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能神经退变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邱瑜 陈红专 金正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75-478,共4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拟胆碱药 治疗 胆碱能神经退变 早老基因 神经原纤维缠结 AChEI TACRINE DONEPEZ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诱发大鼠神经退化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神经反应性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超杰 李兔平 郭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糖尿病大鼠心脏感觉神经病变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上胸段背根神经节(DRG)内 P 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诱发感觉神经退化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神经反应性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糖尿病大鼠心脏感觉神经病变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上胸段背根神经节(DRG)内 P 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诱发感觉神经退化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神经反应性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32只,180~200 g,其中16只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4周,并于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DM 组)模型;另外16只采用一般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C 组)。实验中每周测量一次甩尾潜伏期。DM 组注射 STZ 10周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 组)两个亚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 组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IR 组)和假手术组(C-Sham 组)两个亚组。取 T1~5 DRG,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 ELISA 检测 SP 和 CGRP 的表达。结果与 C 组比较,第5~10周 DM 组大鼠甩尾潜伏期明显延长(P 〈0.01)。与 C-Sham 组比较,DM-Sham 组 DRG内 CGRP 和 SP 含量明显降低(P 〈0.01和 P 〈0.05)。与 C-IR 组比较,DM-IR 组 DRG 内 CGRP 和SP 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1)。与 DM-Sham 组比较,DM-IR 组 DRG 内 CGRP 含量明显升高(P 〈0.01)。结论糖尿病诱发显著感觉神经功能退化;糖尿病大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支配心脏的感觉神经细胞内 CGRP 和 SP 显著低于非糖尿病大鼠,提示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 神经退变 P 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性神经毒性中的钙稳态失调及其在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任振宇 于小倩 彭双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2,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死亡,该过程与细胞内钙离子([Ca2+]i)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许多急慢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提示Ca2+信号传导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阻断病变进程,达...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过度活化会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死亡,该过程与细胞内钙离子([Ca2+]i)稳态失调密切相关。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许多急慢性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提示Ca2+信号传导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阻断病变进程,达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兴奋毒性 钙离子 线粒体 神经退行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过负荷致小鼠脑神经元退变与脑单胺氧化酶B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柯 周歧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5-128,133,共5页
目的:采用铝负荷致小鼠脑损伤模型,探讨铝致神经元退行性变与脑单胺氧化酶B代谢失衡的关系。方法:每鼠侧脑室内分别注射浓度为0.125%、0.25%、0.5%的AlCl3 3μl,连续给药5天,建立不同量铝过负荷致脑损伤小鼠模型。于给药后第10天、第20... 目的:采用铝负荷致小鼠脑损伤模型,探讨铝致神经元退行性变与脑单胺氧化酶B代谢失衡的关系。方法:每鼠侧脑室内分别注射浓度为0.125%、0.25%、0.5%的AlCl3 3μl,连续给药5天,建立不同量铝过负荷致脑损伤小鼠模型。于给药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测定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活性。结果:铝过负荷致小鼠脑内MAO-B活力显著升高和CA1区出现明显神经元丢失及核固缩;上述指标均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改变。结论: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变可能与其干扰脑单胺氧化酶B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过负荷 神经退 MA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晶艳 周琦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损害前,视网膜神经元即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提示DR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DR患者很快发生的视功能减退。现将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有效的视网膜神经元保护策略,从而减缓DR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神经退行性病 兴奋性毒性代谢产物 氧化应激 神经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治疗慢性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慧 向艳 +3 位作者 陈岚 陈志祺 李贵刚 张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观察在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并通过利用氯化锂抑制Tau上游激酶GSK-3β活性的实验,为在临床上用氯化锂治疗慢性青光眼神经退行性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SD大鼠模型,分为2组。一组为... 目的观察在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并通过利用氯化锂抑制Tau上游激酶GSK-3β活性的实验,为在临床上用氯化锂治疗慢性青光眼神经退行性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SD大鼠模型,分为2组。一组为高眼压未治疗组,另一组为高眼压氯化锂治疗组,每组各15只。右眼为高眼压模型眼,左眼为对照眼。治疗组于建模当天起每天腹腔注射0.6 mol·L-1氯化锂(GSK-3β抑制剂)。