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在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文旭 郭守玉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 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SCI)小鼠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SCI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SCI组、SCI+PD-L1抗体组(SCI+Ab)和SCI+PD-L1蛋白组(SCI+PRO)。C57BL/6小鼠和PD-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SCI造模,分为假手术组(Sham WT)、PD-L1敲除假手术组(Sham PD-L1 KO)、SCI模型组(SCI WT)、PD-L1敲除SCI模型组(SCI PD-L1 KO)。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检测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PD-L1的表达;通过Basso小鼠运动量表(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利用q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CI后炎症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小鼠经SCI造模后脊髓组织中PD-L1表达上调,于第7天达峰值。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的小鼠在SCI后7 d、14 d和28 d时BM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7天炎症因子IL-1α、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CI+PBS组相比,SCI+PRO组Foxp3水平显著升高,Th1和Th17细胞水平显著降低,Th2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 PD-L1 KO组相比,SCI WT组小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SCI+PBS组和SCI+Ab组相比,SCI+PR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D-L1通过调节Th1、Th17、Th2和Treg细胞平衡,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CI后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PD-L1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程序性细胞配体-1(PD-L1) T细胞 炎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1355通过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高静 魏校通 +2 位作者 李星晨 闫威 王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5,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1355通过miR-545-5p/叉头盒D1(FOXD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OSCC细胞系Cal-27,随机分为对照组、转染LINC01355 siRNA(si-LINC01355)组、转染LINC01355过表达质粒(pc-L... 目的探讨LINC01355通过miR-545-5p/叉头盒D1(FOXD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OSCC细胞系Cal-27,随机分为对照组、转染LINC01355 siRNA(si-LINC01355)组、转染LINC01355过表达质粒(pc-LINC01355)组、转染LINC01355 siRNA阴性对照+miR-545-5p阴性对照+空载质粒(si-NC+miR-545-5p-NC+pc-NC)组、转染LINC01355 siRNA+miR-545-5p抑制剂(si-LINC01355+miR-545-5p inhibitor)组。转染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INC01355、miR-545-5p及FOXD1表达;转染后的Cal-27细胞通过皮下接种构建各组移植瘤裸鼠模型,测量移植瘤生长情况;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凋亡相关蛋白[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与FOXD1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LINC01355与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LINC01355组LINC01355、FOXD1 mRNA表达,增殖活性,侵袭数量,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PCNA、C-myc与FOXD1蛋白表达,移植瘤体积均降低(均P<0.05);而miR-545-5p表达,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均升高(均P<0.05)。pc-LINC01355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si-LINC01355组相反。与si-LINC01355组比较,si-LINC01355+miR-545-5p inhibitor组LINC01355、FOXD1 mRNA表达,增殖活性,侵袭数量,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PCNA、C-myc与FOXD1蛋白表达,移植瘤体积均增加(均P<0.05),而miR-545-5p表达、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均降低(均P<0.05)。Cal-27细胞中LINC01355可靶向下调miR-545-5p表达,且miR-545-5p可靶向下调FOXD1表达。结论LINC01355可通过调控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促进OSCC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 LINC01355 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子宫颈癌异常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并促CD4+T和CD8+T细胞凋亡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瑜 徐曼 +3 位作者 肖琳 耿卫朴 王婷婷 黄文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重组人PD-L1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10例...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重组人PD-L1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1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和67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宫颈癌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分析宫颈癌内浸润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上皮不表达PD-L1;宫颈癌PD-L1的表达率为70%(47/67)。部分宫颈癌内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PD-1,且淋巴细胞存在凋亡现象。PD-L1阳性宫颈癌肿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实验发现PD-L1与健康人或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混合培养48 h后,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2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2.8±1.4)%、(38.3±1.5)%(P<0.05)和(27.7±1.3)%、(30.9±1.9)%(P<0.05);抗PD-1抗体使PD-L1诱导的T细胞凋亡率下降,分别为(29.8±1.6)%和(31.6±1.4)%(P>0.05)。PD-L1对人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均有促凋亡作用。