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短视频的发展乱象与协同治理策略
1
作者 郭小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6,共10页
数智时代,移动短视频日益嵌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数字文明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文化乱象。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短视频的媒介属性、算法推荐技术、平台监管方式、草根文化的固有缺陷以及当前的社会矛盾和群体心... 数智时代,移动短视频日益嵌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数字文明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文化乱象。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短视频的媒介属性、算法推荐技术、平台监管方式、草根文化的固有缺陷以及当前的社会矛盾和群体心态等。对短视频平台的治理,可从“术”与“道”两个层面推进,在强化规范、透明的制度管理的同时,将主流价值观嵌入技术创新的过程,提升平台主体的参与和共治能力,实现从“管控思维”向“协同共治”的转变,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移动短视频 文化乱象 平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邓建高 张璇 徐绪堪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动其产生不同心理需求进而促进依恋行为的产生。信息内容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核心;信息技术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基础;信息环境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催化剂;农村青年的心理需求是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根本所在。据此从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供需平衡、视频内容审核、联动治理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移动短视频 依恋行为 影响因素 信息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裹挟的自我:移动短视频中的身体异化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云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5,共14页
移动短视频作为现代新兴技术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个体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当代社会身体异化的新力量。与传统技术的身体异化不同,移动短视频的身体异化是全面异化,包括灵魂身体的异化、肉体身体的异化与劳动身体的异化。... 移动短视频作为现代新兴技术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个体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当代社会身体异化的新力量。与传统技术的身体异化不同,移动短视频的身体异化是全面异化,包括灵魂身体的异化、肉体身体的异化与劳动身体的异化。资本、技术与大众是移动短视频身体异化的三重逻辑,其中资本逻辑是内在力量、技术逻辑是主导力量、大众逻辑是深化力量。在个体化时代,寻求情感归属成为移动短视频身体异化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身体异化 资本 技术 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产业的场景化感官服务的功能形成及其价值实现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明秋 李佳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意义]场景和感官分别以功能和效用的方式为移动短视频产业服务带来了机遇。然而,移动短视频产业如何借助场景功能形成感官效用价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过程]为此,将场景和感官纳入移动短视频产业服务... [目的/意义]场景和感官分别以功能和效用的方式为移动短视频产业服务带来了机遇。然而,移动短视频产业如何借助场景功能形成感官效用价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过程]为此,将场景和感官纳入移动短视频产业服务研究的视野,从个性化和标准化两个维度进行场景化情境配置,有效地融合5种感官效用,形成和服务功能机理模型,并通过对情境的语义聚合和关联聚合设计其服务价值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以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实证移动短视频产业场景化功能的形成机理以及感官效用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地捕获和挖掘用户对移动短视频产业场景化功能的期望,并通过场景化适配实现感官效用价值是场景时代信息服务的又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产业 场景功能 效用价值 感官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使用对旅游者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刘慧悦 阎敏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73,共12页
旅游目的地宣传和营销是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的传统核心功能,新媒体高速化发展背景下,以焦点化、碎片化和拼图式为特点的移动短视频,擅于鲜活地表达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愿。文章以使用移动短视... 旅游目的地宣传和营销是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的传统核心功能,新媒体高速化发展背景下,以焦点化、碎片化和拼图式为特点的移动短视频,擅于鲜活地表达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愿。文章以使用移动短视频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加入交互性和感知娱乐性重构结构模型,探究移动短视频使用对旅游者行为意愿的影响。通过对712份有效样本的检验发现: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对旅游者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外部因素如交互性和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借助移动短视频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互动性 感知娱乐性 技术接受模型 旅游者行为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基于用户参与和态度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7
6
作者 王影 黄利瑶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5期68-74,共7页
