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4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
32
1
作者
吴学宏
刘西莉
+2 位作者
刘鹏飞
王红梅
李健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9-44,共6页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来自新疆等4个省区的14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p.、根霉属Rhizopusspp.、曲...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来自新疆等4个省区的14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p.、根霉属Rhizopus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spp.和镰孢属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青霉属、根霉属和曲霉属;不同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霜·福悬浮种衣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对种子带菌消毒效果优于多菌灵、敌磺钠、霉灵、拌种灵和甲霜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种子带
菌
杀菌剂
消毒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被引量:
18
2
作者
任毓忠
李晖
+3 位作者
李国英
王晓东
万刚
方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细菌性果斑病
种子带
菌检测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
27
3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5 位作者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15,共5页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带
菌检测
种衣剂
种子
消毒
生物学效应
种子
发芽率
苗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花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被引量:
14
4
作者
刘西莉
牡丽丹
+2 位作者
王红梅
陈君
丁万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1,共3页
采用平皿法检测了红花种子的带菌情况,并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红花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红花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黄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镰孢霉属(Fusarium spp.)、黑根霉属(Rhizopus spp.)和...
采用平皿法检测了红花种子的带菌情况,并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红花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红花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黄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镰孢霉属(Fusarium spp.)、黑根霉属(Rhizopus spp.)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福美双与多菌灵混剂、噁霉灵、甲基立枯磷、种衣剂1号、种衣剂2号分别对不同批次红花种子所带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子带
菌
检测
药剂消毒
平皿法
杀菌剂
种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
11
5
作者
赵辉
倪云霞
+2 位作者
鲁晓阳
刘红彦
王鹏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6-209,共4页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其中引起芝麻茎点枯病的壳球孢属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属、棒孢属、壳球孢属和曲霉属等,引起芝麻叶枯病的棒孢属真菌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其中50%扑海因和80%多菌灵处理对芝麻种子消毒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子带
菌
消毒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何冬云
王龙
+1 位作者
张肖凌
王生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9-101,共3页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 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种子带
菌
种子
消毒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优质米品种对黑粒病的抗性及其种子带菌量检测
被引量:
3
7
作者
方羽生
黄华林
+4 位作者
张建国
陈玉托
吴泳梅
胡耀汉
邝潮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种子带菌量检验和田间小区接种诱发病害试验的结果表明:9个拟在广东省推广的水稻优质米品种的种子均携带了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但带菌量与品种的田间发病程度不呈正相关。参试品种中抗性最差为新软占,其次为新雪占,其它品种的抗性差异不...
种子带菌量检验和田间小区接种诱发病害试验的结果表明:9个拟在广东省推广的水稻优质米品种的种子均携带了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但带菌量与品种的田间发病程度不呈正相关。参试品种中抗性最差为新软占,其次为新雪占,其它品种的抗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黑粒病
新月弯孢霉
种子带
菌量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种子带编织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李秀
王家胜
+3 位作者
赵帅
张峰峰
段玉振
刘志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针对小粒种子尺寸小、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导致精密播种稳定性差及精度低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类作物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粒种子精密播种的种子带编织机。该装备可以连续实现种子带的自动...
针对小粒种子尺寸小、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导致精密播种稳定性差及精度低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类作物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粒种子精密播种的种子带编织机。该装备可以连续实现种子带的自动进给、小粒种子在种子带的精密排种、种子带的编织及将编织好的种绳缠绕成辊等功能。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排种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排种辊筒转速、种子带进给速度和气室负压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辊筒转速为8~12r/min、对应纸带前进速度为0.08~0.12m/s及气室负压为2~2.5k Pa时,机器排种性能指标获得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带
编织机
气吸式排种器
精播
小粒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种子带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5
9
作者
韩豹
梁丽娜
+2 位作者
孟繁超
葛玉晓
张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水稻种子带育秧具有效率高、省工省力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满足机插秧水稻工厂化育秧与田间育秧的农艺要求。为明确影响机插种子带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以北方粳稻东农4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带育秧以木浆纸作为种床载体、应用糯米胶...
