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强迫症模型小鼠的刻板行为
1
作者 王炜洁 罗宇翀 +4 位作者 黄东苗 杨晨 岳计辉 王相兰 温盛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30 min后再予RU24969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造模。造模后1 h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并检测脑组织中染料的含量,评估该模型血脑屏障是否受损。【结果】FENM治疗能够显著改善RU24969模型小鼠的重复刻板绕圈行为(F=39.850,P<0.001)并缓解其持续运动(F=50.200,P<0.001),此外能够显著提高RU24969强迫模型小鼠血清BDNF的水平(F=18.930,P<0.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FENM可能通过调节BDNF的水平从而缓解强迫症小鼠的刻板行为,发挥抗强迫疗效,且RU24969该模型以及FENM治疗对血脑屏障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RU24969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DNA甲基化与抑郁
2
作者 廖紫云 王孟雨 +3 位作者 乔靖怡 张润 刘培东 陈新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29,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DNA甲基化,不仅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病理学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有助于预测抗抑郁药的疗效。该文综述了BDNF的基因结构及其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同时分析了抑郁症患者及动物模型中该因子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化 基因结构 抑郁 启动子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和雄激素受体在手术诱导隐睾小鼠睾丸管周细胞中的表达
3
作者 吴飞 潮敏 +2 位作者 张殷 张晔 蒋加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激素受体(AR)在隐睾症小鼠睾丸管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对隐睾症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理论意义。【方法】3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6组中,随机抽取3组15只小...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激素受体(AR)在隐睾症小鼠睾丸管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对隐睾症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理论意义。【方法】3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6组中,随机抽取3组15只小鼠进行手术诱导隐睾,其余3组为作为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4 d、7 d、14 d后取各组睾丸组织,然后测量睾丸体积、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提取各组睾丸管周细胞后利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记法检测AR和GDN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4 d、7 d、14 d小鼠的睾丸体积分别为(125.58±19.22)mm^(3)、(123.45±20.12)mm^(3)、(140.09±13.62)mm^(3);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整齐、层次清楚,可见较多精子细胞,生精小管周围管周细胞形态规则,呈梭形围绕小管周围,细胞厚度均一;AR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05、1.06±0.07、1.19±0.13GDNF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04、1.09±0.05、1.10±0.07;AR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1±0.01、0.79±0.02、1.01±0.04;GDNF蛋白的浓度分别为(18.68±0.43)pg/mL、(14.39±0.36)pg/mL、(16.88±0.37)pg/mL。隐睾组4 d、7 d、14 d小鼠的睾丸体积分别为(115.64±3.91)mm^(3)、(69.51±14.97)mm^(3)、(44.86±5.56)mm^(3);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结构破坏,曲细精管周围管周细胞萎缩、弯曲断裂;AR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76±0.06、0.53±0.04、0.29±0.02;GDNF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72±0.05、0.42±0.02、0.30±0.03;AR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54±0.02、0.98±0.04、0.31±0.01;GDNF蛋白的浓度分别为(8.50±0.34)pg/mL、(17.44±0.32)pg/mL、(6.83±0.34)pg/mL。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了4 d的睾丸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3个时间点的睾丸体积、AR和GDNF的mRNA、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睾组3个时间点的睾丸体积、AR和GDNF的mRNA、蛋白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诱导隐睾小鼠中,睾丸管周细胞的AR和GDNF的表达水平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下降。AR和GDNF在隐睾症介导睾丸管周细胞功能的损伤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阐明隐睾症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管周细胞 胶质细胞系衍生神经营养因子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通路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湖南 郝本川 +3 位作者 吕侣 蔡雨伦 王晓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每组4只。对照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重组GDF-15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重组GDF-15(0.05 mg/kg)。高脂饮食12周,监测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取4只同等周龄(20周龄)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血脂、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主动脉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斑块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及GFRAL表达。结果 重组GDF-15组血清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9±2.90)ng/ml vs(20.09±1.27)ng/ml,P<0.01]。重组GDF-15组11周和12周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8.60±0.22)g vs(29.47±0.25)g;(28.98±0.22)g vs(30.35±0.13)g,P<0.01]。重组GDF-15组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22±0.02)mmol/L vs(0.38±0.09)mmol/L,P<0.05]。重组GDF-15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2±2.58)%vs(31.61±3.51)%,P<0.01]。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和GFRA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088±0.007 vs 0.030±0.006,0.031±0.003 vs 0.010±0.001,P<0.01)。对照组及重组GDF-15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GDF-15组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3.67)mg/ml vs(87.29±8.63)mg/ml,P<0.01]。结论 GDF-15可能通过GFRAL调控小鼠体质量、三酰甘油及醛固酮水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动物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宁玉萍 侯乐 +3 位作者 唐牟尼 谭燕 林康广 施海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7-7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LOAD患者与138名正常对照BNDF基因C270T位点、ERα基因XbaⅠ位点和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基因位点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LO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BNDF基因C270T、ERα基因XbaⅠ和PvuⅡ3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C270T位点与ERα基因XbaⅠ位点发生交互作用(2=23.96,P<0.01),同时携带CC和xx基因型的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OR=2.38,95%CI:1.02~5.53)。结论BDNF基因和ERα基因在LOAD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使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α受体基因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梅 陈哲宇 +4 位作者 朱伟 张磬 黄爱军 路长林 何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1-775,共5页