结论:人子宫颈癌异常表达PD-L1与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及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经PD-1促进活化的CD4+T和CD8+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程序性配体-1 程序生死受体-1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VMA21靶向miR-497-5p/MUC1轴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刘国元 刘宇花 杨旭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2-350,共9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VMA21(circVMA21)是否靶向miR-497-5p/黏蛋白(MUC1)影响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方法:肺上皮细胞A549分为Con组(对照)、LPS组(LPS损伤)、LPS+pcDNA组、LPS+pcDNA-circ VMA21组、LPS+anti-miR-NC组... 目的:探究环状RNA VMA21(circVMA21)是否靶向miR-497-5p/黏蛋白(MUC1)影响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方法:肺上皮细胞A549分为Con组(对照)、LPS组(LPS损伤)、LPS+pcDNA组、LPS+pcDNA-circ VMA21组、LPS+anti-miR-NC组、LPS+anti-miR-497-5p组、LPS+pcDNA-circVMA21+miR-NC组、LPS+pcDNA-circVMA21+miR-497-5p组。qRT-PCR测定circVMA21和miR-497-5p表达,ELISA测定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MUC1、TLR4/NF-κB通路和凋亡相关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测定circVMA21与miR-497-5p、miR-497-5p与MUC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肺上皮细胞中circVMA21、MUC1表达量减少,miR-497-5p表达量、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增加(P<0.05)。与LPS+pcDNA组比较,LPS+pcDNA-circVMA21组肺上皮细胞中circVMA21、MUC1表达升高,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和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降低(P<0.05)。circVMA21靶向调控miR-497-5p表达。与LPS+anti-miR-NC组比较,LPS+anti-miR-497-5p组肺上皮细胞中MUC1表达升高,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和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量降低(P<0.05)。miR-497-5p靶向调控MUC1表达。与LPS+pcDNA-circVMA21+miR-NC组比较,LPS+pcDNA-circVMA21+miR-497-5p组肺上皮细胞中MUC1表达降低,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和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升高(P<0.05)。结论:circVMA21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iR-497-5p促进MUC1表达,抑制TLR-4/NF-κB通路活化,进而减少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皮细胞 circVMA21 miR-497-5p 黏蛋白1 炎症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促进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
6
作者 李燕飞 黄灿 +2 位作者 罗平 何芳 胡长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5,共9页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对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对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别给予低氧(1%O2)不同时间(0、6、12、24 h)处理后,观察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水平。进一步通过干预LOX-1以探究其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感染GFP-LC3B腺病毒后LC3B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Real-time PCR法检测LOX-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OX-1、LC3II/I、Beclin-1、Atg 5、cleaved-caspase 3、Bax、Bcl-2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Hoechst法、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低氧(1%O2)处理HUVECs 24 h,可明显增加荧光显微镜下LC3II斑点,上调LC3II/I蛋白表达,电镜下检测到自噬小体;低氧增加ROS生成,促进细胞凋亡;低氧上调HUVECs 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LOX-1 siRNA可显著逆转低氧引起的细胞自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 5、LC3II/I)表达下调;LOX-1 siRNA能减少ROS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结论:低氧诱导LOX-1表达上调,促进ROS生成,从而介导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低氧 自噬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常春藤皂苷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王倩 马春宇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 探讨α-常春藤皂苷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40、50、60μmol/L)处理4T1细胞,MTT法检测α-常春藤皂苷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 目的 探讨α-常春藤皂苷对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40、50、60μmol/L)处理4T1细胞,MTT法检测α-常春藤皂苷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α-常春藤皂苷(0、10、20、30、40μmol/L)处理4T1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p-PI3K、Akt、p-Akt、Bax、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10~60μmol/L α-常春藤皂苷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T1细胞增殖(P<0.01),其作用24 h的IC_(50)值约为29.8μmol/L。与对照组(0μmol/L)比较,α-常春藤皂苷30、40μmol/L组4T1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P<0.01);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01);p-PI3K、p-Akt、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1),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常春藤皂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常春藤皂苷 乳腺癌4T1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表达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1配体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国 刘丛 +3 位作者 吴谦 李兴华 杨福兵 游国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84-238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脑原代成纤维细胞种在孔板中,将胶质瘤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或直接加入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或条件培养基。