水稻种子带育秧具有效率高、省工省力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满足机插秧水稻工厂化育秧与田间育秧的农艺要求。为明确影响机插种子带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以北方粳稻东农4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带育秧以木浆纸作为种床载体、应用糯米胶和普通化学胶水作为种子带粘结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与使用PAV化学胶水相比,以糯米胶作为粘结剂,无论采用条形刷胶还是矩阵点胶均对种子带育秧出苗率和秧苗素质无显著影响,并且秧苗素质和成毯效果均符合机插秧要求。研究表明:在种子带制作过程中,使用糯米胶作为粘结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秧
种子带
秧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五味子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研究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博
傅俊范
+1 位作者
周如军
严雪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对辽宁省6个地区的五味子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五味子种子表面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包括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根霉属和链...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对辽宁省6个地区的五味子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五味子种子表面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包括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等。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福美双对五味子种子消毒处理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种子带
菌
消毒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张贵
张园园
+5 位作者
田永伟
赵晓军
张光
周洪友
景岚
赵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黄萎病菌
种子带
菌
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
快速检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研究
被引量:
3
12
作者
王志田
赵林忠
+1 位作者
史载诚
梅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4-24,共1页
近年来,辣椒疫病(Phyto phthoracapsici)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和哈密等地普遍发生,辣椒结果期大量死亡,发病率常达50%—80%。据观察,除根茎外,辣椒果实亦可发病,发病率为1%—5%。为了明确病果实中的种子是否带菌及其在病害...
近年来,辣椒疫病(Phyto phthoracapsici)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和哈密等地普遍发生,辣椒结果期大量死亡,发病率常达50%—80%。据观察,除根茎外,辣椒果实亦可发病,发病率为1%—5%。为了明确病果实中的种子是否带菌及其在病害传播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种子带
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工番茄种子带菌检测与种子消毒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13
作者
杨华
崔元玗
+3 位作者
孙晓军
孙锡梁
潭新华
马昌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5-348,共4页
对加工番茄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和5种药剂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病菌主要为细菌的假单胞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yis),前者带菌率为0.8%~10.8%,后者为0~14.2%,而镰刀菌(Fusarium)...
对加工番茄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和5种药剂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病菌主要为细菌的假单胞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yis),前者带菌率为0.8%~10.8%,后者为0~14.2%,而镰刀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等真菌带菌率比细菌稍低.种子内部也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和真菌,但品种间差异较大.47%苗盛(Monceren)(WS)用量0.2%包衣、高锰酸钾200、250倍浸种以及2.5%适乐时(Celest)(FS) 用量0.5% 包衣对加工番茄种子消毒效果最好.田间采用47%苗盛湿拌剂和2.5%适乐时种子包衣剂进行大田示范,防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种子带
菌
消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油菜品种种子带菌检测
被引量:
5
14
作者
宋培玲
李子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以油菜主产区的10个主栽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将吸水纸检测法与分子指纹分析相结合,对种子携带的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菜种子携带有7属9种真菌,其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以及青霉属(Pe...
以油菜主产区的10个主栽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将吸水纸检测法与分子指纹分析相结合,对种子携带的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菜种子携带有7属9种真菌,其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以及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且不同油菜品种之间种子所携带的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子带
菌
分子指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甜菜种子带锈病和褐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4
15
作者
乔志文
韩英
+1 位作者
张振忠
吕威
《中国糖料》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甜菜锈病是以种子带菌进行传播的病害,1954年被我国列为对外检疫对象,种子带褐斑病菌也是褐斑病初侵染源之一。甜菜种子携带锈病菌、褐斑病菌的检测方法,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水洗离心处理检测甜菜锈病菌、褐斑病菌,对其检测的关键...
甜菜锈病是以种子带菌进行传播的病害,1954年被我国列为对外检疫对象,种子带褐斑病菌也是褐斑病初侵染源之一。甜菜种子携带锈病菌、褐斑病菌的检测方法,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水洗离心处理检测甜菜锈病菌、褐斑病菌,对其检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带菌种类的检测,1kg以下的种子样品可用四分法取种子30g加蒸馏水100mL,充分震荡15min,浸泡3h,将洗液直接镜检即可检测到甜菜锈病的夏孢子和甜菜褐斑病的分生孢子、孢子梗。对于带菌数量的检测,应采用将洗液进行2000r/min离心,取2mL底层沉淀物,用血球计数器进行镜检记数,其结果能较客观真实地反应种子的带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法
甜菜
锈病菌
褐斑病菌
水洗法
离心处理
种子带
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孜然芹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测定
被引量:
9
16
作者
徐秉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经过对孜然芹(Cuminum cymiumm.L.)根腐病组织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光照对该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孜然芹...
