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地区温泉对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1
作者 廖丽霞 陈伟 周跃勇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5,共14页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 为监测预测闽台地震,沿福建地区主要构造部位布设了16个温泉点,构建了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观测温泉气体中的氦氖碳同位素、氢气浓度及体积占比、气体流速、水化学离子等用于短临地震预测研究。基于2021年1月—2023年6月这16个温泉点的地球化学参数观测结果,探讨了其对研究时段内以2022年中国台湾花莲ML6.8震群为代表的中国台湾地区发生的芮氏6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1) 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福建地区温泉地球化学出现群体性异常且具重现性。温泉气体表现突出,以高值异常为主;水化学离子主要呈趋势上升、持续高值、震荡等异常形态;这些异常对强震发震时间具有较好的短临和短期预测意义。(2)福建地区的构造背景与中国台湾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关联性较强。台湾地震多为板块碰撞俯冲引起,其应力能通过深大断裂的深部动力传导引起福建温泉的响应,导致温泉气体及水化学离子产生异常;福建地区特有的中酸性岩浆岩地球化学背景也是水化学离子映震灵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 预测指标 福建地区温泉 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网 温泉气 水化学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4月18—19日福建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
作者 罗菁 许庆文 童凌青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72-174,共3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4月18—19日出现在福建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浅槽和南支槽东移过境,低层处的切变东移、南压、低层处的风速辐合强度较大及地面辐合线持续维持是...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4月18—19日出现在福建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浅槽和南支槽东移过境,低层处的切变东移、南压、低层处的风速辐合强度较大及地面辐合线持续维持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此次降水天气过程的比湿数值不大,说明绝对水汽含量不高,降水强度不大。天气实况中仍有部分站点观测到暴雨天气,可选择850 hPa低空处比湿数值14 g/kg作为福建省暴雨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场配置为向上输送水汽和能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了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19日夜间层结的较不稳定是导致降水强度偏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大棚稻菜瓜双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杜文丽 陈中钐 +2 位作者 高山 黄文增 许端祥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7期29-32,共4页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升效益,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越冬早春瓠瓜—单季晚糯稻轮作和越冬早春瓠瓜—夏茬厚皮甜瓜—秋冬茬大白菜轮作双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福建...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升效益,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越冬早春瓠瓜—单季晚糯稻轮作和越冬早春瓠瓜—夏茬厚皮甜瓜—秋冬茬大白菜轮作双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福建地区及气候相似区域大棚蔬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大棚 稻菜瓜 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力改正的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及福建地区的应用
4
作者 唐晗晗 郭良辉 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68-2682,共15页
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是获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重力数据的引入可改善传统接收函数H-κ叠加法在壳内多次波信号不清晰时估计不准的问题.在大地热流较高的地区,热重力扰动成为布格重力异常的不可忽略的... 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是获取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重力数据的引入可改善传统接收函数H-κ叠加法在壳内多次波信号不清晰时估计不准的问题.在大地热流较高的地区,热重力扰动成为布格重力异常的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常规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并不适用.本文给出基于热重力改正的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通过热重力改正削弱热异常对重力数据的影响,同时采用接收函数Ps震相与重力数据的联合约束算法,避免多次波不清晰而引入误差的问题,实现高热流背景地区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的有效估计.模型测试验证了本文技术的有效性和稳健性,给出了启动热重力改正的阈值(-10 mGal).典型高热流背景的福建地区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地壳向沿海地区减薄(约28 km),闽西和闽东南地区泊松比偏高(>0.26),暗示其下方存在地壳减薄的同时伴随着幔源物质的底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力 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 福建地区 地壳厚度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灵芝主栽品种与栽培技术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剑 吴汉琼 +4 位作者 乐紫凌 吴诚鑫 陈躬国 刘国辉 金高平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近年来福建地区灵芝主栽品种有3种,即沪芝1号、仙芝楼S3、武芝2号。通过对3个主栽品种进行调研,总结出福建地区大规模栽培的灵芝主栽品种的特性、栽培季节选择、栽培设施、栽培技术、虫害防控技术等。沪芝1号栽培地域广泛,为传统袋栽的... 近年来福建地区灵芝主栽品种有3种,即沪芝1号、仙芝楼S3、武芝2号。通过对3个主栽品种进行调研,总结出福建地区大规模栽培的灵芝主栽品种的特性、栽培季节选择、栽培设施、栽培技术、虫害防控技术等。沪芝1号栽培地域广泛,为传统袋栽的品种,主要特点为产量高、孢子多。