流...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脑原代成纤维细胞种在孔板中,将胶质瘤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或直接加入胶质瘤细胞来源外泌体或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PD-L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胶质瘤与脑原代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诱导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上调,共培养2、4和6 d,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10.40±1.31)%、(48.67±2.19)%和(98.17±0.78)%,明显高于对照组(0.7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外泌体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6 d,10、20和40μg/mL组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率分别为(18.40±11.45)%、(38.67±2.19)%和(68.1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2.37±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去除外泌体后的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PD-L1的能力大大降低,共培养2、4和6 d,成纤维细胞PD-L1阳性率分别为(12.53±1.22)%,(13.93±1.59)%和(13.87±3.02)%。结论胶质瘤细胞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能通过外泌体介导成纤维细胞表达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成纤维细胞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程序性细胞蛋白-1配体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且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水平降低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丰钒 张欣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的比例以及PD-L1在这两种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的比例显著增加,Treg比例无明显变化;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PD-L1+Teff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低于稳定期AS患者;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Teff膜表面PD-L1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稳定期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S患者外周血PD-L1+Treg的比例和Treg膜表面PD-L1的相对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比例增加,PD-L1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蛋白/程序性蛋白配体-1(PD-1/PD-L1) 强直性脊柱炎 效应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免疫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义维丽 赵文成 +4 位作者 黄东宁 覃莉 吴新天 周斐 吴凤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88-93,共6页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晚期NSCLC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共109例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13例(11.9%)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和吸烟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均P<0.0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中,1~2级免疫相关性肺炎7例(53.8%),3~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6例(46.2%);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6.3~80.0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8.5周。9例(69.2%)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临床表现,胸闷5例,气促9例,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8例,呼吸衰竭5例,伴发热2例;其余4例(30.8%)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多灶性磨玻璃影1例,双肺斑片影4例,斑片影和结节影混合分布4例,斑片影合并蜂窝肺表现3例,实变影1例。12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1例患者未治疗。激素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免疫相关性肺炎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继续使用原免疫方案治疗,未见免疫相关性肺炎复发或加重。结论PD-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可致命的不良事件,其影像学表现多样,激素治疗有效,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蛋白-1 程序性蛋白配体-1 免疫相关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东 邸吉廷 熊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2,共4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 目的:比较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E1L3N、22C3、SP263)在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第一步,筛选最优流程: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分别按推荐流程、自建流程①、自建流程②与自建流程③,对5例扁桃体组织完成平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专科病理医生对全部切片进行质量评分(0~6分),筛选出评分最高的流程;第二步,用最优流程与两种标准流程的评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选取近两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最终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本共32例,用筛选出的自建流程①、与SP263标准流程及22C3标准流程对32病例各自进行平行染色,全部染色片由专科病理医师行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评分结果按<1%,≥1%至<10%,≥10%至<50%,≥50%分组,分析PD-L1检测抗体克隆号E1L3N与22C3、SP263染色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扁桃体染色切片质量评分(0~6分)如下:推荐流程为5、5、5、5、5分;自建流程①为5、6、6、5、6分;自建流程②为4、4、4、4、4分;自建流程③为3、3、3、3、3分。自建流程①的结果总体评分最高,选用自建流程①完成3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TPS评分为:自建流程①,<1%共6例,≥1%至<10%共5例,≥10%至<50%共10例,≥50%共11例;22C3标准流程,<1%共5例,≥1%至<10%共3例,≥10%至<50%共13例,≥50%共11例;SP263标准流程,<1%共7例,≥1%至<10%共4例,≥10%至<50%共11例,≥50%共10例。