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ICR小鼠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忠华 李志东 +1 位作者 谭文雅 黄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通过鼻腔将H5N1禽流感病毒接种ICR小鼠,观察其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麻醉ICR小鼠后将100μ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用移液枪滴入接毒组小鼠鼻腔,接毒后14d内每隔24h取材一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目的】通过鼻腔将H5N1禽流感病毒接种ICR小鼠,观察其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麻醉ICR小鼠后将100μ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用移液枪滴入接毒组小鼠鼻腔,接毒后14d内每隔24h取材一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ICR小鼠后表现出明显的病理改变。ICR小鼠的肺部病变最严重,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充血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有的肺泡溶合,呈气肿状。肝、肾、脑等其它脏器也出现病变。【结论】禽流感ICR小鼠模型能复制出人类禽流感疾病的许多病理特征,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ICR小鼠的肺病理类似于人禽流感严重病例的肺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h5n1病毒 ICR小鼠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病毒不同途径感染BALB/c小鼠的临床和病理比较
2
作者 闵凡贵 刘香梅 +4 位作者 赵维波 王静 张钰 刘忠华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7-,共1页
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鼻腔、尾静脉和脑内接种方式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在感染过程中临床症状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1天后,小鼠打堆、猥琐、毛色混乱、眼角有分泌物;感染第2天的小鼠均出现死亡;感染4天后,小鼠从临床症... 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鼻腔、尾静脉和脑内接种方式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在感染过程中临床症状和各个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感染1天后,小鼠打堆、猥琐、毛色混乱、眼角有分泌物;感染第2天的小鼠均出现死亡;感染4天后,小鼠从临床症状上表现恢复。收集各种方式感染的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不同接种途径感染H5N1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相似;从各个脏器的病变程度来看,病毒最先到达的器官损伤最严重。感染第2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最严重,随着感染时间增长,肺脏和肾脏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在感染过程中未见明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h5n1病毒 鼻腔接种 静脉接种 脑内接种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多器官病变初探
3
作者 张钰 赵维波 +4 位作者 闽凡贵 刘香梅 王静 刘忠华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60-61,共2页
为了研究禽流感H5N1病毒在各个器官的增殖和病理变化,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结果小鼠在不经过适应的情况下,直接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在观察的7天内,感染小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体温... 为了研究禽流感H5N1病毒在各个器官的增殖和病理变化,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结果小鼠在不经过适应的情况下,直接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在观察的7天内,感染小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体温、体重下降。尸检表现肺出血,心外膜坏死以及肝脏的坏死。组织病理检查表现心、肝、肺等多器官的病变。肺的病变伴有纤维化的弥漫性肺泡损伤;心肌外膜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心、肝的坏死病变在H5N1禽流感病毒相关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经过对各个组织器官的病毒载量的检测,未发现病毒在各个病变组织中的复制。免疫组化的检测,各个组织中也未检出阳性的细胞反应。因此,我们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引起多个器官组织的损伤,甚至死亡,不是病毒在器官的复制,而可能是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高度表达,损伤多个器官组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h5n1病毒 BALB/C小鼠 尾静脉接种 多器官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颖彦 刘忠华 +6 位作者 张钰 赵维波 吴琼 李文德 闵凡贵 刘香梅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46-,共1页
[目的]测定H5N1病毒感染BALB/c的小鼠模型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探讨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CD4+T、CD8+T等细胞免疫变化。[结果]感染H5N1病毒的小鼠血液中CD3+T、CD4+T、CD8+T细胞数量下降(P<0.0... [目的]测定H5N1病毒感染BALB/c的小鼠模型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探讨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CD4+T、CD8+T等细胞免疫变化。[结果]感染H5N1病毒的小鼠血液中CD3+T、CD4+T、CD8+T细胞数量下降(P<0.05),脾脏中T细胞数量下降的趋势与血液相同,CD4+T/CD8+T的比例上升,只是两者的时间有所差别。[结论]说明病毒对细胞免疫T细胞数量影响较大,而且CD8+T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反应了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并且彼此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h5n1病毒 T细胞 细胞免疫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的表达及其纯化
5
