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防治的新视点——干细胞药物 被引量:8
1
作者 韩梅 张文生 +3 位作者 李金凤 孙媛媛 朱友惠 王永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1-844,共4页
干细胞药物是指可以通过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来防治由于细胞缺失或损伤而引起疾病的一类治疗和预防药物。近年来发现:运用中药、生长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均可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神经系统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 干细胞药物是指可以通过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来防治由于细胞缺失或损伤而引起疾病的一类治疗和预防药物。近年来发现:运用中药、生长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均可调节生物体内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神经系统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阿尔采末病(AD)、亨廷顿病(HD)、药物滥用、抑郁症以及脑卒中等,均是由于神经细胞的缺失或损伤而引发的疾病。运用药物来调节自身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定向分化潜能,以重建受损的功能细胞,恢复其生物学功能,既解决了成体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困难和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困惑问题,也避免了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和手术后遗症问题。为细胞丢失或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视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药物 中药 神经干细胞 调节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神经退行性或损伤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谷氨酰胺延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毛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3-780,共8页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扩展是由重复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ytosineadenine-guanine,CAG)序列编码的谷氨酰胺扩展,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异常PolyQ扩展会导致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从而引起蛋白质降...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扩展是由重复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ytosineadenine-guanine,CAG)序列编码的谷氨酰胺扩展,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异常PolyQ扩展会导致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从而引起蛋白质降解系统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内质网应激,最终造成神经元损伤和死亡。该文综述了PolyQ扩展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重点探讨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此外,该文总结了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当前的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基因治疗、反义寡核苷酸疗法以及干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并展望了精准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在未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谷氨酰胺 神经退行性疾病 亨廷顿舞蹈症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脊髓延髓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RNA结合蛋白在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笠 邓健文 +2 位作者 王鹏 刘江红 Jane Y.Wu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82,共9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们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但是在形成分裂与融合复合物中的详细分子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变化,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平衡在细胞发育和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动态变化失衡和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研究的发现为探索线粒体生物学及与疾病的关系开拓了令人振奋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RBPs) 呼吸链复合物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 线粒体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五届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癫痫
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439,共25页
酸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沈哲,范彦英,张翔南,陈忠(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目的探讨酸后处理,即在再灌早期给予一段短时间的酸化处理,是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小鼠... 酸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沈哲,范彦英,张翔南,陈忠(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目的探讨酸后处理,即在再灌早期给予一段短时间的酸化处理,是否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和大鼠皮质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论文摘要 精神药理学 神经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脑中动脉栓塞 会议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谢鸿宇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组以原发性神经元变性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丰富环境 原发神经元变 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有机化学——朊病毒(疯牛病)中的蛋白物理有机化学和自由基化学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池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通过关于“普里昂”蛋白病毒疾病的已有临床、医学生理、免疫和化学等方面的现象 。
关键词 氧化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朊病毒 有机化学 自由基化学 蛋白质 病变热力学 疯牛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N2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永泰 杨朕钰 +2 位作者 李岩 吴嘉静 赵波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7,共8页
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是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一员,已被证明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研究表明,LCN2通过介导炎症、氧化应激反应、铁死亡等路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是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的一员,已被证明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研究表明,LCN2通过介导炎症、氧化应激反应、铁死亡等路径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从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及焦虑症等方面,阐述LCN2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以期加深临床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运载蛋白2 脑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焦虑症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A9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俊霖 贾亚泉 +1 位作者 张振强 宋军营(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35-1137,1143,共4页