在2周和4周从2组中各取3只大鼠处死并摘取眼球,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视网膜总Tau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并于2周、4周,从2组中各取2只大鼠处死并摘除眼球,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Tau蛋白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结果高眼压模型建立成功。高眼压模型眼总Tau含量在2周时下降为对照眼的77.3%,在4周时下降为对照眼的60.4%;P-Tau与总Tau的比值,在2周时几乎没有变化,在4周时增加至对照眼的135.4%,磷酸化明显增加。氯化锂对高眼压模型鼠的影响:在4周时,高眼压氯化锂治疗组视网膜总Tau含量较高眼压未治疗组明显升高,为对照眼的99%;P-Tau与总Tau的比值较高眼压未治疗组明显下降,几乎降至对照眼水平。在高眼压未治疗组视网膜,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在各层都显著减少;而高眼压氯化锂治疗组视网膜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在各层都较高眼压未治疗组有显著增加。结论持续高眼压刺激导致大鼠视网膜总Tau蛋白表达量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氯化锂能减轻由持续高眼压引起的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神经退行性病 慢性高眼压模型 TAU蛋白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晁满香 毛明 +1 位作者 李建军 赵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内会积累许多不合适蛋白等成份,细胞要除去这些废旧物质的途径有两条,即自噬(autophagy)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nle system,UPS)。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神经退行性病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宇廷顿氏舞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蕾 高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胞内氧化还原失衡诱发的神经元损伤、死亡有密切关系。硫氧还蛋白参与维持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在氧化应激中起重要的氧还调节作用 ,因此成为对抗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可能通过激活某些有氧还调节功... 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胞内氧化还原失衡诱发的神经元损伤、死亡有密切关系。硫氧还蛋白参与维持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在氧化应激中起重要的氧还调节作用 ,因此成为对抗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可能通过激活某些有氧还调节功能的酶、清除自由基和调节细胞内分子通道等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对转基因动物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病 氧化应激 硫氧还蛋白 氧还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9
作者 黄方 刘永华 钱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307-4309,共3页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病 钴胺素 老年人 病情进展 症状不典型 社区老人 发达国家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4在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菲 韩晓琳 孔庆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许多疾病的产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而组蛋白乙酰化是其中重要的修饰方式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各类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得以明确,本文主要介绍Ⅱa类HDAC4与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 许多疾病的产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而组蛋白乙酰化是其中重要的修饰方式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各类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得以明确,本文主要介绍Ⅱa类HDAC4与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的密切关系,揭示其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重要作用,为药物治疗提供一个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HDAC4 神经退行性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精神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子佳 郭卫娜 +2 位作者 郭巧珍 王硕 王天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2-1116,共5页
目前较多研究已揭示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然而针对其相关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有限,并且未来发生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将大幅上升,进一步证明探索新型药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认知障碍的必要性。近年来,国内外对β2-... 目前较多研究已揭示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然而针对其相关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法有限,并且未来发生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将大幅上升,进一步证明探索新型药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认知障碍的必要性。近年来,国内外对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的药理活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β2-AR激动剂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等几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认知障碍的治疗中均有获益。本文就目前几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病变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特征进行综述,并阐述β2-AR激动剂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病 认知障碍 神经病理 β2-肾上腺素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M2型离子通道在神经退行性病变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菲娅 Raymond WONG +1 位作者 Ekaterina TURLOVA 孙宏硕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666,606,共11页
