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泥炭藓沼泽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承勇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134-138,共5页
2001-2007年,对东南地区首次发现的位于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泥炭藓沼泽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地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内的泥炭藓沼泽共有水竹—泥炭藓沼泽、水竹—垂穗石松沼泽、灯心草沼泽、泥炭藓沼泽、睡莲... 2001-2007年,对东南地区首次发现的位于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泥炭藓沼泽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地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内的泥炭藓沼泽共有水竹—泥炭藓沼泽、水竹—垂穗石松沼泽、灯心草沼泽、泥炭藓沼泽、睡莲浮水植物群落等5种植被类型,其中维管束植物有4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泥炭藓沼泽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福建林业》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1988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永安市,总面积1.l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的长苞铁杉林、原生性的猴头杜鹃林、南方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中亚热带常... 1988年1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永安市,总面积1.l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的长苞铁杉林、原生性的猴头杜鹃林、南方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省级自然保护区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长苞铁杉林 主要保护对象 猴头杜鹃 山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传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13-1217,共5页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稳定性等7项指...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RS、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稳定性等7项指标对该自然保护区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且破碎化程度低,植被的保护较完整;居民点的斑块数多,孔隙度最大,对景观类型的形成有主要的影响;景观类型多样性以类型斑块数最大,类型面积最小。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19,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RS和GIS 宝岩自然保护区 福建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天然柳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景 何东进 +4 位作者 洪伟 郑开基 王其炳 蔡昌棠 刘进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2-426,共5页
以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柳杉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聚集强度指标法、Iwao M^*-x^-的回归与Taylor幂法则对不同海拔天然柳杉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天然柳杉林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其中... 以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柳杉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聚集强度指标法、Iwao M^*-x^-的回归与Taylor幂法则对不同海拔天然柳杉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天然柳杉林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1200~1600m与1000—1200m海拔时呈现聚集分布,900~1000m为均匀分布。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取样尺度下格局变化进行分析,25m^2取样单元时柳杉种群聚集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然林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度指标 宝岩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花丹 何东进 +6 位作者 游巍斌 蔡昌棠 刘进山 赵敬东 肖石红 纪志荣 黄彬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75-81,共7页
借鉴国内研究成果结合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将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划分为支持服务(包括有机质生产、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供给服务(包括原材料)、调节服务(包括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释氧、固土保肥)、文化服务(包括科研... 借鉴国内研究成果结合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将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划分为支持服务(包括有机质生产、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供给服务(包括原材料)、调节服务(包括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释氧、固土保肥)、文化服务(包括科研服务、生态旅游),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进行货币价值估算。结果表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能值3.22×1020sej/a,能值价值2.96亿元/a,其中支持服务能值1.44×1019sej/a,价值1 320万元/a;供给服务能值1.00×1020sej/a,价值9 200万元/a;调节服务能值1.93×1020sej/a,价值1.77亿元/a;文化服务能值1.44×1019sej/a,价值1 320万元/a。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净化空气>原材料>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科研服务>有机质生产>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生态旅游。生物遗传信息的服务功能能值4.43×1021sej,价值达40.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能值货币价值 能值分析 宝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林巧香 何东进 +5 位作者 洪伟 覃德华 刘进山 蔡昌棠 黎录松 李霖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5,301,共6页
利用3S技术,系统分析了1992—2001年间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该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二者占总面积的75%。除常绿针阔混交林外,各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以竹林的面积增幅... 利用3S技术,系统分析了1992—2001年间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与动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混交林为该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二者占总面积的75%。除常绿针阔混交林外,各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以竹林的面积增幅最大为32.94 hm2,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其面积增加32.22 hm2,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增幅最小。泥潭藓沼泽的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密度最大,分别为0.511、5.835、0.163,且呈减少的趋势,常绿阔叶林的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形状近圆指数和分维数值较大,分别为1.916、0.706、1.084,亦呈下降的趋势,而落叶阔叶林和泥潭藓沼泽的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接近于1,且斑块形状近圆指数在0.4左右,各森林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不明显。