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5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共振:国产科幻动画解锁中国科幻版图新图景
1
作者 姜倩 冯一博 《今古文创》 2025年第3期97-99,共3页
近年来,国产科幻动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科幻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动画正经历从“软科幻”向“硬科幻”的迅速转向,呈现由单一传播渠道发展至涵盖动画电影、电视剧集、网络动画及微短剧等多轨并行的矩阵态势,展现... 近年来,国产科幻动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科幻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动画正经历从“软科幻”向“硬科幻”的迅速转向,呈现由单一传播渠道发展至涵盖动画电影、电视剧集、网络动画及微短剧等多轨并行的矩阵态势,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趋势。为此,把握软科幻与硬科幻、想象力与科学性、中国价值与全球价值以及科幻版图间系统性平衡,是推动中国科幻动画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科幻动画 科幻版图 中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本土化视觉构建研究
2
作者 奉涛 张裕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呈现、视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视觉与民族精神文化的关系三个层面对影片进行本土化视觉构建,采用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与重工业元素软硬结合为外貌呈现基础,利用对现实生活的提取、再造与折射,以民族性的情感精神为根本内核的创作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硬科幻视觉表达,是硬科幻电影在视觉上做到本土化的最好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视觉构建 本土化 科幻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科幻电影视效工程的系统研究
3
作者 黄鸣奋 张艾弓 刘晓春 《现代电影技术》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开展视效工程科学理论研究,本文运用传播九要素原理,将科幻电影视效工程视为由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构成的系统,考察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繁荣科幻电影发挥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从九个方面助力视效工程发展。研究表明,科幻电... 为开展视效工程科学理论研究,本文运用传播九要素原理,将科幻电影视效工程视为由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构成的系统,考察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繁荣科幻电影发挥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从九个方面助力视效工程发展。研究表明,科幻电影凭借视效工程突破现实限制,视效工程则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电影行业变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拓展艺术边界,创造震撼体验,并有望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实现更高效的创作与更个性化的内容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效工程 科幻电影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康欲望理论视角下科幻电影中人类未来变身符号探究——以电影《太空漫游2001》和《黑客帝国》为例
4
作者 王钦 崔东赫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本文运用拉康的欲望理论剖析《太空漫游2001》和《黑客帝国》两部科幻电影。二者展现了人类和工具的未来变身,呈现了意识层面的演变。拉康理论凸显了镜像阶段对个体自我认同和欲望形成的作用,强调了角色追求超越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未... 本文运用拉康的欲望理论剖析《太空漫游2001》和《黑客帝国》两部科幻电影。二者展现了人类和工具的未来变身,呈现了意识层面的演变。拉康理论凸显了镜像阶段对个体自我认同和欲望形成的作用,强调了角色追求超越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变革的渴望。通过这些分析,本文阐明了科幻电影如何呈现人类的进化渴望和恐惧,彰显拉康理论对解读角色变革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拉康视角 科幻电影 变身符号 进化渴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身的模拟与意识的超越——论科幻电影中的两类人工智能形态
5
作者 方思玥 沈义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目前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研究中,尽管已有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形态分成具身与去身两类,然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特性的深入探讨仍然较为欠缺。以“具身性”作为核心切入点,探究具身智能与去身智能在身体机制、人机界限、与人类... 在目前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研究中,尽管已有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形态分成具身与去身两类,然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特性的深入探讨仍然较为欠缺。以“具身性”作为核心切入点,探究具身智能与去身智能在身体机制、人机界限、与人类权力关系、审美呈现以及观众对于两种智能体的心理契约等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在梳理人工智能形象叙事与美学特征的同时,为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打开新的视角,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循环视角下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构建——以《流浪地球2》为例
6
作者 虞杰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21-22,共2页
《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2023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作为其续作上映,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并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社会各界对该部电影的讨论持续不断,现主要从文化循环视角分析中国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2023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作为其续作上映,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并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社会各界对该部电影的讨论持续不断,现主要从文化循环视角分析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构建。《流浪地球2》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的意义是如何被构建的呢?接下来,从电影的生产、消费、认同、规则、表征五个方面来回答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春节档 意义构建 流浪 五个方面 票房 文化 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主义科幻前卫的艺术品Music Man Tosin Abasi Kaizen Gallium银涂层限定
7
