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敲低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温军业 张浚琪 +2 位作者 任行 张海强 叶学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 目的 探究靶向叶酸受体α(FRα)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敲低型T细胞(si-PD-1-CAR-T)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CGA分析FRα抗原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α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分别将编码靶向FRα抗原的CAR结构的mRNA及mRNA联合靶向PD-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使用电穿孔仪转导入T细胞,制备FRα-CAR-T和si-PD-1-CAR-T。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CAR的表达效率和PD-1的敲低效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JHH-1和HepG2,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FRα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将FRα-CAR-T、si-PD-1-CAR-T及空载体转导的T细胞(Mock T)作为效应细胞,JHH-1和HepG2作为靶细胞,CCK-8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1∶1、2.5∶1、5∶1、10∶1、20∶1)时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效应细胞与靶细胞(10∶1)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的分泌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患者生存差异。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FOL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LR1高表达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FOLR1低表达者(P=0.013)。将m RNA转导入T细胞后,FRα-CAR在CAR-T和si-PD-1-CAR-T中的表达率可达89.8%和84.7%,使用m RNA和si RNA共转染可将T细胞的PD-1下调并维持至少7天的PD-1低表达状态。FRα抗原在JHH-1细胞中表达率为100%,而在Hep G2细胞中呈阴性表达。CCK-8结果显示,si-PD-1-CAR-T对JHH-1细胞杀伤效率显著高于FRα-CAR-T细胞(P<0.05);ELISA结果显示,FRα-CAR-T细胞与JHH-1细胞共培养时,IL-2分泌量较Mock T细胞显著增加[(1 032.50±135.90) pg/mL vs (50.26±7.87) pg/mL,P<0.001],IFN-γ分泌量显著增加[(1 430.56±184.20) pg/mL vs (89.05±11.26) pg/mL, P<0.001];si-PD-1-CAR-T与JHH-1细胞共培养后,IFN-γ和IL-2的释放水平较FRα-CAR-T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结论 FRα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敲低T细胞PD-1可显著提高FRα-CAR-T在体外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叶酸盐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状态
2
作者 徐婷 刘晓雯 +2 位作者 陈亚曦 潘玉蝶 龚静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5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PD-L1阴性82例,PD-L1阳性76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肺腺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58例肺腺癌患者,其中PD-L1阴性82例,PD-L1阳性76例,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19例及验证集39例。分析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D-L1阴性与PD-L1阳性间有意义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基于术前CT图像提取组学特征,筛选特征并建立模型。最后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分数构建联合模型,并通过列线图使模型可视化。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由癌胚抗原及血管集束征构成的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74(95%CI0.687~0.860)、0.808(95%CI0.670~0.947);通过特征筛选,由17个影像组学特征组成的组学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37(95%CI 0.764~0.910)、0.778(95%CI 0.633~0.923);由癌胚抗原、血管集束征及组学分数构成的联合模型,其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92(95%CI0.832~0.952)、0.853(95%CI0.737~0.968);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AUC均高于其他两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0、-2.855,P均<0.05)。结论基于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肺腺癌PD-L1表达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以为肺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及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孔令波 南月敏 +5 位作者 张玉果 赵素贤 王荣琦 付娜 邸海灵 苏珊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探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HCV感染及IFN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7家医院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采用IFN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方案... 目的探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HCV感染及IFN联合利巴韦林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河北省7家医院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采用IFN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健康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Taq Man探针法检测PD-1基因多态性,分析患者及对照组PD-1.1及PD-1.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并分析PD-1.1及PD-1.3位点SNP与抗HCV疗效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CHC患者组PD-1.1位点T等位基因、TT基因型携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41%vs 43.21%,χ~2=4.059,P=0.044;28.51%vs 14.81%,χ~2=6.469,P=0.039);PD-1.1位点等位基因型分布在是否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D-1.3位点在CHC患者及对照组均为CC型。结论 PD-1.1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HCV慢性感染有关,TT基因型携带者HCV慢性感染风险可能较高。PD-1.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抗HCV治疗病毒学应答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抑制剂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昭月 魏来 黄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7-443,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靶向治疗和系统化疗是进展期HCC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靶向治疗和系统化疗是进展期HCC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在HCC治疗中的现状,归纳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数据结果,分析了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通过分析表明,免疫治疗已成为全身系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HCC的疗效,其安全性亦在可控范围内,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毛璐 鞠侯雨 任国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60-565,共6页