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总体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有所增加,优势度有所减少,但3个指标的变化幅度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演变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天然柳杉林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开基 何东进 +5 位作者 洪伟 刘进山 蔡昌棠 王其炳 李晓景 刘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柳杉林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不同海拔柳杉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柳杉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均呈现“中等海拔...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柳杉林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不同海拔柳杉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柳杉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均呈现“中等海拔高度最低”但峰值偏向高海拔的特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但峰值偏向高海拔的特点。群落物种多样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这表明了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柳杉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一致性。1200-1600m高海拔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因此物种多样性最高;而1000~1200m和9001000m中低海拔地区的人为破坏使得该海拔柳杉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柳杉 然林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演替长期动态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彦 何东进 +3 位作者 周梦遥 刘进山 蔡昌棠 游巍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36-3649,共14页
气候变化将会对森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林龄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准确预测森林景观演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能够为科学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珍稀物种保护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LAND... 气候变化将会对森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林龄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准确预测森林景观演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能够为科学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珍稀物种保护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LANDIS Pro 7.0与LINKAGES模型,模拟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树种在2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4.5和RCP8.5)下未来300年的森林植被演替动态,分析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毛竹、马尾松、猴头杜鹃、长苞铁杉以及杉木的潜在面积分布与景观格局指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各树种的景观分维度均介于1.03—1.08,保护区内各景观斑块相对简单规则。毛竹、猴头杜鹃和杉木聚集度下降趋势明显而斑块密度显著上升,长苞铁杉随演替进行面积逐渐减少而聚集度相对较高且斑块密度剧增,马尾松斑块密度缓慢增加而聚集度先降后升,随气候变化这些树种的景观完整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在RCP8.5气候情景下景观破碎化更严重。而气候变化对阔叶林与柳杉的影响则较小,且阔叶林在演替期间斑块密度下降而聚集度稳中有增,潜在面积分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气候变化,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演替最终将朝着“常绿阔叶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为辅”的群落组成演变,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景观演替 LANDIS模型模拟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喜生 戴官粦 邱荣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以研究区2005年SPOT5多波段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以此对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而珍贵针叶林(主要为长苞铁杉)... 以研究区2005年SPOT5多波段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以此对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而珍贵针叶林(主要为长苞铁杉)斑块面积、斑块形状、邻近度指数、分形指数均较小,但平均最近距离较大,说明其自相似性强,斑块形状有规律,斑块的几何形状趋近于简单,受干扰的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群落乔木层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静 罗建 +4 位作者 何东进 游惠明 游巍斌 赵敬东 林巧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第3期186-193,共8页
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不同长苞铁杉群落乔木层的生态位特征。优势种长苞铁杉在3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均较大,Levins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3)>长苞铁杉—青冈混交... 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系统分析了不同长苞铁杉群落乔木层的生态位特征。优势种长苞铁杉在3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均较大,Levins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3)>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0.95)>长苞铁杉纯林(0.93);Hurlbert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0.96)>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0.84)>长苞铁杉纯林(0.75)。各类型长苞铁杉群落生态位重叠分配格局增减不一,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3个群落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布趋势也不同,整体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依次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20.42%)>长苞铁杉纯林(20.16%)>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19.78%),差异不明显。研究区内长苞铁杉生态位宽度及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均较大,其利用环境资源的程度高,对环境的适应与竞争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苞铁杉 群落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黎茂彪 罗明永 +2 位作者 蔡庆民 黄东明 詹新标 《云南林业科技》 1999年第4期49-52,共4页
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区种子植物150 科579 属1 281种及变种、变型。区系成分丰富, 含单型和少型种较多, 区系植物较古老, 成分过渡明显。根据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泛热带和热带分布的热... 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区种子植物150 科579 属1 281种及变种、变型。区系成分丰富, 含单型和少型种较多, 区系植物较古老, 成分过渡明显。根据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泛热带和热带分布的热性成分百分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不同群落结构与空间格局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绍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44-48,共5页
