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体在动水中的移距公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詹义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5-91,共7页
本文从分析球体在动水中运动的实际物理图案入手,建立了与落距有关的力学平衡方程,获得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经实际资料验证表明,所获公式的结构是合理的,其定量计算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其次,从实际抛体形态(非球体)对落距有一定影响的事... 本文从分析球体在动水中运动的实际物理图案入手,建立了与落距有关的力学平衡方程,获得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经实际资料验证表明,所获公式的结构是合理的,其定量计算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其次,从实际抛体形态(非球体)对落距有一定影响的事实出发,文中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9)式是可以用来解决非球体运动的实际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 动水 移距公式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伸区纤维移距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怀凤 常涛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5年第3期31-33,共3页
实验研究不同罗拉隔距、牵伸倍数及不同头端距离情况下牵伸后纤维移距及移距偏差情况,分析总结不同罗拉隔距及牵伸倍数下的纤维正常移距机率及相互间的规律。
关键词 牵伸区 纤维变速 正常移距 移距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时坝面散粒体跃移距离的估计
3
作者 倪汉根 孔宪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8-93,共6页
本文讨论了当地材料坝在强震作用下的两种损伤形态和斜面上散粒体的起始滑动加速度,证实了颗粒在坝面上跃移时所受的阻力基本上为0-2阻力,说明了估计地震时坝面颗粒总跃移量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地震 散粒体 移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罗拉牵伸中的移距偏差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祖耀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7-19,共3页
作者应用华西里耶夫教授的方法推导了随机纱条经牵伸后移距的变化,从而证明随机不匀可以不随变速点的分布而有所增加。文中还讨论了纱条不匀增加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 罗拉 牵伸 移距偏差 纺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分度盘进行横向移距等分
5
作者 任泽峰 曹蕊萍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8-39,共2页
在机械加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零件需要在直线方向上进行等分加工,如齿条、直尺等。那么,在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等分加工呢?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铣床上工作台手柄的刻度读数移距等分,这种方法简单,无需任何附件就可以直接实现... 在机械加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零件需要在直线方向上进行等分加工,如齿条、直尺等。那么,在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等分加工呢?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铣床上工作台手柄的刻度读数移距等分,这种方法简单,无需任何附件就可以直接实现,但在移距读数时容易造成差错,同时,当计算出的转动格数为小数时,即使读数正确,也不可避免地有视角误差存在,很难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合格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度盘 分度手柄 移距 加工精度 万能铣头 周节误差 机床 X62W铣床 横向丝杠 齿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移距在诱导轮叶片加工中的作用
6
作者 于捷 杜方平 《火箭推进》 CAS 2011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出诱导轮铣加工叶片时刀具移距的计算公式,解决了诱导轮叶片加工过程中产生根切、顶切的问题。以某型号发动机涡轮泵诱导轮为例,给出了工艺流程和加工参数。加工出的产品经水力试验和地面热试车及飞行考验,完全满足设... 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出诱导轮铣加工叶片时刀具移距的计算公式,解决了诱导轮叶片加工过程中产生根切、顶切的问题。以某型号发动机涡轮泵诱导轮为例,给出了工艺流程和加工参数。加工出的产品经水力试验和地面热试车及飞行考验,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表明该工艺方法正确,工艺参数可行有效。该工艺技术还可推广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民用涡轮泵诱导轮的加工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刀具移距 根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移距及其应用
7
作者 章吴治 《天津航海》 1992年第3期4-6,共3页
船舶在前进中,扳一个舵角,船就跟着有相应的转向,在船转向的同时,船舶又会向转向的反方向横移一个小小的距离,在船舶操纵性能中称为横移距。本文在叙述三个船舶航行指令的实例后,从理论上说明船舶横移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移距 舵角 追越 引航员 旋回圈 离码头 横距 于船 兰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窟野河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
8
