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茬烤烟的烟碱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吉立 关鑫 +2 位作者 王晓也 焦峰 王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0-764,共5页
烟叶生产中普遍存在重茬现象,连续重茬对烟株发育和烟叶品质带来不良影响。为了给烟叶生产中合理选择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深入研究烤烟重茬的障碍机理和合理解决烤烟重茬问题奠定基础,本试验在黑龙江省烤烟重茬较普遍的肇州... 烟叶生产中普遍存在重茬现象,连续重茬对烟株发育和烟叶品质带来不良影响。为了给烟叶生产中合理选择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深入研究烤烟重茬的障碍机理和合理解决烤烟重茬问题奠定基础,本试验在黑龙江省烤烟重茬较普遍的肇州县永胜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自然肥力和常规施肥条件下不同重茬年限烤烟的烟碱含量、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茬烤烟移栽后3~11周为烟碱缓慢积累期,11~17周为快速积累期,比新茬两个积累期晚2周。收获时新茬烟碱积累量达到87.56 kg.hm-2(自然肥力)和128.31 kg.hm-2(常规施肥),相同肥力下重茬烤烟积累量随重茬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重茬烤烟根茎内烟碱分配比例随重茬年限增加而降低,叶片中分配比例增加,中下部烘烤烟叶烟碱含量升高,上部叶烟碱含量降低;重茬烤烟烟碱的变化规律不因土壤肥力改变而发生变化。烤烟重茬栽培5年后,所有部位烟叶均未达到卷烟厂规定的优质烟叶烟碱含量标准。综合分析认为,烤烟重茬栽培后,烟碱积累、分配及烘烤烟叶中烟碱含量均会发生显著变化,使烤烟烟叶质量降低,重茬栽培不宜超过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碱 土壤肥力 积累和分配规律 重茬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红花石蒜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志玲 谭梓峰 +1 位作者 杨旭 钱寿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0-154,共5页
以2年生红花石蒜小球为研究对象.设6种施肥处理.研究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总鲜质量、球茎鲜质量、根鲜质量以及体积在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鲜质量、萌芽数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折干率在处理间不存在显... 以2年生红花石蒜小球为研究对象.设6种施肥处理.研究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总鲜质量、球茎鲜质量、根鲜质量以及体积在施肥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鲜质量、萌芽数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折干率在处理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处理的叶片鲜质量与总鲜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均值高于0.9911总干质量、球茎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在施肥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干质量在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球茎干质量与总干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均值在0.990以上;处理1~3有利于干鲜物质积累,为较好的施肥方案,建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 红花石蒜 施肥 营养物质 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钾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国清 刘小兵 +1 位作者 陆大雷 陆卫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为挖掘甜玉米品种潜力,在同一肥力水平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22个甜玉米品种钾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钾素积累量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出苗–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鲜食期的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10.0%、73... 为挖掘甜玉米品种潜力,在同一肥力水平和栽培条件下研究了22个甜玉米品种钾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钾素积累量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出苗–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鲜食期的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10.0%、73.6%和16.4%,变幅分别为5.6%-19.8%、48.0%-88.8%、0.9%-42.1%。拔节期钾素主要分配在叶片和叶鞘中,拔节后分配到茎杆中的钾比例开始升高,到开花期钾素分配到茎秆中的比例达到峰值,其分配量占钾素总积累量的39.9%左右,后期保持平衡。在鲜食期,茎秆中钾素含量比例为39.5%,叶片为22.0%,籽粒为10.4%。回归分析表明:高产(鲜果穗和鲜籽粒)品种其拔节至开花期具有较高的钾素积累量,且鲜食期苞叶中钾素分配率较低。在供试22个品种中,金师王等7个品种的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钾素积累量、鲜食期籽粒中钾素分配比例较高,综合表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积累和分配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张友胜 贺汉林 余铁桥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对亚种间杂交稻组合PE037×02428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亚种间杂交稻较品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光合产物积累优势,但实际产量不高;b.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在乳熟末期前各时期的比重较大,后期则... 对亚种间杂交稻组合PE037×02428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亚种间杂交稻较品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光合产物积累优势,但实际产量不高;b.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在乳熟末期前各时期的比重较大,后期则比重较小;c.亚种间杂交稻各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较为复杂,提高移栽至孕穗期的生物产量对增加经济产量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物 产量/杂交水稻 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种源苗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差异 被引量:9
5
作者 余琳 张萍 +1 位作者 周志春 金国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4,共4页
