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F1基因突变致1型神经纤维瘤病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妍 袁裕衡 +2 位作者 马明圣 王薇 邱正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9-824,共6页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 目的了解1型神经纤维瘤病(NF)的临床表型特征及异质性。方法回顾分析8例NF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均因生后多发牛奶咖啡斑就诊,2例伴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伴多处皮肤神经纤维瘤。8例患儿有7种突变形式,NF1基因全部缺失2例;4种缺失突变,分别为c.4974_4977delCTAT,p.Y1659TfsX17、c.3987_3988delAG,p.S1329fsX4、c.1511delC,p.P504QfsX22和c.6388delC,p.L2130fsX3;1种c.3975-2delA剪切突变;1种c.3721 C>T,p.R1241X无义突变。除全基因大片段缺失和无义突变之外,其余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患儿父母外周血均未检测出相应的突变。结论 NF1基因突变可致1型NF,此研究发现5种新的突变,且均为de novo突变。多发牛奶咖啡斑是1型NF最早的临床表现,对疑似患者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 nf1基因 多发牛奶咖啡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柯屹峰 郝瑞 张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锁和"定点克隆"技术获得了该病基因序列、突变及其表达信息。对近年在NF1基因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NF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NF1基因的异常表达、该病基因型和表现性的关系、基因的易突变区域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 nf1基因 遗传学 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缺乏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及其基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龙晓丹 熊静 +2 位作者 莫朝晖 张勤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1-815,共5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雀斑、视神经胶质瘤和骨骼发育异常,NF1基因为其致病基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雀斑、视神经胶质瘤和骨骼发育异常,NF1基因为其致病基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1例以生长迟缓为主诉的11岁患儿,临床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合并NF1。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及其母亲NF1基因内含子34有一新的杂合剪切突变c.6579+2T>C(IVS 34+2T>C)。NF1因生长迟缓收入内分泌科较少见,对于临床上表现为身材矮小并伴皮肤牛奶咖啡斑等特征的儿童应考虑NF1的可能,并进行NF1基因检测,这对于明确诊断及提供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 生长激素缺乏症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1型基因的骨表达及自我平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波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5-67,74,共4页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的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的、含有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加快活性...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常见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位于染色体17q11.2的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素,是一个具有GTP酶激活蛋白(Ras—GAP)结构域的、含有2818个氨基酸的蛋白,它加快活性Ras—GTP转换为非活性RAS—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病1型 基因突变 自我平衡 显性遗传性疾病 激活蛋白 GTP酶 基因编码 n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脑实质T2WI高信号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琳 王振常 +2 位作者 李静 鲜军舫 张征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患者脑实质异常T2WI高信号(hyperintensity on T2WI,T2H)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NF1患者头颅MRI脑实质内异常T2WI信号灶的患病率、信号特点、发病位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2~60岁。结果 78例NF1患者中有55例的脑实质可见到T2H(70.5%)。2~18岁组52例患者中有42例可见T2H(80.8%),>18岁组26例患者中有13例可见T2H(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P=0.005)。所有阳性病例中,各部位T2H的患病率依次为:脑干65.5%(36/55)、小脑58.2%(32/55)、基底节区49.1%(27/55)、海马25.5%(14/55)及丘脑20%(11/55)。2~18岁组脑干、小脑、基底节、海马、丘脑发现T2H者分别为30、29、22、10、9例,>18岁组分别为6、3、5、4、2例,不同年龄组T2H发生部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P=0.603)。在阳性病例患者中,基底节区T2H边界清晰者为74.1%(20/27),其他部位的T2H多为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略高信号,脑干为77.8%(28/36),小脑半球为90.6%(29/32),丘脑为81.8%(9/11);多发者居多。结论 T2H是NF1患者脑实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青少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病1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一家系的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蓓 杨艳梅 +5 位作者 严恺 陈敏 王丽雅 黄颖之 钱叶青 董旻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目的: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对一个散发的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RNA,行RT-PCR及扩增产物测序分析。... 目的:对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技术,对一个散发的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RNA,行RT-PCR及扩增产物测序分析。明确突变致病性后,抽取羊水标本对胎儿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先证者NF1基因存在c.1260+4A>T杂合剪接突变,为新发突变。RNA剪接分析提示先证者NF1基因发生转录时,11号外显子3′端发生相邻内含子区13个碱基的插入,理论上可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影响蛋白功能。产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未携带该突变。结论:NF1:c.1260+4A>T杂合剪接突变是该Ⅰ型神经纤维瘤患者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为该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遗传学 基因 神经纤维病1型 羊水 产前诊断 基因检测 系谱 突变 外显子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阴蒂肥大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刚 叶斌 +2 位作者 余永国 李星 方丹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诊的合并阴蒂肥大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生后即发现牛奶咖啡斑伴阴蒂肥大。NF1基因检测结果c,655-... 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诊的合并阴蒂肥大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生后即发现牛奶咖啡斑伴阴蒂肥大。NF1基因检测结果c,655-7-655-2delTTTATA,为新发突变,有致病性。结论 NF1同时合并外生殖器异常者临床罕见。NF早期临床诊断困难,对疑似病例应尽早行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 阴蒂肥大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n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1例报告