为了获得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alpha1,GFRα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FRα1cDNA .将GFRα1cDNA克隆至... 为了获得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alpha1,GFRα1)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FRα1cDNA .将GFRα1cDNA克隆至含T7启动子的质粒 pET 2 8a (+)中 ,构建表达质粒 pET GFRα1,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获得表达菌株BLGFRα1.表达菌株经 1mmol/LIPTG诱导 3~ 5h后 ,GFRα1蛋白表达 ,并形成包涵体 .凝胶自动扫描分析表明 ,GFRα1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 2 1 5 % ,用Ni2 + NTA树脂纯化和复性后 ,纯度达 9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克隆 活性 基因表达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扩增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涛 徐如祥 +5 位作者 武雷 姜晓丹 邱晓忠 秦建强 余磊 许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83-1285,1289,共4页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trkB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Ⅰ及BamHⅠ酶切位点,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编码trkB的基因片断,插入克隆载...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trkB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Ⅰ及BamHⅠ酶切位点,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总RNA中扩增编码trkB的基因片断,插入克隆载体pMD 18-T,构建pMD 18-trkB载体。经EcoRⅠ、BamHⅠ双酶切出trkB基因片断,再克隆至载体pEGFP-C2中构建pEGFP-C2-trkB真核表达载体。结果trkB基因RT-PCR扩增产物大小约1 461 bp,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成功扩增出完整trkB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tr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TRKB 基因扩增 载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和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Ⅱ型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同 冉柳毅 +5 位作者 靳佳佳 王苏亚 刘微 艾明 陈建梅 况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与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2,NTRK2)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与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2,NTRK2)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病例组(70例自杀未遂青年人)和对照组(112例健康青年人)的BDNF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rs1491851和NTRK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进行分型,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BDNF rs1491851、NTRK2 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分析结果显示,BDNF基因与NTRK2基因的2~4阶交互作用,分别为两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三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和四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其中四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测试样本精度为0.632 5,交叉一致性检验为10/10,1 000次置换检验P值为0.032~0.033)为最佳模型。结论 BDNF基因与NTRK2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Ⅱ型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关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同源物和p38基因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小凤 曾莉莉 +2 位作者 洪惠 连霞 费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关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同源物(NRAGE)和p38基因多态性与闽南汉族人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468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分为LEAD组(228例)和正常组(240例);采用Sequenom Mas...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相关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同源物(NRAGE)和p38基因多态性与闽南汉族人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468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分为LEAD组(228例)和正常组(240例);采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对该人群的NRAGE基因rs5991738、rs7882628、rs6614327、rs4986561和p38基因rs3761979、rs6457878、rs3804451等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7个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5991738和rs7882628,rs6457878和rs3804451位点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现象;rs5991738(OR=1.109)、rs6457878(OR=1.167)和rs3804451(OR=1.082)有致病性;rs5991738位点在2组间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s5991738基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R=3.901,L95值为1.257。结论 NRAGE基因rs5991738位点突变可能是LEAD致病相关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 黑色素瘤 下肢 动脉粥样硬化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bHLH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谢青松 李立新 +2 位作者 陶轶 胡卫星 黄保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bHLH基因表达和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索NSCs分化的机制。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NSCs,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5%胎牛血清(FBS)和20 ng/mL BDNF诱导...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bHLH基因表达和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索NSCs分化的机制。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NSCs,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5%胎牛血清(FBS)和20 ng/mL BDNF诱导其定向分化,而对照组仅加5%FBS,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分化得到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比例,采用RT-PCR技术分析bHLH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分化培养后第3 d达高峰,约为60%,而同期对照组仅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后bHLH基因MASH-1、neumD和neurogenin2表达均高于分化前,相同时间段实验组bHLH基因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促进了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bHLH基因参与了NSCs的定向分化过程,其高表达可能有利于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 神经营养因子 bHLH基因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NGF、NT-3、BDNF及CNTF)和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和胳鼠脊髓移植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长满 杨青峰 +2 位作者 鄂玲玲 单文戈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脊髓移植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同源物2通过上调proNGF、sortilin、p75NTR表达诱导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曾志青 刘洪 蒋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2-536,539,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同源物2(NRH2)、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 NGF)、sortilin、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脑出血后实施血肿清除术的周围组织标本,根据脑出...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同源物2(NRH2)、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 NGF)、sortilin、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p75NTR)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脑出血后实施血肿清除术的周围组织标本,根据脑出血距离标本取出时间,分为6h以内(包括6h)、6h以上至24h(包括24h)、24h以上至72h(包括72h)、72h以上4组,同时取10例手术过程中血肿远隔部位掉落的组织块作为对照组,通过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脑细胞的凋亡指数(A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NRH2、pro NGF、sortilin、p75NTR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经NRH2 siRNA或scramble siRNA转染后,Western blot法检测pro NGF、sortilin、p75NT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以及6h以内的脑出血组相比,脑出血后6h以上各组AI升高,以24h以上至72h内组为最高,但6h以内的脑出血组AI与对照组无区别。