仙芝楼S3主要在南平地区栽培,可采用段木栽培和袋式栽培,由太空诱变选育而得,主要特点为抗杂菌力强,产量较高,多糖和三萜含量高。武芝2号主要在龙岩地区栽培,为段木栽培的紫芝品种,菌丝长势强,抗病性强,染菌率低。通过调研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品种 栽培技术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晖 米宁 +3 位作者 徐鸣洁 王良书 李华 于大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利用在福建地区布置的1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流动台站和8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计算,运用H-k搜索叠加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的平均地壳厚度H与波速比k(=VP/VS),并运用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得到了0~80km范围内的地壳和上地幔... 利用在福建地区布置的1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流动台站和8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计算,运用H-k搜索叠加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的平均地壳厚度H与波速比k(=VP/VS),并运用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得到了0~80km范围内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H-k叠加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地壳厚度在28.4~32.8km范围内,从内陆到沿海变薄,从南到北变厚;沿着NW—SE方向,泊松比分布有分带特征,沿海地区泊松比高于内陆地区;同时表明,该地区地壳可分为上、中、下地壳,地壳结构横向差异较明显,多个台站下方可发现壳内低速层,沿海地区上地幔顶部平均速度相对低,可能暗示了深部存在热异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S波速度结构 壳内低速层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震源机制解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松建 丁学仁 +1 位作者 陈为伟 陈祥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32,共6页
研究了1996—2005年福建及邻区5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和6组综合震源机制解,认为福建地区现今构造运动主要以拉张走滑运动为主,主压应力轴(P轴)总体为NW方向(300-320°)。其中,沿海地区,地震破裂以走滑运动为主;内陆地区,地震... 研究了1996—2005年福建及邻区5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和6组综合震源机制解,认为福建地区现今构造运动主要以拉张走滑运动为主,主压应力轴(P轴)总体为NW方向(300-320°)。其中,沿海地区,地震破裂以走滑运动为主;内陆地区,地震以正断性质为主。主压应力轴方向自北而南呈规则性变化,北部(闽江断裂带附近)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W向;南部闽粤交界附近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W至近EW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中小地震 主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细兵 熊振 +2 位作者 范小平 陶小三 彭小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6-1222,共17页
地壳介质的非均一性对反演上地幔顶部速度和地壳厚度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对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进行联合反演,结果显示福建地区地壳浅层主要以高速异常特征为主,与区域内山脉特征相对应,而在中下地壳主要以低速异常为主,区... 地壳介质的非均一性对反演上地幔顶部速度和地壳厚度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对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进行联合反演,结果显示福建地区地壳浅层主要以高速异常特征为主,与区域内山脉特征相对应,而在中下地壳主要以低速异常为主,区域内速度异常与区域断裂构造密切相关。该结论进一步证实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存在低速带,但低速异常主要出现在深20~30km的中下地壳部分,与前人所得的低速异常区相比范围更大,出现深度更深。联合反演结果显示福建陆域地壳厚度为28~35km,地壳在沿海地区偏薄,向内陆逐渐变厚,与接收函数的结果较为一致,且发现沿永安-晋江断裂东侧存在显著的地壳减薄特征。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果显示在政和-大埔断裂带西侧以高速异常为主,在福州盆地及沿海区域表现为低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联合反演 三维速度结构 地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祖宁 杨贵 陈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86,442,共6页
利用Atkinson方法结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28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70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对福建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进行研究,得出福建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利用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福建台网"九五"和"十五"... 利用Atkinson方法结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28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70个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对福建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进行研究,得出福建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利用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福建台网"九五"和"十五"系统的台站场地响应,共获得37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最后根据Brune模型计算了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福建台网记录的省内及临近海域ML2.5以上157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这些地震ML震级与地震矩M0在单对数坐标下成线性关系,与震源尺度及应力降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地震波衰减 台站场地响应 几何扩散函数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汛期福建地区GMS-5红外云图的亮温度与地面雨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长城 张长安 +3 位作者 林忠敏 林祥明 谢怡芳 郑淑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2,共6页
