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钛支架在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燕玲 王劲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49,共6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系统应用于种植修复已有多年历史,其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提供越来越广泛的服务。CAD/CAM切削全牙列钛支架相比铸造支架,精密度高,密合性好,就位良好,节省椅旁时间并简化操作步骤。本文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系统应用于种植修复已有多年历史,其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提供越来越广泛的服务。CAD/CAM切削全牙列钛支架相比铸造支架,精密度高,密合性好,就位良好,节省椅旁时间并简化操作步骤。本文就CAD/CAM钛支架制作过程以及近期内在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修复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钛支架 无牙颌 种植固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茜 张磊 +5 位作者 王时敏 何明珠 浦婷婷 佟岱 周永胜 谢秋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帽制取咬合记录,通过三维数据测量分析及咬合纸评价对比模型咬合与口内的差异。修复体试戴时记录调[牙合]时间并进行咬合评价。结果:预成咬合记录帽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便利性和易用性。模型与口内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分布一致性良好,模型与口内左、右侧咬合面平均间距值的差值分别为126和68μm。平均每个修复体临床调[牙合]时间为17.0 s。受试者无不适感觉。结论:运用预成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具备较高的精确性、修复体咬合适合性和临床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咬合记录 预成帽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修复中基台机械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付栩楠 谢志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71-577,共7页
近年来种植体存留率明显提高,但种植修复中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尤其是种植义齿各个组成部分的机械并发症。基台作为种植修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连接种植体,支持、固定种植体上部结构的关键作用,但基台-种植体,基台-上部修复结构的连... 近年来种植体存留率明显提高,但种植修复中的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尤其是种植义齿各个组成部分的机械并发症。基台作为种植修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连接种植体,支持、固定种植体上部结构的关键作用,但基台-种植体,基台-上部修复结构的连接界面是种植系统中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机械并发症的好发部位,常见的基台机械并发症有基台松动或折断和螺丝松动或折断,基台的失败不仅影响上部修复的效果,严重者可导致种植修复的失败。本文就种植固定修复基台机械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治疗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基台 基台螺丝 机械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固定重建修复术后咀嚼肌电评价研究
4
作者 李北 褚壮壮 +3 位作者 于林凤 周薇娜 钱敏 汤春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49-1852,共4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分析天然牙列、全颌种植固定修复以及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方法:测量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双侧咬肌(masseter muscle,MM)、颞肌(temporal muscle,TA)在下颌姿势位、最大自主紧咬、习惯性咀嚼时的肌电值,...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分析天然牙列、全颌种植固定修复以及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肌肌电活动特征。方法:测量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双侧咬肌(masseter muscle,MM)、颞肌(temporal muscle,TA)在下颌姿势位、最大自主紧咬、习惯性咀嚼时的肌电值,并利用获得的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进行标准化,计算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s)、活动指数(activity index,Ac)、转矩指数(torque coefficient,Tc),并比较天然牙组、种植组以及全口义齿组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3组组间颞肌、咬肌肌电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种植组的左侧咬肌活性与天然牙列相似均显著低于全口义齿组(P<0.05),而全口义齿组的左侧颞肌、右侧咬肌则分别于天然牙列组及种植组对应的咀嚼肌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其下颌转动趋势显著高于种植组与天然牙组(Tc:P<0.05)。在最大自主紧咬以及咀嚼运动中,3组均表现出对称的咀嚼肌活动,种植组表现出与天然牙列相似的咀嚼运动模式即TA>MM(Ac<0)。在咀嚼不同质地食物时,种植组与天然牙组咀嚼肌肌电值增加显著(P<0.05),但3组组间肌电变化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无牙颌种植固定重建患者咀嚼运动模式以及协调性与天然牙列相似,可作为良好的修复功能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种植固定修复 表面肌电图 咀嚼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部结构材料和形态设计对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被动适合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宋珊 郑政 +1 位作者 杨丽媛 高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锆全瓷和纯钛烤瓷两种上部结构材料及360°颈环设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被动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作32个弹性模量与牙槽骨相近的环氧树脂块并在每个树脂块上植入两枚种植体,模拟左下颌第二前磨牙... 目的研究氧化锆全瓷和纯钛烤瓷两种上部结构材料及360°颈环设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被动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作32个弹性模量与牙槽骨相近的环氧树脂块并在每个树脂块上植入两枚种植体,模拟左下颌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缺失后的种植修复。在每个种植体颈部4个方向上分别粘接应力感应器。制作4组不同材料及形态设计的三单位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上部结构,每组8个。A组为常规氧化锆全瓷冠组,B组为360°氧化锆颈环基底全瓷冠组,C组为常规纯钛烤瓷冠组,D组为360°纯钛金属颈环基底烤瓷冠组。利用应力感应装置分别测量每颗种植体饰瓷烧结前、后种植体上部结构在粘接时对种植体周围结构引起的应变。结果饰瓷烧结前,不同的上部结构材料引起种植体周围结构的应变有明显不同,氧化锆组应变较小(P<0.01),不同形态设计造成应变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有颈环组应变较小(P<0.01),上部结构材料与形态设计对种植体周围结构应变的产生存在交互作用,氧化锆有颈环组应变最小(P<0.01)。经饰瓷烧结,各组应变均增加,不同材料对烤瓷前、后应变差异无明显影响(P>0.05),形态设计对烤瓷前后应变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有颈环组差异较小(P<0.01)。结论氧化锆全瓷比纯钛金属烤瓷修复体具有更好的被动适合性;360°颈环有利于提高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被动适合性,并减轻由烧结饰瓷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持固定修复 种植体上部结构 被动适合性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牙合)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文倩 李晓茜 +2 位作者 马丽 马晓妮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n记录4种颌位的咬合特点,采用肌电仪记录静息状态及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电位变化,探讨咬合与肌电之间的联系。结果咬合分析结果:C组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时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及咬合力中心左右向偏移度、咬合力中心位移、前伸颌及侧方颌的咬合分离时间均大于A、B两组(P<0.05),3组最大咬合力时咬合力中心前后向偏移度及前牙区咬合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分析结果:C组的静息状态下肌电幅值、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大于A、B两组(P<0.05),A、B组的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肌电幅值大于C组(P<0.05)。