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汪进益 范慧敏 刘中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2-25,I0001,共5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2.50%(10/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 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 离体心脏 心肌梗死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液灌流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继红 朱佩芳 +1 位作者 刘大维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液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灌流模型 ,用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灌流液进行顺性灌注 2 0min ,随后再用等渗灌流液灌注 5min ,连续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量、心率、心输出量 (CO)、动脉压及左心室功能等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高渗盐液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灌流模型 ,用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灌流液进行顺性灌注 2 0min ,随后再用等渗灌流液灌注 5min ,连续观察冠状动脉血流量、心率、心输出量 (CO)、动脉压及左心室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并测心脏含水率。结果 含 16 5mmol LNa+ 的灌流液可明显增加CO、改善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 ;而用高于 2 15mmol LNa+ 的灌流液灌流时 ,最初有短暂但十分明显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 ,但 5~ 10min后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 ;各组在由高渗灌流液换为等渗时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都非常显著的增强。结论 高渗盐液能直接作用于心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 离体 高渗盐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和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20肽对大鼠离体灌流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靖辉 李菊香 +2 位作者 耿彬 任永生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原 (proadrenomedullin ,proADM)的不同肽段 ,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DM )和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 2 0肽 (proadrenomedullinN terminal 2 0 peptide ,PAMP)的心脏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Langendorff装置...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原 (proadrenomedullin ,proADM)的不同肽段 ,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 ,ADM )和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 2 0肽 (proadrenomedullinN terminal 2 0 peptide ,PAMP)的心脏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Langendorff装置灌流离体大鼠心脏 ,通过心室内的乳胶水囊经换能器连于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 ,观察不同浓度的ADM和PAMP对左心室内压 (leftventricularpressure ,LVP)、左室内压变化速率 (leftventricularpressure(dp/dtmax)、冠状动脉 (冠脉 )流量 (coronaryfluid ,CF)和心率 (heartrate,HR)的影响 ,并检测灌流后心肌组织cAMP含量。结果 :ADM (1 0 -1 1 ~ 1 0 -8mol·L-1 )灌流呈浓度依赖地降低心脏LVP和±dp/dtmax ;PAMP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上述心功能的指标 ,且较相同浓度的ADM作用强。PAMP与ADM依次以不同浓度梯度联合应用 ,较各药单用对上述心功能指标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 (1 0 -1 1 ~ 1 0 -1 0 mol·L-1 )时增强 ,而高浓度 (1 0 -9~ 1 0 -8mol·L-1 )削弱其心功能抑制效应。ADM和PAMP单独或联合应用时 ,冠脉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灌流液含有NO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抑制剂L NAME(Nω nitro L argininemethylester)时 ,ADM、PAMP或ADM联合PAMP灌流 ,其对L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20肽 大鼠 离体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研究羟苯氨酮对离体灌流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2 位作者 张日清 王小寅 范礼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胞内pH值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快 ,但是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却低于对照组 .羟苯氨酮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离体langendorff灌流大鼠心脏 羟苯氨酮 ^31P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琳 常勃勃 +3 位作者 曹婉雯 曹媛 杨文亮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2,共5页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辅酶A、乙酰辅酶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和灌流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观察给予丹参素...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辅酶A、乙酰辅酶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和灌流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观察给予丹参素和阳性药雷诺嗪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雷诺嗪能够增加心肌ATP储备,升高腺苷酸能荷值,降低心肌组织乳酸含量及含脂肪酸组乙酰CoA/CoA比值,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丹参素可以使大鼠离体心脏ATP含量及腺苷酸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对正常灌流组心肌组织乙酰CoA/CoA比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以降低添加脂肪酸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乙酰CoA/CoA比值,提示丹参素对病理状态下心肌脂肪酸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优化病理状态下的心肌能量代谢,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缺血再 心肌能量代谢 离体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今昔谈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锋 张海锋 高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0,F0003,共4页
