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PM模型的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林盛 刘勇 +1 位作者 白金花 程智慧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5,共7页
有效的有毒气体泄漏扩散抑制方法可以减少液氯槽罐车道路运输事故泄漏后对周围人员生命健康的威胁。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控制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行为进行了数值... 有效的有毒气体泄漏扩散抑制方法可以减少液氯槽罐车道路运输事故泄漏后对周围人员生命健康的威胁。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控制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基于离散相模型(DPM)的不同喷射源类型、位置、数量等关键参数对氯气泄漏扩散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射源类型水雾均能对氯气泄漏扩散起到抑制作用,但作用方式不同;在坡道路面设置水雾喷射源对坡道路面的氯气云团扩散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且随着与罐体距离的缩短,其抑制效果更佳;在坡道路面与平面路面的交界处或附近设置水雾喷射源,对平面路段后方的氯气云团扩散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随着水雾喷射源数量的增加,水雾对氯气泄漏扩散的抑制作用增强。该研究成果可为液氯道路运输过程中的氯气泄漏扩散应急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气泄漏 数值模拟 抑制扩散 水喷雾 离散模型(d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气固二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大勇 李彩亭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李珊红 李思民 王飞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2,共4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的伞罩型湿法除尘脱硫塔内的三维二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采用κ-ε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离散相模型(DPM)和欧拉模型,选择SIMPLEC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塔内x=0截面的气固二相的浓度,体积分数、速度矢量和压力等参数... 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的伞罩型湿法除尘脱硫塔内的三维二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采用κ-ε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离散相模型(DPM)和欧拉模型,选择SIMPLEC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塔内x=0截面的气固二相的浓度,体积分数、速度矢量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伞形罩使烟气在塔体内分布得更均匀,延长了气体在塔内停留时间,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气体的目的;在入口粉尘浓度很低的情况下,DPM更适合气固二相流。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罩型 除尘脱硫塔 数值模拟 离散模型(dpm) 欧拉模型 气固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直叶片风机三相除尘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海鸣 谢信 +1 位作者 廖小乐 夏毅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0-1025,共6页
文章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在欧拉坐标系中采用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描述径向直叶片风机的气相湍流流动,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描述径向直叶片风机的粉尘与液滴的运动,同时考虑气、液、固三... 文章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在欧拉坐标系中采用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描述径向直叶片风机的气相湍流流动,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描述径向直叶片风机的粉尘与液滴的运动,同时考虑气、液、固三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Euler/DPM/DPM模型对风机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风机的气相流场较为复杂,具有强旋流特点;液滴相在风机叶轮的强烈扰动作用力下充满整个风机;大中粒径的固体颗粒基本被风机叶片上水膜捕捉,而小粒径的颗粒一部分被风机叶片捕捉或被甩到风机蜗壳壁面而被其上的水膜捕集,另一部分则会从风机出口逃逸。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三相流模型用于模拟风机内部三相流动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该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运行参数对风机除尘效率的影响及风机的结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软件 径向直叶片风机 欧拉坐标系 离散模型(dpm)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旋流器分离效果的数值模拟探究
4
作者 蒋立伟 刘亚运 +2 位作者 王传洋 贾繁硕 王广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5,共5页
针对半导体探针组件微加工后难以分离工件和切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称双旋流器结构,应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不同大小粒子固-固分离过程,以探究该新型结构的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 针对半导体探针组件微加工后难以分离工件和切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称双旋流器结构,应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不同大小粒子固-固分离过程,以探究该新型结构的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新结构两旋流器的旋向对分离效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其中间管道的长度则对粒子直径小于200μm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影响,而大于200μm时基本没有影响;与传统旋流器入口的状态下相比较,新设计的入口有明显分离效果,而传统入口加入的粒子几乎溢流而出;不同粒子组成的混合粒子流,对分离效果影响有限,在粒径大小达到300μm后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数值模拟 CFD 雷诺应力模型(RSM) 离散模型(d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LES的正十二烷喷雾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周涛涛 陈江锋 +2 位作者 韩省思 孟顺 张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6-1182,1212,共8页