利用1998年和1999年前汛期GMS-5红外云图探讨亮温度与地面雨强关系。结果表明:地面雨强随着亮温度降低,降水强度逐渐加大,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增多;在低温区利用多点采样法确定雨量站上空的亮温度值优于单点;前汛期福建地区强降水亮温度阈... 利用1998年和1999年前汛期GMS-5红外云图探讨亮温度与地面雨强关系。结果表明:地面雨强随着亮温度降低,降水强度逐渐加大,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增多;在低温区利用多点采样法确定雨量站上空的亮温度值优于单点;前汛期福建地区强降水亮温度阈值选为-4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红外云图 亮温度 降水强度 前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块运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学仁 胡新康 刘序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1,共4页
为了研究福建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的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规律,利用5期GPS观测资料(1995、1997、1999、2001、2003年)计算了福建块体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年变速率、优势水平运动年速率,以及在区域无整体旋转基准下各GPS测点运动速率。GPS网5... 为了研究福建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的运动及块体内部变形规律,利用5期GPS观测资料(1995、1997、1999、2001、2003年)计算了福建块体的趋势性差异运动年变速率、优势水平运动年速率,以及在区域无整体旋转基准下各GPS测点运动速率。GPS网5期观测的不同测点速率随时间序列变化结果显示福建活动块体整体向东南方向运动,而块体内部形变量较小(约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运动 GPS 年变速率 边界带运动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福建地区橄榄中橄榄肉和橄榄仁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丽娟 辛广 张捷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1-395,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对产自福建地区的橄榄中的橄榄肉和橄榄仁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橄榄肉、橄榄仁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6%、1.5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对产自福建地区的橄榄中的橄榄肉和橄榄仁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橄榄肉、橄榄仁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6%、1.5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出橄榄肉中有10种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66.05%;鉴定出橄榄仁中有32种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8.94%。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橄榄肉中主要含有丁化羟基甲苯(38.09%)、石竹烯(6.82%)等;橄榄仁中主要含有石竹烯(36.25%)、α-石竹烯(8.1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学 挥发油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橄榄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成分 福建地区 挥发性物质 面积归一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Ⅰ.晚侏罗纪─中更新世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园田 何丹明 +2 位作者 陈新泽 徐宝 李光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本文为根据断层力学性质、断陷盆地、火山活动、水系分布格局等,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侏罗纪至中更新世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又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N向E的挤压。在... 本文为根据断层力学性质、断陷盆地、火山活动、水系分布格局等,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侏罗纪至中更新世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又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N向E的挤压。在这两种挤压作用中,前者早于后者,也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断陷盆地 构造应力场 断层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形变观测资料分析福建地区形变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紫燕 李祖宁 +4 位作者 刘序俨 关玉梅 陈超贤 钟继茂 陈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6,共5页
利用福建区域GPS连续观测资料计算出应变场,由跨断层垂直形变资料计算出形变速率强度累积率,并根据跨断层、体应变等多种形变资料得到各测点压张特性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福建区域2005—2006年、2007—2008年、2009—2010年各... 利用福建区域GPS连续观测资料计算出应变场,由跨断层垂直形变资料计算出形变速率强度累积率,并根据跨断层、体应变等多种形变资料得到各测点压张特性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福建区域2005—2006年、2007—2008年、2009—2010年各时期的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岩-厦门-东山、政海带与沙县南日岛断裂带交界处这两个区域是能量累积区域,构造活动性较强,形变速率强度较高,以压性测点为主,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跨断层 形变观测 形变特征 福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含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强 吴建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0-986,共17页