经过对孜然芹(Cuminum cymiumm.L.)根腐病组织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光照对该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孜然芹种子带菌率较高,是该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孜然芹根腐病
病原鉴定
种子带
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卢巴灰斑病及其种子带菌的初步检验
被引量:
2
17
作者
侯天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5,共2页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卢巴
灰斑病
种子带
菌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籽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率及重茬土壤致病率的研究
被引量:
11
18
作者
鲁占魁
郭嘉义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籽瓜种子带枯萎病菌率高达47.22%~48.89%,是新红宝西瓜的11.14~11.57倍;重茬籽瓜田土壤致病率比重茬西瓜田增加0.92~40.87倍。
关键词
籽瓜
枯萎病
种子带
菌率
重茬土壤致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瓜叶枯病种子带菌及其传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熙
钟庆前
任恭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共3页
研究肯定了西瓜叶枯病〔Alternariacucumerina(Ell.etEv.)Elliott.〕于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有生命力。种子带菌率随着种瓜感染程度...
研究肯定了西瓜叶枯病〔Alternariacucumerina(Ell.etEv.)Elliott.〕于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有生命力。种子带菌率随着种瓜感染程度的增加而提高,无症状种瓜内的种子不带菌。种内外病菌都可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引起西瓜幼苗发病。其中2粒种子带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lagenarium)菌率较高,分别为1%~2.5%和1%~3.0%,平均分别为1.88%和2.13%,新红宝则较低,为0~1.5%,平均为0.63%。2.2种瓜感染与种子带菌关系2.2.1种瓜的感染程度与种子带菌率的关系两个西瓜品种上的研究结果一致,种子表2感染叶枯病种瓜内的不同部位上种子的带菌率带菌率均随着种瓜感染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严重感染的种瓜,种子带菌率可高达19.27%~47.79%,中度和轻度感染的则分别为5.89%~15.33%和0~1.2%,健康(无症状)果实中的种子未发现带菌。2.2.2感染种瓜的不同部位内种子的带菌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感染叶枯病的珍宝和伊选品种的种瓜内,病变区内的种子平均带菌率可分别高达16.0%和29.3%,离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叶枯病
种子带
菌
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孙文姬
张慧英
陈关庚
《植物保护》
CAS
1983年第4期8-8,共1页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发生蔓延较快,种了带菌是传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于1976—1979年对种子带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病株种子带菌试验 1.病株种子分离:1977年对病株混收种子,进行6期抽样检验,方法是在无菌...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发生蔓延较快,种了带菌是传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于1976—1979年对种子带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病株种子带菌试验 1.病株种子分离:1977年对病株混收种子,进行6期抽样检验,方法是在无菌室内,把受检种子逐粒摆于加入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初步研究
制霉素
氯霉素
PPM
无菌室
氯胺苯醇
抗菌素
接菌室
种子带
菌
枯萎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
32
1
作者
吴学宏
刘西莉
刘鹏飞
王红梅
李健强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9-4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70864).