用群落数量统计学方法对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空间格局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径级数的增大,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个体数量分布呈持续减少趋势... 用群落数量统计学方法对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空间格局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径级数的增大,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个体数量分布呈持续减少趋势,分享度持续下降;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个体数量随径级数增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再下降的双峰结构,分享度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下降;3种群落乔木层高度级分布趋势相似,随着高度级增加基本呈现先增后减的双峰结构,均在Ⅳ级达到最大值,长苞铁杉纯林的分享度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结构,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和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结构;长苞铁杉纯林种群空间格局在10 m×10 m、10 m×20 m和20 m×30 m 3种尺度下主要为聚集分布,但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加,长苞铁杉种群在纯林中呈现分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群落生态学 数量特征 空间格局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混交林粗木质残体蓄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苏闽 何东进 +4 位作者 朱乃新 肖石红 游巍斌 刘进山 蔡昌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31-2338,共8页
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长苞铁杉混交林(A^D)粗木质残体(CWD)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风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不同类型(倒木、枯立木、树桩)和不同腐烂程度(Ⅰ~Ⅴ级,腐烂由轻到重)CWD的蓄水能力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长苞铁杉混交林(A^D)粗木质残体(CWD)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风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不同类型(倒木、枯立木、树桩)和不同腐烂程度(Ⅰ~Ⅴ级,腐烂由轻到重)CWD的蓄水能力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CWD有效拦蓄量在不同长苞铁杉混交林下表现为:长苞铁杉+石栎+马尾松混交林(B,14.21t/hm2)>长苞铁杉+甜槠+青冈混交林(C,7.78t/hm2)>长苞铁杉+青冈+深山含笑混交林(D,6.99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A,4.74t/hm2),而在各CWD类型下表现为:倒木(19.579t/hm2)>枯立木(8.494t/hm2)>树桩(5.661t/hm2)。(2)各长苞铁杉混交林CWD的蓄水量和蓄水速率在蓄水过程中都表现为B>D>C>A,而在脱水过程中都表现为B>C>A>D。(3)不同腐烂等级的CWD按其蓄水量、蓄水速率和脱水速率大小排列皆为:Ⅱ级>Ⅵ级>Ⅲ级>Ⅴ级>Ⅰ级。研究表明:CWD蓄水量的大小差异与群落类型、腐烂等级、CWD本身持水性等因素有关,其蓄水和脱水的速率与其持水量、蓄积量以及腐烂等级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CWD的自然持水率随腐烂等级增加呈增加趋势,而且腐烂等级越高CWD蓄水速率变化也越明显,CWD腐烂等级对其蓄水能力影响较大;倒木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并在蓄积量上远大于树桩和枯立木,对降雨有较强的实际拦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苞铁杉 混交林 粗木质残体(CWD) 蓄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泥炭沼泽湿地持水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简立燕 肖石红 +4 位作者 张中瑞 何东进 洪伟 刘进山 蔡昌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419,425,共7页
【目的】探讨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穗石松类型、水竹类型、灯芯草类型和泥炭藓类型等4种泥炭沼泽湿地的土壤层持水能力、苔藓层持水能力和吸水速率,为泥炭藓沼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研究区4种类型泥... 【目的】探讨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穗石松类型、水竹类型、灯芯草类型和泥炭藓类型等4种泥炭沼泽湿地的土壤层持水能力、苔藓层持水能力和吸水速率,为泥炭藓沼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研究区4种类型泥炭沼泽0-20 cm土壤和苔藓枯落物层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物理性质、持水特性和苔藓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4种类型泥炭沼泽土壤容重依次为:垂穗石松类型〉泥炭藓类型〉水竹类型〉灯芯草类型,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水竹类型〉泥炭藓类型〉灯芯草类型〉垂穗石松类型,土壤贮水量依次为:水竹类型〉泥炭藓类型〉垂穗石松类型〉灯芯草类型。4种泥炭沼泽苔藓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4种类型泥炭沼泽苔藓枯落物层自然持水量、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分别为5.5-16.1 t/hm2,31.8%-47.2%,20.1-198.4 t/hm2,330.0%-805.5%。【结论】综合比较4种类型泥炭沼泽的持水性能,泥炭藓类型持水能力较好,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泥炭沼泽 苔藓枯落物层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清玲 苏建华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5期21-23,共3页
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丰富 ,有 5 30种 (含种以下等级 ,以下同 ) ,隶属 113科 2 92属。按其观赏部位及用途可分为 :观花植物 2 0 5种 ;观果植物 85种 ;观叶植物 12 3... 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丰富 ,有 5 30种 (含种以下等级 ,以下同 ) ,隶属 113科 2 92属。按其观赏部位及用途可分为 :观花植物 2 0 5种 ;观果植物 85种 ;观叶植物 12 3种 ;垂直绿化植物 70种 ;地被植物 4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自然保护区 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域空气负离子特征研究
16
作者 郭宁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6期39-43,47,共6页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域为研究对象,测定空气离子浓度、海拔、温度、湿度等指标,计算空气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域10个监测点的负离子浓度值均高于1 000个/cm3,并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域为研究对象,测定空气离子浓度、海拔、温度、湿度等指标,计算空气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域10个监测点的负离子浓度值均高于1 000个/cm3,并在上午10∶00和下午16∶00左右出现峰值,中午时段为低谷;空气质量指数(CI)为11.301~51.863,单极系数(q)为0.045~0.336,达到评价A级标准(最清洁);评价区内的空气质量远高于市区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湿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此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对缓解久居城市人群的身心压力、改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旅游开发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质量 生态旅游区域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重要历史文物——福建天宝岩禁碑的发现与科学价值