一致性检验结果为:自建流程①和22C3标准流程,κ值为0.736(P<0.001),一致性好;自建流程①和SP263标准流程,κ值为0.914(P<0.001),一致性极好。结论:采用PD-L1(克隆号E1L3N)抗体,在罗氏Ventana Benchmark GX平台,通过自建染色流程①完成,可获得良好质量的染色切片;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检测中,自建染色流程①与22C3标准流程和SP263标准流程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1-配体1 克隆号E1L3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信号途径及其对口腔慢性疾病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静 周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口腔恶性肿瘤等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并探讨了调节该通路为口腔慢性疾病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1/程序性细胞配体-1 T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志红 吴亚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PD-1/PD-L1在多数OSCC微环境中高表达,有助于实现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对PD-1/PD-L1及其抑制剂在OSCC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受体-1 程序性受体-1配体 口腔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10-3p通过靶向YAP1调节IL-22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敏 任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5,272,共6页
目的:探究miR-410-3p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qRT-PCR检测血清miR-410-3p表达。将常规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为:对照组、IL-22组、... 目的:探究miR-410-3p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qRT-PCR检测血清miR-410-3p表达。将常规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为:对照组、IL-22组、miR-NC组和miR-410-3p组。后3组使用100 ng/ml IL-22刺激24 h,体外建立银屑病模型。miRNC组和miR-410-3p组加入IL-22前48 h分别转染miR-NC和miR-410-3p,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CCK-8分析细胞活力,BrdU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miR-410-3p和YA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YAP1蛋白表达。Starbase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410-3p和YAP1的靶向关系。转染miR-410-3p的HaCaT银屑病细胞模型中同时过表达YAP1,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结果:miR-410-3p在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IL-22组miR-410-3p表达降低,YAP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细胞活力增强,BrdU阳性细胞增多,凋亡率降低(均P<0.05);与IL-22组相比,miR-410-3p组miR-410-3p表达增加,YAP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细胞活力减弱,BrdU阳性细胞减少,凋亡率升高(均P<0.05)。此外,本实验证实miR-410-3p与YAP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过表达YAP1可逆转miR-410-3p对IL-22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miR-410-3p在银屑病患者中表达减少,上调其表达可通过靶向YAP1抑制IL-2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10-3p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增殖 Y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干细胞抗原-1阳性骨髓干细胞调控年老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15
作者 吕饶 于佳迪 +5 位作者 李柳蓁 湛楚蓝 赵立越 李月亮 董珺 黎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探讨Sca-1骨髓干细胞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C)凋亡的影响,阐明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优势。方法比较年轻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将Sca-1骨髓干细胞与年... 目的探讨Sca-1骨髓干细胞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C)凋亡的影响,阐明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优势。方法比较年轻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将Sca-1骨髓干细胞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TUNEL染色、q RT-PCR、Western Blot、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年轻或年老Sca-1骨髓干细胞对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存活的影响。通过qRT-PCR、ELISA检测年轻与年老小鼠Sca-1骨髓干细胞旁分泌生长因子并鉴定其功能。结果随年龄增加,年老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减少。与年老细胞相比,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明显减少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机制研究发现,与年老细胞相比,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旁分泌更多的生长和分化因子5(GDF5)(P<0.05)。中和GDF5后,使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失去对年老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存活的调控作用。结论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GDF5减少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存活 生长因子 年轻干细胞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PB通过PKCα/HIF-1α信号通路抑制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16
