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琳琳 杨晓春 梅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828-3830,383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周围神经组织病变。许多研究表明它发生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前,其受累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等发生损伤和死亡,是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DR...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周围神经组织病变。许多研究表明它发生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前,其受累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等发生损伤和死亡,是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DR已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oNGF)能与其凋亡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结合,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介导细胞凋亡。研究证实,proNGF在DR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文现就proNGF及其受体p75NTR在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477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在神经生长因子前体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福喜 邵文凤 +4 位作者 唐芮 于晓然 温桥生 余焱林 熊静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8-903,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与埃兹蛋白(ezrin)表达水平及其567位苏氨酸(Thr567)和477位酪氨酸(Tyr477)的磷酸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用梯度浓度的pro NGF(0、2.5、5和10 ng/m L)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ro NGF对MDA-MB-231和MCF-7侵袭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ezrin Thr567和ezrin Tyr477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MDA-MB-231中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质粒(ezrin显性负突变质粒),研究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pro NGF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MDA-MB-231和MCF-7的侵袭(P<0.05);pro NGF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显著升高ezrin Tyr477磷酸化,而对ezrin蛋白的表达以及其Thr567磷酸化无明显影响;Src激酶特异抑制剂SKI-606显著抑制pro NGF对ezrin Tyr477磷酸化的促进作用;转染p Enter-His-ezrin Y477F抑制pro NGF对MDA-MB-231细胞ezrin Tyr477磷酸化和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ezrin Tyr477磷酸化在pro NGF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中起关键作用;pro NGF通过激活Src激酶使ezrin Tyr477发生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神经生长因子 埃兹蛋白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诱导分化中的神经干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前体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玲 王斌 +8 位作者 白志强 李鹏 王海涛 刘海燕 姜光域 宋旭霞 钱冬萌 闫志勇 丁守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04-909,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NTR、trkA表达的影响,为阐明HCMV感染致NSC损伤的分子机制提...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对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NTR、trkA表达的影响,为阐明HCMV感染致NSC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海马NSC,感染组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n,MOI)为5的HCMVAD169株感染NSC,对照组只加入与病毒悬液等体积的培养液,在感染病毒的同时,诱导感染组和对照组NSC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分别在感染后0、1、3、5、7、9 d收获细胞,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NGF及其受体p75NTR、trk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NSC不表达NGF及其受体P75NTR和trkA。感染组细胞在第3天开始出现NGFmRNA的表达,第5天出现P75NTRmRNA的表达,且其表达强度随时间增强;第5天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和100000NGF前体蛋白(ProNGF)和P75NTR蛋白,随时间延长,表达强度升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NGF前体蛋白位于细胞的细胞质;整个感染过程中未检测到trkA的表达。结论 HCMV感染可诱导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海马NSC分泌NGF前体蛋白及其受体p75N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前体蛋白 P75NTR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前体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蛋白纯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施有为 刘莉 程蕴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5-828,845,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insulin-likegrowthfactor-1,hIGF-1)前体编码全长cDNA的重组载体,使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并对此表达菌株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同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编码h... 目的:构建含有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insulin-likegrowthfactor-1,hIGF-1)前体编码全长cDNA的重组载体,使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并对此表达菌株所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同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编码hIGF-1前体cDNA的片段,通过双酶切、胶回收纯化、连接后得到pET32a(+)/hIGF-1重组载体,然后将其转化入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结果:重组质粒pET32a(+)/hIGF-1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BL21(DE3)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其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5%左右,该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其纯度高达90%以上。Westernblot结果显示非常清晰的免疫印迹条带,表明此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学特异性。