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延长,pro NGF、p75NT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h以上至72h达到高峰,72h后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和6h以内的脑出血组比较,脑出血后6h以上至24h内(包括24h),脑组织NRH2、sortilin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Bax表达水平即增加,24h以上至72h内达高峰,72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6h以内的脑出血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6h以内的脑出血组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脑出血后6h以上的脑出血各组脑组织Bcl-2表达水平降低,以24h以上至72h内处于最低值。NRH2 siRNA组pro NGF、sortilin、p75NT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scramble siRNA组。结论 NRH2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表达增加,通过促进pro NGF、sortilin、p75NTR表达增加Bax/Bcl-2比率,从而诱导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胞凋亡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同源物2 SORTILIN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琳 戴建国 +3 位作者 王中立 张绘宇 黄玉芳 赵玉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脑内广泛分布,通过其受体复合物介导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维持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等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GD-NF family receptorα,GFRα)和RET是其受体复合物的主要成员。GDNF和其受体复合物可能参与多种脑部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 RET 受体 信号转导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晓洁 林如辉 +5 位作者 陶静 赵从快 俞坤强 李春燕 彭洪卫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4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电针组(n=15)。模型组、电针组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1.5 h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 d。采用...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4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电针组(n=15)。模型组、电针组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1.5 h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神庭、百会穴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Longa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缺血侧海马区细胞损伤较轻,BDNF表达明显升高(P<0.01),p75NT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和下调p75NTR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学习记忆 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受体p75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郭雨霁 李盛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关键词 NTFS 神经营养因子 家族 受体 结构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后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卫红 张淑琴 +1 位作者 付玉 姜慧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79,F002,共4页
目的 :检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后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DNF)的基因表达与定位。方法 :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 PCR方法观察点燃鼠不同脑区不同点燃时程 BDNF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点燃后大鼠颞叶及海... 目的 :检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后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DNF)的基因表达与定位。方法 :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 PCR方法观察点燃鼠不同脑区不同点燃时程 BDNF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点燃后大鼠颞叶及海马 BDNF随着点燃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并持续至点燃后 49d。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癫痫 基因表达 杏仁核 点燃效应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时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小丽 张皙 +2 位作者 顾青 张喜梅 孙晓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于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外源性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的方法建立神经损伤的模型,在损伤后1、7、14、28d获取视网膜,提取总RNA及总蛋...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于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外源性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的方法建立神经损伤的模型,在损伤后1、7、14、28d获取视网膜,提取总RNA及总蛋白,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视网膜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NTFR)α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了解损伤后不同时间CNTFR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大鼠视网膜内CNTFRαmRNA无表达,在损伤后的1、7、14、28d均有一定水平的CNTFRα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损伤后备时间均有CNTFRα蛋白的表达,但CNTFRα蛋白的表达较弱。结论神经损伤后CNTF的表达先短暂升高以后持续下调,而CNTFRα-mRNA在损伤后4周内均有一定量的表达,提示补充外源性CNTF可能改善神经再生的微环境而发挥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神经损伤 神经保护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神经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TrkC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璠 于天源 +7 位作者 吴剑聪 高玉峰 鲁梦倩 李小琴 于跃 耿楠 冼思彤 张林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3及其受体Trk 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背根神经节(DRG)中NT-3与Trk C表达情况。结果:模...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3及其受体Trk 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背根神经节(DRG)中NT-3与Trk 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行为学检测表明,造模后大鼠的感觉功能显著下降(P<0.05),电针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的NT-3与Trk C表达显著升高(P<0.05),第20天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NT-3分泌显著增多(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提高NT-3与Trk C的表达,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3 酪氨酸激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成 路长林 敖世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能够促进感觉、交感和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复合物由三个亚基组成,α亚基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结合蛋白,它不是跨膜蛋白,而是通过GPI键锚在细胞膜上;信号传递体的两个亚...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能够促进感觉、交感和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分化的细胞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复合物由三个亚基组成,α亚基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结合蛋白,它不是跨膜蛋白,而是通过GPI键锚在细胞膜上;信号传递体的两个亚基分别是gp130和LIFRβ.随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复合物的形成是一个有序过程、Jak/Tyk家族的激活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睫状神经因子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云 彭春 +1 位作者 游俊杰 郭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丘脑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kB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脑卒中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12)个vs(41.22±11.91)个、(17.22±5.76)个和(33.67±8.32)个,P<0.01]。结论 PSD大鼠丘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丘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