福建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多期构造变化所形成的巨量侵入-火山岩在该区域广泛出露。文中利用1999-2021年福建地震台网的观测报告,并融合周边省份的部分数据,挑选出了3203个地震,其中包括76423条绝对到时数据,389021条P波相对... 福建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多期构造变化所形成的巨量侵入-火山岩在该区域广泛出露。文中利用1999-2021年福建地震台网的观测报告,并融合周边省份的部分数据,挑选出了3203个地震,其中包括76423条绝对到时数据,389021条P波相对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福建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的精细结构,横向分辨率为0.25°。除闽西北地块外,其他区域可被检测板较好恢复。研究结果表明:1)闽西南地块在15~25km深度普遍呈现相对低速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前人的接收函数结果及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等分析认为,该低速特征并非由部分熔融或韧性剪切带所致,主要是由于区域地壳更富含石英成分引起的;2)闽东地块的中下地壳存在2个相对低速异常体,且与地表大地热流异常相对高值区对应;3)福安-南靖断裂带在中下地壳对该区域的地壳速度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进一步证实其是区域内的一条深大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双差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福安-南靖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和福建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成虾携带WSSV的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家松 李卓佳 +5 位作者 文国樑 陈义平 罗亮 冷加华 曹煜成 杨莺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11期40-41,共2页
前言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白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7月,凡纳滨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 前言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白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1988年7月,凡纳滨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WSSV 养殖模式 福建地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成虾 广东 沿岸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青年女性体型划分与尺寸分档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黄灿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体型的划分是服装号型标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体型的划分方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服装号型覆盖率的大小和号型标准使用的方便程度。对500名福建地区青年女性进行人体测量,选取人体13个测量变量,并派生出11个变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 体型的划分是服装号型标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体型的划分方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服装号型覆盖率的大小和号型标准使用的方便程度。对500名福建地区青年女性进行人体测量,选取人体13个测量变量,并派生出11个变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将人体上下体单独进行分类,将青年女性上体体型分为4类,下体体型也分为4类,并进一步计算出各分类体型测量部位的中间体数据,通过回归计算得到各体型分类的测量部位分档数值,从而得到福建地区青年女性体型分类与尺寸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青年女性 体型划分 号型标准 尺寸分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福建地区磁测资料计算分析居里面深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仪西 何万平 +3 位作者 洪鹏欣 周红伟 陈新泽 徐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1-415,共5页
采用2014—2015年福建地区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福建区域岩石圈磁场变化情况,利用向上延拓处理方法对福建地区岩石圈磁场变化信息进行了局部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表明在漳州南部地区磁异常变化比较明显。基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反演... 采用2014—2015年福建地区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福建区域岩石圈磁场变化情况,利用向上延拓处理方法对福建地区岩石圈磁场变化信息进行了局部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表明在漳州南部地区磁异常变化比较明显。基于区域异常场分离结果,反演居里等温面深度,初步得到福建地区居里面埋深大约为16~2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向上延拓 居里面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的居里等温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兆康 史磷华 王屏路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对福建地区的航磁资料进行了不同高度的延拓处理,并给出了福建地区的居里等温面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福建地区的居里等温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居里等温面 福建地区 磁性体 磁异常 航磁 磁测 磁性基底 化极 高频段 深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林下卷丹百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宣梅 张洁 +1 位作者 方少忠 郭文杰 《长江蔬菜》 2016年第13期39-40,共2页
导读:卷丹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可作蔬菜鲜食,具有滋补、镇咳、接痰等功效,兼具药用价值.近年来,其在福建地区林下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且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种植时需选择优良种球并消毒,福建地区适播期10... 导读:卷丹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可作蔬菜鲜食,具有滋补、镇咳、接痰等功效,兼具药用价值.近年来,其在福建地区林下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且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种植时需选择优良种球并消毒,福建地区适播期10-11月,播后为促使光合产物向鱗茎转移应打顶、摘蕾,适时收获并于阴凉干燥处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地区 百合属 卷丹 技术 栽培 种植面积 多年生草本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