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摩擦轻力矫治器与MBT矫治器拔牙矫治的牙齿移动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浩 沈军 徐建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6-1361,共6页
目的比较低摩擦轻力矫治器与MBT直丝弓矫治器在拔牙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患者40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低摩擦轻力矫治器,不采用支抗增强措施,另一组采用MBT矫治器,采用口外弓支抗增强的... 目的比较低摩擦轻力矫治器与MBT直丝弓矫治器在拔牙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患者40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低摩擦轻力矫治器,不采用支抗增强措施,另一组采用MBT矫治器,采用口外弓支抗增强的措施。治疗前后对患者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定点、测量19项测量项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两组X线头影测量:骨性指标∠SNA、∠SNB、∠ANB、∠MP-FH治疗前后本组间、治疗后两组间均没有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性指标∠UI-SN、∠UI-PP、∠L1-MP、∠U1-L1、UIA-PTV、UIE-PTV、LIE-PTV、LIA-PTV、UM-PTV、LM-PTV治疗前后本组间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没有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指标UL-EP、LL-EP、Z角治疗前后本组间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没有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摩擦轻力矫治器治疗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在没有采取增强支抗措施的条件下,仍可以得到较好的支抗控制及前牙转矩控制,上下前牙内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摩擦轻力 双牙弓前突 拔牙矫治 牙齿移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power双核矫治器拔牙矫治的牙齿移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浩 李洪发 张明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Empower双核矫治器与Damon3-Mx矫治器拔牙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40例双牙弓前突患者,平均分为2组(n=20),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一组采用Empower矫治器,另一组采用Damon3-Mx矫治器,均不采用支抗增强措施,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Empower双核矫治器与Damon3-Mx矫治器拔牙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特点。方法:选择40例双牙弓前突患者,平均分为2组(n=20),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一组采用Empower矫治器,另一组采用Damon3-Mx矫治器,均不采用支抗增强措施,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定点、测量19项测量项目,对测量结果进行2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组X线头影测量:牙性指标∠UI-SN、∠UI-PP、∠L1-MP、∠U1-L1、UIE-PTV、LIE-PTV治疗前后组内、2组间及2组变化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PTV、LM-PTV、UIA-PTV、LIA-PTV、UL-EP、LL-EP、Z角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mpower双核矫治器治疗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支抗控制及前牙转矩控制,上下前牙内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ower矫治器 双牙弓前突 拔牙矫治 牙齿移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矿体充填法开采引起地表移动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捷 马凤山 徐嘉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8-964,共7页
监测表明,长期采用充填法开采的大型金属矿山也会发生显著的地表变形破坏现象。为了掌握金川镍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和破坏规律,借助GPS技术作为地表移动的监测手段,建立了覆盖矿区地表的GPS监测网。持续的监测数据表明,金川... 监测表明,长期采用充填法开采的大型金属矿山也会发生显著的地表变形破坏现象。为了掌握金川镍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和破坏规律,借助GPS技术作为地表移动的监测手段,建立了覆盖矿区地表的GPS监测网。持续的监测数据表明,金川矿区地表最大沉降量已达2400mm左右,以现场调查与地表长期监测数据为依据,给出了地表移动的范围与特征,分析了与岩体移动、变形和破坏现象发生相关的条件和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预测性的观点,为工程地质-岩石力学条件大致相同矿山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二矿区 地表移动 GPS监测 移动规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中ETL的分析和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勇 杨昆锦 王文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04,232,共4页
文章通过描述ETL原理,对比流行的各种ETL工具,针对移动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ETL平台的设计思想;指出了ETL平台要重点考虑的功能,并在ETL建设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移动业务实际分析和设计移动ETL平台,解决了移动ETL过程的瓶颈问题,在运行效... 文章通过描述ETL原理,对比流行的各种ETL工具,针对移动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ETL平台的设计思想;指出了ETL平台要重点考虑的功能,并在ETL建设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移动业务实际分析和设计移动ETL平台,解决了移动ETL过程的瓶颈问题,在运行效率,日常开发和维护的方便性,应用扩展的灵活性方面得到大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L 元数据 移动经营分析系统 移动数据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用于二维数据重叠色谱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易伦朝 梁逸曾 +2 位作者 曾仲大 袁大林 王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52-2055,共4页
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通过挖掘两个体系中的选择性信息,获得了不同样本间的共有组分数,还同时得到了各物质对应的光谱或质谱信息.详细阐述了本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用一个模拟的GC-MS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与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用于3种陈皮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易伦朝 梁逸曾 +2 位作者 曾仲大 王平 袁大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6-1630,共5页
将GC-MS法与新近提出的用于二维数据比较和解析的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结合,对3种不同原植物来源的陈皮挥发油成分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对重叠峰进行解析,总共分辨出138个峰,定性出78个峰,其中共有组分44个.