作者 杨晨 佘冬立 黄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 [目的]深入分析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为黄土高原粗沙区流域的水沙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中游粗沙多沙区窟野河流域为对象,收集2006—2019年间的160场次降雨事件水沙数据。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水沙关系曲线、滞后分析等方法,比较位于窟野河及其子流域次降雨事件下产流输沙特征,构建了各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滞后关系及滞后指数的空间差异,以揭示次降雨尺度下窟野河流域的水沙输移过程。[结果](1)4个流域径流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泥沙相关参数差异显著;(2)位于窟野河上游东部的新庙流域水沙相关性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最大,位于上游西部的王道恒塔流域泥沙浓度低,水沙相关性弱,表征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最大;(3)新庙、王道恒塔和温家川3个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逆时针型,泥沙来源于上游区域,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滞后系数(HI)平均值多为负;而神木流域的主要滞后模式为“8”字型,指示泥沙来源相对接近流域出口,且高含沙降雨事件的HI平均值多为正。[结论]窟野河嵌套流域次降雨事件尺度下水沙变化空间差异显著,泥沙输移过程复杂,不同子流域滞后模式揭示了泥沙来源和输移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事件尺度 过程 水沙关系 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下中草药移栽机的优化设计
9
作者 赵厚睿 刘臻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中草药移栽机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中草药种植效率和质量。首先,选取移栽速度、移栽深度和移栽器械倾角3个因素作为设计变量,选取移栽成功率和移栽损伤率作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采用多种传感器组合的控制...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中草药移栽机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中草药种植效率和质量。首先,选取移栽速度、移栽深度和移栽器械倾角3个因素作为设计变量,选取移栽成功率和移栽损伤率作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采用多种传感器组合的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进行控制,并通过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了最优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移栽速度为0.2 m/s,最优移栽深度为15 cm,最优移栽器械倾角为25°;通过优化设计,中草药移栽机的移栽成功率提高了11.8%,移栽损伤率降低了9.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机 响应面分析 参数优化 多传感器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相加占空比控制的三端口DC-DC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10
作者 康家玉 王佳晨 +2 位作者 王业 于淼 肖永超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传统移相控制策略在串联谐振型三端口变换器(Series-Resonant Three-Port-Converter, SR-TPC)端口电压不匹配时,存在回流功率较大、软开关范围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加占空比(PWM)控制策略下的回流功率优化方法。利用基波分... 传统移相控制策略在串联谐振型三端口变换器(Series-Resonant Three-Port-Converter, SR-TPC)端口电压不匹配时,存在回流功率较大、软开关范围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加占空比(PWM)控制策略下的回流功率优化方法。利用基波分析法和相量法给出SR-TPC的复功率模型,在保证传输一定有功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对SR-TPC回流功率模型的分析,给出变换器在回流功率为零时的最优控制策略,并求解出最优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在优化控制策略下达到软开关的条件,对比其他两种控制方式下的软开关范围。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在端口电压不匹配的条件下,SR-TPC在优化控制策略下的回流功率小、软开关范围宽、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相加占空比控制 回流功率 基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木薯北移的成功实践与未来展望
11
作者 林洪鑫 袁展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概述了木薯北移在高产品种筛选、种茎越冬贮藏技术、间作套种种植模式、加工利用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功实践,总结了木薯北移的发展概况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酒精加工 淀粉生产 木薯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
12
作者 张传伟 张刚强 +4 位作者 路正雄 李林岳 何正伟 龚凌霄 黄骏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38,共11页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 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过程中残余支撑力的精准决策对于提高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至关重要。为实现极薄煤层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的准确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DHKELM)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方法。在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KELM)基础上引入极限学习机自动编码器(ELM-AE)结构来构建DHKELM模型,以增强对复杂输入的特征提取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引入ICMIC混沌映射、Lévy飞行和贪婪策略对蜣螂算法(DBO)进行改进,形成具备更高寻优精度和更快收敛速度的IDBO算法;利用IDBO算法优化DHKELM模型的超参数,建立IDBO-DHKELM模型。结合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带压移架实测数据,通过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支架号、带压移架前支架支撑力、推移油缸进液压力和推移油缸行程变化速度作为影响残余支撑力的关键特征,并构建残余支撑力决策样本数据集,最终完成IDBO-DHKELM模型的训练与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DBO-DHKELM模型的液压支架带压移架残余支撑力决策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3,0.119,0.971,具有较高的决策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液压支架 带压 残余支撑力 改进蜣螂算法 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备列车自移与起重机构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13