移动短视频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行为选择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潜在关键变量有助于优化企业营销策略。以感知价值为研究起点,聚焦互联网时代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引入用户参与和用户态度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移动短视频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行为选择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潜在关键变量有助于优化企业营销策略。以感知价值为研究起点,聚焦互联网时代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引入用户参与和用户态度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进而研究移动短视频感知价值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消费者通过移动短视频产生的用户态度和用户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使用移动短视频的消费者感知价值能正向影响其购买意愿,用户参与行为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感知价值 态度 用户参与行为 购买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与拟态环境建构新模式的反思:基于媒介技术的视角 被引量:29
7
作者 贺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78,共5页
抖音、快手、火山等移动短视频在短时期内赢得了大量受众的同时,也改变着拟态环境的建构,形成了新型的拟态环境模式。从技术视角而言,新型拟态环境特征为视频拟态环境的"信息茧房"加剧化、价值指向的多元化;形成新型拟态环境... 抖音、快手、火山等移动短视频在短时期内赢得了大量受众的同时,也改变着拟态环境的建构,形成了新型的拟态环境模式。从技术视角而言,新型拟态环境特征为视频拟态环境的"信息茧房"加剧化、价值指向的多元化;形成新型拟态环境的原因是拟态环境技术化的建构手段、虚拟社群的沉浸式传播以及信息形式同内容之间的悖论;新型拟态环境建构的结果是环境监测功能和社会整合能力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拟态环境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为视角:移动短视频的兴起与5G时代的趋势 被引量:22
8
作者 蒋建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8-192,共5页
近年来,移动短视频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我国进入5G时代,它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文章以技术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为线索,分析了移动短视频诞生和兴起的原因,并延伸分析它在5G时代可能呈现出的特点。3G时代开启了移动短视频的第... 近年来,移动短视频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我国进入5G时代,它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文章以技术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为线索,分析了移动短视频诞生和兴起的原因,并延伸分析它在5G时代可能呈现出的特点。3G时代开启了移动短视频的第一次热潮,4G时代开启了第二次热潮,而未来的5G时代将引发新的短视频发展机遇。在5G时代,移动短视频生产者中PGC将获得重要地位,同时会与物联网广泛结合产生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直播 互联网技术 5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位影像、文化破壁与视觉经济——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移动短视频社区 被引量:22
9
作者 朱靖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09,184,185,共10页
在当代中国,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社区日渐成为值得参与观察的人类学“虚拟田野”。移动短视频中自发的主位影像表达、超越地域的社群认同感以及基于社交互信而形成的多种商业模式,是这一新视觉文化体系的重要特征。移动短视... 在当代中国,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社区日渐成为值得参与观察的人类学“虚拟田野”。移动短视频中自发的主位影像表达、超越地域的社群认同感以及基于社交互信而形成的多种商业模式,是这一新视觉文化体系的重要特征。移动短视频社区不仅提供了兼具共时性与历时性、线上与线下的多元观察维度,同时具有强烈的可参与性与文化延伸性,其整体的生态系统与无数个体的主位视觉表达,也呈现出中国社会作为一种文化有机体的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主位影像 视觉经济 分享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发展及其应用探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6-68,共3页
碎片化传播的今天,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章从移动短视频的定义谈起,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发展原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美拍 秒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时代城市影像档案建设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园园 李娜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1,共2页
在5G技术赋能之下,移动端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终端,社会信息传播由“读”时代全面转向“看”的视频时代,这为城市影像档案的生产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纪实性是影像媒介和档案共同的基本特征,作为传播城市形象的新兴媒介,移动短视频能... 在5G技术赋能之下,移动端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终端,社会信息传播由“读”时代全面转向“看”的视频时代,这为城市影像档案的生产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纪实性是影像媒介和档案共同的基本特征,作为传播城市形象的新兴媒介,移动短视频能更加全面、直观地为人们呈现出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能够生动地再现场景、真实地还原时代,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融媒体领域的典型应用,移动短视频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城市形象展示与传播的主要聚焦载体,为研究城市形象提供了海量的影像资料,为建立完备的城市影像档案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档案 移动 资源库 城市形象 影像媒介 移动短视频 影像资料 社会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华金香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68-71,共4页