8
作者 李念虎 李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8-198,214,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病性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神经纤维 后凸 临床表现 脊柱侧凸 年人均 间充质 外胚层 Von 软组织 发生率 先发现 1 nf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1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姣 陈钰波 +2 位作者 弓毅谷 刘辉丽 李宇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1型(NF1)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11岁儿童,全身散在咖啡色斑11年,皮下结节2年。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NF1基因上发现一个杂合无义变异c.5594T&g...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1型(NF1)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F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11岁儿童,全身散在咖啡色斑11年,皮下结节2年。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NF1基因上发现一个杂合无义变异c.5594T>A,该变异使1865位密码子由编码亮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该变异为首次报道。结论:NF1基因c.5594T>A(p.L1865*)杂合无义突变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变异,该患儿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1型 全外显测序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镶嵌咖啡斑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雨蒙 张佳 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4-256,共3页
镶嵌咖啡斑是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合子后突变导致的镶嵌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时间和组织来源,常表现为色素改变(镶嵌咖啡斑和雀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发症发生率约7%... 镶嵌咖啡斑是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合子后突变导致的镶嵌性遗传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突变发生的时间和组织来源,常表现为色素改变(镶嵌咖啡斑和雀斑)和神经纤维瘤,并发症发生率约7%。病变区皮肤黑素细胞的合子后突变或“二次打击”突变引起不同形式镶嵌咖啡斑的发生。生殖腺镶嵌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有一定概率生下1型神经纤维瘤病后代,因此需要遗传咨询,其范围应扩展到捐精者和捐卵者。该文针对镶嵌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镶嵌咖啡斑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1型神经纤维 镶嵌咖啡斑 nf1基因突变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神经纤维瘤发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霞 周列民 +4 位作者 周珏倩 梁秀龄 操德智 李伟峰 陈子怡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 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患者神经纤维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将17例NF1和12例非NF1患者的神经纤维瘤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和NF1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标记:Western blot检测3例NF1、2例非NF1患... 【目的】 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患者神经纤维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将17例NF1和12例非NF1患者的神经纤维瘤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和NF1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标记:Western blot检测3例NF1、2例非NF1患者神经纤维瘤和1例正常神经的细胞中NF1蛋白和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NF1组与非NF1组HE染色无明显差异;NF1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标记显示NF1蛋白的表达率NF1组明显低于非NF1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神经组与非NF1组比较,NF1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异,NF1组NF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NF1组和正常神经组;NF1组和非NF1组hTER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神经组,NF1组和非NF1组比较hTERT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NF1患者神经纤维瘤的形成除了与NF1蛋白表达缺失,肿瘤抑制作用减弱有关外还与hTERT蛋白表达增加,端粒酶活性增高有关;而非NF1患者神经纤维瘤的形成与hTERT蛋白表达增加,端粒酶活性增高有关,与NF1蛋白表达缺失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nf1蛋白 HTER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操德智 周列民 +3 位作者 周珏倩 任力杰 赵霞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8,后插2,共5页
目的研究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神经纤维瘤与非NF1神经纤维瘤的发病机制的异同,证实雪旺 细胞在NF1神经纤维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用S100与NF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 测13例NF1患者与10例非NF1患者的神经纤维瘤中S1... 目的研究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神经纤维瘤与非NF1神经纤维瘤的发病机制的异同,证实雪旺 细胞在NF1神经纤维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用S100与NF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 测13例NF1患者与10例非NF1患者的神经纤维瘤中S100,NF1蛋白的表达,分析NF1与非NF1组神经纤维瘤中 雪旺细胞,纤维母细胞的含量及NF1蛋白表达缺失的比率。结果NF1组神经纤维中雪旺细胞与纤维母细胞的平 均含量为66.41%,29.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024,P<0.05);雪旺细胞与纤维母细胞的NF1蛋白表达 缺失率分别为64.18%,50.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25,P<0.01);而NF1蛋白表达缺失的雪旺细胞与 纤维母细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3%,14.9%,两者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4.358,P<0.01),说明雪旺细胞为 NF1患者神经纤维瘤形成的主要细胞,非NF1组神经纤维瘤中雪旺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均未检测到NF1蛋白的表达 缺失,与NF1组相比,两者的NF1蛋白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05,P<0.01),说明两组神经纤维瘤的发病 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结论NF1与非NF1神经纤维瘤发病机制完全不同,雪旺细胞的NF1蛋白表达缺失是NF1神 经纤维瘤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nf1蛋白 发病机制 雪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650通过靶向RAC1抑制NF2阴性脑膜瘤的生长