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可导致神经细胞渐进性退变或死亡的不可治愈性疾病。该疾病可诱发功能性运动障碍以及精神问题,比如痴呆。在诸多种类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据最大比例。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离子通道是一个可通过... 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可导致神经细胞渐进性退变或死亡的不可治愈性疾病。该疾病可诱发功能性运动障碍以及精神问题,比如痴呆。在诸多种类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据最大比例。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离子通道是一个可通过钙离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研究表明,TRPM2离子通道有可能通过不同路径(包括炎症路径)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本综述主要通过对TRPM2与Aβ、氧化应激以及钙离子之间关系的讨论,总结概括了TRPM2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中的作用,也对近期TRPM2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研究TRPM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M2型 神经退行性病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应激 钙离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enilin-1/Presenilin-2双基因敲除小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冬丽 梁立韵 +3 位作者 嵇婷婷 陈逸群 周天舒 梅兵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36-1441,共6页
条件性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小鼠(dKO小鼠)表现出类似阿尔茨海默症(AD)的大部分神经退行性病症,如Tau蛋白磷酸化、神经元凋亡、皮层萎缩以及认知能力受损等.为探讨presenilins功能缺失、神经退行性症状与单胺类递质变化的相关性,利用... 条件性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小鼠(dKO小鼠)表现出类似阿尔茨海默症(AD)的大部分神经退行性病症,如Tau蛋白磷酸化、神经元凋亡、皮层萎缩以及认知能力受损等.为探讨presenilins功能缺失、神经退行性症状与单胺类递质变化的相关性,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6、9和12月龄dKO小鼠皮层、海马及其他前脑部位中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KO小鼠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在6月龄时显著降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退行性病变加剧,递质浓度也均明显上升,在海马区,dKO小鼠单胺类递质则呈上升趋势,但仅6月龄时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及12月龄时各递质的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前脑其他部位5-羟色胺和多巴胺递质在6、9月龄时与对照组相近,在12月龄时则显著降低,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6月和12月龄时均呈降低趋势,且均有统计学差异(6月龄肾上腺素除外).实验表明,单胺类神经递质在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的小鼠前脑各区域中的水平均发生了随龄化的变化,且在前脑皮层、海马与前脑其他区域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而单胺类递质的变化是presenilins双基因敲除导致的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单胺类递质在AD样神经退性行病变中的作用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nilins基因 神经退行性病 毛细管电泳 单胺能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神经保护因子和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勇 杨钦媚 +2 位作者 郭凤 陈侠 谢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试验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医院的POAG患者24例24眼为试验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进行眼压和眼轴长度的测量。在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于角膜缘内1mm行前房穿刺,收集50~100p,1房水样本。使用悬浮液相芯片检测2个组房水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sNCAM)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进行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房水中MCP-1、sVCAM-1、sNCAM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7、0.001);试验组中bFGF-2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个组房水中BDNF和sICAM-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因子间相关性分析中,MCP-1、sICAM-1、sNCAM和sVCAM-1两两相关(均P〈0.005),其他因子不具有相关性(P〉O.005)。结论MCP-1、sVCAM-1和sNCAM在POAG患者房水中水平升高,提示POAG是-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且在发病过程中有神经炎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房水 细胞因子 神经退行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明星 李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MRI技术,凭借非侵入性、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更高的敏感度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常规MRI技术下不易被发现或难以与其他疾...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MRI技术,凭借非侵入性、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更高的敏感度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常规MRI技术下不易被发现或难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CEST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细、更准确的病变信息,从而促进更好地干预和诊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对CEST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神经退行性病变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和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推动CEST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导致颅脑损伤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张弩 王思洁 +3 位作者 徐大森 周一丹 张瑜芝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1-231,共1页
