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明 苏维 +2 位作者 马士恒 王涛 程雪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甲型H1N1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病毒易变异等特点,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文中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 目的甲型H1N1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病毒易变异等特点,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文中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甲流组(n=78)和重症甲流组(n=26);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受试者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和PDCD5水平。结果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低于轻症甲流组(P<0.05);三组单核细胞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PDCD5、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高于轻症甲流组(P<0.05)。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低于轻症甲流组(P<0.05)。PDCD5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72、0.904,P<0.05),与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呈负相关(r=-0.842、-0.805、-0.877,P<0.05)。PDCD5水平预测重症甲型H1N1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97.25%,曲线下面积为0.941。结论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PDCD5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DCD5水平可作为重症甲型H1N1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H1N1亚型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淋巴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芳 柴雅玫 +4 位作者 文小岗 周强 王志勇 崔黎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DCD5表达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同一时间点,6组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211.881、242.438和184.866,P均<0.001;FmRNA=207.366、148.411和158.661,P均<0.001);同一浓度,24、48和72h时点各组比较,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蛋白=0.950、1.870、2.218和2.232,P均>0.05;FmRNA=1.267、2.376、1.221和2.292,P均>0.05)。各组BGC-823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69,P<0.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DCD5可能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死亡分子5 白藜芦醇 BGC-823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6
3
作者 任安立 李靖凯 周冬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H/R损伤模型,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PDCD5的表达,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TUNEL显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9c2心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H/R损伤模型,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PDCD5的表达,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TUNEL显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中,PDCD5表达水平升高,同时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自噬水平增加,而PDCD5沉默能够增加细胞存活率,同时减少细胞凋亡率,促进Bax表达且抑制抑Bcl-2、LC3-Ⅱ/LC3-Ⅰ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此外,沉默PDCD5可通过降低p-P65的蛋白水平抑制NF-κB通路。结论:沉默PDCD5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H/R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中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贵琴 郑湘予 +5 位作者 吴成富 张岚 高冬玲 张云汉 陈奎生 赵志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复苏后,实验组采用200μmol/L的Res处理,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液对照组)、顺铂组(3mg/L)及联合用药组(Res 20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复苏后,实验组采用200μmol/L的Res处理,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液对照组)、顺铂组(3mg/L)及联合用药组(Res 200μmol/L+顺铂3mg/L)。处理72h后将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构建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PDCD5 mRNA的表达。结果:单用Res(FRes=1168.620,P<0.001)或顺铂(F顺铂=1283.560,P<0.001)均能增加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Res和顺铂有交互作用(F交互=72.150,P<0.001),2者联合应用后,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增高更明显。结论:Res可能通过上调PDCD5的表达而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死亡分子5 白藜芦醇 裸鼠 胃癌 移植瘤 BGC-82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凋亡基因程序化死亡因子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青 张明川 梅同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 目的:研究程序化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NSCLC的56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方法研究在NSCLC及癌旁组织中PDCD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旁肺组织中PDCD5阳性表达率高于NSCLC组织(χ2=16.406,P=0.000)。与抽烟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抽烟、分化程度的下降、TNM分期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其表达随之下降,同时染色强度也减弱。Real-time PCR结果,PDCD5 mRNA相对表达量在肺癌组织为0.397±0.266,癌旁组织为0.807±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5,P=0.000)。结论:在NSCLC中PDCD5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死亡因子5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数据发掘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霙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 :以程序化死亡分子 5 (PDCD5 )为靶分子 ,对其核酸与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PDCD5功能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也为人类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新的技术路线。