结论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中,当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咬合不稳定程度及咬合力中心偏移大于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和天然牙列的患者。咬合与肌电息息相关,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可造成肌电活动增加,降低咀嚼肌的潜力,双侧肌电的不对称与咬合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患者 固定种植修复 咬合分析系统 T-scan 肌电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D在上颌无牙颌美学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探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敢 胡刚刚 +2 位作者 秦海燕 王鹏来 童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963,共5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指导无牙颌种植美学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分别采用DSD辅助和常规方法制作美学诊断义齿和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2组诊断义齿的调改次数及调改时... 目的:评价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指导无牙颌种植美学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9)。分别采用DSD辅助和常规方法制作美学诊断义齿和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2组诊断义齿的调改次数及调改时间。请患者对诊断义齿和最终修复体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有7例仅调改1次,对照组仅有2例。试验组诊断义齿的调改时间平均为(1.2±0.3)h,对照组平均为(2.5±0.6)h(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诊断义齿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4±0.7和7.6±1.2(P<0.05),对最终修复体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8±0.4和8.6±0.5(P=0.479)。结论:DSD辅助上颌无牙颌种植美学固定修复可以减少患者的椅旁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微笑设计(DSD) 无牙颌 种植固定修复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复工艺角度浅谈牙科CAD/CAM氧化锆材料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玉禄 王嘉莹 +2 位作者 龚旭 胡家欢 张春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国内外已推出的氧化锆修复材料种类众多,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是选择锆瓷种类的重要参考因素。临床医生诊疗环节和技工室制作环节共同影响最终修复效果。为了达到精准、高效、仿真的口腔修复诊疗效果,需要医生与技师的有效配合。本文从修... 国内外已推出的氧化锆修复材料种类众多,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是选择锆瓷种类的重要参考因素。临床医生诊疗环节和技工室制作环节共同影响最终修复效果。为了达到精准、高效、仿真的口腔修复诊疗效果,需要医生与技师的有效配合。本文从修复工艺角度出发,对氧化锆贴面、单冠、固定桥、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材料选择、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戴牙等环节中影响机械性能和美学性能的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锆瓷修复常见失败原因,以期提高锆瓷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医技的沟通效率,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贴面 单冠 固定 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种植修复病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怡安 曹佾熙 +2 位作者 余心源 戴志达 张春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2,共6页
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患者的口腔种植修复具有挑战性,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已成为可能,此类病例的种植修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报道通过种植固定义齿修复1例严重... 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患者的口腔种植修复具有挑战性,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已成为可能,此类病例的种植修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报道通过种植固定义齿修复1例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患者,并对其诊疗过程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骨性Ⅲ类错(牙合) 种植固定义齿修复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种植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烁 郭泳彤 +6 位作者 张祥成 吴婧漪 周震 王亚敏 何武林 周磊 徐淑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种植体倾斜植入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患者,且即刻修复至最终修复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伴有牙槽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患者10例,各植入4枚种植体,其中双侧后牙区种植体倾斜植入。术后48 h内戴入种植... 目的:探讨采用种植体倾斜植入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患者,且即刻修复至最终修复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伴有牙槽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患者10例,各植入4枚种植体,其中双侧后牙区种植体倾斜植入。术后48 h内戴入种植支持式临时树脂固定桥,采用螺丝固位,行即刻功能性负载;3~4个月后永久固定修复。结果:共40枚种植体中,初期扭矩均达到35(N·cm)以上,在术后随访1年以上,种植体存活率达到100%。结论:在下颌无牙()伴严重萎缩的病例中使用种植体倾斜植入的种植固定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中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牙合) 种植固定修复 倾斜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引导后截骨量的即刻精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嘉仪 余嘉怡 +2 位作者 解晨阳 高静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2-738,共7页
目的初步评价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引导后截骨量的即刻精度。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4例无牙颌患者,所有患者符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设计条件,由于患者的骨平面上的目标修复体空间不足,种... 目的初步评价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引导后截骨量的即刻精度。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4例无牙颌患者,所有患者符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设计条件,由于患者的骨平面上的目标修复体空间不足,种植方案设计包含术中截骨,根据患者术前锥形束CT(CBCT)数据,结合患者数字微笑设计(DSD)分析、虚拟蜡型设计等,进行目标骨平面的预先虚拟设计,制作并三维打印集截骨导板、种植导板及临时修复体于一体的数字化堆积导板,以期指导术中精确截骨、正确位点种植和上部即刻修复。术中在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的引导下,进行截骨操作。对比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CBCT,计算实际截骨与预设截骨的体积偏差、位移偏差和角度偏差。结果4例患者术后截骨与预设截骨的体积偏差量平均值为492.94 mm³,占预设截骨体积的21.21%;位移偏差值平均值为0.0248 mm,位移偏差量的散点集中趋势显著;角度偏差平均为6.03°。结论数字化堆积导板中截骨导板引导下进行种植固定修复过程中的截骨操作,实际截骨骨量、骨平面角度与预先设计一致性程度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精准可量化的临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堆积导板 种植固定修复 骨面目标修复空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