊断[94.15%(177/188)比82.98%(156/188);χ^(2)=11.580,P=0.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晓蓉 王颀 +3 位作者 吴坤河 谢四梅 连臻强 黄宗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rogrammed cell death gene 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7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programmed cell death gene 4,PDCD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7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4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无病生存及总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法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176例患者中,PDCD4表达阳性者79例(44.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90.0%,P=0.005)。PDCD4表达缺失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个数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肿瘤越大(r=-0.270,P<0.001)、淋巴结转移越多(r=-0.240,P=0.001)、组织学分级越高(r=-0.206,P=0.006),PDCD4阳性表达率越低。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DCD4表达阳性者其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优于表达阴性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CD4表达、肿瘤直径及分期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DCD4表达缺失与预后不良相关,PDCD4可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DCD10):不仅与细胞凋亡相关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曦 赵红珊 马大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1-790,共10页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0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的发生密切相关,CCM的第三个致病基因CCM3即为PDCD10.此外,其他研究表明,PDCD10受到严格的表达调控,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可能在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最近通过对PDCD10相互作用蛋白的分析和研究,首次证实了PDCD10可以和Ste20激酶家族成员MST4相互作用,增强其激酶活性,并进而通过对ERK-MAPK通路的调控,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以上研究证明了PDCD10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并提示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相互作用蛋白 MST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信号通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芝娴 陈江锋 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7-865,共9页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膀胱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4对“瘀毒”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梦弦 何贵新 +5 位作者 袁冬梅 冯雨菲 秦伟彬 王明远 郑国坤 甲子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9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对“瘀毒”型冠心病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区冠心病患者80例,依据中医辩证分为“瘀毒”组(n=40)及“痰瘀”组(n=40)。记录两组间受试者的性别、年龄、...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对“瘀毒”型冠心病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区冠心病患者80例,依据中医辩证分为“瘀毒”组(n=40)及“痰瘀”组(n=40)。记录两组间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并检测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肌酐、尿酸、胱抑素、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PDCD4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建立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指标对瘀毒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受试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宽度及血小板分布宽度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肌酐、胱抑素、尿酸及PDCD4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瘀毒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肌酐、胱抑素、尿酸和PDCD4表达水平均高于痰瘀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PDCD4水平[OR=31.088,95%CI(2.498,3.869)]是冠心病“瘀毒”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且PDCD4诊断冠心病“瘀毒”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8.6%,95%CI(1.894,2.532)(P=0.029);外周循环血中PDCD4水平与冠脉主血管病变数目及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冠脉病变数目及狭窄程度越大,PDCD4检测值越高(P<0.05)。结论:外周循环血PDCD4表达水平与“瘀毒”亚型和冠脉血管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瘀毒”型冠心病及冠脉血管狭窄严重程度的定量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4 瘀毒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调控K562细胞活力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馨妍 何泽诏 +4 位作者 彭鹏 李涛 张慧慧 袁仕善 张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0-1218,共9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对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活力、凋亡以及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在K562细胞系中过表达PDCD4基因并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4,PDCD4)对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活力、凋亡以及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在K562细胞系中过表达PDCD4基因并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DC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应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分析PDCD4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差异及其相关的功能与信号通路,RT-qPCR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过表达PDCD4的K562细胞系;PDCD4过表达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活力,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阿糖胞苷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RNA-seq结果显示,在K562细胞中过表达PDCD4可引起大量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表达明显差异的基因共有394个,其中上调16个,下调378个,主要涉及细胞周期、凋亡、细胞自噬和代谢等方面,选取的6个基因的RT-qPCR检测结果和RNA-seq的结果一致。结论:PDCD4可抑制K562细胞活力、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凋亡;RNA-seq确定了PDCD4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 K562细胞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抑制Nrf2-GCLC-GPX4通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1
17
作者 贡克文 田仪督 +2 位作者 何瑛珏 李洋 步雪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85-1493,共9页