肿瘤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抑制受体改变原有免疫反应,进行免疫逃逸。通过阻断T细胞抑制受体,阻断肿瘤的发生,为抗肿瘤免疫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已证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 肿瘤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抑制受体改变原有免疫反应,进行免疫逃逸。通过阻断T细胞抑制受体,阻断肿瘤的发生,为抗肿瘤免疫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已证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促进肿瘤逃逸。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并回顾了抗PD-1/PD-L1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免疫检查点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栋梁 李紫倩 张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19-2023,共5页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度表达肿瘤细胞或相邻细胞上的检查点受体的配体来逃避免疫监视,导致T细胞无能或疲惫。大量研究表明,淋巴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且淋巴瘤的浸润淋巴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提示PD-1可能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通过靶向抑制PD-1蛋白,T细胞的细胞活性可显着增强,抑制肿瘤生长。目前,针对PD-1的抗体在淋巴瘤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深入了解PD-1抗体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淋巴瘤研究现状、PD-1抗体作用机制、制备方法及其在淋巴瘤临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单克隆抗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57
7
作者 滕颖 丁晓燕 +1 位作者 李文东 陈京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610,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15例,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7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组2例。随访患者,肝内病灶使用mRECIST标准、肝外转移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4例肝癌患者中,1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7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6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5.8%,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40个月(95%CI:6.89~9.9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29.17%)、高血压(25.00%)。结论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临床效果显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仑伐替尼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浩楠 王玉芹 +3 位作者 吴萌 陆通 赵阳 韩正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61-2766,共6页
目的研究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NBNC-HCC)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31例中晚期NBNC-HCC患者。分析患者疾病... 目的研究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中晚期非病毒性相关肝癌(NBNC-HCC)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国产PD-1抑制剂治疗的31例中晚期NBNC-HCC患者。分析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在31例中晚期NBNC-HCC患者中,1例患者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4例评价为部分缓解,6例评价为疾病稳定,20例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16.1%,疾病控制率为35.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2(6.4~8.0)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30%,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29.03%)和高血压(22.58%),所有患者均无4级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提示中晚期NBNC-HCC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可能较弱,但不良反应可控,未来仍需多中心前瞻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对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与争议
9
作者 冯国英 史政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8-1861,共4页
目前针对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尽管如此,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12.5%。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近几年,随着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治疗肝癌... 目前针对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尽管如此,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12.5%。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近几年,随着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治疗肝癌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作为其配体的PD-L1及可溶性PD-L1(sPD-L1)在肝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预后预测价值也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重点阐述了现阶段PD-L1和sPD-L1作为免疫标志物在评价肝癌预后中的争议、共识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和临床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代鑫 刘汉林 +2 位作者 程龙 骆助林 汪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7-158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纳入调查PD-1/PD-L1表达...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纳入调查PD-1/PD-L1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生存期(OS)、无瘤生存期(DF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符合条件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PD-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OS无关(HR=0.78,95%CI:0.31~1.97,P<0.05),但与DFS显著相关(HR=0.38,95%CI:0.24~0.58,P<0.01);PD-L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OS显著相关(HR=1.64,95%CI:1.26~2.15,P<0.05),但与DFS无关(HR=1.48,95%CI:0.88~2.49,P>0.05)。