文摘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来自新疆等4个省区的14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p.、根霉属Rhizopus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spp.和镰孢属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青霉属、根霉属和曲霉属;不同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霜·福悬浮种衣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对种子带菌消毒效果优于多菌灵、敌磺钠、霉灵、拌种灵和甲霜灵。
关键词
西瓜
种子带
菌
杀菌剂
消毒处理
Keywords
watermelon
seed-borne fungi
fungicide
disinfection effect
分类号
S482.2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36.4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被引量:
18
2
作者
任毓忠
李晖
李国英
王晓东
万刚
方蕾
机构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基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课题"新疆哈密瓜主要病害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
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哈密瓜果斑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种子带菌检测技术研究"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哈密瓜
细菌性果斑病
种子带
菌检测
PCR
Keywords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PCR technique
melon seeds
分类号
S43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
27
3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研究发展中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原种繁育中心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15,共5页
基金
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99YN0 1)
文摘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
种子带
菌检测
种衣剂
种子
消毒
生物学效应
种子
发芽率
苗期生长
Keywords
Corn
Testing of seed borne fungi
Seed coating treatment
Biological effect
分类号
S513.04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5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花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被引量:
14
4
作者
刘西莉
牡丽丹
王红梅
陈君
丁万隆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1,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产扶持项目(1999-2002)
文摘
采用平皿法检测了红花种子的带菌情况,并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红花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红花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黄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镰孢霉属(Fusarium spp.)、黑根霉属(Rhizopus spp.)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福美双与多菌灵混剂、噁霉灵、甲基立枯磷、种衣剂1号、种衣剂2号分别对不同批次红花种子所带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关键词
红花
种子带
菌
检测
药剂消毒
平皿法
杀菌剂
种衣剂
分类号
S435.6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被引量:
11
5
作者
赵辉
倪云霞
鲁晓阳
刘红彦
王鹏涛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金(CARS-15-1-05)
农业部948项目(2010-C3)
文摘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其中引起芝麻茎点枯病的壳球孢属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属、棒孢属、壳球孢属和曲霉属等,引起芝麻叶枯病的棒孢属真菌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其中50%扑海因和80%多菌灵处理对芝麻种子消毒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芝麻
种子带
菌
消毒处理
Keywords
Sesame
Seed-boren fungi
Disinfection effect
分类号
S435.65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何冬云
王龙
张肖凌
王生荣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病理系
甘肃农垦农业研究院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9-101,共3页
基金
甘肃农垦研究院资助研究(GS-036179).
文摘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 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关键词
万寿菊
种子带
菌
种子
消毒处理
Keywords
Tagetes erecta
seed borne fungi
seed disinfection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2.9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优质米品种对黑粒病的抗性及其种子带菌量检测
被引量:
3
7
作者
方羽生
黄华林
张建国
陈玉托
吴泳梅
胡耀汉
邝潮基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广东新会市病虫测报站
广东开平市病虫测报站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8-750,共3页
基金
广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生物灾害调查与防治项目
文摘
种子带菌量检验和田间小区接种诱发病害试验的结果表明:9个拟在广东省推广的水稻优质米品种的种子均携带了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但带菌量与品种的田间发病程度不呈正相关。参试品种中抗性最差为新软占,其次为新雪占,其它品种的抗性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黑粒病
新月弯孢霉
种子带
菌量
抗性鉴定
Keywords
rice variety
black kernel
Curvularia lunata
fungus count carried by seed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43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子带编织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8
作者
李秀
王家胜
赵帅
张峰峰
段玉振
刘志波
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基金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SDAIT-20-05
SDAIT-05-10)
文摘
针对小粒种子尺寸小、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导致精密播种稳定性差及精度低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该类作物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粒种子精密播种的种子带编织机。该装备可以连续实现种子带的自动进给、小粒种子在种子带的精密排种、种子带的编织及将编织好的种绳缠绕成辊等功能。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排种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排种辊筒转速、种子带进给速度和气室负压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辊筒转速为8~12r/min、对应纸带前进速度为0.08~0.12m/s及气室负压为2~2.5k Pa时,机器排种性能指标获得最佳值。
关键词
种子带
编织机
气吸式排种器
精播
小粒
种子
Keywords
seed tape