作者 郝志勇 胡子豪 +1 位作者 熊华涛 刘伟 《煤》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了有效地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免去设备列车拉移过程的轨道安装和拆卸工序,确保井下辅助运输安全,实施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高效开采,设备列车安全高效运行,文章使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结合现有的... 为了有效地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免去设备列车拉移过程的轨道安装和拆卸工序,确保井下辅助运输安全,实施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高效开采,设备列车安全高效运行,文章使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结合现有的大型设备提升机构,采用新的结构整体布置形式,设计了一种设备与轨道在大坡度巷道中的大步距交替自动前移,且能自主调偏的设备列车自移机构,以及一种能够随综采工作面的前移而前进的设备列车起重机构;并且对设备列车的平板车架与起重机构的支撑立柱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优化后平板车架与支撑立柱的质量分别降低了11.17%和12.84%,达到了机构轻量化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列车 起重机构 结构设计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阵超声的高精度微量移液平台
14
作者 张扬 黄友塔 +3 位作者 王彦 张志强 于妍妍 邱维宝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在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单阵元聚焦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技术,因换能器制作工艺简单及能量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单阵元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方式因为...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在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单阵元聚焦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技术,因换能器制作工艺简单及能量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单阵元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方式因为换能器焦距固定需要机械移动换能器实现不同高度液体的转移,导致移液效率较低、通量低。环阵换能器可以采用电子聚焦的方式实现焦点在轴向上动态调节,能够克服单阵元换能器焦距固定的缺点,有望提高超声移液效率。因此,该文自主设计并制作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五通道高精度超声信号发射系统,采用定制的五阵元环阵超声换能器搭建了一套基于环阵超声的高精度超声移液平台。该移液平台可以实现超声焦点动态精准调节,并在不同焦距情况下实现纳升级液滴精准转移,可以有效提高超声移液效率和通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聚焦 环阵超声换能器 FPGA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降温对复杂装药燃面退移过程中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艺仪 何允钦 +1 位作者 李文韬 梁国柱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6,共11页
固体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探究三维复杂装药在燃面退移过程中的力学响应以及固化降温对药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药柱处于固化降温阶段和燃面退移阶段的本构模型进行了耦合推导,采用实体造型法燃面退... 固体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探究三维复杂装药在燃面退移过程中的力学响应以及固化降温对药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药柱处于固化降温阶段和燃面退移阶段的本构模型进行了耦合推导,采用实体造型法燃面退移技术耦合结构分析,充分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的参数化建模、预处理、后处理能力,得到了复杂装药在多个物理过程耦合下的力学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从零应力温度(75℃)降温到20℃造成的应力应变场对燃面退移过程中药柱的力学响应影响显著,最大应力会增加93.2%,最大应变会增加83.5%。燃面退移过程中,药柱应力应变的最大值随燃烧时间呈整体下降趋势,但会受内弹道性能和结构变化共同影响出现波动。考虑固化降温的最大应力、应变曲线分别比不考虑固化降温的曲线平均高出58.8%,65.2%。总体而言,燃烧过程中药柱的力学响应会受燃面拓扑结构影响,固化降温的影响使燃面退移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始终大于不考虑固化降温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粘弹性力学 固化降温 燃面退 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柔性支撑振镜抑制周扫光电侦察系统像移
16
作者 曹佳乐 陈青山 +1 位作者 夏润秋 王艳林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抑制周扫光电侦察系统的像移,并降低虚警率,采用柔性支撑振镜进行高频像移补偿。使用柔性支撑结构代替轴承支撑结构,给出了补偿振镜传递函数模型,搭建了包括目标标靶、方位转台、像移补偿振镜等功能部件的柔性支撑振镜像移补偿效果... 为了抑制周扫光电侦察系统的像移,并降低虚警率,采用柔性支撑振镜进行高频像移补偿。使用柔性支撑结构代替轴承支撑结构,给出了补偿振镜传递函数模型,搭建了包括目标标靶、方位转台、像移补偿振镜等功能部件的柔性支撑振镜像移补偿效果测试系统。结果表明,像移补偿振镜摆扫频率大于105 Hz,匀速段时间大于5.5 ms,速度稳定性大于99.60%,探测器成像清晰,明显抑制像移,柔性支撑振镜可以满足周扫光电侦察系统高频像移补偿的需求。此研究对周扫光电侦察系统在高频成像探测时的像移补偿领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补偿 柔性支承结构 振镜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横移黏着作用下轨道车辆轮对−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樊林放 徐向阳 +2 位作者 田富文 倪元庆 陈兆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7-818,共12页