17
作者 郑凌峰 马涛 陈家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6-39,共4页
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朴素的自然保护观,禁约文化和禁碑在历史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曾起到过重要作用。2002年,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反映中国自然保护史的重要文物——三块文字完整的清朝禁碑。通过对碑文文字的辨识和解读,我... 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朴素的自然保护观,禁约文化和禁碑在历史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曾起到过重要作用。2002年,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反映中国自然保护史的重要文物——三块文字完整的清朝禁碑。通过对碑文文字的辨识和解读,我们发现禁碑的主要内容除了严禁采伐竹木、保护好森林外,还包含着许多规范乡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内容,而且具备了比较全面的就地保护的管理办法,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的雏形。文章讨论了禁碑对于自然保护的历史意义,指出它们对于塑造和保持群众的自然保护观念以及协调自然保护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研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立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在当前保护区管理中做好社区宣传、联防、共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禁碑 自然保护 保护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IS模型的福建天宝岩森林景观演替动态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梦遥 游巍斌 +5 位作者 林美娇 刘君成 林雪儿 何东进 刘进山 蔡昌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2,共11页
【目的】了解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为保护区制定管理政策保护珍稀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300年(2016—2316年)的森... 【目的】了解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演替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为保护区制定管理政策保护珍稀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300年(2016—2316年)的森林景观演变进行模拟,采用Fragstats 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树种面积变化、景观聚集度、分维度、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对各个树种在模拟时间内的龄级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在演替时段内,除毛竹林外所有树种斑块分维度均在1.00~1.06之间,表明其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且变化不大。多样性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变化速度在逐渐变缓,表明树种逐渐趋于稳定。阔叶林聚集度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其面积则始终保持增长,至演替结束,以成熟林和幼龄林为主;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聚集度在整个演替时段内呈增加趋势,其面积在演替中后期有所增加,且以幼龄林的增加为主;杉木林面积在前150年增长,此期间幼龄林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后150年面积保持稳定,至演替结束,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聚集度虽保持稳定但略有增加;柳杉林聚集度在演替前100年保持稳定而后200年有所降低,至演替后期,整个柳杉林以过熟林为主,中龄林次之;马尾松林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均以过熟林为主,幼龄林和中龄林比例很低;毛竹林在演替后期以过熟林占据主要地位,其次是成熟林;且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演替期间聚集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天宝岩森林景观的演替会依据一定的规律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演替;马尾松林、柳杉林、毛竹林在群落中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被取代;杉木林、长苞铁杉林和猴头杜鹃林,在演替时段内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IS模型 森林景观 自然演替 宝岩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天宝岩不同长苞铁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比较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雄俊 刘君成 +5 位作者 温鑫鸿 游巍斌 巫丽芸 刘进山 蔡昌棠 何东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以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W.C.Cheng)Hu ex C.N.Page]纯林、长苞铁杉-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Phyllosta... 以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W.C.Cheng)Hu ex C.N.Page]纯林、长苞铁杉-青冈(Quercus glauca Thunb.)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ere)J.Houzeau]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型林窗内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种长苞铁杉林林窗和非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的季节差异总体达到了显著水平,季节动态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于夏季和秋季;林窗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土壤MBC含量,林窗与非林窗间的土壤MBC含量差异总体达到了显著水平,大部分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高于非林窗,而林窗间的土壤MBC含量总体差异不显著。各林窗内土壤MBC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长苞铁杉纯林相比,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春季和秋季的大、中林窗内土壤MBC含量较高,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春季和夏季的大、小林窗内土壤MBC含量较高。总体上看,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和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林窗内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和-0.638。综上所述,相较于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长苞铁杉-青冈混交林和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林窗内的土壤MB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较高,这2种混交林以及林窗的形成均能较好地改善林内小气候,增强土壤肥力,促进保护区内长苞铁杉林的土壤碳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林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何小娟 何东进 +5 位作者 洪伟 苏炳霖 杨俊 李霖 蔡昌棠 刘进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4-738,共5页
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均说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型,这是由猴头... 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均说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型,这是由猴头杜鹃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间种内关系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决定的。最后,根据Iwao回归方程,计算了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岩自然保护区 猴头杜鹃 空间分布格局 最适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