作者 屈小天 王雅楠 +4 位作者 许倩茹 李雪洋 张申立 张二芹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为制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利用水稻表达系统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蛋白。首先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A,该载体具有GT13特有启动子、信号肽SP和终止子,有利于外源基因在水稻中表达。之后将... 为制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利用水稻表达系统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蛋白。首先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A,该载体具有GT13特有启动子、信号肽SP和终止子,有利于外源基因在水稻中表达。之后将重组质粒pCAMBIA1300-HA通过电转化法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筛选出阳性菌落并侵染水稻愈伤组织。经过暗培养、潮霉素筛选、分化、生根、成苗,采用CTAB法提取水稻叶片DNA,PCR鉴定结果显示,HA基因已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重组HA基因大小为4660 bp。将阳性植株移植到大田中,4个月后收获水稻种子,提取水稻胚乳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成功表达。重组HA蛋白通过Q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分离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最后将纯化后的重组HA蛋白与ISA 50V佐剂混合并乳化制成疫苗,免疫小鼠,小鼠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表明重组HA蛋白免疫原性较好。综上,成功构建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重组蛋白的水稻表达系统,并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和免疫原性良好的重组HA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水稻胚乳表达 蛋白质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遗传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继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从GenBank获取已公布的人及相应国家禽感染的H5N1禽流感病毒HA核酸和蛋白序列,用生物软件Clust-alX1.83和MEGA4.0对HA基因序列和蛋白分析,构建HA核苷酸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HA蛋白上再次出现既能与人又能与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QNG;东南... 从GenBank获取已公布的人及相应国家禽感染的H5N1禽流感病毒HA核酸和蛋白序列,用生物软件Clust-alX1.83和MEGA4.0对HA基因序列和蛋白分析,构建HA核苷酸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HA蛋白上再次出现既能与人又能与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QNG;东南亚和东亚人感染毒株亲缘关系密切,西亚、南亚和非洲人感染毒株遗传距离近;进化树组成和HA蛋白关键位点氨基酸的变异,揭示多数国家的人感染的毒株与当地禽感染毒株高度同源,具有地域性特征,部分国家之间存在着病毒扩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h5n1病毒 血凝素hA 遗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ICR小鼠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志东 刘忠华 +4 位作者 刘香梅 张钰 谭文雅 廖明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00μL 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EID50为10^5.37/0.2mL)鼻腔接种ICR小鼠,设生理盐水组、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d内每隔12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体征、体重和...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00μL 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EID50为10^5.37/0.2mL)鼻腔接种ICR小鼠,设生理盐水组、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d内每隔12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体征、体重和体温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检测(ELISA方法)。结果被感染的ICR小鼠的病程可以划分为潜伏期(第0~1天)、急性感染期(第2~7天)、恢复期(第8~14天),急性感染期表现出活动明显减少,弓背,反应性差,扎堆;接毒后第1天开始体温和体重下降,第6天体温和体重停止下降;接毒组ICR小鼠累计的死亡率为60%;急性感染期ICR小鼠的肺部病变最严重,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充血和单核细胞浸润;接毒后第1天至第8天可在小鼠的肺、脑、气管和心、肝、脾、肾分离到病毒;接毒后第6天从ICR小鼠血清中检测到抗体。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的模型在临床表现、体重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复制指标能达到禽流感病毒疾病模型的造模要求,符合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小鼠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 疾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忠华 王颖彦 +1 位作者 谭文雅 黄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00μ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ELD50为10-9/0.2mL)鼻腔接种BALB/c小鼠,设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d内每隔24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质量和体温变化...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动物模型。【方法】将100μ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ELD50为10-9/0.2mL)鼻腔接种BALB/c小鼠,设正常尿囊液组对照,接毒后14d内每隔24h观察一次,主要观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质量和体温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结果】被感染的BALB/c小鼠的病程可以划分为前驱期(1~2d)、发作期(第3~7天)、恢复期(第8~14天),发作期接毒小鼠出现各种严重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极度消瘦,触之发凉,闭目,鼠尾苍白,出现大批死亡;接毒后第1d体温开始下降,第3~7天体温低于34℃,第8天体温开始缓慢恢复;接毒后第1天体质量开始下降,第6天体质量停止下降,开始缓慢增加;接毒组BALB/c小鼠累计的死亡率为73%;发作期接毒BALB/c小鼠病变最严重,小鼠各个脏器(肺、脑、心、肝、肾)出血、淤血、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严重,同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接毒后可在小鼠的肺、心、肝、脾分离到病毒。【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在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复制指标能达到禽流感病毒疾病模型的造模要求,符合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 疾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穿孔方法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DNA疫苗对动物的免疫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强哲 秦曦明 +6 位作者 董海丽 梁荣 何宏轩 李希 姜北宇 刘湘军 段明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6-733,共8页