方法 :利用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同源物结构比较、表达... 目的 :以程序化死亡分子 5 (PDCD5 )为靶分子 ,对其核酸与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PDCD5功能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也为人类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新的技术路线。方法 :利用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同源物结构比较、表达谱分析和查询基因“邻居”等技术进行数据发掘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 :发现人PDCD5在 12号和 5号染色体上分别存在返座假基因 (retropseudogene) ,小鼠 1号染色体也存在小鼠PDCD5cDNA的返座假基因。热自养甲烷杆菌的PDCD5同源物、泛素及核糖体蛋白S13具有与人PDCD5相似的折叠方式。线虫的PDCD5同源物、泛素及IAP(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s)分子等在表达谱拓扑图上属于同一基因簇成员 ,该基因簇与生物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相关。PDCD5同源物在多个基因组中与多种核糖体蛋白相邻。结论 :PDCD5存在 2个拷贝的假基因。PDCD5除参与细胞凋亡外 ,预测还与泛素有功能相关性 ,并可能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死亡分子5 PDCD5 核酸 蛋白质序列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学敏 孙长华 +4 位作者 朱玉红 王晶 杨勇 丁长玲 左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在不同的导管结扎时间点再通后的再生能力,探讨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腮腺主导管,分别在结扎7d(A组)、结扎14d(B组)、结扎21d(C组)再通后取不同时间点(0、1、3、5、7、10、14、21、28d)腮腺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腺体组织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AQP5和PDCD5在腮腺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再通后3组均出现腺体再生现象,结扎7d和14d组的腮腺再通后AQP5表达逐渐增多,可分别在再通后第14天和第2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结扎21d组,在再通28d后仍未能完全恢复。PDCD5在腺体再通后随导管的凋亡出现增高趋势,3组分别在再通后第5天、第10天、第14天达到最高水平,B组峰值最大,C组其次,A组峰值最小。结论: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时间越久,其再生能力越差,AQP5的表达是腮腺组织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腺体再生过程中导管样结构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主导管再通 水通道蛋白5 细胞程序死亡分子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5蛋白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竞 李昕 +2 位作者 桂嵘 蒋铁斌 王二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观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表达蛋白对地塞米松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KM3)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human recombinant PD... 目的:观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表达蛋白对地塞米松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KM3)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human recombinant PDCD5,rhPDCD5)蛋白单独或/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同时加入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M3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收集细胞后行以下检测:(1)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KM3细胞凋亡率;(2)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KM3细胞中caspase-3活性;(3)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KM3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KM3细胞凋亡率,在rhPDCD5和DXM联用组较单用组明显增加,且浓度较高PDCD5蛋白组作用更明显。KM3细胞caspase-3蛋白活性,在rhPDCD5和DXM联用组较单用组明显上调,高浓度PDCD5蛋白组(20 mg/L)的caspase-3活化较低浓度(10 mg/L)组明显。KM3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在rhPDCD5和DXM联用组较单用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浓度较高的PDCD5蛋白组survivin表达下调更明显。结论:PDCD5蛋白可直接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使细胞凋亡,并对地塞米松诱导的KM3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DCD5蛋白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和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发挥其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丹宁 李焕焕 +3 位作者 林芷伊 李晶 苏帆 巩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2-675,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患者40例作为肺癌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肺癌组给予铂类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 目的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患者40例作为肺癌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肺癌组给予铂类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化疗,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组化疗前后及正常组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疗效、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组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PDCD5蛋白的水平有效组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DCD5蛋白的水平有效组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组化疗后PDCD5蛋白的水平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化疗后PDCD5蛋白的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是否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有望成为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也可能为晚期NSCLC患者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占昆 吕厚山 王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3-568,共6页
