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研究羟苯氨酮对离体灌流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永彬 罗雪春 +2 位作者 张日清 王小寅 范礼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 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利用3 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 ,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 6 0min缺血 6 0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胞内pH值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快 ,但是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却低于对照组 .羟苯氨酮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离体Langendorff大鼠心脏 羟苯氨酮 ^31P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琳 常勃勃 +3 位作者 曹婉雯 曹媛 杨文亮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2,共5页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辅酶A、乙酰辅酶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和灌流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观察给予丹参素...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流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辅酶A、乙酰辅酶A及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心肌组织中乳酸含量和灌流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观察给予丹参素和阳性药雷诺嗪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雷诺嗪能够增加心肌ATP储备,升高腺苷酸能荷值,降低心肌组织乳酸含量及含脂肪酸组乙酰CoA/CoA比值,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丹参素可以使大鼠离体心脏ATP含量及腺苷酸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对正常灌流组心肌组织乙酰CoA/CoA比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以降低添加脂肪酸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乙酰CoA/CoA比值,提示丹参素对病理状态下心肌脂肪酸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优化病理状态下的心肌能量代谢,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缺血再 心肌能量代谢 离体心脏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最佳再灌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庆捷 文伟明 +4 位作者 钟国强 涂荣会 何艳 李烁 蒙滋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所需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下,35只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均分成5组:①Sham组,持续灌流210min;②~⑤IR组,全心停灌3...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所需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下,35只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均分成5组:①Sham组,持续灌流210min;②~⑤IR组,全心停灌30min,分别再灌注30min(IR 30min组)、60min(IR 60min组)、120min(IR 120min组)、180min(IR 180min组)。检测各时段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冠脉流出液量(coronary flow,CF)及其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采用2,3,5-氯三苯四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RPP及CF于IR 30min组及IR60min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LDH活力于IR 30min组及IR60min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IS于IR 60min组开始趋于稳定;心肌超微结构于Sham组保存良好,IR 30min组其次,而于IR 60min组、IR 120min组及IR 180min组破坏均较严重。结论:在Langendorff模型下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全心停灌再灌注,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后60min,60min是相对较合适的再灌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灌流 注损伤 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红霞 吴勇杰 高明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研究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离体心脏缺血... 目的:研究l-(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功能、心肌梗死范围、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损伤的影响。结果:DDPH能显著改善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功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结论:DDPH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H 离体心脏灌流 缺血再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马晨 张善飞 +3 位作者 曹彦光 张琳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CA)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不含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和丹参注射液均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对AcCoA/CoA值没有显著影响,而丹参注射液显著降低了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加入丹参注射液会导致DCA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降低。丹参注射液可使离体大鼠心脏中ATP含量升高,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抑制离体大鼠心脏中脂肪酸的氧化,提高心肌能量代谢的效率,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能量代谢 离体心脏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黄黎华 陈渊成 +4 位作者 程昱 何华 司倩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53,共6页
通过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各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4个成分外加组。大鼠离体心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心肌组织中乙酰辅酶A(Ac... 通过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各水溶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大鼠离体心肌能量代谢调节的影响。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和4个成分外加组。大鼠离体心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时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心肌组织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及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等药效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外加原儿茶酸(PA)组显著降低AcCoA/CoA比值(P<0.05),显著升高总腺苷(TAN)和腺苷酸能荷(AEC)(P<0.05);外加丹酚酸B(SalB)组所造成的影响与外加PA类似,但对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总体弱于PA。对实验数据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采用Garson算法计算4种水溶性成分对药效指标的贡献率。各成分对脂肪酸代谢类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类指标的影响排序从大到小依次均为:PA、SalB、SalA、DSS;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受各成分含量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PA、SalB、DSS、SalA。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水溶性成分含量的改变能增加心肌ATP储备,升高腺苷酸能荷值,同时降低心肌组织中AcCoA/CoA比值,从而提高心肌能量代谢效率,这种作用尤以丹参注射液中酚酸类物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能量代谢 贡献率 离体心脏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受体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武雯涛 韩清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治疗心力衰竭的受体机制。方法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衰模型。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卡维地洛、普奈洛尔(PRL)和特异性的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阻滞剂SR59230A对正常大鼠...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治疗心力衰竭的受体机制。方法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衰模型。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卡维地洛、普奈洛尔(PRL)和特异性的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阻滞剂SR59230A对正常大鼠和心衰大鼠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比较各种药物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同时取静脉血测定正常组和心衰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①心衰组的心功能指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NE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组。②PRL作用于ISO灌流后的离体心脏时,心衰组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降低40.37%±2.52%,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41.36%±1.10%;CAR作用于ISO灌流后的离体心脏时,心衰组的+dp/dtmax降低24.73%±3.60%,-dp/dtmax降低22.05%±1.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使用CAR后的心功能指标较用PRL后有改善。