作者 欧阳紫微 董雷 +5 位作者 王琰 程远志 朱仁弟 周仁鹏 赵英杰 胡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探讨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2-APB)对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Control组、H_(2)O_(2)组、2-APB组和H_(2)O_(2)+2-APB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2-APB对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2-APB)对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Control组、H_(2)O_(2)组、2-APB组和H_(2)O_(2)+2-APB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2-APB对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2-APB对H_(2)O_(2)诱导的各组细胞中Cleaved-PARP、p-PKCα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PKCα抑制剂BIM-Ⅰ对H_(2)O_(2)诱导的各组细胞中HIF-1α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2-APB对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当2-APB浓度为100μmol/L时抑制效果最为显著(F=235.80,P<0.01);2-APB能够抑制H_(2)O_(2)所致软骨细胞凋亡阳性率(F=114.80,P<0.01)以及ROS的水平(F=52.99,P<0.01),并且抑制Cleaved-PARP(F=10.10,P<0.05)、p-PKCα(F=24.56,P<0.05)和HIF-1α(F=6.85,P<0.05)蛋白的表达;PKCα抑制剂BIM-Ⅰ能够抑制H_(2)O_(2)所致HIF-1α荧光强度的增加。结论2-APB可以通过抑制PKCα/HIF-1α通路减少H_(2)O_(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进而保护软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 软骨细胞 细胞 H_(2)O_(2) PKCα/HIF-1α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修饰在肿瘤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谈元郡 王霞 +1 位作者 黄静(综述) 张百红(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是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抵抗程序性细胞死亡是肿瘤的另一关键特征。作为体内最丰富的转录后表观遗传修饰方式,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通过靶向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关键因子在肿瘤细胞凋亡、自... 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是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抵抗程序性细胞死亡是肿瘤的另一关键特征。作为体内最丰富的转录后表观遗传修饰方式,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通过靶向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关键因子在肿瘤细胞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坏死性凋亡、铜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有靶向异常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节剂应用于临床,靶向m^(6)A修饰调控药物仍待探索。本文阐述了m^(6)A修饰调控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旨在为通过调节m^(6)A修饰水平介导肿瘤细胞死亡这一潜在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修饰 程序性细胞 自噬 铁死 坏死性 铜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刚 刘宁 +3 位作者 徐亮 刘哲 宋从浩 王丹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500μg/m L的5-FU,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Western boltting检测PDCD4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结果 5-FU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且该效应在转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5-FU作用下,转染组的胰腺癌细胞中CytC表达增高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D4能够增强5-FU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增强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因子4 胰腺癌 5-氟尿嘧啶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翻译后修饰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宇琦 邹朝霞 高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分子,其可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分子,其可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发挥免疫抑制性功能。基于这一原理所开发的PD-1/PD-L1免疫阻断疗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使诸多病人受益。与此同时,随着对PD-L1调控机制研究的深入,PD-L1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形式陆续得到了鉴定,包括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和棕榈酰化等。研究表明,这些翻译后修饰过程可影响PD-L1的蛋白质稳定性与生理功能。因此,翻译后修饰成了PD-L1研究新的切入点。目前,PD-L1翻译后修饰靶向药物已在免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靶向PD-L1翻译后修饰过程,进而调控由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成了提高免疫治疗应答率的新思路和新策略。本文将对PD-L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陈述其在免疫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为未来针对PD-L1翻译后修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蛋白配体-1 翻译后修饰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饥饿通过抑制程序性死亡配体1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20
作者 周立强 李世豪 +3 位作者 吴忧 周祺 袁宜武 辛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29-1337,共9页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饥饿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普通培养液和甲硫氨酸饥饿培养液分别培养胃癌AGS细胞及抑制PD-L1表达...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饥饿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普通培养液和甲硫氨酸饥饿培养液分别培养胃癌AGS细胞及抑制PD-L1表达的siRNA(siPD-L1)胃癌细胞,根据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甲硫氨酸饥饿处理组、siPD-L1处理组、甲硫氨酸饥饿联合siPD-L1处理组,采用CCK-8检测胃癌细胞活力,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PD-L1、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Caspase 3蛋白表达。starBase数据库分析PD-L1与Bcl-2抗凋亡蛋白家族(BCL2A1、MCL1、BCL2、BCL2L1)之间的联系。结果PD-L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且PD-L1的表达与胃癌G分级有关(P<0.01)。甲硫氨酸饥饿和siPD-L1处理均能够降低胃癌细胞存活率(P<0.01),促进凋亡(P<0.01),抑制PD-L1和Bcl-2表达(P<0.05),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 3表达(P<0.01);甲硫氨酸饥饿联合siPD-L1处理上述作用更强(P<0.05)。PD-L1与Bcl-2抗凋亡蛋白家族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1),说明PD-L1是一个关键抗凋亡基因。结论甲硫氨酸饥饿通过抑制PD-L1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 3表达,从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饥饿 胃肿瘤 程序性配体1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