钙结合蛋白S100A9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上皮组织中,主要在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胶质细胞的胞质中表达,其功能作用广泛,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效应。S100A9是一种促炎蛋白,S100A9在调节炎症过程和免疫反应中... 钙结合蛋白S100A9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上皮组织中,主要在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胶质细胞的胞质中表达,其功能作用广泛,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效应。S100A9是一种促炎蛋白,S100A9在调节炎症过程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神经炎症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S100A9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为S100A9在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9 神经退行性疾病 炎症因子 AD PD 创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小惠 刘坤 +2 位作者 辛航阔 谢青青 朱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0-499,共10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神经元发生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性疾病,其普遍特征是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和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产出的中心,是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受损的线粒...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神经元发生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性疾病,其普遍特征是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和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产出的中心,是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受损的线粒体导致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供给不足和氧化应激损伤,甚至引起细胞死亡。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选择性地清除衰老或受损线粒体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激活线粒体自噬或改善线粒体自噬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错误折叠蛋白积聚导致的神经损伤。笔者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啸 王旭 +3 位作者 田林 田卫卫 孔冉 王滨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以神经元渐进性退变死亡,进而导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以神经元渐进性退变死亡,进而导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较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内源性的游离蛋白质及多肽分子,间接反映活体细胞内部的代谢变化和生理病理信息.笔者旨在阐述APT的技术原理,并综述其在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酰胺质子转移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硬化 创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型星形胶质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和神经炎性疾病的新靶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威 彭涛 曾梦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143-3148,共6页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它具有多种功能,并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神经系统损伤、炎症、缺氧等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在基因表达、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快速变化,这些反应统称...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它具有多种功能,并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神经系统损伤、炎症、缺氧等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在基因表达、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快速变化,这些反应统称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分为神经毒性表型(A1型)和神经保护表型(A2型)。研究表明,A1型星形胶质细胞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结合多种技术通过靶向调控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综述了近年来有关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其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神经退行性和神经炎性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型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疾病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探讨间歇性禁食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机制
12
作者 王芳芳 崔艳如 +2 位作者 李加钰 庞日朝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0-1536,共7页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间歇性禁食(IF)通过调节代谢途径来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其机制可能与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及内环境稳态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脑老化...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升高。间歇性禁食(IF)通过调节代谢途径来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其机制可能与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及内环境稳态有关,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的早期特征。这些提示IF、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IF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改善作用、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F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以及过量热量摄入对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影响4个方面,从正反角度进行综述,分析得出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过量热量摄入可能损伤神经元及线粒体功能,并认为后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IF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神经系统代谢转变的具体信号通路,进而判断最佳干预时间,开发更有靶向性的药物替代疗法,从而帮助IF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间歇禁食 神经退行性疾病 衰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芳芳 樊好飞 +3 位作者 李青蔓 郭丰 易西南 张海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4期1114-1120,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神经元功能减退、丧失为主的渐进性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脑卒中、帕金森氏病等。这些疾病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 cells,ADSCs)源自于脂肪组织分离、纯化的间...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神经元功能减退、丧失为主的渐进性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脑卒中、帕金森氏病等。这些疾病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 cells,ADSCs)源自于脂肪组织分离、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性分化特点,广泛使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本文讨论了ADSC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再生特性,并探讨了当前ADSCs的临床应用和未来挑战,以期为ADSCs在临床应用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脂肪源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氏病 帕金森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菌性脑膜炎神经损伤的预防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琼 江镜全 +2 位作者 唐晓华 郭旭光 夏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76-2178,共3页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即使抗菌治疗取得成功,存活者中高达50%左右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听觉、视觉损伤、癫痫等。而后遗症出现的根本原因...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即使抗菌治疗取得成功,存活者中高达50%左右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记忆、听觉、视觉损伤、癫痫等。而后遗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菌感染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神经组织结构受到了破坏且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脑膜炎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损伤 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疾病 抗感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痉挛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向哲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9-129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不仅表现为严重的功能丧失,还可伴随众多棘手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关键词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痉挛 神经系统疾病 功能丧失 后遗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铁代谢和神经变性性疾病 被引量:9