为了研究H5N1DNA疫苗对小鼠和鸡的保护效率,用H5N1禽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和SPF鸡.小鼠和鸡分别经电穿孔和肌肉注射免疫两次,间隔为3周.二次免疫后,用致死量的同源病毒进行攻毒实验.空白对照组在攻毒后全部死亡,而经电穿孔... 为了研究H5N1DNA疫苗对小鼠和鸡的保护效率,用H5N1禽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和SPF鸡.小鼠和鸡分别经电穿孔和肌肉注射免疫两次,间隔为3周.二次免疫后,用致死量的同源病毒进行攻毒实验.空白对照组在攻毒后全部死亡,而经电穿孔免疫的小鼠和鸡均获得了完全的保护,并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在小鼠肺脏和鸡泄殖腔的繁殖.同时,电穿孔免疫的小鼠和鸡均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经电穿孔免疫的小鼠攻毒后CTL反应明显加强.这些结果表明,HADNA疫苗能有效地保护小鼠和鸡对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时也表明电穿孔免疫是DNA疫苗免疫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DnA疫苗 电穿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细胞凋亡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谷 叶远兰 +4 位作者 崔聪颖 周泉鹤 张媛 马勇江 李楚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9-1073,共5页
TUNEL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鸭静脉接种或眼-鼻-口腔-泄殖腔混合接种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220/2004(H5N1)后,心、肝、脾、肺、肾、胰、肠、脑、胸腺和法氏囊均可发生细胞凋亡。其中,凋亡主要发生在胰腺泡上皮细胞、... TUNEL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鸭静脉接种或眼-鼻-口腔-泄殖腔混合接种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220/2004(H5N1)后,心、肝、脾、肺、肾、胰、肠、脑、胸腺和法氏囊均可发生细胞凋亡。其中,凋亡主要发生在胰腺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和肠黏膜上皮细胞;也有少量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心肌细胞、呼吸毛细管上皮细胞,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世民 高雪丽 +1 位作者 刘超男 刘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5-760,共6页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禽流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对胸腺和脾脏IL-2、IFN和TNF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不同日龄(7和21日龄)SPF雏鸡感染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后,上述被检指标...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禽流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对胸腺和脾脏IL-2、IFN和TNF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不同日龄(7和21日龄)SPF雏鸡感染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后,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7日龄,还是21日龄SPF雏鸡感染AIV后,其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IL-2和IFN诱生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TNF活性升高;但不同日龄雏鸡之间被检细胞因子,其降低或升高程度不论持续时间还是量也不完全相同,该研究不但表明细胞因子在禽流感免疫、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也与雏鸡感染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雏鸡 免疫器官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H5N1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建立及其发病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东明 赖天文 +5 位作者 邓少嫦 吴东 张钰 陈敏 吕莹莹 吴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诱发自初期至恢复期过程肺炎的机制。方法以 H5N1病毒液经鼻滴入恒河猴,染毒后第0h、12h、1d、2d、3d、4d、6d、10d、12d和14d采血作血液学和流感特异抗体检测... 目的:探讨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诱发自初期至恢复期过程肺炎的机制。方法以 H5N1病毒液经鼻滴入恒河猴,染毒后第0h、12h、1d、2d、3d、4d、6d、10d、12d和14d采血作血液学和流感特异抗体检测。染毒后第1、3、6、14 d分别剖杀1只恒河猴,取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肺、心、肝、肾、大脑及小脑进行病毒分离、滴定、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感染后临床表现。结果猴感染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病毒仅在肺组织复制,主要侵犯下呼吸道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感染后第1~3d引起暂时性的严重肺炎,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第6 d后逐渐恢复,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第14 d后以 T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呈恢复期状态。结论下呼吸道是H5N1病毒感染主要攻击的对象,这可能是H5N1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障碍之一,其发病可能经过病毒侵入、复制阶段及免疫损伤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恒河猴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小鼠不同组织中的H5N1禽流感病毒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小强 高玉伟 +2 位作者 夏咸柱 王承宇 杨松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测定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各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含量,了解病毒复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为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脏器组织中病毒核... 目的测定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各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含量,了解病毒复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为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脏器组织中病毒核酸进行定量检测,观察H5N1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组织中的复制情况。