2014年开始,移动短视频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交手段,人们用它记录、分享当下的生活,其还成为某些新闻事件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由于移动短视频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到2016年,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 2014年开始,移动短视频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社交手段,人们用它记录、分享当下的生活,其还成为某些新闻事件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方式。由于移动短视频对网络环境的适应和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到2016年,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对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研究,探寻其兴起的深层原因、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具有充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社交应用 发展策略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的众生话语与审美裂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永昶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80,共7页
数字影像技术使影像生产大众化和普及化,通信技术迭代使大规模的影像传输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使影像实现分类精准传播,“技术赋权”让移动短视频生产和传播成为后景观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移动短视频呈现出与现实世界直接呼应的“众... 数字影像技术使影像生产大众化和普及化,通信技术迭代使大规模的影像传输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使影像实现分类精准传播,“技术赋权”让移动短视频生产和传播成为后景观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移动短视频呈现出与现实世界直接呼应的“众生话语”形态,尤其是大量纪实类影像的出现,使普通大众的话语表达从“说与被说”的语言中心范式逐步转变到“看与被看”的影像中心范式。在美学品质上,移动短视频呈现出生动的“日常审美”风貌,但在各种力量的推动博弈之下,也孕育着产生具有“艺术审美”品格的经典图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后景观社会 众生话语 审美裂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权威与知识形式:移动短视频新闻认识论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学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4,共8页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学说。自20世纪40年代帕克将新闻视作“知识的一种形式”以来,学者围绕着新闻认识论做过诸多探索,新闻认识论将知识实践界定为一种与惯例、规则相互联系的社会过程,它嵌入制度化的新闻实践中。移动短视频新闻认...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学说。自20世纪40年代帕克将新闻视作“知识的一种形式”以来,学者围绕着新闻认识论做过诸多探索,新闻认识论将知识实践界定为一种与惯例、规则相互联系的社会过程,它嵌入制度化的新闻实践中。移动短视频新闻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移动短视频新闻知识生产、知识形式以及公众对知识主张接受的理论,所以,此概念将边界、权威和知识形式三个概念勾连在一起。在边界工作中,移动短视频新闻的边界是模糊的,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它充满矛盾与歧义;在构建新闻权威方面,移动短视频新闻借助与其他行动者互动、场景化叙事和改变叙事主体等方式建构了自己的新闻权威;作为一种知识形式,移动短视频新闻生产知识的情感化是通过新闻源、叙事和共享三种方式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权威 知识形式 移动短视频新闻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短视频新闻用户认知效果的比较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朝阳 魏杰杰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13-25,共13页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移动短视频新闻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对用户认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法将移动短视频新闻与文字新闻进行比较分析,在信息传播理论的支撑下从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的编排方式角度...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移动短视频新闻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对用户认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法将移动短视频新闻与文字新闻进行比较分析,在信息传播理论的支撑下从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的编排方式角度探究二者认知效果的差异。研究还对实验对象进行访谈,考察传播内容编排方式对用户长期记忆的影响。研究有3个发现:第一,信息传播过程中,视听双通道传播对传播效果影响显著,多通道传播方式不仅和媒介融合趋势吻合,也有效改善新闻传播效果。第二,移动短视频新闻用户,情感态度更为强烈,认知效果更好,但情感态度的变化与认知成绩不存在相关关系。移动短视频新闻信息可视化实现了视听觉的综合延伸,且声画字幕结合的现场感和视觉感染力更强,具有更好的说服力。第三,传播内容编排方式上的差异会影响用户的认知效果和媒介偏好。两种新闻形态在传播元素、信息丰富性、高频词设置、新闻的感性表达及理性信息等角度存在差异。移动短视频新闻更受用户喜爱,更加符合碎片化、移动化的阅读场景。研究同时建议,在媒介融合时代,应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想,结合移动端特征,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创新新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新闻 文字新闻 认知效果 情感态度 信息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供、可见与可接纳:移动短视频用户的旅游意向生成机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邓秀军 关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6-145,共10页
