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图析学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艳丰 刘敏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2,73,共11页
[目的/意义]探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范式,为深入解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现象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基于I-PACE理论模型框架,从“用户—情感—认... [目的/意义]探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范式,为深入解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现象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基于I-PACE理论模型框架,从“用户—情感—认知—行为”4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模型要素解析,并利用现象图析学质性方法深入挖掘该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机理关系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机理可分为注意触发、认知判断、感知控制、行为反馈4个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数字囤积 I-PACE理论 现象图析学 生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影响因素识别及引导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艳丰 杨琬琛 刘于蓝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63,共12页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用户对移动设备和移动社交媒体应用的过度依赖已经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消极影响,数字成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通过阐明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与影响程度,有助于...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用户对移动设备和移动社交媒体应用的过度依赖已经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了消极影响,数字成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通过阐明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与影响程度,有助于用户培养良好的数字脱瘾行为习惯,维持用户在正常生活和使用数字设备的时间之间的健康平衡,同时也为数字脱瘾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应用指导。[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元人种志和粗糙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出15个影响因素,并通过Grey(灰数理论)—DEMATEL(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法阐明各个指标对数字脱瘾的作用关系与影响程度。[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感知成本、感知危害性、结果期望、痛苦回避、自我控制力、正念能力、时间感知力、社会影响为关键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培养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脱瘾行为习惯的建议,同时也为平台商及相关社区提供管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数字脱瘾 影响因素 元人种志 Grey-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实证研究——基于SSO理论的因果关系视角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艳丰 彭丽徽 +1 位作者 刘金承 洪闯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2-1101,共10页
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企业深入了解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挖掘不同类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和SSO理论提取移动社交... 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企业深入了解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挖掘不同类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和SSO理论提取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标签,以农民、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K-medoids聚类方法得出4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用户画像群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用户画像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类型分为潜水忽略型、忍耐使用型、平台转移型和行为替代型4类,针对每个类型用户画像的关键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标签类型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倦怠 用户画像 用户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倦怠 持续使用 影响因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1期5-18,共14页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 移动社交媒体 持续使用行为 概念模型 扩展的ECM-ISC 自我决定理论 微信 习惯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因果要素及关联路径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艳丰 刘亚丽 +1 位作者 毛太田 王羽西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5,共10页
[目的/意义]基于因果关系视角,分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FoMO)的因果要素,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理论模型架构和因子关联路径,深入解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现象的因果要素关联。[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结合线上访谈和线... [目的/意义]基于因果关系视角,分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FoMO)的因果要素,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理论模型架构和因子关联路径,深入解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现象的因果要素关联。[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结合线上访谈和线下访谈两种方式收集数据,使用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因果要素进行分析,利用NVivo 12软件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对FoMO因果要素进行整合分析与关系梳理,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层级结构模型。[结论/发现]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用户FoMO形成机理模型符合S-S-O理论范式,并构建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FoMO的层级关系模型,确定了各级要素内部关联路径间的作用关系。[创新/价值]有助于丰富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之外用户心理健康层面的探索,是研究内容从"模型架构—因子关联"层面的学理阐述,为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错失焦虑 扎根理论 SSO理论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M移动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晓阳 冯缨 樊茗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01-104,共4页
文章引入移动社交媒体功能、感知趣味性和感知可信性等变量,建立TAM模型对用户微信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依然适用;主观规范和移动社交媒体功能对移动社交媒体行为意向的影响... 文章引入移动社交媒体功能、感知趣味性和感知可信性等变量,建立TAM模型对用户微信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依然适用;主观规范和移动社交媒体功能对移动社交媒体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为显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信性对其影响显著性程度较低;感知趣味性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用户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技术接受模型 使用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售企业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朝彦 黄磊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5,共8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实施品牌推广、发布产品信息的重要平台,与个体用户重点关注自身主观感受不同,零售企业在选择移动社交媒体时,需要综合评估预期使用效果、企业获益情况以及可能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实施品牌推广、发布产品信息的重要平台,与个体用户重点关注自身主观感受不同,零售企业在选择移动社交媒体时,需要综合评估预期使用效果、企业获益情况以及可能付出的成本。基于此,可根据移动社交媒体的特征,借助价值采纳模型(VAM)、期望确认模型(ECM)等成熟理论,来分析零售企业持续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影响因素。对264个零售企业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均具有正向影响,期望确认仅正向作用于满意度;使用成本负向影响感知价值,而系统特性有助于提升零售企业满意度;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商来讲,为更好地满足企业顾客需求,增加服务附加价值和维系客户关系,构建移动互联网领域核心竞争优势,一要从提高感知有用性与降低使用成本两方面入手,增加零售企业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的感知价值;二要重视影响零售企业满意度的内外部因素,在提升企业使用媒体主观感受的同时,关注媒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要重视企业顾客与个体消费者在使用目的与使用需求上的差异,既致力于使零售企业获得更多收益,又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功能、良好的服务、可靠的系统来提升零售企业使用该媒体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企业 移动社交媒体 价值采纳模型 期望确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碎片化:移动社交媒体与图书馆的技术融合 被引量:10