利用28个木荷种源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源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木荷苗期单株及其根、茎、叶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种源区间和种源区内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区内种源间,其次是... 利用28个木荷种源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源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木荷苗期单株及其根、茎、叶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种源区间和种源区内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区内种源间,其次是来源于不同种源区间。木荷苗期单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典型的纬向渐变模式,即南部种源区>中部种源区>北缘种源区,而与经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发现,不同种源区间木荷干物质积累量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即根冠比)遗传分化较小,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区内种源间,木荷种源根冠比表现为随机变异的地理模式,自然分布区内降雨量丰富,较少干旱胁迫可能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地理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媛媛 李玉萍 +2 位作者 王楠 李红兵 张岁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292,共8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穗部的干物质生产潜力,以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二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四倍体)、碧蚂1号(T.aestivum Bima 1,六倍体)3种不同染色体倍性小麦为材料,在干旱和灌水两种水分处理下,比较不同倍...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穗部的干物质生产潜力,以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二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四倍体)、碧蚂1号(T.aestivum Bima 1,六倍体)3种不同染色体倍性小麦为材料,在干旱和灌水两种水分处理下,比较不同倍性小麦品种穗部干物质分配规律、转运特性及对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不同倍体小麦穗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规律存在差异,与六倍体和二倍体小麦相比,四倍体小麦的穗轴、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最低,其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六倍体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大于其他两种小麦。水分胁迫由于降低了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及花后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从而降低了产量。水分胁迫下,四倍体小麦的产量下降幅度最小,可能与四倍体小麦穗部干物质分配率低、转运效率高有关,其穗部器官干物质能更多地向籽粒转运分配,滞留物最少,使得千粒重增加。因此,水分胁迫下,四倍体小麦表现出更强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倍体小麦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产量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尹大海 魏臻武 +1 位作者 马成华 马安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5年第4期3-6,共4页
试验对9个燕麦(AvenasativaL.)品种(系)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燕麦花后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率(70%~85%)普遍低于小麦等其它禾谷类作物。燕麦开花后,株高仍有较大增长,为维... 试验对9个燕麦(AvenasativaL.)品种(系)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燕麦花后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率(70%~85%)普遍低于小麦等其它禾谷类作物。燕麦开花后,株高仍有较大增长,为维持营养生长的需要,光合产物必然会部分地分配到茎叶,是其分配率低的重要原因。开花后,前期(1~16天)株高增长较大,占花后株高总增量的70%左右。因此,灌浆前期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率(45%~60%)要低于后期(7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光合产物 积累和分配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夏玉米干物质和钾素积累、分配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姚培清 王意琼 +4 位作者 彭正萍 王艳群 周亚鹏 贺振营 乔晓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17,138,共6页
为合理施用钾肥,稳定夏玉米产量,减少倒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河北省黑龙港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粮田为研究对象,研究钾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体内干物质和钾素积累与分配、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促进干物质... 为合理施用钾肥,稳定夏玉米产量,减少倒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河北省黑龙港低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粮田为研究对象,研究钾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体内干物质和钾素积累与分配、茎秆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促进干物质和钾素在植株体内各器官的运输和分配,植株干物质积累直到成熟期。成熟期,各施钾肥处理籽粒中干物重和钾素分别占整株的51.1%-57.0%和15.8%-20.7%,各处理籽粒干物质和钾积累量分别是灌浆期的1.33-1.61和0.70-0.97倍,整株干物质和钾积累量分别是灌浆期的0.98-1.15和0.75-1.00倍,说明钾和干物质在玉米体内的运输和分配不同步,在施用其他养分时应合理分期调控。施用钾肥增加玉米茎秆抗拉力、抗折力和穿刺强度,以K225处理最大,且茎秆抗拉力和抗折力均在灌浆期最强。同一植株随节位上升茎秆抗折力和穿刺强度下降,基部第3节作用最强。因此,钾肥用量225 kg·hm^-2时,不仅促进玉米体内干物质和钾素有效运输、积累和利用,增强其抗倒性,还可提高玉米产量,节约钾肥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玉米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钾素利用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养分积累、分配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韦彩会 何永群 +7 位作者 李婷婷 张野 何铁光 莫成恩 韦家华 李忠义 曾向阳 黄伟彬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目的】研究施肥、盖膜集雨水及深耕等技术集成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共设4个不同施肥与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分别为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 【目的】研究施肥、盖膜集雨水及深耕等技术集成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共设4个不同施肥与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分别为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和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以常规施肥(单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及种植方式为对照(CK)。收获期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块根的鲜重、干重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及鲜薯淀粉含量,并计算单位面积养分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结果】不同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均能提高木薯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养分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与CK相比,地上部、块根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47%~17.89%、21.97%~53.03%和16.74%~38.33%;块根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5.10%~21.43%、3.60%~12.61%和3.39%~8.47%;块根中氮、磷、钾养分比例分别提高14.95%~24.47%、4.79%~9.01%和5.58%~12.22%;每公顷积累的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20.22%~38.85%、29.90%~45.76%和24.25%~38.12%,其块根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35.23%~68.84%、36.42%~56.98%和33.73%~52.31%;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2.50%~20.83%、4.05%~6.76%和4.92%~11.48%,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0~8.63%和24.54%~47.53%;其中处理1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增产提质效果最佳。