关键词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 陈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用于中药组合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能 梁逸曾 +1 位作者 王平 曾茂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中药甘草(GUF)、甘遂(EKL)单味药材,以及其组成的药对(GUF-EKL)的挥发成分进行测定,基于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中药甘草(GUF)、甘遂(EKL)单味药材,以及其组成的药对(GUF-EKL)的挥发成分进行测定,基于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产生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同时进行分辨和解析,获取各个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根据分辨得到的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以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利用AMWFA对组合前后的成分进行归属分析,然后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别在甘草、甘遂及其药对中鉴定出52、51和63个成分,占各自挥发油成分的84%、90%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 甘草 甘遂 挥发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主成分分析与集成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颖 刘泽佳 +5 位作者 张舸 周立成 刘逸平 汤立群 蒋震宇 杨宝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定量和定位的准确率,提出基于移动主成分分析与集成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移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应变响应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得到包含损伤信息的第一、第二特征向量,将两者相结合所得的组合特征向量作为损伤指标输...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定量和定位的准确率,提出基于移动主成分分析与集成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移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应变响应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得到包含损伤信息的第一、第二特征向量,将两者相结合所得的组合特征向量作为损伤指标输入集成学习模型,进行结构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预测;采用双跨平面梁的仿真应变监测数据,对所提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比分别以第一、第二、组合特征向量作为输入的分类模型的损伤定量和定位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在一定强度的噪声条件下,组合特征向量能同时具备第一、第二特征向量的优点,并且能克服单个特征向量的局限,获得优异的损伤识别性能和抗噪性;在信噪比为40 dB的弱噪声情况下,将组合特征向量输入集成学习模型进行损伤定量和定位,准确率分别可达98.9%、99.0%,在信噪比为10 dB的强噪声情况下准确率仍分别可达82.3%、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 移动主成分分析 集成学习 组合特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仓库在移动通信企业经营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宁 刘岚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14期117-120,共4页
从目前中国的市场来看,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分析人员的重视。移动通信企业是数据密集型企业,它的经营分析需要数据仓库作为一个高效能的平台,有利于科学方便快捷地做出决策。主要阐述数据仓库中数据处理与分析技... 从目前中国的市场来看,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分析人员的重视。移动通信企业是数据密集型企业,它的经营分析需要数据仓库作为一个高效能的平台,有利于科学方便快捷地做出决策。主要阐述数据仓库中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基于SAS和Brio的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移动通信经营分析系统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窗口分析法的矿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梅昭容 李云驹 +2 位作者 康翔 魏善宝 潘剑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8,共9页
以昆明市某露天矿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移动窗口分析法,利用2007—2017年间3期遥感影像数据,探究采矿背景下的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模式。在获取景观类型与确定合适窗口尺度的基础... 以昆明市某露天矿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移动窗口分析法,利用2007—2017年间3期遥感影像数据,探究采矿背景下的区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模式。在获取景观类型与确定合适窗口尺度的基础上,提取研究区景观破碎化与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图,将其与矿区中心两两连接建立的剖面线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结果表明,在最适宜尺度950 m的窗口下,10 a间景观破碎化与多样性高值区由区域边缘向中心扩散;矿区内部的斑块团聚效应与周边1~2 km处的景观异质性程度均逐年提高,而离矿区中心2.5 km以外的区域则基本不受采矿活动影响。研究结果直观显示出了采矿活动影响下矿区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规律,能够为后续生态监测与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活动 移动窗口分析 GIS技术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网络流量日志的城市时空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强思维 陈夏明 +1 位作者 姜开达 金耀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2-940,共9页