PD-1/PD-L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1/PD-L1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但与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细胞癌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迪 祝子祎 +1 位作者 范龙飞 谭玉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 目的观察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治疗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期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的CNLCⅢa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联合FOLFOX-HAIC治疗将其归入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1);比较组间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及疗效,分析观察组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级不良反应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及腹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余1~2级及3级不良反应组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FOLFOX-HAIC联合PD-1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CNLCⅢa期HCC疗效较佳而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化学疗法 癌症 局部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徐金发 宋文灿 +11 位作者 郑中显 鲍瑜 华高艳 蔡清 侍伟伟 章秀芳 张建华 童舟 夏国安 刘飞 刘林涛 肖克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258-3262,共5页
背景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类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示较高的有效率,我国已获批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 背景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类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示较高的有效率,我国已获批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池州市4家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至县人民医院、石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其均初始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同时联用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滴注。评估患者治疗1、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疾病出现进展、全因死亡或2021-08-31。统计患者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无因严重毒副作用退出研究者。患者治疗1、3个月总缓解率(ORR)分别为58.14%(50/86)和65.12%(56/8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74%(66/86)和82.56%(68/86)。截至2021-08-31,8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共35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95%CI(5.18,1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95%CI(8.97,15.97)〕个月。86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52例(60.47%)〕、继发性高血压〔31例(36.05%)〕、手足综合征〔18例(20.93%)〕和蛋白尿〔12例(13.95%)〕,其中胃肠道反应〔6例(6.98%)〕、继发性高血压〔2例(2.33%)〕和手足综合征〔1例(1.16%)〕出现3~5级毒副作用。结论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良好,毒副作用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卡瑞利珠 阿帕替尼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TACE+微波消融+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TACE+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畅 李威 +2 位作者 满文玲 孙维玮 杨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TACE+微波消融(MWA)+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TACE+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TACE+MWA+PD-1(观察组)或TACE+MWA治疗(对照组)的PHC患者各40例,比较组间基线资料、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 目的比较TACE+微波消融(MWA)+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TACE+MW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TACE+MWA+PD-1(观察组)或TACE+MWA治疗(对照组)的PHC患者各40例,比较组间基线资料、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0.00%和72.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7.50%和95.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30.80个月和15.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3.35个月和6.80个月;观察组OS和PFS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经相关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MWA+PD-1联合治疗PHC效果优于TACE+M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技术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对肝细胞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松 黄高铂 +2 位作者 杨晓飞 张野 李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2-2337,共6页
目的观察血浆IL-6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评估IL-6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观察血浆IL-6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评估IL-6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CC患者44例(HCC组),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HC组),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CD8^(+)T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使用IL-6中和抗体刺激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TNFα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和Src磷酸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CC组患者血浆IL-6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99.67±20.92)pg/mL vs(81.05±16.76)pg/mL,t=3.427,P=0.0011]。虽然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在HCC组和HC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1^(+)CD8^(+)细胞比例在HCC组患者中显著升高(3.79%±1.36%vs 2.20%±0.47%,t=5.335,P<0.0001)。使用IL-6中和抗体抑制HCC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IL-6虽不影响细胞增殖,但可降低PD-1表达(2.67%±0.91%vs 3.33%±1.12%,t=2.177,P=0.035),增加IFNγ分泌[(13.50±3.82)pg/mL vs(10.82±1.37)pg/mL,t=3.170,P=0.0028],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161、14.140,P值均<0.0001),同时伴有磷酸化STAT3水平降低(P<0.0001)。