【结论】同等养分施用量条件下,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可明显提高木薯的干物质、养分的积累与利用,并可提高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即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方式为木薯的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施肥 盖膜集雨水 深耕 养分积累和分配 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对旱地覆膜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昌福 张健 +3 位作者 邱慧珍 张春红 张鹤 张文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6,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 【目的】为了明确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产量随着施氮量先增后减,定位第3年产量最高的处理为T2(75kg/hm^2),施氮量过高时减产.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累积规律,马铃薯干质量平衡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推迟,"剪刀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马铃薯全株和块茎的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均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特征,施氮水平主要影响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速率vmean和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Δt和vmea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马铃薯植株及块茎Δt×v_(mean)值大小表现为T_2>T_3>T_4>T_5>T_6.马铃薯根茎叶中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后马铃薯生育期推迟,地上部旺长,库源关系不协调导致干物质累积量特别是块茎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比例下降是过量施氮后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T_2(75kg/hm^2)处理量,而生产上在保证马铃薯品质和高产前提下合适的施氮量应该在75~150kg/hm^2,但不超过1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马铃薯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和施肥对巨能草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明锦 陈良华 +2 位作者 张健 胡相伟 徐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5-112,共8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和施肥对巨能草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巨能草栽培中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能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利用控水、控肥的试验方法,设计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和正常水分(田间持水量的...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和施肥对巨能草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巨能草栽培中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能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利用控水、控肥的试验方法,设计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和正常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2个水分梯度以及低肥(复合肥施肥量为2g/盆)、中肥(复合肥施肥量为4g/盆)、高肥(复合肥施肥量为8g/盆)3个养分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试验,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巨能草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C、N、P积累与分配特征,N、P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C∶N、C∶P、N∶P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巨能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显著增加;干旱胁迫后,巨能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显著降低,施肥对巨能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也有显著影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施肥对巨能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在干旱条件下,除低肥处理外,中施肥量和高施肥量均能显著提高巨能草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施肥和干旱胁迫处理对C、N、P积累量及分配比例也有一定的影响,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后巨能草的C、N、P积累总量均降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尽管低肥处理的N、P吸收效率显著低于中、高肥处理,但其N、P利用效率却显著高于中、高肥处理;干旱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N、P吸收效率和P利用效率并无显著差异,但N的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正常水分条件下,施肥处理对地上部分的C∶P、N∶P无显著影响,但高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下部分的N∶P,中、高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的C∶N和地下部分的C∶P;干旱条件下,施肥处理对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P及N∶P的影响都不显著,但高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N。【结论】干旱胁迫处理减少了巨能草的生物量及其对C、N、P的积累,影响了C、N、P的分配,施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巨能草的施肥管理中,应更多地注重对N素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施肥 巨能草 生物量 养分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海燕 张洪程 +7 位作者 杭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张胜飞 马群 张庆 吴文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以1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0、150、2253、00 kg/hm2四种氮素水平,研究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硅在水稻各器官、全株中的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在... 以1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0、150、2253、00 kg/hm2四种氮素水平,研究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硅在水稻各器官、全株中的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在移栽—拔节和抽穗—成熟阶段的积累比例增加,而拔节—抽穗阶段的积累比例减少,在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硅在茎鞘、叶片和全株中的含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抽穗和成熟期,穗中的硅素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至中肥最低,高肥条件下略有回升。