结论:pET32a(+)/hIGF-1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PCR 重组蛋白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家泽 宦小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IGF-1(20、40 ng/ml和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CE-1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C99、C8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Aβ42)的水平,然后选择最佳剂量的IGF-1(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此之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及50μmol/L),重复上述检测。结果:IGF-1降低BACE-1、C99及Aβ42的水平(P=0.000),提高C83的表达(P=0.000),增加Akt的磷酸化(P=0.000),而LY294002具有抑制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IGF-1降低BACE-1mRNA及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神经生长因子前体对心肺转流大鼠室旁核场电位的影响
6
作者 程翅 刘程曦 +4 位作者 石福 杨振宇 王海英 徐军美 喻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神经生长因子前体(nerve growth factor precursor, proNGF)在大鼠心肺转流(CPB)过程中的改变以及可能对交感输出产生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3~4月龄,体重350~500 g。其中18只建立大鼠CPB模型,将大鼠分为三组:对... 目的探讨下丘脑神经生长因子前体(nerve growth factor precursor, proNGF)在大鼠心肺转流(CPB)过程中的改变以及可能对交感输出产生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3~4月龄,体重350~500 g。其中18只建立大鼠CPB模型,将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CPB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CPB 110 min后,取大鼠下丘脑和心脏节段背根神经节,检测NGF mRNA表达量以及proNGF蛋白含量。另选取12只大鼠双侧室旁核(PVN)插管,连续7 d注入proNGF蛋白,检测并记录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场电位。另选取12只大鼠侧脑室注入proNGF蛋白,检测并记录给药前后PVN场电位;PVN场电位记录结束后,检测下丘脑谷氨酸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PB末CPB组、IR组proNGF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DRG以及下丘脑NGF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注入proNGF蛋白后,RVLM以及PVN场电位1~4 Hz频段能量明显下降,其余频段能量明显升高(P<0.05);侧脑室注入proNGF对下丘脑谷氨酸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GABA含量(P<0.05)。结论大鼠CPB后下丘脑proNGF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下丘脑交感输出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心肺转流 场电位 交感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7
作者 周白玉 张兵 +5 位作者 陈海明 王兴林 刘祖明 李方明 刘金伟 杨绍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87-35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蛋白编码序列中多以富集成簇的方式分布,并提示其可能有民族区域和人种之间的差异性,然而SNPs在黔西南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的分布状况迄今尚未见报道,... 背景与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蛋白编码序列中多以富集成簇的方式分布,并提示其可能有民族区域和人种之间的差异性,然而SNPs在黔西南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前体蛋白(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的分布状况迄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对35例黔西南汉族受试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SNPs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的分布特征。方法设计合成4条引物,分别对35例汉族受试者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区段进行PCR扩增和产物的DNA测序;检索单核苷酸多态性资料库(db SNP)获取资料并与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黔西南汉族受试者中13例(37.1%)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的2 525 bp位点出现SNPs,基因型为AG和GG,频率分别为69.2%和30.8%,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 34.6%和G 65.4%;27例(77.1%)在2 576 bp位点有SNPs,基因型为AA和AG,频率分别为66.7%和33.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 83.3%和G 16.7%。相比之下,北京汉族受试者较黔西南汉族受试者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外显子内多了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即2 619 bp位点;欧美等其他民族不仅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外显子内分布有rs199935855等7个SNPs,而且在其第16外显子内也分布有rs149396988等6个SNPs;黔西南汉族和北京汉族受试者在prepro EGF编码序列的第16外显子内均未见有SNPs分布。结论在黔西南汉族、北京汉族和欧美等民族的prepro EGF编码序列第14和16外显子中,SNPs分别具有各民族、各种族的特征性分布,据此可区分不同地域的种族和人群,甚至进行个体识别。也可将这些呈特征性分布的SNPs视为遗传标记进而深入研究SNPs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贵州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表皮生长因子蛋白 多位点测序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间断性缺氧下调大鼠前包钦格复合体中丝切蛋白的表达
8
作者 亢君君 卢乃宁 +3 位作者 朱媛媛 黄晓峰 武胜昔 刘莹莹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cofilin)在呼吸中枢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otC)中的表达及超微结构分布,揭示其参与突触后线粒体锚定和突触可塑性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神经激肽1受体(NK1R)为pre-BotC形态学标记物,结合Westernblot、RT-qPCR、免疫荧...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cofilin)在呼吸中枢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otC)中的表达及超微结构分布,揭示其参与突触后线粒体锚定和突触可塑性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神经激肽1受体(NK1R)为pre-BotC形态学标记物,结合Westernblot、RT-qPCR、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双标记技术,观察常氧组(NOR)和急性间断性缺氧(AIH)组pre-BotC神经元cofilin表达及其超微结构分布。结果:cofilin在pre-BotCNK1R阳性神经元胞核、胞体和树突内均有表达,且在AIH干预后cofilin表达降低;免疫电镜结果显示cofilin在树突棘以及突触后丝状或絮状结构上表达,对317个突触(NOR:122;AIH:195)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NOR组65.6%突触后存在cofilin表达,而在AIH组中这一比例下降至47.2%,结合cofilin在肌动蛋白(actin)剪切调控中的作用,提示AIH干预后,cofilin对突触后actin剪切作用减弱,进而可能增强了线粒体的突触后锚定。