目的探讨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rL-RVG)是否通过Nrf2-GCLC-GPX4通路引发胃癌细胞铁死亡。方法培养人胃癌HGC-27细胞,分别用rL-RVG、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BS溶液(对照组)处理HGC-2... 目的探讨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rL-RVG)是否通过Nrf2-GCLC-GPX4通路引发胃癌细胞铁死亡。方法培养人胃癌HGC-27细胞,分别用rL-RVG、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BS溶液(对照组)处理HGC-27细胞后,用CCK-8、Transwell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加入铁死亡促进剂(erastin)、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促进剂(TBHQ)及抑制剂(ML385)作为干预组,脂质氧化试剂盒检测各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DCFH-DA荧光探针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GCLC-GPX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L-RVG和NDV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rL-RVG处理组较为显著(P<0.05);NDV和rL-RVG处理组胃癌HGC-2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后者较前者抑制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毒组Nrf2、GCLC、SLC7A11、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5),MDA水平、ROS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rL-RVG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较NDV组明显,且erastin组SLC7A11、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TBHQ组、ML385组Nrf2、GCLC、SLC7A11、GPX4蛋白表达分别上升、下降(P<0.05),MDA水平、ROS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上升(P<0.05);与rL-RVG组比较,rL-RVG+TBHQ组、rL-RVG+ML385组Nrf2、GCLC、SLC7A11、GPX4蛋白表达分别上升、下降(P<0.05),MDA水平、ROS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上升(P<0.05)。结论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可通过Nrf2-GCLC-GPX4通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新城疫病毒 胃癌细胞 死亡 因子E2相关因子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诱导MLO-Y4细胞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红旺 孟志斌 +3 位作者 黄涛 祝开忠 赵志荣 朱永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9-1505,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能否诱导小鼠长骨骨样细胞株MLO-Y4发生程序性坏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MLO-Y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TNF-α处理组、TNF-α+necrostatin-1(Nec-1)处理组、TNF-α+Z-VAD处理组和TNF-α+受体相...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能否诱导小鼠长骨骨样细胞株MLO-Y4发生程序性坏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将MLO-Y4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TNF-α处理组、TNF-α+necrostatin-1(Nec-1)处理组、TNF-α+Z-VAD处理组和TNF-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siRNA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或坏死率,透射电镜鉴定细胞形态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测定RIP1、RIP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IP1和RIP3蛋白的共表达,应用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NF-α诱导MLO-Y4细胞24 h,凋亡和坏死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与TNF-α组相比,Nec-1、Z-VAD和RIP3-siRNA均能降低细胞的凋亡或坏死率(P<0.01)。在TNF-α组可见大量坏死样细胞,在Z-VAD组仍可见到坏死样细胞,而在Nec-1和RIP3-siRNA组未见到坏死样细胞。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Nec-1可有效抑制RIP1蛋白表达,而Z-VAD对RIP1和RIP3蛋白表达无影响,RIP3-siRNA可有效降低RIP3蛋白表达(P<0.01)。与TNF-α组比较,Nec-1可有效降低RIP1-RIP3蛋白共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P<0.01),而Z-VAD对其无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TNF-α组的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TNF-α组相比,Nec-1、Z-VAD及RIP3-siRNA均能有效抑制ROS水平(P<0.01)。结论:TNF-α能诱导MLO-Y4细胞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ROS可能是MLO-Y4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执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MLO-Y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并促进FMDV复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宗波 马旭升 +2 位作者 罗志宽 齐亚银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0-459,共10页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10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沉默PDCD10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与对照相比,过表达PDCD10后感染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显著促进FMDV复制,进一步,PDCD10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以及NF-κB的激活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信号分子转录,最后还发现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下游ISGs转录。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PDCD10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pdcd10 FMDV 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 IFN-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地龟汤通过改善高糖足细胞铁死亡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李冰 王学艺 +2 位作者 韩佳瑞 王慧丽 王晨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745,共8页
目的:研究活血地龟汤(HXDGT)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MPC-5足细胞,分为正常组、DKD组、HXDGT组、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 目的:研究活血地龟汤(HXDGT)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MPC-5足细胞,分为正常组、DKD组、HXDGT组、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组、Nrf2抑制剂ML385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足突蛋白(Podocin)、肾病蛋白(Nephri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Nrf2、铁转运蛋白1(FPN1)的蛋白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GPX4、ACSL4、Nrf2、FPN1蛋白的表达;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足细胞内铁离子积累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KD组Podocin、Nephrin、GPX4、Nrf2、FPN1荧光强度减弱,ACSL4荧光强度增强,GPX4、Nrf2、FPN1蛋白表达下调(P<0.01),ACSL4蛋白表达上调(P<0.01),普鲁士蓝染色加深;与DKD组比较,HXDGT组和Sulforaphane组Podocin、Nephrin、GPX4、Nrf2、FPN1荧光强度增强,ACSL4荧光强度减弱,GPX4蛋白表达上调(P<0.01)、Nrf2蛋白表达上调(P<0.05),FPN1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普鲁士蓝染色减轻。结论:HXDGT可能通过上调Nrf2蛋白表达,促进FPN1蛋白表达,减轻DKD足细胞铁沉积以减轻铁死亡,从而发挥保护足细胞、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地龟汤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转运蛋白1 死亡 细胞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