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彬娉 李晓敏 +1 位作者 王冬霞 陆丽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3-404,408,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卫生指导配合碳纤维工作头洁治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用碳纤维工作头对种植体周围进行洁治,同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以控制菌斑。记录前后种植体周围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 目的:观察口腔卫生指导配合碳纤维工作头洁治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用碳纤维工作头对种植体周围进行洁治,同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以控制菌斑。记录前后种植体周围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等相关指标。结果:用碳纤维工作头洁治种植体周围和口腔卫生指导可使mPLI、mSBI、PD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口腔卫生指导和碳纤维工作头洁治术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碳纤维工作头 洁治 口腔卫生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在药物干预前后龈沟液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雨诗 邵艳琳 +1 位作者 芦帅 钟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在药物(盐酸米诺环素)干预前后龈沟液(GCF)的代谢组学特征及代谢产物差异,寻找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可能的生物标记物。方法:30例接受种植牙患者,健康种植体组(A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组(B组)、药物干预后组(C组)G...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在药物(盐酸米诺环素)干预前后龈沟液(GCF)的代谢组学特征及代谢产物差异,寻找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可能的生物标记物。方法:30例接受种植牙患者,健康种植体组(A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组(B组)、药物干预后组(C组)GCF,A组15例,B组与C组15例,每组随机选取5例样本,分别采集GCF应用超髙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仪进行检测分析后,在线数据库Metlin library、人类代谢物数据库(HMDB)进行精确的比对检索。结果:A与B组、B与C组、A与C组间分别有10个、5个、4个差异性代谢产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嘌呤、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可能是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潜在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线结扎诱导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榕 王新革 +3 位作者 王金 雷家琪 张照欣 李德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改良丝线结扎诱导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方法。方法:拔除3只12月龄雄性比格犬下颌第二至四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植入3颗种植体。每只犬下颌每侧随机分为健康组(PH)和黏膜炎组(PM),每组种植体数共9颗。PM组在种植体植入术后第8~11周在龈... 目的:改良丝线结扎诱导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方法。方法:拔除3只12月龄雄性比格犬下颌第二至四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植入3颗种植体。每只犬下颌每侧随机分为健康组(PH)和黏膜炎组(PM),每组种植体数共9颗。PM组在种植体植入术后第8~11周在龈缘用3-0丝线结扎。两组在第11周进行口内检查、探诊、龈沟液检测,在第8周与11周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第11周PM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龈沟液体积和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PH组,2组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两组边缘骨水平稳定。结论:龈缘丝线结扎3周可以诱导比格犬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丝线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磊 于海洋 +6 位作者 吴尧 包崇云 杨帮成 满毅 孙瑶 岩晓丽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牙种植术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种植体周围微生态失衡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种植失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就成为了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种植体周围微生物... 牙种植术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种植体周围微生态失衡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种植失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就成为了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种植体周围微生物和种植体周围炎症相关微生物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增加了种植体周围疾病的风险,因此寻找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核心微生物组"是目前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微生物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种植体周围 核心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维婷 朴牧子 +5 位作者 李慧 张毅 周卉 胡洪成 唐志辉 李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明确国人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并探索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种植修复后的736例患者的1612枚种植体复查情况,平均负重时间(22.64±0.92)个月,记录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探诊深度(probing ... 目的:明确国人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并探索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种植修复后的736例患者的1612枚种植体复查情况,平均负重时间(22.64±0.92)个月,记录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角化龈宽度,粘接剂残留、骨吸收情况,记录口内天然牙PD、BI。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及不同复查时间段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在个体和植体水平,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病率分别为81.90%、83.60%,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分别为4.50%和3.70%。各系统间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在修复后1~5年各时间段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修复后0.5~1年和5~7年发病率显著低于1~5年各时间段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粘接剂、角化龈宽度等变量后,口内缺牙数、种植体周围PD、BI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因素(P<0.01)。结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病广泛,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并非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和出血的控制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疾病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种植体周围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系统在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彤彤 谢丽丽 +5 位作者 蔡青 王鹤龄 全旭 崔云霞 张慧彦 孟维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7-1321,共5页
种植体周围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相关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种植体植入后以及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随之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 种植体周围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相关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种植体植入后以及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随之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就发生种植体周围疾病时补体系统对致病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种植体周围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固有免疫 种植体周围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及治疗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桂婷 徐燕 吴明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25-731,共7页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及材料的日趋成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随之种植体周围疾病亦呈上升趋势,并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程序等逐渐形成专家共识,同时也不断出现新的治疗理...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及材料的日趋成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随之种植体周围疾病亦呈上升趋势,并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程序等逐渐形成专家共识,同时也不断出现新的治疗理念及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种植体周围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及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疾病 种植体周围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3年存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钱洁蕾 束蓉 +2 位作者 宋忠臣 谢玉峰 王依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54例(133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存活状况,对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情况进行比...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中短期内的种植体存活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种植修复的牙周炎患者54例(133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存活状况,对不同病变程度牙周炎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种植体3年存活率为97.74%,不同程度牙周炎间种植体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PPD)和改良菌斑指数(m PLI)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在未定期接受牙周支持治疗的患者中,重度牙周炎的种植体周围炎患病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P=0.009);在吸烟的患者中,重度牙周炎的种植体周围炎患病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P=0.016)。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积极控制菌斑、定期行牙周支持治疗及戒烟可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种植修复 种植体周围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吸烟 牙周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