knitting machine
vacuum seed meter device
precision seeding
small seeds
分类号
S233.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种子带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5
9
作者
韩豹
梁丽娜
孟繁超
葛玉晓
张烁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5074)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2521017)
文摘
水稻种子带育秧具有效率高、省工省力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满足机插秧水稻工厂化育秧与田间育秧的农艺要求。为明确影响机插种子带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以北方粳稻东农4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子带育秧以木浆纸作为种床载体、应用糯米胶和普通化学胶水作为种子带粘结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与使用PAV化学胶水相比,以糯米胶作为粘结剂,无论采用条形刷胶还是矩阵点胶均对种子带育秧出苗率和秧苗素质无显著影响,并且秧苗素质和成毯效果均符合机插秧要求。研究表明:在种子带制作过程中,使用糯米胶作为粘结剂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水稻育秧
种子带
秧苗素质
Keywords
rice factory seedling nursing
seeding quality
seed nursery strip
分类号
S359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13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五味子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研究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博
傅俊范
周如军
严雪瑞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BAI09B0409)
文摘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对辽宁省6个地区的五味子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五味子种子表面携带的主要真菌类群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包括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等。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五味子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福美双对五味子种子消毒处理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五味子
种子带
菌
消毒处理
Keywords
Schisandra chinensis
seed-boren fungi
disinfection effect
分类号
S435.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被引量:
2
11
作者
张贵
张园园
田永伟
赵晓军
张光
周洪友
景岚
赵君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基金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4)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9)
文摘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向日葵
黄萎病菌
种子带
菌
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
快速检测体系
Keywords
sunflower
Verticillium dahliae
seed-borne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ast detection system
分类号
S435.65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研究
被引量:
3
12
作者
王志田
赵林忠
史载诚
梅岩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哈密地区农业科技开发中心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4-24,共1页
文摘
近年来,辣椒疫病(Phyto phthoracapsici)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和哈密等地普遍发生,辣椒结果期大量死亡,发病率常达50%—80%。据观察,除根茎外,辣椒果实亦可发病,发病率为1%—5%。为了明确病果实中的种子是否带菌及其在病害传播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 1.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种子带
菌
分类号
S436.4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工番茄种子带菌检测与种子消毒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13
作者
杨华
崔元玗
孙晓军
孙锡梁
潭新华
马昌民
机构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阜康市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5-348,共4页
基金
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自治区科技厅项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文摘
对加工番茄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带菌检测和5种药剂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病菌主要为细菌的假单胞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yis),前者带菌率为0.8%~10.8%,后者为0~14.2%,而镰刀菌(Fusarium)、丝核菌(Rhizoctoni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等真菌带菌率比细菌稍低.种子内部也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和真菌,但品种间差异较大.47%苗盛(Monceren)(WS)用量0.2%包衣、高锰酸钾200、250倍浸种以及2.5%适乐时(Celest)(FS) 用量0.5% 包衣对加工番茄种子消毒效果最好.田间采用47%苗盛湿拌剂和2.5%适乐时种子包衣剂进行大田示范,防病效果良好.
关键词
加工番茄
种子带
菌
消毒效果
Keywords
processing tomato
seed carrying pathogen
seed disinfection
分类号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油菜品种种子带菌检测
被引量:
5
14
作者
宋培玲
李子钦
机构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中英联合实验室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基金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创新基金(2010CXJJN06)
内蒙古科技厅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基金(2009NMKJ-003)
文摘
以油菜主产区的10个主栽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将吸水纸检测法与分子指纹分析相结合,对种子携带的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菜种子携带有7属9种真菌,其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以及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且不同油菜品种之间种子所携带的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油菜
种子带
菌
分子指纹分析
Keywords
Oilseed rape
Seed-borne fungi
DNA finger printing
分类号
S435.65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甜菜种子带锈病和褐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4
15
作者
乔志文
韩英
张振忠
吕威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黑龙江省呼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北方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糖料》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摘