选择移动短视频平台的旅游目的地媒介形象作为中介变量,分析移动短视频平台社交可供性与旅游意向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移动短视频用户的旅游意向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移动短视频的社交可供性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媒介形象建构,进而显著正向... 选择移动短视频平台的旅游目的地媒介形象作为中介变量,分析移动短视频平台社交可供性与旅游意向之间的相关性,探究移动短视频用户的旅游意向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移动短视频的社交可供性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媒介形象建构,进而显著正向影响旅游意向的生成。其中,移动短视频的可连接性是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可供性因素,其对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和认知形象的显著影响,导致了旅游意向的产生。可协调性和可传情两项功能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前者通过显著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建构导致用户产生旅游意向;后者正向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建构和旅游意向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旅游目的地 旅游意向 可供性 可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与身体传播:移动短视频戏仿实践的价值重构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董玉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32,共6页
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推动短视频戏仿创作日益风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和视觉消费景观,短视频戏仿高度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从单一的反抗嘲讽文本创作走向自我释放、感官狂欢与技术美化下的身体迷恋。当技术无孔不入地穿透浸润身体的... 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推动短视频戏仿创作日益风靡。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和视觉消费景观,短视频戏仿高度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从单一的反抗嘲讽文本创作走向自我释放、感官狂欢与技术美化下的身体迷恋。当技术无孔不入地穿透浸润身体的肌理时,每一个戏仿者的身体在与技术的相互对话、形塑过程中,技术、生物、社会的逻辑交织在一起,用户变身为传播主体。追溯戏仿起源,洞悉传播动因及效能,为优化移动短视频的内容呈现及价值重构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移动短视频 身体传播 戏仿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戏曲迷群的移动短视频采纳行为研究——以快手平台的秦腔视频用户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邓秀军 刘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快手App作为我国乡村渗透率最高的移动短视频应用,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和传承平台。秦腔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快手平台上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戏曲之一。为了探索移动... 快手App作为我国乡村渗透率最高的移动短视频应用,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和传承平台。秦腔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快手平台上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戏曲之一。为了探索移动短视频平台传统戏曲迷群的媒介采纳动因,选择快手平台的秦腔视频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UTAUT)作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增加感知娱乐性和身份认同两个因素,构建分析快手平台秦腔视频用户使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感知娱乐、身份认同正向影响秦腔视频用户的使用意愿;促成因素、使用意愿对秦腔视频用户的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传统戏曲迷群 采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oked理论的移动短视频应用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宸 蒋晓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将Hooked理论导入移动短视频应用设计,以期改善目前短视频应用中存在的创作率低、互动性弱、参与度下滑等问题,激发用户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产品的互动体验。方法基于碎片化、个性化、社群化的移动短视频时代特性,分析Hooked理论... 目的将Hooked理论导入移动短视频应用设计,以期改善目前短视频应用中存在的创作率低、互动性弱、参与度下滑等问题,激发用户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产品的互动体验。方法基于碎片化、个性化、社群化的移动短视频时代特性,分析Hooked理论导入移动短视频应用的意义,结合用户调研结果,以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以及用户投入四个步骤为主线,提出移动短视频应用设计策略,包括利用用户的压力、孤独感来触发用户使用,优化创作路径、推理用户行为,多变的成就达成机制以及价值存储与虚荣指标外显。结论通过Hooked理论的运用,加强了产品与用户行为的结合,有助于把握短视频产品的时代特征,减小用户创作阻力,满足多样化互动需求,打造出更富吸引力的移动短视频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ed理论 移动短视频 用户创作 互动体验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端短视频平台收入审计风险研究
20
作者 张文静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凭借自身优势重塑了流量格局,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但移动端短视频平台收入类型的独特性,导致其收入审计风险与传统企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移动端短视频平台收入类型及特征的分...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凭借自身优势重塑了流量格局,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但移动端短视频平台收入类型的独特性,导致其收入审计风险与传统企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移动端短视频平台收入类型及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对应的收入审计风险,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平台收入结构,就其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视频平台 收入审计 审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