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居民行为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时空行为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和结构的影响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对城市空间以及居民时空行为的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采集杭州市区移... 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居民行为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时空行为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和结构的影响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对城市空间以及居民时空行为的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采集杭州市区移动3G网络流量日志,首先采用空间点模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居民的聚集模式,并研究了居民移动的距离、方向等方面的特征;之后采用网格的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分块,并以区块为主体研究了热点区块出现的时空点、区块人流的更迭速率、工作日人流的潮汐效应;提出了区块差异指数的概念,并利用其对区块进行聚类,分析了区块间的相关性和区块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由于所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移动3G网络流量日志,因此具有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等特点,非常适合从大时空尺度层面研究居民和城市空间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析 空间点模式 移动分析 更迭速率 潮汐效应 差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主成分分析特征的智能损伤诊断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杰明 刘逸平 +3 位作者 陈敬松 周立成 刘泽佳 汤立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62-1667,共6页
文章在移动主成分分析(mov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MPCA特征——特征向量差方向角(directional angle of eigenvector variation,DAEV),并将其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建立损伤识别模型。利用双跨连续... 文章在移动主成分分析(mov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MPCA特征——特征向量差方向角(directional angle of eigenvector variation,DAEV),并将其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建立损伤识别模型。利用双跨连续梁的仿真应变监测数据验证了以DAEV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诊断结构损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MPCA特征向量相比,DAEV能更好地表征桥梁状态的变化,以DAEV为输入的机器学习模型损伤识别能力更强;对于早期损伤,以DAEV特征为输入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比以MPCA特征向量为输入的模型高3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主成分分析(MPCA) 特征向量差方向角(DAEV) 机器学习 桥梁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终端上网数据的移动模式分析及轨迹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扬 赵志丹 蔡世民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9,共7页
基于某城市用户移动终端使用某运营商流量上网产生的数据分析用户移动模式及轨迹预测。实证发现个体上网时的移动行为具有阵发性、异质性、弱时间规律性以及短时间内的地点停留特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基于相似... 基于某城市用户移动终端使用某运营商流量上网产生的数据分析用户移动模式及轨迹预测。实证发现个体上网时的移动行为具有阵发性、异质性、弱时间规律性以及短时间内的地点停留特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基于相似度的马尔科夫模型等多种轨迹预测模型及它们的混合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动力学 移动计算 移动模式分析 轨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移动主成分分析与传递熵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聂振华 杨卫星 +1 位作者 程良彦 马宏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2-1072,共11页
提出了联合移动主成分分析与传递熵的识别方法进行桥梁结构损伤定位。首先以桥梁跨中位置作为分界点,将安装的传感器分成两等份,构成两部分原始数据矩阵。定义一移动窗口分别同步截取两个数据矩阵,将窗口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在... 提出了联合移动主成分分析与传递熵的识别方法进行桥梁结构损伤定位。首先以桥梁跨中位置作为分界点,将安装的传感器分成两等份,构成两部分原始数据矩阵。定义一移动窗口分别同步截取两个数据矩阵,将窗口内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在时间轴上移动窗口,得到对应两个第一特征值时间序列。再使用窗口化的传递熵方法对两个第一特征值时间序列进行传递熵计算,并提取出新的损伤因子。利用移动车辆经过损伤位置时,损伤因子产生突变来定位损伤。引入单边上限阈值理论,增强方法的鲁棒性。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此方法能够较精确定位损伤。此方法无需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作为基础,为一种数据驱动方法,适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桥梁 移动主成分分析 传递熵 移动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多层异构融合网络性能分析及切换协议优化
15
作者 周赫 高晓铮 +3 位作者 丁旭辉 李建国 李宗凌 杨凯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针对多层异构融合网络(Multi-layer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network, MLHetINet)切换复杂的问题,提出通过凝视波束及干扰消除算法获取切换分析的有效数据,简化波束对准及捕获过程,扩展空基网络覆盖范围,进而降低跨层切换的复杂度。首... 针对多层异构融合网络(Multi-layer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network, MLHetINet)切换复杂的问题,提出通过凝视波束及干扰消除算法获取切换分析的有效数据,简化波束对准及捕获过程,扩展空基网络覆盖范围,进而降低跨层切换的复杂度。首先,针对地面终端和空中基站间的相对高速运动特性,提出空基凝视多波束形成算法,自适应地调整天线相位和权值,在目标方向生成主瓣并对干扰源进行零陷实现空域隔离,简化切换分析的复杂度。然后针对空地信道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列范数分组排序的多阶干扰消除算法,进一步提高目标信号的检测精度,提高切换分析的准确性。最后,依靠凝视波束技术和干扰消除算法,针对空天地三维多层异构融合网络中的切换事件设计了独立的切换协议,显著降低了网络资源的消耗。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地面网络和天地融合网络,所提波束赋形辅助的天空地多层异构融合网络中的用户信息速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异构融合网络 移动切换分析 波束赋形 干扰消除 切换协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移动窗口目标转化因子分析算法用于有机磷农药的高通量定性分析