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硅素的积累与分配特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各基因型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其中,武育粳7号、华粳3号、武香粳9号、香粳20-18、武育粳3号、晚粳4003、早丰9号、华粳2号的硅素积累效率具有随氮素水平的提高保持稳定或相对提高的特性,对于氮肥用量不断增加条件下水稻植株的抗逆性改良具有较好的遗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素 积累和分配 氮素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氮用量对烤烟养分积累与分配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汪耀富 孙德梅 +1 位作者 徐传快 程玉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11,318,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氮用量对烤烟(NicotianaTabacumL )养分的积累与分配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随氮用量增加,烟株体内N、P、K、Mn含量显著增加,Ca、Mg、Fe含量明显减少,烟株对各种养分的积累量都显...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氮用量对烤烟(NicotianaTabacumL )养分的积累与分配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随氮用量增加,烟株体内N、P、K、Mn含量显著增加,Ca、Mg、Fe含量明显减少,烟株对各种养分的积累量都显著增大。氮用量还影响烟株体内养分的分配,随施氮量增大,伸根期干旱烟株体内大多数养分在根和茎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在叶中的分配比例减少;旺长期和成熟期干旱时则相反。在干旱条件下增加氮用量可以提高烟叶产量和总氮、烟碱含量,降低烟叶还原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用量 干旱胁迫 养分积累和分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西葫芦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燕 温祥珍 +1 位作者 雷逢进 李亚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8,共5页
试验采用半矮蔓和矮蔓西葫芦各2个品种,研究了温室西葫芦茎叶生长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分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类西葫芦叶和茎的生长均为"S"型曲线,且不同年份中均表现为时间函数;进入结果期后,两种类型之间出现差异且逐... 试验采用半矮蔓和矮蔓西葫芦各2个品种,研究了温室西葫芦茎叶生长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分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类西葫芦叶和茎的生长均为"S"型曲线,且不同年份中均表现为时间函数;进入结果期后,两种类型之间出现差异且逐渐明显,半矮蔓西葫芦的叶发生速率、茎生长速率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是矮蔓品种的1.3,2.1和1.7倍,干物质积累速度约是矮蔓的1.2倍;向果实的干物质分配,半矮蔓由24%增加到28%,而矮蔓由27%增加到38%,向果实的过度分配,致使矮蔓品种营养生长过早地衰竭,单株产量的差异达28%。表明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情况会对西葫芦茎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最终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生长动态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钤太峰 董秀春 +5 位作者 张秀 初金鹏 费立伟 郑飞娜 代兴龙 贺明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24-28,35,共6页
为探究播期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以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为试验材料,设置10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共5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阶段干物质生产及其占总干物质比例、花... 为探究播期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以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为试验材料,设置10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共5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阶段干物质生产及其占总干物质比例、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虽然降低小麦拔节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及其占总干物质生产量的比例,但当播期由B1推迟至B4时,T18和J22两品种拔节—开花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分别增加13.80%和8.41%,占总干物质比例分别由46.81%、50.75%增加至50.92%、52.39%;开花—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分别增加29.67%和56.87%,占总干物质比例由32.52%、25.92%增加至40.30%、38.75%。B4播期因拔节后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使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它播期,并结合较高的抗倒伏能力和收获指数获得了最高产量。而其高产的光合产物,则主要依赖于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及其对产量贡献率的提升。当播期继续推迟至B5播期时,其各阶段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低于B4播期,进而导致产量降低。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小麦适宜播期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干物质 积累和分配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艺心 高凤菊 +1 位作者 曹鹏鹏 高祺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47,53,共6页
2019年在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试验基地进行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播期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其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的田间表现,以充分发掘其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6月15日播种的大豆单株干... 2019年在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试验基地进行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播期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其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的田间表现,以充分发掘其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6月15日播种的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4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器官分别为叶片、茎、豆荚和豆荚,生育后期积累的干物质由叶片、茎等营养器官逐渐分配至生殖器官豆荚;6月15日播期大豆产量比6月5日及6月25日播期处理分别增产13.92%和22.63%。因此,黄淮海及相似生态区6月中旬播种该品种,有利于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更大发挥其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圣豆18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播水果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贤 贺志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9-2990,2998,共3页