结论抗人IL-6中和抗体可能通过增加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增强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抑制PD-1表达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基础上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晓鹏 帖君 +6 位作者 余嘉豪 任鹏伟 宣国云 马硕怡 郭长存 韩英 周新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TKI)的基础上后续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与TACE+TKI两种方式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TKI)的基础上后续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与TACE+TKI两种方式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有接受TACE+TKI+PD-1抑制剂和部分接受TACE+TKI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组间基线特征。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ACE次数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筛选到181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TACE+TKI+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为5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40例TACE+TKI+PD-1抑制剂治疗患者(观察组)和40例TACE+TKI治疗患者(对照组)。至随访截止时间,中位随访时间为28.6个月(95%CI:22.1~35.1),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9个月(95%CI:7.5~24.2),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5.0~17.5)。Cox回归分析提示PD-1抑制剂的应用(HR=0.42,95%CI:0.23~0.80,P=0.008)、TACE次数(HR=0.67,95%CI:0.46~0.99,P=0.043)、Child-Pugh分级(HR=2.40,95%CI:1.15~5.00,P=0.019)和血管侵犯(HR=3.42,95%CI:1.11~9.42,P=0.03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0%,未见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TACE+TKI+PD-1抑制剂较TACE+TKI治疗中晚期HCC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舸 谢丽平 +2 位作者 林涛发 卢友光 王少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50-2455,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缘> 1 cm)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D-1和TIM-3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配对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等级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PD-1、TIM-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PD-1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中,TIM-3主要定位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HCC组织中PD-1和TIM-3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397,P=0.006)。HCC组织中PD-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r_s=0.480,P=0.001)、门静脉癌栓(r_s=0.307,P=0.038)、TNM分期(r_s=0.534,P<0.001)有关,TIM-3的表达水平与门静脉癌栓(r_s=0.301,P=0.042)、病理分化程度(r_s=0.356,P=0.015)和TNM分期(r_s=0.416,P=0.004)有关。所有HCC患者的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1%、56.5%和34.4%;1、3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2.2%、21.7%和10.9%。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HR=4.723,95%CI:1.618~7.684,P=0.001)、肿瘤大小(HR=3.234,95%CI:1.327~7.883,P=0.010)、TNM分期(HR=3.254,95%CI:1.076~9.835,P=0.037)、TIM-3的表达水平(HR=0.572,95%CI:0.329~0.995,P=0.048)均是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病理分化程度(HR=2.945,95%CI:1.527~5.682,P=0.001)、TNM分期(HR=2.074,95%CI:1.259~9.793,P=0.016)均是HCC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CC组织中同时存在着PD-1和TIM-3的高表达,PD-1、TIM-3可能参与了HCC患者的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琪 冯峰 +4 位作者 陈巧玲 秦彩 周慧 李曼曼 邢金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价值。方法 纳入143例NSCLC患者,其中PD-1阳性30例、阴性113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1)和验证集(n=42),比较PD-1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以l...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价值。方法 纳入143例NSCLC患者,其中PD-1阳性30例、阴性113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1)和验证集(n=42),比较PD-1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基于CT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因素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分析各模型评估PD-1表达的效能。结果 针对训练集及验证集,临床模型评估NSCLC PD-1表达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和0.74,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89和0.81,CT影像组学列线图的AUC分别为0.92及0.8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仅临床模型与CT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训练集NSCLC PD-1表达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1),其余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影像组学列线图有助于评估NSCLC PD-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影像组学 列线图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宋平安 陈晓亮 +4 位作者 姚远 高瑾 杨洋 崔洪春 张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背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 背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相对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1抑制剂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65岁及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3例。本研究中PD-1抑制剂均为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单抗,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长期生存数据,随访至2022-03-15,收集患者PD-1抑制剂的疗效资料、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毒副作用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老年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1(65,89)岁。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的最佳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无患者完全缓解,14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1例患者疾病稳定,28例患者疾病进展。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2.2%(14/63),疾病控制率(DCR)为66.7%(14/21)。