16
作者 黎才婷 杨清华 +5 位作者 雷紫依 赵芷岚 李脉泉 刘霞 杜国荣 李跑 《中国果菜》 2021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但由于农药残留种类繁多,多农药残留GC-MS信号易受到基线漂移、谱峰重叠等干扰的影响,增大了多农药残留的检测难度。本文结合常见农药残留标准质谱库,利用改进移动窗口目标... 目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但由于农药残留种类繁多,多农药残留GC-MS信号易受到基线漂移、谱峰重叠等干扰的影响,增大了多农药残留的检测难度。本文结合常见农药残留标准质谱库,利用改进移动窗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算法,对有机磷农药混合标准样品GC-MS数据进行了高通量解析。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在10 min的洗脱时间内可以实现17种有机磷农药的准确定性分析,表明该算法结合标准质谱库可以实现多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检测,为复杂样品多农药残留自动化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高通量分析 改进移动窗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现分析: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易清 黎涌明 +10 位作者 张铭鑫 崔一雄 刘天彪 张绍良 龚炳南 黄展煜 周长敬 MiguelÁngel Gómez Ruano Daniel Memmert Peter O'Donoghue 刘鸿优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103,共16页
对运动表现分析的发展历程、现状、未来进行研究发现,运动表现分析起源于标记分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与研究完成了由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型,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运动科学(Sports Science)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在运动表现分析实践... 对运动表现分析的发展历程、现状、未来进行研究发现,运动表现分析起源于标记分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实践与研究完成了由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型,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运动科学(Sports Science)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在运动表现分析实践中采用定性、定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人的运动”进行直接描述和分析,分析手段主要包括标记分析和移动分析,通常需要从方法和学科2个层面来理解其定义。技术和战术表现评估、信效度分析、负荷监控以及学科交叉研究是近年来运动表现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运动表现分析相关专业的设立以及运动表现分析师这一新职业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当前,运动表现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手段、人才培养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还面临挑战,未来其理论体系将趋向完善,向分析智能化、服务对象大众化和人才培养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现分析 运动表现分析 运动科学 标记分析 移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平均线交易规则检验 被引量:25
18
作者 林玲 曾勇 唐小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7-650,共4页
采用移动平均线的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可预测性研究。经验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是可以预测的。采用移动平均线交易策略可以获得比买入-持有策略较高的平均收益率,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关键词 市场有效性 可预测性 技术分析:移动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散与其单味药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晓如 张斌 +2 位作者 周涛 邹桥 梁逸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3-927,共5页
利用GC/MS法分离检测荆防散、单味药荆芥和防风的活性挥发油成分,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药对与单味药活性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解析、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荆芥、防风和荆防散鉴定的化合物数目... 利用GC/MS法分离检测荆防散、单味药荆芥和防风的活性挥发油成分,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药对与单味药活性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解析、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荆芥、防风和荆防散鉴定的化合物数目分别为36,29和42个,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荆芥、防风和荆防散挥发油总含量的81.80%,82.62%和85.98%;荆防散与荆芥、防风的共有活性组分分别为22和14个;荆防散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来自荆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散 气相色谱/质谱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 挥发油 共有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用于植物精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先伟 梁逸曾 +2 位作者 陈爱民 钟科军 黄建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缬草精油和含有缬草精油的混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数据中的色谱重叠峰进行了解析,得到两种精油的各个物质的纯色谱和纯质谱,同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缬草精油和含有缬草精油的混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数据中的色谱重叠峰进行了解析,得到两种精油的各个物质的纯色谱和纯质谱,同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直接比较两种精油中的共有组分,提取出共有组分的纯质谱,通过与HELP法解析出的质谱进行比较,发现AMWFA法比HELP法能更快速鉴别出混配精油中的缬草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