结论:cofilin是actin结合蛋白,参与actin剪切及解聚调控,AIH干预后cofilin的表达下降,提示cofilin可能促进actin聚合,参与线粒体的突触后锚定和pre-BotC突触可塑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钦格复合 丝切蛋白 急性间断性缺氧 超微结构 线粒 神经激肽1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杨琴 龚哲 +2 位作者 王新新 姚要兵 贾延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活化及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西妥昔单抗组,每组9只。结扎大脑中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经侧脑室注射给予西妥昔单抗(106μg/d),持续7 d。每组选取3只,在术后第3和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每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术后第3和7天处死3只,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PP及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制备胶质细胞悬液,培养的胶质细胞换成含有西妥昔单抗(10μg/mL)的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在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 h,然后换成正常糖/血清的培养基在正常氧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6 h,收集细胞,观察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缺氧/复氧组不加西妥昔单抗。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凋亡指数增加,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APP表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西妥昔单抗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凋亡指数降低,GFAP免疫荧光强度减弱,APP表达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强度增强,而西妥昔单抗组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减少APP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表皮生长因子 淀粉样蛋白 凋亡 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10
作者 蒋梅 邓栩 +2 位作者 邱子雄 崔晓军 付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CD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胚胎大脑皮质、成年海马齿状回(DG)中增殖...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CD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胚胎大脑皮质、成年海马齿状回(DG)中增殖和分化的细胞数目;水迷宫实验检测老年AICD转基因小鼠对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ICD转基因模型体外NPCs、胚胎皮质、海马DG区域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即AICD抑制不同时期AD模型小鼠的神经发生。水迷宫结果显示AICD增加AD模型小鼠逃逸潜伏期,减少其跨越平台次数,并减少DG区域神经元数目(P<0.05)。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ICD参与调节AD发病进程中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靶点有1723个,关键靶点有TP53、CTNNB1、Akt1、EGFR、SRC、EP300、HDAC1、STAT3、HSP90AA1和MAPK1;另外,KEGG通路注释分析发现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在AICD调节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起关键作用。【结论】表明AICD可以抑制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发生进而损害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PI3K-Akt和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AICD在AD发病进程中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胞内结构域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发生 学习记忆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抗体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及学习记忆障碍(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玉霞 王洪权 +2 位作者 赵红 郭景春 朱粹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8-918,共11页
探讨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抗体诱导细胞表面APP的铰链是否影响大鼠的水迷宫行为学以及是否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IgG和APP抗体.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探讨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抗体诱导细胞表面APP的铰链是否影响大鼠的水迷宫行为学以及是否诱导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成年雄性SD大鼠海马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IgG和APP抗体.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测试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Cresyl Violet(CV)和Fluoro-Jade B染色观察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P-2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蛋白在海马的异常表达和分布.海马内注射APP抗体可延长动物的寻台潜伏期,减少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探索时间和穿梭次数.CV和Fluoro Jade-B染色结果显示,海马注射APP抗体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和退变.同时伴MAP2免疫染色的减少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的免疫染色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海马内注射APP抗体可诱导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及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与MAP-2和磷酸化paxillin及磷酸化tau的异常表达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蛋白 水迷宫 神经元退行性变 海马 PAXILLIN 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铁龙 薛丽莉 +3 位作者 戴圆圆 盛颖玥 王文远 薛育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检测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NEDD)9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胰腺癌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12月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胰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胰腺... 