为了研究超大涡模拟(very large eddy simulation,VLES)方法预测高压喷雾发展过程的能力,文章采用VLES方法耦合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对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pray A”正十二烷喷雾射流进行数值研究。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 为了研究超大涡模拟(very large eddy simulation,VLES)方法预测高压喷雾发展过程的能力,文章采用VLES方法耦合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对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pray A”正十二烷喷雾射流进行数值研究。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VLES方法与分别采用雷诺时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法和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VLES方法耦合DPM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燃油雾化的发展过程,在贯穿距、局部物理量以及喷雾形态上的预测结果优于RANS方法,且计算量相较于LES方法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涡模拟(VLES) 离散模型(dpm) 雾化 贯穿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沙池流场特性及泥沙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志鹏 谢新生 林开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8,134,共5页
沉沙池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水工建筑物,在处理泥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后续下级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采用标准k-ε模型,建立石门坎水电站现状、优化后的沉沙池模型,模拟了沉沙池内的三维流场,并运用离散相DPM模... 沉沙池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水工建筑物,在处理泥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后续下级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采用标准k-ε模型,建立石门坎水电站现状、优化后的沉沙池模型,模拟了沉沙池内的三维流场,并运用离散相DPM模型模拟了泥沙运动,得到了更加精细的沉沙池内水流形态、流速场分布及池内泥沙运动轨迹和沉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标准k-ε模型 数值模拟 沉降率 离散相d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状态下超大型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国朝 张建仁 +2 位作者 蔡春声 韩艳 李春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3,共7页
对运行状态下的某超大型双曲冷却塔的内表面平均风压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采用DPM模型结合UDF函数方法加入源项来研究某超大型冷却塔内表面平均风压分布;塔中水相采用了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而空气... 对运行状态下的某超大型双曲冷却塔的内表面平均风压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采用DPM模型结合UDF函数方法加入源项来研究某超大型冷却塔内表面平均风压分布;塔中水相采用了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而空气相采用欧拉方法模拟,较好地实现了冷却塔运行状态下的内外流场计算及其与传热传质的耦合计算,分析了运行状态下冷却塔横风向来流时的内压分布规律.无侧风工况下计算结果显示,塔运行过程中的内表面压力对称性良好,出水温度与实测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塔运行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侧风工况下得到塔内压力系数沿高度方向相应变大,而沿纬向变化不明显.同时讨论了中国规范对内表面压力系数的取值不完善之处,给出了建议取值,为超大型冷却塔设计过程中的内压计算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平均风荷载 数值模拟 传热传质 离散模型(d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磨粒流加工方法及近壁区域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计时鸣 李琛 +3 位作者 谭大鹏 张利 付有志 王迎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64-1772,共9页
为了解决模具细微结构化表面难以光整加工的问题,提出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SAF)无工具精密加工方法.通过为结构化表面配以约束模块,以构建磨粒流湍流流道,利用软性磨粒流与被加工表面的"无缝"接触特性及壁面效应,实现模具表... 为了解决模具细微结构化表面难以光整加工的问题,提出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SAF)无工具精密加工方法.通过为结构化表面配以约束模块,以构建磨粒流湍流流道,利用软性磨粒流与被加工表面的"无缝"接触特性及壁面效应,实现模具表面的无工具无死角光整加工.以Nikuradse实验方法为理论依据,分析软性磨粒流中固体相在近壁区的运动学和力学特性,得到适用于软性磨粒流加工的摩擦系数公式.采用标准k-ε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对软性磨粒流进行数学描述;利用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相容(SIMPLEC)算法,对不同入口速度时流道内的固体相压力分布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软性磨粒流固体相的压力衰减程度与入口速度成反比,并且固体相在流道内的运动轨迹呈无序状态.利用动态分析三维显示系统对流道内的颗粒运动轨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固体颗粒运动轨迹呈无序漩涡状,符合湍流形态的运动规律.搭建软性磨粒流加工平台并进行加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软性磨粒流的加工方法能够使工件表面粗糙度达到61.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表面 软性磨粒流(SAF) 近壁区 固体 离散模型(dpm)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井测斜泥浆脉冲发生器阀头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汤历平 刘宸希 +4 位作者 张磊 李富强 夏洪运 阳杰 丁俊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0-1140,共11页