甜菜锈病是以种子带菌进行传播的病害,1954年被我国列为对外检疫对象,种子带褐斑病菌也是褐斑病初侵染源之一。甜菜种子携带锈病菌、褐斑病菌的检测方法,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试验以水洗离心处理检测甜菜锈病菌、褐斑病菌,对其检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带菌种类的检测,1kg以下的种子样品可用四分法取种子30g加蒸馏水100mL,充分震荡15min,浸泡3h,将洗液直接镜检即可检测到甜菜锈病的夏孢子和甜菜褐斑病的分生孢子、孢子梗。对于带菌数量的检测,应采用将洗液进行2000r/min离心,取2mL底层沉淀物,用血球计数器进行镜检记数,其结果能较客观真实地反应种子的带菌情况。
关键词
检测方法
甜菜
锈病菌
褐斑病菌
水洗法
离心处理
种子带
菌量
Keywords
rust of beet
leaf spot of beet
water washing
centrifugation
分类号
S435.6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孜然芹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测定
被引量:
9
16
作者
徐秉良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0-203,共4页
文摘
经过对孜然芹(Cuminum cymiumm.L.)根腐病组织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光照对该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孜然芹种子带菌率较高,是该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来源。
关键词
孜然芹根腐病
病原鉴定
种子带
菌
Keywords
Cuminum cymiunm
root rot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examination of spore load in the seeds
分类号
S432.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卢巴灰斑病及其种子带菌的初步检验
被引量:
2
17
作者
侯天爵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5,共2页
文摘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
关键词
胡卢巴
灰斑病
种子带
菌
检验
分类号
S432.4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籽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率及重茬土壤致病率的研究
被引量:
11
18
作者
鲁占魁
郭嘉义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文摘
籽瓜种子带枯萎病菌率高达47.22%~48.89%,是新红宝西瓜的11.14~11.57倍;重茬籽瓜田土壤致病率比重茬西瓜田增加0.92~40.87倍。
关键词
籽瓜
枯萎病
种子带
菌率
重茬土壤致病率
分类号
S43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瓜叶枯病种子带菌及其传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熙
钟庆前
任恭仁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共3页
文摘
研究肯定了西瓜叶枯病〔Alternariacucumerina(Ell.etEv.)Elliott.〕于种子内外均可带菌,种表的分生孢子可存活15个月以上,种内的菌丝体经21个月仍有生命力。种子带菌率随着种瓜感染程度的增加而提高,无症状种瓜内的种子不带菌。种内外病菌都可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引起西瓜幼苗发病。其中2粒种子带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lagenarium)菌率较高,分别为1%~2.5%和1%~3.0%,平均分别为1.88%和2.13%,新红宝则较低,为0~1.5%,平均为0.63%。2.2种瓜感染与种子带菌关系2.2.1种瓜的感染程度与种子带菌率的关系两个西瓜品种上的研究结果一致,种子表2感染叶枯病种瓜内的不同部位上种子的带菌率带菌率均随着种瓜感染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严重感染的种瓜,种子带菌率可高达19.27%~47.79%,中度和轻度感染的则分别为5.89%~15.33%和0~1.2%,健康(无症状)果实中的种子未发现带菌。2.2.2感染种瓜的不同部位内种子的带菌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感染叶枯病的珍宝和伊选品种的种瓜内,病变区内的种子平均带菌率可分别高达16.0%和29.3%,离病变?
关键词
西瓜
叶枯病
种子带
菌
传病
分类号
S436.42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孙文姬
张慧英
陈关庚
机构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1983年第4期8-8,共1页
文摘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发生蔓延较快,种了带菌是传病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于1976—1979年对种子带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病株种子带菌试验 1.病株种子分离:1977年对病株混收种子,进行6期抽样检验,方法是在无菌室内,把受检种子逐粒摆于加入0.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初步研究
制霉素
氯霉素
PPM
无菌室
氯胺苯醇
抗菌素
接菌室
种子带
菌
枯萎病菌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吴学宏
刘西莉
刘鹏飞
王红梅
李健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任毓忠
李晖
李国英
王晓东
万刚
方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李健强
刘西莉
朱春雨
罗军
朱建军
李小林
浦恩堂
张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红花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
刘西莉
牡丽丹
王红梅
陈君
丁万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赵辉
倪云霞
鲁晓阳
刘红彦
王鹏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
何冬云
王龙
张肖凌
王生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水稻优质米品种对黑粒病的抗性及其种子带菌量检测
方羽生
黄华林
张建国
陈玉托
吴泳梅
胡耀汉
邝潮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种子带编织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李秀
王家胜
赵帅
张峰峰
段玉振
刘志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水稻种子带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韩豹
梁丽娜
孟繁超
葛玉晓
张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辽宁五味子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研究
刘博
傅俊范
周如军
严雪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张贵
张园园
田永伟
赵晓军
张光
周洪友
景岚
赵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辣椒疫病种子带菌研究
王志田
赵林忠
史载诚
梅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加工番茄种子带菌检测与种子消毒处理试验研究
杨华
崔元玗
孙晓军
孙锡梁
潭新华
马昌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不同油菜品种种子带菌检测
宋培玲
李子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甜菜种子带锈病和褐斑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
乔志文
韩英
张振忠
吕威
《中国糖料》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孜然芹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测定
徐秉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胡卢巴灰斑病及其种子带菌的初步检验
侯天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籽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率及重茬土壤致病率的研究
鲁占魁
郭嘉义
《甘肃农业科技》
199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西瓜叶枯病种子带菌及其传病作用的研究
陈熙
钟庆前
任恭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黄瓜枯萎病种子带菌的初步研究
孙文姬
张慧英
陈关庚
《植物保护》
CAS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