9
作者 梁士金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58,共5页
移动社交媒体的应用对图书馆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利用方式的瓶颈更为突出,同时用户阅读行为出现新的特征。因此,有必要通过知识碎片化实现移动社交媒体与图书馆的技术融合。图书馆馆藏知识的碎片化意味着知识的重组,从... 移动社交媒体的应用对图书馆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利用方式的瓶颈更为突出,同时用户阅读行为出现新的特征。因此,有必要通过知识碎片化实现移动社交媒体与图书馆的技术融合。图书馆馆藏知识的碎片化意味着知识的重组,从而被转化成更适合移动社交媒体传播和更符合读者需求的碎片化形态。碎片化技术主要涉及知识的选择、碎片化程度、碎片化知识的分类等问题,而碎片化知识在移动社交媒体中的技术呈现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图书馆 知识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媒体下体育赛事传播的新格局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燕妮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2-74,共3页
当下的体育赛事传播正从传统的电视传播转向移动网络社交媒体传播。本文首先以数据走向形象地介绍了移动社交媒体自身的趋势变化,分析了在体育赛事传播的过程中,移动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人性化及个性化的四个特点;其次,阐... 当下的体育赛事传播正从传统的电视传播转向移动网络社交媒体传播。本文首先以数据走向形象地介绍了移动社交媒体自身的趋势变化,分析了在体育赛事传播的过程中,移动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人性化及个性化的四个特点;其次,阐述了移动社交媒下体育赛事传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体育赛事传播如何在移动社交媒体下构建"新格局"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体育赛事传播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文物故事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8,共5页
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既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自信;也有助于文物的创新保护和活态传承。基于国内外文博机构开设微博用户的年度运行数据,分别从受众画像、应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文博机构利用社交... 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既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自信;也有助于文物的创新保护和活态传承。基于国内外文博机构开设微博用户的年度运行数据,分别从受众画像、应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文博机构利用社交新媒体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建立现代化传播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中国故事 微博 文博行业 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老年人学习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姝 押男 +2 位作者 白浩 徐晶晶 姚英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78,共7页
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开展老年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当前老年人学习需求增多与老年学校资源不足的供需失衡问题,有助于推动老年教育规模化、均衡化发展。以老年大学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核心目标是调查老年人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开展学习的学习适应性... 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开展老年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当前老年人学习需求增多与老年学校资源不足的供需失衡问题,有助于推动老年教育规模化、均衡化发展。以老年大学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核心目标是调查老年人使用移动社交媒体开展学习的学习适应性,采用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方法,围绕学习现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障碍等五个维度收集了量化数据与质性数据,并进行结合分析。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分为完全自主个体和非完全自主个体,均具备一定的移动学习适应性;更偏好健康类、个人兴趣类、视频类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低阶认知层为主,缺少高阶认知活动;更关注移动社交媒体的互动社交功能和自身兴趣相关内容,对使用社交媒体学习抱有积极但谨慎的态度。最后提出遴选老年人熟识的学习工具、开发碎片化内容、开发高阶认知层学习活动、提供高质量学习支持服务等策略以提升老年人学习适应性。研究为老年教育领域研究者、管理者、教师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学习者 移动社交媒体 学习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企业虚拟品牌社区价值共创引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晓武 徐伟 朱振中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7,共12页
移动社交媒体的虚拟品牌社区是价值共创的新平台,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既有研究主张企业是价值共创活动的价值引导者,但对企业如何扮演价值引导者角色缺乏理论探讨。文章以全世界移动社交媒体营销的成功典范星巴克公司为例,对469份质... 移动社交媒体的虚拟品牌社区是价值共创的新平台,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既有研究主张企业是价值共创活动的价值引导者,但对企业如何扮演价值引导者角色缺乏理论探讨。文章以全世界移动社交媒体营销的成功典范星巴克公司为例,对469份质性数据进行了扎根理论分析,构建出移动社交媒体的虚拟品牌社区价值共创引导机制模型。该模型阐释了企业如何引导价值共创。基于模型文章构建出企业引导的价值共创的三个维度:使用价值、共同生产和共创绩效,并构建出移动社交媒体虚拟品牌社区的价值共创的七个引导机制,即消费需求刺激、强势品牌传播、接地气的消费者关怀、O2O体验、平台互动、消费者契合和纽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引导机制 虚拟品牌社区 移动社交媒体 扎根理论 星巴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智能推荐情境下网络成瘾行为扎根研究
14
作者 危馨岚 查先进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人工智能驱动的推荐算法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它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和兴趣偏好数据的学习来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所形成的移动智能推荐情境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推荐领域的颠覆性应用。移动智能推荐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信息... 人工智能驱动的推荐算法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它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和兴趣偏好数据的学习来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所形成的移动智能推荐情境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推荐领域的颠覆性应用。移动智能推荐一方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加剧了用户的网络成瘾行为。文章利用扎根理论探究移动智能推荐情境下用户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设计访谈提纲并通过访谈搜集数据。然后,进行三级编码。在开放编码阶段,提炼出132个初始概念和33个基本范畴;在主轴编码阶段,提炼出10个主范畴;在选择编码阶段,构建移动智能推荐情境下网络成瘾行为影响机理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个人素养、行为信念、外界影响、负面感受及现实世界状态对网络成瘾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智能推荐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与服务质量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行为信念,进而影响网络成瘾行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推荐领域的颠覆性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为移动智能推荐情境下用户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与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智能推荐 颠覆性应用 网络成瘾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摄影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功效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郁剑 孙梦如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迅速成为网民上网的首要工具;而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进步,手机摄影也日益取代卡片数码相机甚至部分单反数码相机。借助基于手机互联网的移动社交媒体,手机摄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多角度解读手机摄影在...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迅速成为网民上网的首要工具;而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进步,手机摄影也日益取代卡片数码相机甚至部分单反数码相机。借助基于手机互联网的移动社交媒体,手机摄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多角度解读手机摄影在社交媒体中独特的传播功效及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摄影 移动社交媒体 传播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平台、政府:新媒体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17