作者 张佳祺 《乐器》 2025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美国前卫金属猛团Animals As Leaders (吉他手Tosin Abasi之前的金属核乐队Reflux解散后,Animals As Leaders便成立了。Animals As Leaders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Daniel Quinn 1992年的小说Ishmael,该小说讲述了人类中心主义。Tosin Abasi... 美国前卫金属猛团Animals As Leaders (吉他手Tosin Abasi之前的金属核乐队Reflux解散后,Animals As Leaders便成立了。Animals As Leaders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Daniel Quinn 1992年的小说Ishmael,该小说讲述了人类中心主义。Tosin Abasi创造了这个名字来提醒“我们本质上都是动物”)的主脑Tosin Abasi再一次联合Ernie Ball Music Man家族推出科幻感十足的前卫电吉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他手 电吉他 人类中心主义 未来主义 主脑 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太空题材科幻电影对美国同题材电影的重写与超越——以《流浪地球》系列与《2001太空漫游》的比较为中心
8
作者 覃才 《艺术探索》 202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流浪地球》系列是中国当前最成功的硬科幻电影,可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里程碑。《流浪地球》系列与美国同题材影片《2001太空漫游》有着直接的互文关联。《流浪地球》系列对“流浪”故事框架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人... 《流浪地球》系列是中国当前最成功的硬科幻电影,可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里程碑。《流浪地球》系列与美国同题材影片《2001太空漫游》有着直接的互文关联。《流浪地球》系列对“流浪”故事框架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人类未来关系的重写,凸显了科幻电影生产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和中国特色,实现了对美国科幻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2001太空漫游》 太空题材 中国式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型”科幻电影的审美建构与文化生成
9
作者 候雅涵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柯灵在《回眸看费穆(代序)》中提出:“如何使电影这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商情密切相关的外来新兴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味,是个非常艰深的课题……但中国电影不打‘中国牌’,到头来恐怕很难真正成气候。”进入21世纪,或许是由于电影创... 柯灵在《回眸看费穆(代序)》中提出:“如何使电影这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商情密切相关的外来新兴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味,是个非常艰深的课题……但中国电影不打‘中国牌’,到头来恐怕很难真正成气候。”进入21世纪,或许是由于电影创作的共通灵感和责任感,多数导演更加密切地关注中国电影的特质,以及与好莱坞电影的本质区别,并坚定中国电影不能一味地模仿而丢失自己宝贵的底色,新生代导演宁浩就倡导在全球电影的版图上中国电影应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宁浩 费穆 新生代导演 审美建构 电影创作 电影的本质 新兴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的“科幻小说”--一篇从未公开发表的雷锋日记
10
作者 张鹏 《政工学刊》 2025年第3期88-89,共2页
雷锋有一张在北京天安门前骑摩托车的照片,曾引起不少人的疑惑:这个意气风发的时尚青年和人们印象中的雷锋形象似乎不太相符,雷锋为什么会留下这张照片,他和北京又有着怎样的交集呢?带着疑问,我专程走访了原总政办公厅编研室主任邢华琪... 雷锋有一张在北京天安门前骑摩托车的照片,曾引起不少人的疑惑:这个意气风发的时尚青年和人们印象中的雷锋形象似乎不太相符,雷锋为什么会留下这张照片,他和北京又有着怎样的交集呢?带着疑问,我专程走访了原总政办公厅编研室主任邢华琪,他是以总政治部名义修订《雷锋日记》的参与者,也是重写《雷锋故事》的执笔人。邢华琪向我出示了一份保存在军事博物馆的雷锋日记复印件,那是一篇至今从未公开发表的雷锋写的关于北京的日记,内容让人吃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日记 军事博物馆 雷锋形象 科幻小说 执笔人 天安门 摩托车 复印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科幻小说新形态的叙事实践——评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 被引量:1
11
作者 北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瑞说符 《我们生活在南京》 网络科幻小说 科幻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丘2》中科幻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织叙事研究
12
作者 杨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通过细致梳理《沙丘2》中的叙事结构与主题表达,研究发现该片将科幻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成功借鉴并创新演绎了中东及伊斯兰文化中的宗教、神话、哲学观念,将其与未来科技背景下的生态危机、权力斗争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度交... 通过细致梳理《沙丘2》中的叙事结构与主题表达,研究发现该片将科幻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成功借鉴并创新演绎了中东及伊斯兰文化中的宗教、神话、哲学观念,将其与未来科技背景下的生态危机、权力斗争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度交织的叙事模式。这种融合实践不仅丰富了科幻叙事的层次与内涵,还藉由现代科幻电影媒介有力地唤起了观众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在科幻语境下的传承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寓言 科幻史诗 交织叙事 传统文化 现代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到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与《飞向太空》的危机叙事解读
13
作者 姜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3-99,共7页
由于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科幻小说改编为电影已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其中《流浪地球》和《飞向太空》是代表性文本。《流浪地球》以喜剧性与灾难性的特征展现人类面对危机时的积极态度;《飞向太空》则内省地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 由于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科幻小说改编为电影已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其中《流浪地球》和《飞向太空》是代表性文本。《流浪地球》以喜剧性与灾难性的特征展现人类面对危机时的积极态度;《飞向太空》则内省地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叩问。电影改编不仅丰富了情节内涵,深化主题意蕴,还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使危机叙事及其搭建的历史真实获得立体式视听呈现。科幻电影的危机叙事实质上是一种文明叙事,虽有“外”与“内”的方向差异,但都蕴含着对人类未来的寄托和续写人类文明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文学 科幻电影 危机叙事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的当代话语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科幻电影涉及科学或技术预测,并与想象相结合,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探索欲的生动反映,也是人类对当前生存环境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预测。中国科幻电影具有科幻电影的共性,同时还带有中国特色,折射出独属于中国从古至今的浪漫情怀,... 科幻电影涉及科学或技术预测,并与想象相结合,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探索欲的生动反映,也是人类对当前生存环境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预测。中国科幻电影具有科幻电影的共性,同时还带有中国特色,折射出独属于中国从古至今的浪漫情怀,以及中国当代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科幻电影从科幻到科普、想象到现实、理性到感性、审美的表达四个方面进行当代话语建构,始终致力于电影科技和电影艺术的不断精进,寻找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科普 现实 感性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建构的新时代科幻电影叙事路径探究——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科幻电影叙事路径。