预后数据提示63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3(2.0,4.6)个月。中位OS为10.2(6.1,14.3)个月。接受PD-1单药治疗期间,63例老年晚期NSCLC中46例患者出现了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73.0%),其中3级以上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3%(9/63)。常见的毒副作用类型有乏力、腹泻、皮疹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3.8%(15/63)、19.1%(12/63)、15.9%(10/63)和14.3%(9/6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质状态评分和转移病灶数目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6、0.48)。结论PD-1抑制剂单药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ECOG体质状态评分和转移病灶数目可能是影响该类患者PFS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非小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001通过抑制P65磷酸化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锦浩 刘沛东 +7 位作者 张辰 李佳博 任枭 陈露露 孙锦章 王旭亚 张亮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2-510,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ACT001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活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ACT001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活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病理分级和预后与P65和PDL1 mRNA表达量的关系。CCK-8法观察ACT001对U8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计算细胞抑制率和ACT001半数抑制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P65蛋白在U87细胞中的定位变化,小干扰RNA(siRNA)转染U87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65蛋白敲低效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转染组和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P65、磷酸化P65(p-P65)和PDL1相对表达量。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胶质瘤患者P65和PDL1 mRNA表达量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均P<0.05),且P65和PDL1高表达组生存率和总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2)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显示,经不同药物浓度ACT001(5、10、20、40、80、160和320μmol/L)处理后,U87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01±4.75)%、(17.03±2.91)%、(28.50±4.85)%、(45.50±5.15)%、(67.67±8.46)%、(83.02±5.79)%和(94.33±1.59)%,ACT001对U8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42.98μmol/L。(3)免疫荧光法显示,经50μmol/L ACT001处理的U87细胞P65蛋白入核减少。(4)qRT-PCR法显示,不同siRNA转染组U87细胞P65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00,P=0.000),其中si-P65-1组(t=13.290,P=0.000)和si-P65-2组(t=12.730,P=0.000)P65 mRNA表达量均低于si-NC组。(5)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不同siRNA转染组U87细胞P65(F=681.300,P=0.000)、p-P65(F=128.800,P=0.000)和PDL1(F=20.470,P=0.002)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i-P65-1组和si-P65-2组P65(t=59.630,P=0.000;t=29.380,P=0.000)、p-P65(t=24.370,P=0.000;t=13.460,P=0.000)和PDL1(t=6.025,P=0.004;t=6.728,P=0.003)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i-NC组。(6)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U87细胞p-P65(F=269.700,P=0.000)和PDL1(F=128.800,P=0.000)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CT00125μmol/L组和50μmol/L组p-P65(t=19.750,P=0.000;t=24.640,P=0.000)和PDL1(t=12.690,P=0.000;t=19.230,P=0.000)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CT00150μmol/L组亦低于25μmol/L组(t=5.288,P=0.006;t=2.868,P=0.046)。结论ACT001不仅可以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还可以通过抑制P65的磷酸化及核转位,从而抑制PDL1的表达,以改善胶质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进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倍半萜类 NF-κB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配体 细胞增殖 转染 显微镜检查 荧光 免疫印迹法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懂理 沈冲 +2 位作者 张卫川 陈海滨 赵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815-3822,3832,共9页
背景肾细胞癌因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或已到晚期,根治性肾细胞癌切除术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 背景肾细胞癌因起病隐匿,缺乏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或已到晚期,根治性肾细胞癌切除术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因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缺乏循证依据。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英文数据库和手动检索以收集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9-30。由2位研究员独立提取和整理资料,依据Cochrane 5.3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研究对象7895例,试验组3936例,对照组39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对照组〔HR=0.87,95%CI(0.84,0.90),P<0.00001;HR=0.85,95%CI(0.78,0.92),P<0.0001〕;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部分缓解率(PR)、完全缓解率(CR)、基本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RR=1.72,95%CI(1.39,2.12),P<0.00001;RR=1.56,95%CI(1.20,2.01),P=0.0007;RR=3.05,95%CI(2.39,3.09),P<0.00001;RR=1.12,95%CI(1.05,1.20),P=0.0005〕;试验组疾病稳定率(SD)低于对照组〔RR=0.66,95%CI(0.62,0.72),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进展率(PD)、总不良反应发生率(AEs)、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Ⅲ~Ⅴ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3,0.99),P=0.05;RR=1.01,95%CI(0.89,1.04),P=0.60;RR=1.02,95%CI(0.88,1.17),P=0.82;RR=1.02,95%CI(0.88,1.19),P=0.80〕。Egger's检验结果均为P>0.05,表明各研究间发表偏倚不显著。结论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可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OS、PFS、ORR、PR、CR和DCR,其安全性较好,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证实PD-1/PD-L1抑制剂治疗肾细胞癌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