关键词 离体心脏 系统 血液循环 心脏功能 科学问题 生理学家 突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在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深银 周远大 +1 位作者 刘庆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为建立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的离体模型,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观察尿酸在离体肾脏中排泄特点和丙磺舒对尿酸排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磺舒处理组,以含复方氨基酸和65g.L-1牛血清白... 目的为建立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的离体模型,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观察尿酸在离体肾脏中排泄特点和丙磺舒对尿酸排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磺舒处理组,以含复方氨基酸和65g.L-1牛血清白蛋白的K-H灌流液循环灌流90min,定时收集导尿管流出液和灌流液,测定其中菊粉、钠、葡萄糖及尿酸含量,计算肾功能参数和尿酸排泄情况。结果离体灌流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肾小管重吸收水、钠、葡萄糖百分率等肾功能参数在灌流的90min期间处于稳定的生理范围内;对照组灌流肾脏尿酸排泄分数、尿酸清除率及90min内总尿酸排泄量分别为30%、0.30ml.L-1和15μmol,与对照组比较,丙磺舒使离体肾脏尿酸排泄分别提高36%、54%和99%。结论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可用于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 尿酸排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哺乳动物心脏顺行性离体灌流技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靖 肖家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24-426,共3页
顺行性离体灌流心脏是在排除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脏的影响,左心室在确定的前、后负荷下做功的条件下,研究心脏各种固有特性(如收缩性、电生理特性、代谢活动等)的一种可靠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 顺行性离体灌流心脏是在排除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脏的影响,左心室在确定的前、后负荷下做功的条件下,研究心脏各种固有特性(如收缩性、电生理特性、代谢活动等)的一种可靠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介绍此项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心脏 顺行性 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Langendro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婵娟 潘昡 +1 位作者 赵明镜 鲁卫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1-26,F0003,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功能评价。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ontrol,n=12)和模型组(model,n=14)。两组均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持续灌注(95%O2+5%CO2过... 目的建立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功能评价。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ontrol,n=12)和模型组(model,n=14)。两组均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持续灌注(95%O2+5%CO2过饱和,左心室插入球囊压力管),K-H液持续灌注平衡20min后对照组K-H液持续灌注105 min;模型组同对照组平衡20 min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缘部位,造成局部停灌(缺血)30 min,而后剪断结扎线复灌(再灌注)75 min。伊文思蓝、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缺血面积;记录左心室压力及心率变化过程,比较各组平衡20 min、局部缺血30 min、再灌15 min、再灌30 min、再灌7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结果对照组血供正常,模型组局部缺血、梗死明显;对照组、模型组平衡末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局部缺血、再灌注各个观测时刻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模型组经历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漏出明显升高,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受损,心肌耗氧量升高。结论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灌注模型稳定可靠,掌握制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后,可顺利快速地成功制备,为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更接近临床疾病状态的实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langendorff离体心脏 局部缺血再 模型制备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最佳再灌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庆捷 文伟明 +4 位作者 钟国强 涂荣会 何艳 李烁 蒙滋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所需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下,35只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均分成5组:①Sham组,持续灌流210min;②~⑤IR组,全心停灌3...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所需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下,35只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均分成5组:①Sham组,持续灌流210min;②~⑤IR组,全心停灌30min,分别再灌注30min(IR 30min组)、60min(IR 60min组)、120min(IR 120min组)、180min(IR 180min组)。