13
作者 张超 李朋 +2 位作者 王博 汪颖 刘丕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7-1696,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NF2表达阴性脑膜瘤中潜在的miRNA-mRNA轴,研究它们的靶向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包含与NF2阴性脑膜瘤相关数据的GSE17792数据集。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确定差异表达的mi RNA(De Mi...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NF2表达阴性脑膜瘤中潜在的miRNA-mRNA轴,研究它们的靶向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包含与NF2阴性脑膜瘤相关数据的GSE17792数据集。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确定差异表达的mi RNA(De MiRNAs)。应用miRWalk 2.0数据库获取De MiRNAs的靶基因。利用相互作用基因检索工具(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确定核心基因。对筛选出的miRNA进一步验证其表达和生物学作用。结果在NF2阴性脑膜瘤肿瘤样本与蛛网膜组织对照组比较中发现了86个差异mi RNA,其中包括52个上调的mi RNAs和34个下调的miRNAs。在这些差异miRNA中鉴定出与274个靶基因相关的14个mi RNAs,并基于这些数据构建miRNA-靶基因网络。通过cyto Hubba分析显示,在PPI网络中有两个mi RNAs(hsa-miR-650和hsa-miR-623)位于前20个关键核心基因之中。进一步的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实验证实,相对于正常脑组织,hsa-miR-650在NF2阴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下调hsa-miR-650抑制了NF2阴性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最后,确定RAC1是hsa-miR-650的靶基因。结论Hsa-miR-650作为肿瘤促进剂,可能作为治疗NF2阴性脑膜瘤患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神经纤维病(nf2) 脑膜 hsa-miR-650 RAC1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建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常见,已为脊柱外科医师所熟悉,而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临床上较少见,尽管两者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后者常具有畸形发生早、发展快、侧弯僵、术中出血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式选...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常见,已为脊柱外科医师所熟悉,而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临床上较少见,尽管两者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后者常具有畸形发生早、发展快、侧弯僵、术中出血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式选择等方面两者有着很大不同,因而不能等同对待。为让广大脊柱外科医生对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有全面了解,本刊特邀请了几位有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对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的分型、自然史、治疗方法选择、术后并发症处理、伴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作一全面介绍与讨论,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 椎管内肿 外科治疗 基因遗传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双侧听神经 nf-1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以高血压、骨折为首发症状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赟 毛澄源 +10 位作者 秦小飞 单迎光 史长河 范丽媛 董亚丽 郑惠敏 李心蔚 张槊 胡正威 杨靖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目的:报道一个临床表现不典型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并确定其致病突变。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neurofibromin 1(NF1)基因全部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 目的:报道一个临床表现不典型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并确定其致病突变。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neurofibromin 1(NF1)基因全部编码区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对可疑位点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先证者男性,12岁,以右侧股骨骨折为首发症状,合并高血压病(3级,低危);查体示胸腹部呈弥漫大片状深棕色牛奶咖啡斑,MRI提示神经纤维来源肿瘤及腰椎骨质破坏。先证者母亲有类似皮肤病变,无其他自觉症状。先证者及其母均检出NF1基因第38号外显子存在杂合移码突变c.5719delG(p.Glu1907Lysfs*14),表型正常的父亲未检测到此突变。该突变在HGMD和ExAC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为新发突变。结论:NF1基因c.5719delG(p.Glu1907Lysfs*14)移码杂合突变是该家系患病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 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 n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新突变及我国首例NF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报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佳 邓伟平 +2 位作者 钟诚 胡彬 王一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对2例散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致病基因NF1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以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研究,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PCR扩增NF1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 目的:对2例散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致病基因NF1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以及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研究,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PCR扩增NF1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新发现突变位点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患者进行NF1基因CNV的检测,并对证实有NF1拷贝缺失的患者进行长片段PCR,以找寻断裂点。