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幻灾难片中,《流浪地球》系列呈现出与西方同类科幻片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风格:家国大义高于个...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科幻电影叙事路径。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幻灾难片中,《流浪地球》系列呈现出与西方同类科幻片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风格:家国大义高于个人诉求、坚守家园与故土、重视家庭血缘和师徒传承、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求同存异、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中国元素。《流浪地球》系列所传达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有东方思维的烙印,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中华传统文化 叙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符号学视域下的科幻美学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正兰 周韵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符号学关注艺术文化的意义形式。艺术符号学认为任何符号都是一个意义三联体,它们可以在物性、实用性以及艺术性三性之间滑动,既可以形成偏重其中一联的意义表达形式,也可以形成其中二联或三联合一的审美效果。从艺术符号学出发,可以将... 符号学关注艺术文化的意义形式。艺术符号学认为任何符号都是一个意义三联体,它们可以在物性、实用性以及艺术性三性之间滑动,既可以形成偏重其中一联的意义表达形式,也可以形成其中二联或三联合一的审美效果。从艺术符号学出发,可以将科幻作品的符号意义形式光谱划为三块:聚焦物意义的技术幻想符号、聚焦实用意义的社会文化幻想符号,以及聚焦艺术意义的前沿思想实验的超越性幻想符号。它们构成了科幻作品的符号意义滑动的三联体,这种划分既能跳出西方科幻研究延续至今的“硬”“软”二分式,又能从一个覆盖科幻作品的意义全域,为科幻作品中国式的美学范式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艺术 艺术符号学 三联体滑动理论 科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数字化路径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186,共7页
数字化时代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传播方式、创作特点、产业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为科幻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捷的传播渠道,推动了科幻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也对科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数字化时代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传播方式、创作特点、产业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数字化为科幻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捷的传播渠道,推动了科幻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也对科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创作者应在保持科幻作品独特性的同时,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可读性。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的数字化路径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中蕴含的风险和可能性,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数字化路径的理解,并为其他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 数字化路径 文化传播 跨媒介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产科幻电影的“现代性”研究
18
作者 王馥 蔡之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7-112,共6页
近两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各个领域的落实与深化,中国影坛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正在探索新的银幕之路。国产科幻电影由于在题材、内容上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先进科技有着深度耦合,所以必然是中国电影人需要开拓的新领地。中国式... 近两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各个领域的落实与深化,中国影坛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正在探索新的银幕之路。国产科幻电影由于在题材、内容上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先进科技有着深度耦合,所以必然是中国电影人需要开拓的新领地。中国式科幻电影在国际影坛阐释中国精神、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和中国方案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中国式科幻电影的“现代性内核”“现代性路径”“现代性表征”等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确立中国式科幻电影的本体价值,从而绘制中国科幻影像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科幻电影 现代性 内核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幻写作教学的三个要素——兼论“科幻”与“文学”的关系
19
作者 王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本文从科幻写作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三个要素,即“点子”“世界架构”和“解说”入手,尝试对该问题展开初步探讨。这些讨论旨在打破“科幻”与“文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当... “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本文从科幻写作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三个要素,即“点子”“世界架构”和“解说”入手,尝试对该问题展开初步探讨。这些讨论旨在打破“科幻”与“文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当下及未来的科幻写作,需要持续探索如何摆脱围绕善恶正邪展开的陈旧故事套路,更需要对于人类正在经历的变革与危机,展开更严肃、更深刻、更有新意的论述。而文学如何超越自恋、书写他者,如何有效回应我们面前的复杂现实和紧迫危机,依旧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写作 点子 世界架构 解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现实主义影视:历史脉络、理论逻辑和实践观照
20
作者 张春 蔡嘉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98,共5页
中国科幻现实主义影视近年来成果频出,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历史脉络层面,科幻现实主义影视是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坚定遵循,并与社会生活不断关联,反映着历史变迁与时代进程。在理论逻辑层面,科幻现实主义影视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概念... 中国科幻现实主义影视近年来成果频出,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历史脉络层面,科幻现实主义影视是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坚定遵循,并与社会生活不断关联,反映着历史变迁与时代进程。在理论逻辑层面,科幻现实主义影视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概念,强调人性情感、民族属性与社会功能,在当下以跨媒介叙事的方式凸显新内涵,并与主流电影理论交相辉映。在实践观照层面,科幻现实主义影视结合工业化流程讲好科幻故事,既发挥知识科普作用,还呈现诸多中国情结,持续输出更为多元的共同体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影视 现实主义 历史脉络 理论逻辑 实践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