结果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可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第3d的肺脏、脑、脾脏、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检测到不同含量的病毒核酸;而在感染后4d的肺脏、脑和脾脏等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含量开始下降;在感染后第6d,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在肺脏和脑组织中大量存在外,其余组织中均有少量病毒核酸。结论H5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脏和脑组织中病毒核酸含量较高,说明病毒主要在小鼠的肺脏和脑组织中复制。由于荧光定量RT-PCR法可对感染小鼠不同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核酸进行准确定量,可为H5N1禽流感病毒所致疾病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病毒复制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鸭感染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免疫器官T细胞免疫功能及IL-2 mRNA转录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学武 吕晓萍 +4 位作者 刘超男 高雪丽 石霖 刘明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7-1504,共8页
为探讨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2在禽流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组织石蜡切片及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对雏鸭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后,其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增殖... 为探讨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2在禽流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组织石蜡切片及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对雏鸭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后,其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数量和IL-2mRNA转录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H5N1亚型AIV感染21日龄雏鸭后,其免疫器官IL-2mRNA转录、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对刀豆蛋白A(ConA)的增殖功能在感染的急性期均显著低于对照雏鸭,表明AIV感染雏鸭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降低,免疫活性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受阻,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雏鸭在感染早期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免疫器官 细胞免疫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S1基因截短体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方亮 朱春玉 +7 位作者 商玲玲 马杰良 孙婷婷 艾海新 朱俊峰 段艳婷 朱应 刘宏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禽流感病毒H5N1 NS1蛋白是一种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NS1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在成功克隆禽流感病毒H5N1全长NS1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截短... 禽流感病毒H5N1 NS1蛋白是一种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NS1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在成功克隆禽流感病毒H5N1全长NS1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截短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基因截短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1-RBD和pET28a-NS1-ED,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阳性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获得预期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Ni-NTA树脂蛋白纯化系统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确认NS1及截短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成功构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NS1蛋白截短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不同结构域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为深入研究NS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h5n1 nS1 截短体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明芳 邓国华 +5 位作者 杨孝朴 施建忠 丁晴微 罗维玉 张文亮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4-858,共5页
本研究对2010年在湖北活禽市场监测分离到的两株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uB/495/10和HuB/513/10)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研究,以了解湖北地区H5N1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序列分析显示:2株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在97.3%... 本研究对2010年在湖北活禽市场监测分离到的两株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uB/495/10和HuB/513/10)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研究,以了解湖北地区H5N1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序列分析显示:2株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在97.3%~98.6%,2株病毒的8个节段基因均与青海和香港分离的野鸟源病毒A/great crested-grebe/Qinghai/1/2009(H5N1)和A/black-crowned night heron/Hong Kong/659/2008(H5N1)的核苷酸高度同源,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基序为341RRRKR345,呈现典型的高致病力分子特征。