结果:患者S736于NF1基因检测到一个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突变:c.6345_6346 ins G(p.Leu2116Alafs*4),患者父母均不携带此突变,故此突变为一个de novo突变。该突变使开放阅读框移位,提前引入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分子的截断,以致部分犰狳式褶皱(ARM-type fold)结构域丢失。在另一患者S743中检测到一个包含整个NF1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缺失区域为1.3~1.9 Mb,但断裂点尚不明,此为我国首例NF1基因拷贝数目变异的报道。结论:患者NF1基因的de novo突变及CNV是引起这2例1型神经纤维瘤发病的分子机制,这些发现可用于临床1型神经纤维瘤的分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神经纤维病1 DE novo突变 拷贝数目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NF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漓 周列民 +2 位作者 周珏倩 刘焯霖 宁玉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28个家系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NF1-GRD相邻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探讨和分析中国人NF1基因的突变规律、突变类型、机制以及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潜在的突变热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异源双... 目的通过对28个家系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NF1-GRD相邻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探讨和分析中国人NF1基因的突变规律、突变类型、机制以及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潜在的突变热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异源双链分析(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方法,对56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第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在所检测的28个家系中有一家系父子3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第20号外显子均出现异常移动的电泳条带,重复检测单链构象多态实验无异常发现,而异源双链实验则仍显示有1条移动异常的双链电泳条带,DNA测序证实为该家系第20号外显子上T→G的杂合性突变,即Leu1141Arg错义突变。同时发现,另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第28号外显子亦表现为电泳条带移动异常,测序证实为第28号外显子5'端上游第28位核苷酸G→T杂合子。未发现第29号和39号外显子电泳条带移动异常。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与异源双链分析联合应用,可提高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和阳性检出率。所测28个家系56例患者NF1基因的第20、28、29及39号外显子并非突变热点或突变率相对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遗传学)基因 神经纤维病1型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基因表达产物在大鼠脑的分布-免疫荧光组化法
18
作者 陈永锋 齐建国 章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4-300,306,共8页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NF1基因表达产物神经纤维素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的分布 ,结果如下 :(1)大脑皮质中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最为密集 ;其次 ,在海马结构、丘脑前核群、丘脑内侧核群、丘脑板内核群、丘脑中线核群及下丘脑室周核...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NF1基因表达产物神经纤维素在正常成年大鼠脑中的分布 ,结果如下 :(1)大脑皮质中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最为密集 ;其次 ,在海马结构、丘脑前核群、丘脑内侧核群、丘脑板内核群、丘脑中线核群及下丘脑室周核、室旁核中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也较密集 ;在杏仁核、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后区以及隔外侧核、隔内侧核、尾壳核、屏状核、苍白球、三叉神经脊束核等部位 ,也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神经纤维素阳性细胞稀疏分布。 (2 )神经纤维素免疫阳性反应产物除了分布于神经细胞胞质外 ,在细胞核也有分布。 (3 )结合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化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大鼠 n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9-5p靶向调控DNMT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和转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传坤 王伟 +1 位作者 姜海涛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4,共7页
目的考察miR-139-5p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以及miR-139-5p对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检测GBM肿瘤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人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系HEB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m... 目的考察miR-139-5p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以及miR-139-5p对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检测GBM肿瘤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人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系HEB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miR-139-5p的表达。通过转染miR-139-5p模拟物来上调U251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通过转染靶向DNMT1的siRNA(DNMT1-siRNA)来下调DNMT1的表达。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组织和细胞中DNMT1和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和Matrigel Transwell评估U251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或HEB细胞相比,GBM组织和U251细胞中的miR-139-5p表达被抑制(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miR-139-5p模拟物明显下调了DNMT1的表达并上调了NF2的表达(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DNMT1-siRNA明显促进了NF2的表达(P<0.05)。转染miR-139-5p模拟物或DNMT1-siRNA均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侵袭(P<0.05)。结论 miR-139-5p在GBM中发挥抗癌作用,miR-139-5p通过靶向负调控DNMT1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9-5p 胶质母细胞 DNA甲基转移酶1 2型神经纤维病(nf2)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