为了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加入有效剂量100nmol/L雷公藤内醇酯(triptolide)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类... 为了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加入有效剂量100nmol/L雷公藤内醇酯(triptolide)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DCD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蛋白表达特征.在雷公藤内醇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DCD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地渐次增加,呈现一种明确的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模式,而PDCD5蛋白有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持续16h,并维持在相对恒定水平.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DCD5蛋白的表达较弱,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经雷公藤内醇酯处理4 h后,大多数细胞有PDCD5蛋白的聚集,直至12h,细胞核周围PDCD5蛋白聚集显著增强.36h后,PDCD5蛋白以核固缩的形式存在于凋亡的RA FLS中,细胞核染色质明显浓缩,片段化并出现了凋亡小体.上述结果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DCD5表达上调并在凋亡早期出现核转位,PDCD5蛋白核转位要早于凋亡小体形成.PDCD5蛋白核转位是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PDCD5不仅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过程,而且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的凋亡调节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凋亡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DR5单克隆功能抗体mDRA-6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Caspase路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耀武 刘广超 +5 位作者 王靖 赵粤萍 李淑莲 蒋祺 蔡静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3,79,共7页
目的:探讨抗人死亡受体5(DR5)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诱导凋亡的Caspase分子机制。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DRA-6作用后Jurkat细胞的DNA ladder;MTT法检测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剂量-效果关系;An... 目的:探讨抗人死亡受体5(DR5)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诱导凋亡的Caspase分子机制。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mDRA-6作用后Jurkat细胞的DNA ladder;MTT法检测单克隆抗体(mDRA-6)对Jurkat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剂量-效果关系;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mDRA-6对Jurkat细胞的凋亡作用;观察Caspase-10、9、8、3等抑制剂对mDRA-6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信号蛋白Caspase-10、9、8、3、Bid(tbid)、Cyto c等活化裂解的情况。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呈现明显梯状带型;mDRA-6对Jurkat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mDRA-6在2.0μg/ml浓度作用Jurkat细胞0.25、0.5、1、2小时,其凋亡率分别为16.17%、28.25%、69.23%、78.23%;Caspase-8抑制剂能明显抑制mDRA-6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率为77.85%,Caspase-3和Cas-pase-9抑制剂的抑制率分别为54.20%、8.74%,而Caspase-10的抑制剂无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显示Caspase-8、3、9均呈现随时间延长酶原逐渐减少、活化片段增加的现象,Bid激活降解为tbid,Cyto c大量释放,而Caspase-10酶原无明显改变、无活化片段出现。结论:mDRA-6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主要是激活了死亡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上游的Caspase-8引起的,该细胞凋亡机制涉及Caspase-3、Caspase-9及Bid(tbid)、Cyto c等分子,而同样是凋亡的上游信号Caspase-10没有参与此凋亡过程。本研究为mDRA-6的人源化改造及后续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受体5 功能性抗体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Bax含量与肿瘤病灶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茜 张春莹 粟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857-860,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Bax含量与肿瘤病灶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肺癌组,术前取血清标本、术后取肺癌病灶及癌旁病灶;选择同期在华西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取血清标...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Bax含量与肿瘤病灶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的肺癌组,术前取血清标本、术后取肺癌病灶及癌旁病灶;选择同期在华西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取血清标本;测定血清中PDCD5、Bax的含量以及肺癌病灶、癌旁病灶中PDCD5、Bax含量及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肺癌组血清中PDCD5、Bax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肺癌病灶内PDCD5、Bax的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病灶且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Bax的含量与肺癌病灶内PDCD5、Bax的含量呈正相关;肺癌病灶中C-myc、RACK1、CatL、MMP2、N-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病灶且与血清中PDCD5、Bax的含量呈负相关,LAST1、PAQR3、TCF21、E-cadherin、TIMP1、TIMP2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病灶且与血清中PDCD5、Bax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PDCD5、Bax含量的降低与肿瘤病灶内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加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Bcl-2相关X蛋白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凋亡基因PDCD5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辉 丁剑冰 +4 位作者 孙伟 马秀敏 张彤 曹春宝 陈英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PDCD5 mRNA为靶基因运用RT-PCR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PDCD5 mRNA的表达(哈萨克族18例、汉族22例)。结果: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PDCD5 mRNA为靶基因运用RT-PCR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PDCD5 mRNA的表达(哈萨克族18例、汉族22例)。