以105EID50/100μL病毒剂量感染4周龄SPF鸭发现:HuB/495/10和HuB/513/10对鸭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20%,病毒在鸭体内呈全身性复制并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外排毒;不同滴度的病毒感染6周龄BALB/c小鼠,HuB/495/10和HuB/513/10的MLD50分别为1.38 log10EID50和1.68 log10EID50,对小鼠表现为高致病力,均在肺脏中高拷贝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序列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巧 张斌 +1 位作者 汤承 岳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60,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定H5N1禽流感病毒(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H5N1 AIV)感染小鼠后,脾脏组织中6个候选内参基因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tyrosine 3-monooxygenase/tryptophan 5-monooxygenase activation protein,Ywhaz)、次... 本研究旨在评定H5N1禽流感病毒(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H5N1 AIV)感染小鼠后,脾脏组织中6个候选内参基因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tyrosine 3-monooxygenase/tryptophan 5-monooxygenase activation protein,Ywhaz)、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1(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1,Hprt1)、琥珀酸脱氢酶A亚基(succinate dehydrogenase flavoprotein subunit,Sdha)、β-肌动蛋白(β-actin,Actb)、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peptidyl prolyl isomerase A,Ppia)和18S核糖体RNA(18S ribosomal RNA,18S rRNA)的稳定性。通过H5N1 AIV强毒株A/DK/GD/378/08感染小鼠,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于12、24、48、72、96、120和144 h检测感染组与对照组中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然后用Genorm软件对内参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正常小鼠脾脏组织中6个内参基因稳定度由高到低分别为Ywhaz/Hprt、Sdha、Actb、Ppia、18S rRNA;H5N1 AIV感染的小鼠脾脏组织中6个内参基因稳定度由高到低分别为Ppia/Sdha、18S rRNA、Hprt、Ywhaz、Actb;综合评价正常和H5N1 AIV感染后小鼠脾脏组织中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度由高到低分别为Sdha/Hprt1、Ywhaz、Ppia、Actb、18S rRNA。因此,小鼠脾脏组织中Ppia和Sdha是研究H5N1 AIV在机体中复制时最理想的2个内参基因;Sdha和Hprt1则是在研究H5N1 AIV与机体相互作用时最理想的2个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小鼠 内参基因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戚宇华 崔仑标 +5 位作者 史智扬 葛以跃 李显 张文帅 单军 汪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35,共5页
目的构建耐RNase酶的内含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HA、NA和M基因片断连接到中间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HA,pET32a-MS2-NA和pET32a-MS2-M,分别转化... 目的构建耐RNase酶的内含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HA、NA和M基因片断连接到中间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HA,pET32a-MS2-NA和pET32a-MS2-M,分别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制备病毒样颗粒。结果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电镜观察到了病毒样颗粒,荧光定量RT-PCR试验表明颗粒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禽流感病毒H5N1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且稳定性良好,可作为禽流感H5N1亚型RNA检测的标准品和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噬菌体 禽流感病毒h5n1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代小伟 魏强 +10 位作者 朱华 丛琍 蒋虹 高虹 佟巍 黄澜 刘亚莉 马春梅 邓巍 夏咸柱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1-274,I0005,共5页
目的观察H5N1型禽流感病毒对中国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易感性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将病毒通过滴鼻接种实验猴,观察感染后动物的临床症状,采血、咽拭子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 目的观察H5N1型禽流感病毒对中国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易感性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将病毒通过滴鼻接种实验猴,观察感染后动物的临床症状,采血、咽拭子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感染后动物表现轻度食欲下降、一过性体温升高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阳性,病理检查感染急性期动物肺组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充血出血明显,肺泡受压变形,间质及肺泡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改变,感染后14 d动物血清IgG抗体水平较感染前升高4倍。结论H5N1病毒可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可以作为感染模型进行H5N1病毒的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型禽流感病毒 恒河猴 食蟹猴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鸭的抗原定位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谷 叶远兰 +4 位作者 周泉鹤 崔聪颖 张媛 马勇江 李楚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2-1208,共7页
通过对鸭静脉接种或眼-鼻-口腔-泄殖腔接种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220/2004(H5N1)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病毒核蛋白抗原,探讨了该病毒在组织器官中的定位与分布。结果表明,病毒核蛋白抗原主要存在于鸭的心肌细胞、肝细胞、... 通过对鸭静脉接种或眼-鼻-口腔-泄殖腔接种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220/2004(H5N1)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病毒核蛋白抗原,探讨了该病毒在组织器官中的定位与分布。结果表明,病毒核蛋白抗原主要存在于鸭的心肌细胞、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胰腺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液吞噬性白细胞;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脑组织,肠黏膜上皮,胸腺、法氏囊、脾脏和肺脏的巨噬细胞或组织细胞以及坏死的细胞碎片中也可检查到少量病毒核蛋白抗原;而在食管、胃、睾丸、卵巢、甲状腺、肾上腺、哈德氏腺、骨骼肌等未检查到该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核蛋白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