针对曲线段轮对横移黏着作用下轮对−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不明等问题,本文通过曲线段轮对横移受力和空间接触几何分析,结合改进的Kik-Piotrowski理论和FaStrip算法,提出曲线段轮轨横移动态黏着接触模型;综合考虑轮轨动态黏着激励、时变... 针对曲线段轮对横移黏着作用下轮对−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不明等问题,本文通过曲线段轮对横移受力和空间接触几何分析,结合改进的Kik-Piotrowski理论和FaStrip算法,提出曲线段轮轨横移动态黏着接触模型;综合考虑轮轨动态黏着激励、时变啮合刚度、非线性轴承接触力等因素,建立轮轨横移黏着作用下轮对−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分析不同曲线段下轮轨黏着接触特性以及曲线半径、运行速度对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横移量为0 mm时,左右轮轨接触斑对称且面积相等,两侧最大法向接触应力均为155.1 MPa,且位于接触斑正中心,两侧最大切向接触应力均为40.2 MPa,且均位于接触斑左侧滑移区;随着正向横移量增大,左侧轮轨法、切向接触应力幅值先减小后增大,右侧法向、切向应力幅值逐渐减小,且分布位置向轮对中心偏移,接触斑滑动区占比逐渐增大,轮轨黏着接触性能逐渐恶化;随着曲线半径减小和运行速度增加,齿轮啮合力、轴承接触力和左右侧横向轮轨力都随之增大,从而加剧系统振动,并且在内外耦合激励影响下,左侧轴承接触力和轮轨力均比右侧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轮对横 轮轨黏着 传动系统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M:支持6G密集部署和高速移动性场景的新型网络架构
18
作者 李国庆 王培博 +2 位作者 谌丽 胡博 陈山枝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5G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的引入是为了提升吞吐量,特别是针对静态和低速场景,因此,无法同时满足高吞吐量和高移动速度的需求。对于未来需要同时支持高容量和高速移动的6G新场景,提出一种同心圆模型(homocentric sphere mo... 5G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的引入是为了提升吞吐量,特别是针对静态和低速场景,因此,无法同时满足高吞吐量和高移动速度的需求。对于未来需要同时支持高容量和高速移动的6G新场景,提出一种同心圆模型(homocentric sphere model,HSM)的网络架构,采用控制面/用户面数据分离、多发送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协同传输的方法来处理密集部署网络中多普勒效应影响大和TRP频繁切换的问题,使得该模型成为密集部署网络下提升网络容量、应对高速移动的有效方法。数据结果证明,所提的HSM有效减小了密集组网高速移动场景下多普勒频移效应,同时能够提供更高的网络遍历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密集组网 高速 6G 多普勒频 发送接收节点切换 控制面/用户面数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龙寺矿区湿陷性黄土临近采动下地表变形与岩移规律研究
19
作者 李亚军 刘磐 +1 位作者 程志斌 王文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251-258,共8页
采后地表沉陷直接影响地面构筑物稳定性及区域生态,观测并研究工作面采后的岩层运移规律为治理地表变形及“三下”安全开采提供依据。以青龙寺煤矿5-20105工作面采后地表沉陷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理论计算及规律分析等手段,得... 采后地表沉陷直接影响地面构筑物稳定性及区域生态,观测并研究工作面采后的岩层运移规律为治理地表变形及“三下”安全开采提供依据。以青龙寺煤矿5-20105工作面采后地表沉陷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理论计算及规律分析等手段,得到湿陷性黄土地表赋存特征下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及采后的地表变形及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后,从地表开始移动到移动停止共经历初始阶段、活跃阶段、衰减阶段,在湿陷性黄土影响下,地表沉陷初始阶段较短,衰减阶段地表残余下沉量较小;监测地表变形并计算岩移角特征得到,地表最大下沉量达到1.711 m,超前影响角56.7°,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61°,下沉盆地综合边界角58°,综合移动角64°,裂缝角67°,最大下沉角82°,充分采动角64.5°;湿陷性黄土区域内采后地表裂隙多呈弧线型的小落差台阶状切落;裂隙走向与煤层的倾向有明显关联性,与工作面夹角平均约39°;地表裂缝在塬面发育形态清晰,而延伸至沟边则快速尖灭;受临采工作面影响,临采侧覆岩裂隙角和移动角相对较大,地表呈现非对称变形规律。上述规律为该区“三下”安全开采以及保安煤柱的留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临近采动 下沉观测 地表变形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幂次趋近率在移相全桥滑模控制的应用
20
作者 邹浩 张震 +2 位作者 巩建英 张旭鑫 郭梦洁 《电子设计工程》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随着移相全桥拓扑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滑模控制在移相全桥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的移相全桥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存在收敛速度慢、负载扰动下鲁棒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幂次趋近律... 随着移相全桥拓扑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滑模控制在移相全桥中的应用也越加广泛。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的移相全桥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存在收敛速度慢、负载扰动下鲁棒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幂次趋近律的改进滑模控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移相全桥变换器三阶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建立了移相全桥的数学模型,构建了滑模面,并给出滑模面参数选择方法。通过双幂次项,提高系统收敛速度;引入双曲函数,减少抖振的大小。仿真和实验表明,提出的双幂次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在负载扰动的调节时间为0.08 s,电压变化0.8 V,相比于PI控制,滑模控制能够提高调节时间0.1 s,在负载变化处电压跳变减少4.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全桥 滑模控制 双幂次趋近率 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