研究了新疆南疆夏播水果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干物质一般最终积累总量较多,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干物质积累总量相应较少;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的积累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苗... 研究了新疆南疆夏播水果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干物质一般最终积累总量较多,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干物质积累总量相应较少;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的积累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干物质积累较少,相对干物质积累量较小;从大喇叭口期开始,干物质积累加快;抽雄期开始干物质积累比较迅速,至青苞收获期达到一生中最大值;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干物质的分配规律是叶片>根系>茎秆,抽雄期是叶片﹥茎秆﹥根系﹥雄穗﹥雌穗,青苞收获期是雌穗﹥叶片﹥茎秆﹥根系﹥雄穗。因此,加强田间的后期管理有利于水果玉米果穗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玉米 干物质 积累和分配 夏播 新疆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植株碳氮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立极 潘根兴 +5 位作者 张旭辉 李恋卿 郑经伟 郑聚峰 俞欣妍 王家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2,共7页
气候变化会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利用开放式气候变化野外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C、N含量,积累量和分配的影响。试验平台的小区处理有大气CO2浓度升高(500μmol/mol)、温度升... 气候变化会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利用开放式气候变化野外试验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C、N含量,积累量和分配的影响。试验平台的小区处理有大气CO2浓度升高(500μmol/mol)、温度升高(+2℃)和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处理。结果表明:1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水稻植株中C含量,C、N积累量及水稻茎鞘中C、N分配;显著降低了水稻植株中N含量及穗中C、N的分配;2温度升高显著增加了拔节期和成熟期水稻叶片中C含量及各生育期水稻植株中N含量,拔节期植株中N积累量及成熟期茎鞘和叶片中C、N分配;显著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稻穗中C含量,开花期和灌浆期水稻植株中C积累量,成熟期水稻植株中N积累量,开花和灌浆期茎鞘中C素分配及成熟期穗中C、N分配;3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显著增加了灌浆期水稻植株中C含量及成熟期茎鞘中C、N分配并降低了叶片中N的含量和穗中C、N的分配,而C、N积累量则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水稻植株 C、N含量 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额盆地不同播期对三个食葵品种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贺亚 罗静静 +3 位作者 孟玲 王斌 李怀胜 艾海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为充分挖掘塔额盆地食葵的增产潜力,采取播期和品种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3个食葵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田间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3个食葵品种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均产生显著影响;3个食... 为充分挖掘塔额盆地食葵的增产潜力,采取播期和品种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3个食葵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田间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3个食葵品种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均产生显著影响;3个食葵品种各生育期地上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以播期5月10日的处理最高,说明早播或晚播均不利于干物质量的增加;不同品种处理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SR3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播期处理地上部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 max),在播期5月10日处理下最大,分别高出5月3日、5月17日处理50.00%和55.10%,并较其他播期分别延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时间6.3和7.3 d;食葵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结实率、籽仁率、千粒重及产量性状在播期5月10日处理表现最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构成方面单盘粒重和花盘直径与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和0.996,籽仁率、单盘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949和0.928。结合播期与产量构成,食葵种植在适宜的播期更能充分发挥植株产量潜力,达到增产效果。适期播种才能形成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的最佳环境,满足籽粒对干物质转运及分配的需求,形成最佳产量因子组合,综合试验表明塔额盆地不同食葵品种种植播期处理均以5月10日为最佳,有利于调动植株生长因素,延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时间,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发挥其产量潜力,SR3品种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食葵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两种草本对干湿交替和N添加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周 高凯敏 +2 位作者 刘锦春 梁千慧 陶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72-3380,共9页
喀斯特地区的"岩溶干旱"和频繁的变水环境成为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选择压力,是该地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障碍因子。N沉降也会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草本植物对干湿交替和... 喀斯特地区的"岩溶干旱"和频繁的变水环境成为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选择压力,是该地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障碍因子。N沉降也会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草本植物对干湿交替和N添加的生长响应,以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水分受控实验,研究了5种不同水分处理[对照组(CK)、干旱组(D)、1周干湿交替处理组(DW-1)、2周干湿交替处理组(DW-2)和3周干湿交替处理组(DW-3)]与N添加(N+、N-)对两种草本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株高、叶面积、总根长和根体积等生长指标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降低,根冠比增大。不同程度的干湿交替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但这种补偿效应的大小随着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N添加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地促进作用,株高、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干旱历时的增加而减弱,可能与土壤水分状况有关。同时,N添加还影响着植物生物量的分配,在促进两种植物地上和地下生长的同时,还促进了植物根冠比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干湿交替 N添加 生长状况 生物量积累和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