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9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明 赵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河北省23所高校为案例,基于TOE框架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多重并发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河北省23所高校为案例,基于TOE框架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多重并发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不受单一必要条件影响,但人力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力度是驱动转化绩效提升的核心条件;存在4种高转化绩效条件组态和2种非高转化绩效条件组态,二者具有非对称性,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机构制度环境缺失是导致非高转化绩效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组织要素可与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等效作用,且TOE因素可按重要程度排列为“技术>环境>组织”。研究结论为高校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策略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协同联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TOE框架 组态路径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权异构”治理机制——基于校企协同的纵向案例研究
3
作者 郭庆磊 李宇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6,共16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制度复杂性加大了主体间的治理难度,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为此,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以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制度复杂性加大了主体间的治理难度,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为此,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以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治理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包括研究阶段、孵化阶段和商业化阶段3个时序区间,且不同区间的主导逻辑、资源编排方式和治理机制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度逻辑演进,利益主体间通过“分权异构”治理机制应对制度逻辑冲突,其经由“PI制治理”“联合体治理”和“平台生态治理”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目标。研究结论丰富了制度逻辑理论和平台生态治理理论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也为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制度逻辑 资源编排 分权异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基于校企协同孵化与风险投资互联的多案例研究
4
作者 郭庆磊 李宇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9,共17页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存在科学边界、边界融合和市场边界三种构型,以应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逻辑的复杂性;校企协同孵化和风险投资互联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校企协同孵化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同一创新平台直接交互与协同,高校的知识创新向后延伸至孵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向前延伸至成果研发阶段;风险投资互联作为知识中介,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内部风投、外部风投和联合风投三种形式。研究结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分权异构”模式 校企协同孵化 风险投资互联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路径与创业生态——兼论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5
作者 顾建民 陈锐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共8页
大学衍生企业作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通的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活力,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衍生企业的成长过程既符合初创企业生命周期的共有规律,也呈现出战略目标转向关注价值共... 大学衍生企业作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通的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活力,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衍生企业的成长过程既符合初创企业生命周期的共有规律,也呈现出战略目标转向关注价值共创,组织架构兼顾灵活性与专业性,资源配置以整合内外资源为主,领导者风格转变为共享共赢式等趋势特征。根据其在成长过程中采取的战略选择与发展定位,大学衍生企业形成了知识产权战略、架构战略、价值链战略、颠覆性战略四种差异化发展模式,其可持续发展根植于由大学、政府、社会和市场等构成的基于创新创业的创富生态系统。立足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和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现实短板,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引领,加强高校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大学教师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责主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发展路径 创富生态 科技成果转化 有组织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平台赋能科创人才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双螺旋共演模式:以深圳科创学院为例
6
作者 周文辉 白裕 周依芳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10,共12页
科创人才与科技成果协同涌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命题。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归纳,提出科创人才成长度与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的双螺旋适配理念,并以深圳科创学院为例,系统刻画科创平台赋能二者螺旋共演的互促模式。研究发现:科... 科创人才与科技成果协同涌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命题。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归纳,提出科创人才成长度与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的双螺旋适配理念,并以深圳科创学院为例,系统刻画科创平台赋能二者螺旋共演的互促模式。研究发现:科创平台通过整合硬科技产业链资源,构建“需求识别赋能—产品创新赋能—市场推广赋能”的全周期生态体系,赋能科创人才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0→1→N”各阶段形成螺旋式互促效应。研究结果为实现科创人才高效成长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人事合一”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平台 科创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 赋能 双螺旋共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
7
作者 陈井旺 毕晟维 +4 位作者 马致宇 刘晓娜 武桐 毛立宝 李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凝练的5种模式,即资源型、需求型、战略型、共建型和孵化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基于统计数据与组基多轨迹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红斌 张洪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但校际与地区发展轨迹间的分异性相对明显,超80%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需深化区域合作与集群联动,强化协同创新与集群攻关,完善激励与产研融合机制,建设集成型的从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 产研融合 集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柏强 母璇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8,共12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市场导向不明确等问题,较难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亟需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本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指出科技成果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间的转化逻辑;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本研究聚焦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及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系统阐释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及过程机理。剖析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速前瞻性技术布局、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构建科技成果发展生态和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效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 战略生态位管理 原创性科技成果 颠覆性科技成果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框架及优化策略分析
11
作者 许紫文 赵佳洁 +4 位作者 赵丹娜 郝三元 王紫薇 傅古阳 陈任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各阶段重点任务,从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3名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2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通...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各阶段重点任务,从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3名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2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通过三级编码,梳理出初始概念64个、范畴19个、主范畴4个,构建了涵盖四个阶段的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框架图。结论:公立医院科技成果可以分为项目立项与需求对接、研发进程与成果孵化、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产品推广与产业发展四个阶段,能够通过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挖掘优质成果、加强人文建设、积累科研经验和规范技术经理人资格认定等措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公立医院 扎根理论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仝宣文 陈庆庆 李霞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及测度体系,用以分析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具体路径。通过对2015—2022年我国31... 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及测度体系,用以分析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具体路径。通过对2015—2022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创新驱动与技术进步机制、知识溢出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展现了双重路径协同作用的系统性支撑。