16
作者 钱忠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最近关于脑铁代谢研究的新成果 ,尤其是与脑铁转运、储存、调节相关的某些突变基因的发现 ,足以得出以下结论 ,即异常增高的脑铁至少是部份神经变性性疾病的起始原因。研究显示 ,脑铁过量积聚主要是由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引起的某... 最近关于脑铁代谢研究的新成果 ,尤其是与脑铁转运、储存、调节相关的某些突变基因的发现 ,足以得出以下结论 ,即异常增高的脑铁至少是部份神经变性性疾病的起始原因。研究显示 ,脑铁过量积聚主要是由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引起的某些脑铁代谢蛋白功能异常或表达失控。正是异常增高的脑铁触发一系列病理反应 ,最终导致神经变性性疾病病人脑神经元死亡。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对脑铁分布、功能和脑铁代谢蛋白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铁代谢 神经疾病 神经退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雪晴 孙雅伦 +2 位作者 周丽芳 王松华 孟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3,共8页
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递质调节、促进髓鞘形成以及神经保护... 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递质调节、促进髓鞘形成以及神经保护等功能,提示BDNF对改善和治疗CNS疾病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与BDNF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概述BDNF对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癫痫以及抑郁症等CNS疾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BDNF在CNS疾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为BDNF用于探索治疗相关CNS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未来可在实验动物身上探究BDNF的药物动力学机制,通过开发不同的BDNF给药方式及其衍生药物,有望达到治疗CNS相关疾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 CNS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癫痫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神经退行性变胶质细胞炎症相关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素云 秦再生 陶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29-2231,共3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信使RNA(mRNA)的3’端非编码区域结合(3’UTR),降解mRNA或阻止蛋白质的翻译,发挥负性调节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信使RNA(mRNA)的3’端非编码区域结合(3’UTR),降解mRNA或阻止蛋白质的翻译,发挥负性调节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最后导致运动和(或)记忆功能障碍的一大类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多发性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 微小RNA 细胞炎症 非编码小RNA 神经退行性疾病 胶质 调节作用 记忆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创伤模型小鼠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树宣 朱飞奇 +5 位作者 裴中 邓旭辉 杨志 朱瑾华 陈淳淳 林伟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82-289,共8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创伤(TBI)模型小鼠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神经元缺失)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颅脑创伤模型,盐酸小檗碱组小鼠予以盐酸小檗碱50 mg/(kg·d)灌胃21 d,TBI组予等量生...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创伤(TBI)模型小鼠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神经元缺失)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颅脑创伤模型,盐酸小檗碱组小鼠予以盐酸小檗碱50 mg/(kg·d)灌胃21 d,TBI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1 d,对照组不予自由落体撞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双侧丘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合酶-2(COX-2)、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和神经元核抗原(Neu N)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双侧丘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结果 3组小鼠颅脑创伤同侧丘脑i NOS(P=0.015)、COX-2(P=0.022)、8-OHd G(P=0.000)和Neu N(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P=0.024)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BI组i NOS(P=0.005)、COX-2(P=0.011)和8-OHd G(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P=0.011)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00)均高于对照组,而Neu N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组(P=0.000);盐酸小檗碱组i NOS(P=0.031)、COX-2(P=0.024)和8-OHd G(P=0.008)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P=0.031)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12)均低于TBI组,仅8-OHd G阳性神经元数目(P=0.014)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24)仍高于对照组,而Neu N阳性神经元数目高于TBI组(P=0.016)、仍低于对照组(P=0.027)。3组小鼠颅脑创伤对侧丘脑仅COX-2(P=0.029)和8-OHd G(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BI组COX-2(P=0.011)和8-OHd G(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组COX-2(P=0.047)和8-OHd G(P=0.01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低于TBI组,仅8-OHd G阳性神经元数目仍高于对照组(P=0.004)。结论颅脑创伤可以引起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尤以同侧丘脑显著,对侧丘脑仅出现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盐酸小檗碱通过抑制颅脑创伤后双侧丘脑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颅脑损伤 丘脑 炎症 氧化应激 神经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陈旧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疼痛1例
20
作者 尹天泽 范丰启 +1 位作者 季锋 许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5-718,共4页
成人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引起上肢神经病理性疼痛、上肢肌肉萎缩,导致上肢部分或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病率[1,2]。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 成人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可引起上肢神经病理性疼痛、上肢肌肉萎缩,导致上肢部分或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病率[1,2]。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单一的药物治疗缺乏可靠疗效,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物理、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多学科镇痛专家共识会议(the polyanalgesicconsensusconference,PACC)推荐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DDS)用于非癌性疼痛的治疗,推荐吗啡作为非癌性病人伤害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鞘内用药[3,4]。但IDDS用于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重度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不多见,国内外文献中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近期我科对1例陈旧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疼痛病人采用全植入式IDDS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致残疾病 神经病理疼痛 臂丛神经撕脱伤 感觉功能 伤害 上肢肌肉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