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
作者 张嵘 万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627,共1页
2023年7月17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友好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毕业生及在校师生等2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由... 2023年7月17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友好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毕业生及在校师生等2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韵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医学部 神经科学研究 副所长 毕业生 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内涵、图景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杨春晓 卢春明 郑永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2,42,共9页
教育神经科学是面向教育场景,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认知神经机理的新兴研究方向,是联结脑、心智与教育的重要桥梁。然而,目前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存在选题定位不准确、目标情境相对狭隘、关键科学问题凝练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该方向的发... 教育神经科学是面向教育场景,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认知神经机理的新兴研究方向,是联结脑、心智与教育的重要桥梁。然而,目前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存在选题定位不准确、目标情境相对狭隘、关键科学问题凝练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该方向的发展。该文首先介绍了教育神经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动因,从回归大脑是解析教育现象的必然选择、多源与多层级数据互证是教育研究的迫切诉求、高生态效度脑影像技术的发展助推多科学融合这三方面论述了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必然与应然。在此基础上,该文梳理了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内涵,并提出了教育神经科学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五大研究主题,包括:(1)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知神经机理及其评估;(2)学科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认知神经机理研究;(3)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研究;(4)智能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认知机理研究;(5)教育教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最后,该文提出了“促合作”“重转化”“遵规范”“建机制”四大发展进路,以期为我国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 发展动因 研究内涵 研究图景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为今用,传承开拓,促进针药复合麻醉的研究与实践——访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万有教授 被引量:2
3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J0003-J0004,共2页
万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5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予河南窳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1995原... 万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5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予河南窳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1995原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博士后出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 针药复合麻醉 古为今用 北京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生理教研室 “973”计划 所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成立
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科学研究 科主任 联合 国际 所长 凌锋 成立 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韵教授对蛋白激酶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研究获重要进展
5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系统功能 蛋白激酶 北京大学 调节 吗啡 镇痛剂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邢国刚教授团队在癌症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6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0-850,共1页
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症常伴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癌症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2018年10月16日,本刊编委、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邢国刚教授团队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Decreased abundance o... 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症常伴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癌症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2018年10月16日,本刊编委、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邢国刚教授团队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Decreased abundance of TRESK two-pore domain potassium channels in sensory neurons underlies the pain associated with bone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对于癌症痛的产生机制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发现,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癌症细胞可以分泌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除了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维持肿瘤生长外,还与癌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 癌症痛 POTASSIU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新生 发生机制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晓明教授课题组发现Neuregulin1及其受体ErbB4可能是癫痫的易感基因
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4,共1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晓明教授课题组历时3年的研究发现,Neuregulinl及其受体ErbB4对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大脑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生。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ERBB4 课题组 易感基因 癫痫 受体 神经元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精神疾病药理学研究组简介
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精神疾病 疾病药理学 浙江大学 缺血性神经损伤 神经药理学 组胺受体 慢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成立
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2-652,共1页
2015年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研究员介绍了脑疾病... 2015年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在成立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研究员介绍了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筹建过程、定位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中心 脑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 神经科学研究 医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 筹建过程 科学 陈国强 学术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 被引量:7
10
作者 屈陆 戴钢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3-176,共4页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发展的需要,需积极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认知神经科学从工具层面为思想...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发展的需要,需积极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认知神经科学从工具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脑电设备测量人脑特定区域的生理变化来获得准确而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研究结果设计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明确教育干预计划,优化脑的可塑性变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这种探索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毕竟从微观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辟了一个极为宽泛的研究领域,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晓明团队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
1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5,共1页
2013年12月12日,美国《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晓明教授团队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见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50/19724.sh... 2013年12月12日,美国《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晓明教授团队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见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50/19724.sh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杂志 精神分裂症 发病机制 神经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知 国家级项目:《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