结果: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DCD5 mRNA表达阳性率为80.0%、80.0%、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光密度计数后PDCD5 mRNA表达量在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7644±0.1444、0.9341±0.1631和1.8703±0.4767,其表达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PDCD5 mRNA的表达在不同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DCD5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均无密切相关性,可以通过增加例数对其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PDCD5 mRNA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本研究可能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和PDCD5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子寒 杨国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2-45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抗体的影响,评价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心功能Ⅳ级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BNP治疗组,每组20例。...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抗体的影响,评价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心功能Ⅳ级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BNP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按照美国心力衰竭指南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治疗组在上述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1.5μg/kg静脉冲击,0.0075μg/(kg·min)维持静脉泵注24h。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和停止用药后7、14和30d血浆TGF-β1和PDCD5抗体的水平。结果:2组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85.044,F组间=40.767,P均<0.001)。2组患者血浆PDCD5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3.615,F组间=35.654,P均<0.001)。结论:rhBNP能够使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GF-β1和PDCD5抗体的水平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转化生长因子-Β1 程序化死亡分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因子Bcl-2、P53及其在鸡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爱君 郭庆河 +2 位作者 李大全 廖和荣 赵宗胜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 BCL-2 程序化细胞死亡 因子 生命科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 基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国利 胡福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s,TA system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质粒以及古细菌基因组中。TA系统是由2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稳定的毒性分子和不稳定的抗毒性分子。毒性分子总是蛋白质,抗...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s,TA system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质粒以及古细菌基因组中。TA系统是由2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稳定的毒性分子和不稳定的抗毒性分子。毒性分子总是蛋白质,抗毒性分子可能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根据抗毒性分子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TA系统家族分为5种类型。Ⅰ型和Ⅲ型的抗毒性分子是RNA,能抑制毒性分子的合成或者与其隔离;II、IV和V型的抗毒性分子是蛋白质,能隔离、平衡毒性分子作用或抑制其合成。TA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表明,TA系统可能在细菌应激应答、程序化细胞死亡、多重耐药的形成、防止DNA入侵、稳定大基因组片段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 应激应答 程序化细胞死亡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激素与其受体EcR-USP的转录调控机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康 李胜 曹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3-937,共5页
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是一种典型的类固醇激素,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20E受体EcR-USP已被鉴定近20年,20E与其受体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机制也有了许多重要突破。已有研究表明:(1)20E受... 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是一种典型的类固醇激素,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20E受体EcR-USP已被鉴定近20年,20E与其受体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机制也有了许多重要突破。已有研究表明:(1)20E受体由核受体EcR和USP形成;(2)EcR-USP异源二聚体在分子伴侣蛋白复合物的协助下获得DNA结合活性;(3)20E通过解除共阻遏因子和募集共激活因子来激活EcR-USP异源二聚体并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4)20E-EcR-USP配体-受体复合物引发20E初级应答基因的表达,由20E初级反应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诱导表达的20E次级应答基因级联放大20E信号,从而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等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激素 20-羟基蜕皮酮(20E) EcR-USP 转录调控 分子蛋白伴侣蛋白复合物 共阻遏因子 共激活因子 细胞程序化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发育与形成的“镶嵌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殷咏仪 华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视网膜上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为秩序分布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如何能形成这种有秩序的空间分布对于眼睛和视网膜的发育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 ,眼睛和视网膜的发育与形成受多种基因的调控 ,不同的基因决定了视觉系统发育的不同结构 .目前有... 视网膜上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为秩序分布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如何能形成这种有秩序的空间分布对于眼睛和视网膜的发育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 ,眼睛和视网膜的发育与形成受多种基因的调控 ,不同的基因决定了视觉系统发育的不同结构 .目前有报道认为 ,动物的眼睛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由不同组织和不同分化的细胞镶嵌而形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视网膜 发育 分子信号 径向迁移 切向迁移 细胞程序化死亡 镶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