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电刺激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分子机制
1
作者 袁湲 陈壮飞 付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9-1195,共1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且严重的痴呆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在改善AD认知功能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且严重的痴呆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在改善AD认知功能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和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两种类型。本文综述了tDCS和tACS改善AD的神经分子机制,其共性主要体现在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来改善神经血管障碍、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状态和功能、减少Aβ和p-tau蛋白、影响神经可塑性。值得注意的是,tDCS在优化神经血管单元、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积极影响。此外,在非AD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中,tES在神经保护、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可塑性方面还表现出在AD研究中尚未探讨的、更为具体的神经分子机制。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tES的作用原理、AD的病理机制,以及探索治疗其他具有相似病理特征疾病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电刺激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血管障碍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与排尿症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子淇 杨瑞 +2 位作者 黄文琳 蔡梦飞 张玉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3-469,共7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与排尿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夜间高血压(nocturnal hypertension,N...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与排尿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夜间高血压(nocturnal hypertension,NH),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夜间高血压的PD患者(PD-NH组)和无夜间高血压的PD患者(PD-nNH组),对排尿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测量值计算血压平均真实变异性(average real variability,ARV),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其相关指标。结果87例PD患者中,46例(52.87%)存在NH。PD-NH组膀胱残余尿量(post void residual,PVR)[1.00(0.00,21.25)mL]多于PD-nNH组[0.00(0.00,5.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47.000,P<0.05)。经广义线性模型分析,PD患者ARV主要受性别(OR=1.234,95%CI:1.050~1.451)和PVR(OR=1.003,95%CI:1.001~1.005)影响。结论在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心血管系统与泌尿系统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下尿路症状 夜间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膀胱残余 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