直井测斜仪广泛应用于井下数据测量,其中传输数据的泥浆脉冲发生器的性能对所测数据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而泥浆脉冲发生器阀头的可靠性是保证井下数据高效、精确和完整传输的关键。首先,基于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直井... 直井测斜仪广泛应用于井下数据测量,其中传输数据的泥浆脉冲发生器的性能对所测数据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而泥浆脉冲发生器阀头的可靠性是保证井下数据高效、精确和完整传输的关键。首先,基于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直井测斜仪中脉冲发生器的结构,建立脉冲发生器阀头的物理及理论模型,基于冲蚀理论和薄壁孔节流模型等,确定影响脉冲发生器阀头性能的参数主要有节流孔槽口倾角α及阀头倾角β。其次,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研究不同节流孔槽口倾角α及阀头倾角β对阀头附近流场特性和阀头所受压强及其分布的影响,基于仿真分析确定最优阀头参数为α=25°、β=45°。最后,将参数优化后的阀头在滴西某井开展现场测试,通过与优化前的应用对比,测试结果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测斜仪 脉冲发生器 阀头 离散模型(dpm)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车身底部尘土污染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荣江 张淼 +1 位作者 胡宾飞 王青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622-5628,共7页
针对某商用车发动机舱冷却气流导致严重的扬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风扇不同转速下的车底扬尘模拟实验来确定导致扬尘的最低转速,对车底风速进行测试,确定扬尘风速的临界点。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在保证散热性能的前提下,比较了延... 针对某商用车发动机舱冷却气流导致严重的扬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风扇不同转速下的车底扬尘模拟实验来确定导致扬尘的最低转速,对车底风速进行测试,确定扬尘风速的临界点。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在保证散热性能的前提下,比较了延长护风圈和加导流板两种方案,发现延长50 mm的护风圈和增加10°的导流板扬尘效果最为显著。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车底风速降至扬尘临界点以下以及扬尘颗粒数减少75%。通过实车道路测试验证优化方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舱 扬尘控制 离散模型(dpm)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雪准则参数改进的高速列车转向架覆雪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宇 章博睿 +3 位作者 徐磊 田洪雷 张亚鹏 张清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4-682,共9页
采用Realizable k-ω湍流模型,耦合离散相模型(DPM),对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车底覆雪问题开展模拟研究.模拟中,考虑流场作用与颗粒-壁面碰撞特征2个方面,建立基于壁面阈值摩擦速度与颗粒-壁面捕捉角的壁面覆雪判别准则.选用Paradot开展的简... 采用Realizable k-ω湍流模型,耦合离散相模型(DPM),对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车底覆雪问题开展模拟研究.模拟中,考虑流场作用与颗粒-壁面碰撞特征2个方面,建立基于壁面阈值摩擦速度与颗粒-壁面捕捉角的壁面覆雪判别准则.选用Paradot开展的简单几何体覆雪试验作为原型,通过控制变量分析,对准则参数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讨论.与原型覆雪的结果对比表明,以往研究中对覆雪准则相关参数的取值偏小,建议改进2个判别参数,分别为1.0 m/s与60°.利用改进参数的准则,对我国现有运营某型号高速列车运行时的转向架覆雪进行模拟评估.结果表明,转向架易出现覆雪的区域主要位于部件背风侧壁面及连接角落,尤其是中部构架横梁与齿轮减速箱,后转向架覆雪分布区域更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转向架 离散模型(dpm) 壁面覆雪捕捉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quid desiccant evaporator driven by heat pump
12
作者 NIU Run-ping CHEN Xiao-yi +1 位作者 WANG Zi-ye KUANG Da-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197-2213,共17页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liquid-desiccant evaporator driven by a heat pump using FLUENT software,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liquid-desiccant evaporator driven by a heat pump using FLUENT software,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velocity field in the device were obtain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iquid-desiccant evaporator was studi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let solution varied between 21% and 30% and the pipe wall temperature between 30 and 50 ℃.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midification rate and the humidific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the solution flow rate,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pipe wall temperature. The humidification rate and humidifi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in inlet air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let solution. The humidification rat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but the humidifi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as the inlet air flow rate increased. The error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acceptable, meaning that our mode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humidifying evapor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pump condensation heat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liquid desiccant evaporator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