检测各时段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冠脉流出液量(coronary flow,CF)及其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采用2,3,5-氯三苯四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RPP及CF于IR 30min组及IR60min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LDH活力于IR 30min组及IR60min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IS于IR 60min组开始趋于稳定;心肌超微结构于Sham组保存良好,IR 30min组其次,而于IR 60min组、IR 120min组及IR 180min组破坏均较严重。结论:在Langendorff模型下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全心停灌再灌注,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后60min,60min是相对较合适的再灌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 注损伤 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食离体灌流鼠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书铎 王朝勋 +2 位作者 郭志宏 赵红艳 张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禁食24h的离体鼠心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异丙肾上腺素(ISO)的反应。方法:用每4min含不同浓度的NE或ISO的K-H液灌流进食和禁食离体鼠心。连续记录了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心率(HR)。结果:... 目的:研究禁食24h的离体鼠心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异丙肾上腺素(ISO)的反应。方法:用每4min含不同浓度的NE或ISO的K-H液灌流进食和禁食离体鼠心。连续记录了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心率(HR)。结果:对ISO和NE反应的量效曲线均右移。对ISO反应的禁食鼠的EC50高于进食鼠(禁食鼠1.00E-7.712±0.0426,进食鼠1.00E-8.28±0.0515n=4,P<0.001);对NE反应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进食鼠(禁食鼠46.80±6.34次/32分,进食鼠83.80±10.18次/32分,n=5,P<0.01)。对ISO反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禁食鼠心对NE和ISO的反应均受抑制。这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离体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endorff心脏灌流技术(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应用和发展
12
作者 李楠 张晨 +4 位作者 孙艳君 高晟玮 李多静 王心蕊 王保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0-1077,共8页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强、给药方便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常被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模型排除了其他器官系统、神经系统或体液等影响。本文对该技术的步骤、动物的选择、灌流模式、灌注液的选择、检测的...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强、给药方便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常被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模型排除了其他器官系统、神经系统或体液等影响。本文对该技术的步骤、动物的选择、灌流模式、灌注液的选择、检测的指标、缺血方式以及缺血和灌流时间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优缺点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 langendorff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红霞 吴勇杰 高明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研究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离体心脏缺血... 目的:研究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功能、心肌梗死范围、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损伤的影响。结果:DDPH能显著改善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功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结论: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H 离体心脏 缺血再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驱动对离体大鼠心脏的影响及Mg^(2+)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全生 李岩 +1 位作者 步斌 周祖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436,共3页
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并施加强度为10伏、频率为600次/分的电驱动,心脏表现出收缩舒张功能下降,乳酸脱氢酶(LDH)漏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 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并施加强度为10伏、频率为600次/分的电驱动,心脏表现出收缩舒张功能下降,乳酸脱氢酶(LDH)漏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生成增多及组织和线粒体Ca2+超载等变化。不同浓度Mg2+溶液灌注疲劳大鼠心脏后表明,适宜浓度的Mg2+对上述变化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 心脏 超速驱动 MG^2+ 运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及大鼠离体心脏希氏束电图的记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钮伟真 刘萍 +1 位作者 高燕丽 焦晓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希氏束电图 langendorff心脏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驱动对大鼠离体心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岩 颜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3,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疲劳状态下心脏的功能变化,以大鼠离体心脏为研究对象,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对离体心脏施加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驱动。研究表明,一定时间的超速驱动后,离体心脏出现明显缺血症状,心肌乳酸脱氢酶漏出增多,谷胱甘肽过氧化... 为进一步研究疲劳状态下心脏的功能变化,以大鼠离体心脏为研究对象,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对离体心脏施加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驱动。