12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8期657-657,共1页
为进一步研讨我国神经疾病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及新技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医学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临床与基础并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神经功能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电生理四大研究手段为切入... 为进一步研讨我国神经疾病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及新技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医学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临床与基础并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神经功能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电生理四大研究手段为切入点,重点讲授:①神经疾病重点领域的临床诊治新动向与技术应用新进展。②神经疾病相关基础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型研究手段。③神经疾病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基础 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研究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浙江大学 学习班 国家级 神经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浩研究员和段树民院士团队合作研究揭示脑神经元突触删除新机制 被引量:1
1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48,共1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汪浩研究员和段树民院士的合作研究揭示了发育过程中突触删除的新机制,该研究论文“Astrocytes contribute to synapse elimination via type 2 inositol 1,4,5 - trisphosphate receptor - dependent rel...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汪浩研究员和段树民院士的合作研究揭示了发育过程中突触删除的新机制,该研究论文“Astrocytes contribute to synapse elimination via type 2 inositol 1,4,5 - trisphosphate receptor - dependent release of ATP”于2016年4月12日在ez治发表(https://elifesciences.org/content/5/e15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突触 团队合作 研究 删除 院士 receptor 神经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韵研究组揭示神经系统发育晚期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和可塑性的关键信号通路
14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2,共1页
2017年11月13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韵研究组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PKD1 promotes functional synapse formation coordinated with N-cadherin in hippocampus"的研究论文。文章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形... 2017年11月13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韵研究组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PKD1 promotes functional synapse formation coordinated with N-cadherin in hippocampus"的研究论文。文章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等多种实验方法,揭示了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通过增加神经型钙黏素(N-cadhe-rin)的膜定位并促进突触发育和突触功能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功能 神经系统发育 海马神经 信号通路 N-CADHERIN 可塑性 神经科学研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树民院士和汪浩研究员团队揭示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机制
1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0,共1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院士和汪浩研究员合作研究揭示了小鼠对天敌气味诱导的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基础,该研究论文“Laterodorsal tegmentum interneuron subtypes oppositely regulate olfactory cue-induced innate f... 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院士和汪浩研究员合作研究揭示了小鼠对天敌气味诱导的先天性恐惧的神经环路基础,该研究论文“Laterodorsal tegmentum interneuron subtypes oppositely regulate olfactory cue-induced innate fear”近期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在线发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727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环路 先天性 研究 恐惧 院士 神经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PUBM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方向“973计划”项目再次喜获立项
16
作者 罗赟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0-640,共1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 项目 神经生物学机制 上海药物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 立项 再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树民院士团队研究成果阐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对睡眠觉醒行为的调控机制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67,共1页
一群睡着的小白鼠“帮助”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关于睡眠的秘密:位于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对睡眠觉醒行为具有特异的调节功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院士团队3月6日在《细胞》( Cell )子刊《现代生物学》( Current Biol... 一群睡着的小白鼠“帮助”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关于睡眠的秘密:位于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对睡眠觉醒行为具有特异的调节功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院士团队3月6日在《细胞》( Cell )子刊《现代生物学》( Current Biology )发表论文“Selective Activation of Cholinergic Basal Forebrain Neurons Induces Immediate Sleep -wake Transition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613308)报道了上述新发现。 已知脑内一些区域分别具有促进睡眠和觉醒的功能,其中基底前脑是调控睡眠活动的中枢之一。在基底前脑的细胞群中,胆碱能神经元属于“少数民族”,只占该脑区所有细胞的5%,而经典的研究方法很难研究这样少量的神经元的活动对脑功能的影响。因此,胆碱能神经元虽被认为能引起脑皮层兴奋,但是其在睡眠觉醒中的确切作用与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团队采用光遗传学技术,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进行基因改造,把一种对光敏感的离子通道表达在这类神经元上,这种离子通道受到光刺激后就会开放,从而使神经元产生兴奋活动。这样,就能人为地用光来选择性地“操控”这些神经元的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胆碱能神经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调控 行为 院士 神经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离子通道调控研究组简介
18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0-570,共1页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原神经科学研究所)离子通道调控研究组于2009年组建,组长为蔡时青研究员,他于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康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前期...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原神经科学研究所)离子通道调控研究组于2009年组建,组长为蔡时青研究员,他于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康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前期通过分析寿命与衰老相关行为退化的关系,发现有些长寿途径虽然延长了寿命但不能延缓老年动物神经递质减少以及相关的行为功能退化,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之后以神经递质系统在衰老中的变化为衰老的标记,通过解析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发现了一条新的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通路调控衰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递质系统 中国科学 离子通道 智能技术 分子生物学机制 科学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研究专刊》特邀主编团队
19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83-2083,共1页
特邀主编:于常海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太平绅士。神经生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曾担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 特邀主编:于常海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太平绅士。神经生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曾担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生物技术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监事、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委员、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创始人及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学会 神经科学研究 美国斯坦福大学 分子生物学家 神经胶质细胞 太平绅士 学会副理事长 神经生物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的联系与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发生 侧脑室 血管生成 缺血后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干细胞 cells 海马齿状回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