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地区凭借资源优势与市场化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上显著优于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因技术吸收与应用能力突出,较传统产业在成果转化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提高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构建政策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从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高效转化,打造以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开放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科研管理体制,通过优化科研成果收益分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搭建高效的科研资源整合平台,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计划以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创新生态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组态路径研究--基于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君 李梦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2,92,共8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我国49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讨TOE理论要素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复杂因果关系下的组态... 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我国49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样本,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讨TOE理论要素与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复杂因果关系下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任何一个单一要素均不构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共有3种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组态路径类型,包括技术主导下的政府支持型、技术支撑与企业需求双驱动型、技术—组织—政府支持组合驱动型。建议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政府政策引领与经费保障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高技术水平专业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全要素集聚效应等,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技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 TOE分析框架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链治理视角下数智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泽芸 吴福象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9,共14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下,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创新链治理视角下的匹配原理,识别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难点,以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智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 新一轮科技革命时代下,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创新链治理视角下的匹配原理,识别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难点,以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智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创新链治理视角下,数智融合通过提高技术供给质量、技术吸收能力和促进技术供需匹配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数智化在交易成本较高、技术追赶地区、产业结构较低端和不合理地区的赋能效应更显著。基于此,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促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以提升区域创新链的整体效能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链治理 耦合协调 供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模式与机制探索
15
作者 台超云 李昊霖 冯忠华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2期88-90,共3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现代农业进步的关键因素,为农业产能突破、资源结构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演进,怎样把实验室中开发的农业技术成果迅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成为农业转型的...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现代农业进步的关键因素,为农业产能突破、资源结构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演进,怎样把实验室中开发的农业技术成果迅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成为农业转型的核心关注方向。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产生了技术推广遇阻、转化时间滞后、政策覆盖范围有限、区域协同能力不足等实际问题。本研究将我国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实践作为分析对象,探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多种模式及其运行的道理,梳理出转化实践中的突出矛盾情况,进而给出优化成果转化机制的落实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多元模式融合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转化效能,这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 多元模式 机制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农业科技人才融合互动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16
作者 郑雯雪 付绍红 +2 位作者 何傲冰 罗滢轩 陈一军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5年第3期62-65,79,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以来,成都市积极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一线聚集,促进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人才融合互动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全面开启“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基础。本文以人才融合互动与... 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以来,成都市积极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向基层一线聚集,促进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人才融合互动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全面开启“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基础。本文以人才融合互动与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多方主体(基层农户、基层干部及专家人才)为调查对象,在成都市17个涉农区(市、县)发放255份问卷并进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帮扶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服务指导针对性不强、实践性较差与人才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此探讨了如何保障科技人才融合互动在推动农村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持续发力的同时,使科研成果有效落地,实现人才互动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互动 人才服务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兵团科技成果转化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17
作者 刘涛 《新疆农垦科技》 2025年第4期59-62,共4页
本文结合兵团特殊的管理体制与产业特征,分析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现状,从政策环境、创新生态、产业协同等维度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化国家相关政策落实落地、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结合兵团特殊的管理体制与产业特征,分析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现状,从政策环境、创新生态、产业协同等维度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化国家相关政策落实落地、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与产研融合等优化路径,旨在为提升兵团科技转化效能、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 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 产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构建路径与实践
18
作者 李秋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5,共8页
创新生态系统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协同为纽带、以政策为保障的复杂系统,强调多主体共生、资源要素流动和价值共创。高职院校作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枢纽,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承担中试熟化、人才耦合和需求响应的特殊功能。通过剖析高... 创新生态系统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协同为纽带、以政策为保障的复杂系统,强调多主体共生、资源要素流动和价值共创。高职院校作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枢纽,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承担中试熟化、人才耦合和需求响应的特殊功能。通过剖析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难点与障碍,分析创新链上各利益主体的角色差异,进而构建“需求导向—中试赋能—人才支撑—政策护航”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突破传统科研管理思维,从多主体协同、动态演化机制及环境支撑三个维度,进一步强化校企深度绑定、完善中试平台建设,并通过政策创新释放转化活力,最终形成“教育支撑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生态系统 多主体协同 路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中概念验证的几点认识
19
作者 张九庆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在2015年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概念验证还未进入法律文本。现在,概念验证已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也写入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关键词 法律文本 科技成果转化 概念验证 中试验证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提升企业数字化收益了吗?——基于新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准自然实验
20
作者 吴国邦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6,共14页
为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5年我国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旨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而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键桥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 为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5年我国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旨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而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键桥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收益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2011—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集,将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对企业数字化收益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收益。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对不同地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数字化收益影响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进一步证实,科技成果转化改革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间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收益。因此,应建立动态优化的长效机制和分层分类的靶向治理体系,畅通技术创新与资本适配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 数字化收益 双重差分 A股上市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