③CAR作用于离体心脏时,心衰组的+dp/dtmax增加41.57%±14.98%,-dp/dt增加33.39%±6.41%;特异性的β3AR阻滞剂SR59230A作用于心衰的离体心脏时+dp/dtmax增加45.75%±2.64%,-dp/dtmax增加42.81%±9.62%,心功能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R治疗心衰的另一种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β3AR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离体心脏灌流 卡维地洛 SR59230A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花粉多糖及其酯化物对离体蟾蜍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瑜 石丽花 +2 位作者 刘媛 刘志河 耿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利用常规离体蟾蜍心脏灌流法,通过生理记录仪经张力换能器系统描记心脏活动,观察了60%马尾松花粉多糖及其硫酸酯化多糖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并用普萘洛尔、氯化镉、维拉帕米等药物对心肌上的特异受体进行阻断,初步探讨了... 利用常规离体蟾蜍心脏灌流法,通过生理记录仪经张力换能器系统描记心脏活动,观察了60%马尾松花粉多糖及其硫酸酯化多糖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并用普萘洛尔、氯化镉、维拉帕米等药物对心肌上的特异受体进行阻断,初步探讨了酯化多糖对心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60%多糖有降低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的作用,酯化60%多糖则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两者对心率都没有影响;酯化60%多糖可以逆转普萘洛尔、氯化镉对心肌的抑制作用,而在维拉帕米存在的情况下,其正性肌力作用受到抑制,说明酯化多糖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是通过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介导完成,而与β1受体无关。因而,加深研究酯化多糖影响心脏生理活动的的分子机制,对治疗相关疾病和开发松花粉多糖具有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花粉多糖 酯化多糖 蟾蜍 离体心脏灌流 心肌收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预处置、丹参素与血管紧张素Ⅱ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李向青 马丽英 +2 位作者 王孝铭 傅国辉 徐长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248-248,共1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预处置、丹参素与血管紧张素Ⅱ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150086)李向青,马丽英,王孝铭,傅国辉,徐长庆本文用Wister雄性大鼠,以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为模型...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预处置、丹参素与血管紧张素Ⅱ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150086)李向青,马丽英,王孝铭,傅国辉,徐长庆本文用Wister雄性大鼠,以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为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预处置(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 丹参素 血管紧张素Ⅱ 离体心脏灌流 马丽英 大鼠 高能磷酸化合物 心肌再注损伤 单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早期表达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华 陈志坚 +4 位作者 廖玉华 程翔 刘坤 王敏 郭和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和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探讨AMI后TNF-α早期表达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手术组(MI组)和假手术组(S组)。分10、20、30、60分钟、3、6、12...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和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探讨AMI后TNF-α早期表达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设手术组(MI组)和假手术组(S组)。分10、20、30、60分钟、3、6、12小时共7个时间点记录大鼠心电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MI后各时间点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TNF-α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TNF-α对单个心肌细胞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与S组相比,MI组心肌组织中TNF-α从10分钟起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表达明显升高(P<0.05)。MI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在各时间点均高于S组(P<0.05),并且与TNF-α分泌的时间窗重叠。200U/mlTNF-α灌流能够引起离体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经2mg/kg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螯合剂)预处理后同等浓度的TNF-α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较前明显地减少(P<0.05)。200U/ml的TNF-α可使大鼠心肌细胞胞内钙荧光强度短时间内增加121.0%±13.3%。结论:大鼠急性梗死后TNF-α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相关,其机制可能与TNF-α使心肌细胞胞内钙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室性心律失常 离体心脏灌流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心肌功能障碍的常规超声心动图与组织多普勒成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单光华 徐雅倩 +9 位作者 唐翔诩 李红梅 王彦平 黎凯颖 邢云 戴晓萌 杨多猛 吕秀秀 陆大祥 王华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利用脓毒症大鼠模型,比较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大鼠心肌内在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22只大鼠随机分成CLP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1只。利用ELISA和Western... 目的:利用脓毒症大鼠模型,比较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大鼠心肌内在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22只大鼠随机分成CLP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1只。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离体心脏灌流、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LP术后6 h,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及左心室ICAM-1和VCAM-1表达显著升高,左心室±dp/dtmax显著降低,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与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但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二尖瓣血流速度E波峰值和A波峰值显著降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峰值和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峰值显著降低,而E/E’比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E’波峰值和A’波峰值分别与-dp/dtmax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和0.520,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可以有效评价脓毒症早期心肌内在舒张功能障碍,E’与A’峰值可以作为检测左室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功能障碍 离体心脏灌流 组织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CLP模型大鼠在脓毒症早期即发生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翔诩 杨多猛 +5 位作者 邢云 李红梅 吕秀秀 王彦平 陆大祥 王华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2-837,共6页
目的:利用轻度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比较脓毒症大鼠心功能与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组,分别于手术后6 h、9 h和12 h用Langendorff装置检测大鼠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 目的:利用轻度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比较脓毒症大鼠心功能与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组,分别于手术后6 h、9 h和12 h用Langendorff装置检测大鼠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并测定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TNF-α水平以及大鼠肝、肾功能和肺湿/干重比值。结果:轻度CLP术后10 d,大鼠的死亡率为26.7%。CLP术后9 h与12 h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CLP术后6 h,心肌TNF-α、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CLP术后9 h心肌TNF-α和VCAM-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LP术后9 h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12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高于假手术组。而术后6 h、9 h和12 h,大鼠血尿素氮水平、肺湿/干重比与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轻度CLP模型大鼠在脓毒症发生后6 h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增多,9 h后即发生心肌内在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其发生早于肝、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功能障碍 离体心脏灌流 多器官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理学实验课中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尝试
13
作者 刘盛田 张万琴 李君忱 《现代教育管理》 1985年第1期76-77,共2页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我们在82级同学的生理实验中,进行了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的尝试。现提出供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们的做法大致如下:首先将实验设计作为一次正规实验课,把它摆在整...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我们在82级同学的生理实验中,进行了让同学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的尝试。现提出供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们的做法大致如下:首先将实验设计作为一次正规实验课,把它摆在整个实验课之后,因为我们设想,在同学进行了16周生理实验课之后,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生理实验技术和方法。唯有这样,对所提出的生理问题才能用生理学实验方法进行思维和设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实验课 实验设计 生理问题 批评指正 次正规 实验质量 实验指导 离体心脏灌流 动作电位 交互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