目的冲击性颅脑损伤(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通常伴随持续性的神经炎症反应,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探究冲击性脑损伤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明确其中的关键调控因素,为冲击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目的冲击性颅脑损伤(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通常伴随持续性的神经炎症反应,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探究冲击性脑损伤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明确其中的关键调控因素,为冲击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体层面,通过生物激波管构建小鼠冲击性脑损伤模型,从病理、行为等多维度探究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借助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明确影响神经炎症进程的关键肠道微生物或代谢物。体外层面,使用水锤理论模型结合霍普金森杆技术,设计并搭建细胞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加载平台,对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开展加载实验,使用ELISA等方法分析小胶质细胞在加载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后的响应规律。结果在体层面,对小鼠开展160 k Pa冲击波加载后,小鼠脑部神经炎症水平上升,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行为,而相同处理的伪无菌小鼠神经炎症水平和焦虑行为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肠道菌群Lactobacillus及代谢物20-HETE与神经炎症的变化密切相关。体外层面,对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加载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后,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应激和炎症应答状态。结论冲击波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间接影响神经炎症进程,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引发神经炎症反应。该结果为深入理解冲击性脑损伤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颅脑损伤 神经退行性病 小胶质细胞 肠道微生物 无菌小鼠 霍普金森杆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NGF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国华 田美玲 +3 位作者 秦建兵 黄镇 徐慧君 钟世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41,T058,共6页
本文探讨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是否具有延缓退变的作用。实验分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及单纯对照组。取孕 17d SD大鼠胚... 本文探讨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是否具有延缓退变的作用。实验分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及单纯对照组。取孕 17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中 ,按分组加入含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和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 DMEM培养液 ,分别于体外培养 12、18、2 4、3 0 d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显微镜下计数各孔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数 ,每孔随机测量和计数 2 5个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胞体直径、发出的突起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数据用方差分析和 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在培养的 4个时期 ,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地优于单纯对照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的各项数据 ,特别是最长突起长度优于单独使用脑源性营养因子或神经生长因子组。提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还可延缓体外长期培养的大鼠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胆碱能神经 神经退 长期细胞培养 胚基底前脑 大鼠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脂氧合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斌 陈新生 殷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5- 脂氧合酶 (5LO)是机体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生物活性分子白三烯的关键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有 5LO的显著表达 ,海马和小脑表达水平最高。 5LO在体外神经元发育、老化及多种脑损伤过程中表达增高。 5LO可能通过酶和非酶功能在中枢神... 5- 脂氧合酶 (5LO)是机体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生物活性分子白三烯的关键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有 5LO的显著表达 ,海马和小脑表达水平最高。 5LO在体外神经元发育、老化及多种脑损伤过程中表达增高。 5LO可能通过酶和非酶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糖皮质激素、褪黑素等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脂氧合酶 神经退行性病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枢视觉通路的改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颖 戴惟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对于青光眼所造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平及视神经水平的损害已得到广泛研究。最近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的上行视路部分,如外侧膝状体及枕叶视皮质等,存在损伤,提示青光眼可能同...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对于青光眼所造成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平及视神经水平的损害已得到广泛研究。最近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的上行视路部分,如外侧膝状体及枕叶视皮质等,存在损伤,提示青光眼可能同时也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对青光眼进行视神经保护治疗有助于减缓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并阻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本文将从青光眼中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青光眼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路 神经退行性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神经干细胞与衰老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淼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6-356,共1页
衰老(senescence or aging),指成熟个体全系统增龄性退变,伴随一系列临床表现,如代谢、内分泌、心血管病变、神经退变、运动感觉退化、及毛发皮肤等外在器官老化等;衰老特征,可表现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其分子特征,是... 衰老(senescence or aging),指成熟个体全系统增龄性退变,伴随一系列临床表现,如代谢、内分泌、心血管病变、神经退变、运动感觉退化、及毛发皮肤等外在器官老化等;衰老特征,可表现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其分子特征,是解密与抗击衰老的靶点,如P53、FOXO3A、GDF11、MRPs5、端粒酶、Sirtuin等抗衰分子;而代谢状态、营养水平、环境因素、炎症应激等亦深刻影响衰老进程。衰老研究,是医学界最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下丘 自我更新能力 器官老化 分子特征 心血管病 神经退变 代谢状态 营养水平 运动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