16
作者 钟瑛 邵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新媒体行业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在技术驱动下新媒体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着新场景,具体表现为技术应用引起责任主体变化、智能技术变革社会责任实践范式、网络视频UGC兴起增加社会责任监管难度。超级网络平台的兴起则带来... 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新媒体行业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在技术驱动下新媒体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着新场景,具体表现为技术应用引起责任主体变化、智能技术变革社会责任实践范式、网络视频UGC兴起增加社会责任监管难度。超级网络平台的兴起则带来了新媒体社会责任履行的新变局,超级网络平台革新了社会责任实践场域,其内部紧张状态带来失责风险,运营特征影响责任治理。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政府也逐渐强化规制力量,具体表现为内容监管政策日趋严密、监管主体逐渐明确、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强化。政府的强化管制具有即时性效用,但能否持续有效还需要继续观察,"多元共治"的模式和路径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AI 网络视频直播 超级网络平台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晒客”行为及其自我认知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靖鸣 方芳 袁志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微信"晒客"是借助私密通信工具在朋友圈参与、分享、体验和互动的一种社会交往主体。他通过晒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展现自我,一方面维护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建构个人记忆和身份认知。微信晒客群体主要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9至35岁... 微信"晒客"是借助私密通信工具在朋友圈参与、分享、体验和互动的一种社会交往主体。他通过晒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展现自我,一方面维护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建构个人记忆和身份认知。微信晒客群体主要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9至35岁间企事业、机关单位的普通员工,所晒内容大多是与自己直接相关的日常生活、心灵鸡汤和娱乐信息,反映了年轻人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晒客所呈现的内容与公共生活相关的不多,分享创造性的东西也不多;男性偏重宣泄,女性偏重展现;年龄越大越喜欢呈现非日志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晒客 自我认知 移动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用户点赞与评论行为的产生机理差异研究--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42
18
作者 金晓玲 周中允 +1 位作者 尹梦杰 于晓宇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8,共15页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 很多企业或组织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来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等)以达到宣传和营销目的,而用户不同互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尚无明确结论.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用户互动参与的相关理论文献,本文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情景,从中心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来源可信度和情绪因素)出发,探究用户对健康信息点赞和评论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为了验证所提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大规模在线情景问卷调研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信息质量、来源可信度对用户点赞意向的影响显著强于评论意向;2)信息负情绪性对评论意向影响不显著而对点赞意向的影响负向显著;3)信息正情绪性与来源可信度对两种用户互动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显著强于信息质量.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信息互动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在发布信息方面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行为 点赞 评论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移动社交媒体 企业微信公众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的QQ群组中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火松 李芳 贺婷婷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5-200,共6页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在日常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知识共享行为对更好地促进移动社交媒体中知识的共享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利用R语言对QQ群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QQ群组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在日常沟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知识共享行为对更好地促进移动社交媒体中知识的共享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利用R语言对QQ群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QQ群组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发现不同群成员在不同群组的活跃程度不一致,即知识共享的程度有所差别;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程度以及领导的参与会影响群内知识的共享情况;快节奏社会,链接是结束一段互动的杀手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享行为 R语言 腾讯QQ 移动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接受模型视角下路跑爱好者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鲍芳 张靖弦 黄海燕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80,共12页
以路跑App为代表的体育移动社交媒体的涌现和发展,对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影响用户的体育消费行为得以实现。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一个路跑爱好者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 以路跑App为代表的体育移动社交媒体的涌现和发展,对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影响用户的体育消费行为得以实现。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一个路跑爱好者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体育移动社交媒体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与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路跑App用户的体育消费行为包括线上消费行为和线下消费行为,二者相互具有正向影响;路跑爱好者体育消费行为受到使用意愿的直接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主观规范、使用性能和可信性对使用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它间接正向影响路跑爱好者体育消费行为;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主观规范和使用性能对感知有用性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它对路跑App用户使用意愿和体育消费行为形成间接正向影响。但上述影响关系的强度存在差异。最后对体育移动社交媒体App的运营商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消费行为 体育移动社交媒体 路跑App 路跑爱好者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