研究表明,一定时间的超速驱动后,离体心脏出现明显缺血症状,心肌乳酸脱氢酶漏出增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多,心肌组织和线粒体发生钙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 疲劳 langendorff 超速驱动 缺氧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敏 张明升 +1 位作者 王燕 梁月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离体大鼠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甘露醇20mmol/L组,甘露醇40mmol/L组,甘露醇60mmol/L组,每组8只。连续记录用药后60min冠状动脉流量、心脏...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离体大鼠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甘露醇20mmol/L组,甘露醇40mmol/L组,甘露醇60mmol/L组,每组8只。连续记录用药后60min冠状动脉流量、心脏收缩期左室主动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率与左室主动收缩压的乘积(RPP)、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甘露醇20mmol/L组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可逐渐升高LVDP、+dp/dtmax、RPP,60min时达最高。甘露醇40mmol/L升高LVDP,+dp/dtmax、RPP,30min左右达高峰后逐渐降低。甘露醇60mmol/L升高LVDP,+dp/dtmax、RPP,10min左右达高峰,随后衰减。高浓度甘露醇升高LVEDP,降低-dp/dtmax。结论:不同浓度甘露醇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高浓度甘露醇减弱左心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离体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心脏对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的摄取和利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宏 江文德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研究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FDP)被心肌细胞摄取和利用时的影响因素。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下,采用4种不同灌流液逆行循环灌流,通过测定灌流液中FDP的消耗量和心肌蛋白释出量,结合心脏作功总量,测... 研究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FDP)被心肌细胞摄取和利用时的影响因素。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下,采用4种不同灌流液逆行循环灌流,通过测定灌流液中FDP的消耗量和心肌蛋白释出量,结合心脏作功总量,测算心肌细胞摄取、利用FOP的情况。结果:在缺氧灌流和无葡萄糖的供氧灌流条件下,FDP组的心脏作功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循环灌流液中FDP的含量分别减少(16.2±2.8)%和(20.1±3.7)%;心肌蛋白释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缺氧、供能物质缺乏所导致心肌受损等异常条件下,更有利于外源性DDP跨膜进入心肌细胞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二磷酸果糖 langendorff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梗大鼠离体心脏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雁伟 王硕仁 王润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方法用离体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方法用离体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和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左心房电生理参数MAP90(56.3±2.7vs.64.5±8.7,P<0.05)显著延长,ERP MAP90(0.89±0.2vs.0.78±0.3,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右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67.6±14.1vs.134.1±26.7,P<0.001),ERP(55.0±3.53vs.69.0±8.9,P<0.05)明显延长,ERP MAP90(0.79±0.1vs.0.60±0.1,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左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87.2±15.7vs.168.8±31.2,P<0.001)也呈显著延长,ERP(59.0±4.2vs.90.0±17.7,P<0.001),ERP MAP90(0.65±0.081vs.0.54±0.090,P<0.05)呈显著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2)与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的MAP90离散度[(LVMAP90-RVMAP90)(17.0±6.5vs.51.4±28.7,P<0.001)]、ERP离散度[(LVERP-RVERP)(4.0±2.2vs.20.0±7.9)P<0.001]显著增加,基础周期为250ms。结论心梗大鼠心脏不同部位的MAP的复极时间都显著性延长,MAP90和ERP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离体心脏 不应期 大鼠 生理研究 生理参数 ERP 离散度 对比观察 不同部位 生理特点 心律失常 延长 周期 基础 电生理 减小 右心室 左心室 显著性 MAP 相比 心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动脉插管行Krebs⁃Henseleit液预交换的离体心脏灌注技术
20
作者 郭书栋 李彤 +5 位作者 米睿 郑伟锋 胡晓旻 齐振昌 宋元申 王成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在大鼠心脏离体过程中实现持续灌注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T组,n=10)和改进手术组(M组,n=10),分别用Langendorff传统离体心脏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将心脏离体后灌注,通过观察记录...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在大鼠心脏离体过程中实现持续灌注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T组,n=10)和改进手术组(M组,n=10),分别用Langendorff传统离体心脏方法和改进手术方法将心脏离体后灌注,通过观察记录心脏复跳、稳定时间,冠脉流量,各时间点心率(HR)以及心律失常评分情况来比较两组离体心脏功能。结果两组心脏离体后均可成功复跳;与传统组相比,改进组离体心脏存活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P<0.001),心脏全程无停止跳动;改进组冠脉流量在1、30 min、1、2 h时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离体心脏于再灌注1、5、10、15、30 min、1、2 h时的心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改进组所有离体心脏全程均未有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颈动脉插管行Krebs⁃Henseleit液(K⁃H液)预交换的心脏离体灌注技术能够实现不停跳、不停灌注、“零缺血”时间离体心脏,避免了心脏缺血再灌注的发生,更有利于离体后心脏功能的保持,提高离体心脏的存活时间,可为心脏离体研究提供更合适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离体心脏 颈动脉-主动脉交换 持续 不停跳 langendor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