目的检测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NEDD)9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胰腺癌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12月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胰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NEDD9的表达,并对NEDD9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胰腺癌组织中NEDD9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1%vs 41.8%,χ2=4.592,P=0.032)。胰腺癌组织NEDD9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χ2值分别为45.02、20.41、36.21,P值均<0.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肝转移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NEDD9可能在胰腺癌的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分子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细胞表达下调蛋白 9 病理状态 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楠 薛晖 +1 位作者 苏晗 吴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以及IGFBP7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5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非急性心力衰竭组(n=93)和急性心力衰竭组(n=61)。2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检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BP7、NT-proBNP以及二者联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比例,血浆IGFBP7和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而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LVEF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则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BP7、NT-proBNP升高及LVEF降低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IGFBP7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0.821~0.935)。IGFBP7最佳截断值为98.4 ng/mL,诊断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2.8%。NT-proBNP的ROC曲线AUC为0.879(0.818~0.940)。NT-proBNP的最佳截断值为1366 ng/L,诊断心力衰竭性呼吸困难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9.2%。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2(0.918~0.986),灵敏度为88.5%,特异度92.5%。结论单独使用IGFBP7或联合NT-proBNP是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IGFBP7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急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N末端脑钠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α淀粉样前体蛋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海刚 惠磊 +3 位作者 马鹏举 李祥生 刘瑞华 金保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α淀粉样前体蛋白(solubleαform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APP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SAH+生... 目的探讨可溶性α淀粉样前体蛋白(solubleαform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APP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SAH+生理盐水)和sAPPα组(SAH+sAPPα),每组20只。大鼠自体血于视交叉前池建立SAH模型,生理盐水组在SAH模型建立后脑室注入生理盐水,sAPPα组在SAH模型建立后脑室注入sAPPα。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取大鼠10只,注药3d后行组织凋亡细胞检测,采用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取大鼠10只,注药3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颞叶脑组织仅有很少量阳性凋亡细胞,而生理盐水组脑组织阳性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sAPPα组脑组织阳性凋亡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sAPPα组用药3d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7±0.5)分、(13.9±0.7)分和(23.0±0.8)分。sAPPα组神经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Pα可通过抑制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损伤,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 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纤维层病理改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艳 董海莲 +1 位作者 张丽娜 王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J正常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处死小鼠,完整取出眼球分离视网膜,进行视网膜常规HE染色,同时取球后视神经制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视神经形态,行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结果视神经横断面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组织疏松,排列较紊乱,染色深浅不均,间质增多,部分轴突水肿。与正常对照组(1.77±0.04)×106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神经纤维数量(2.28±0.06)×106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密度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为(0.3836±0.0697)μm-2和(0.2701±0.0517)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神经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减少,视神经纤维数明显减少而且受损,提示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存在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蛋白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 阿尔兹海默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1促进Alzheimer病长β-淀粉样蛋白(βA4_(42))分泌以及干扰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100,96,共5页
与短β┐淀粉样蛋白(βA440)比较,长β┐淀粉样蛋白(βA442)在Alzheimer病老年斑生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GM1同时促进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转染细胞βA440和βA442分泌,... 与短β┐淀粉样蛋白(βA440)比较,长β┐淀粉样蛋白(βA442)在Alzheimer病老年斑生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GM1同时促进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转染细胞βA440和βA442分泌,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突出的选择性。此外,本研究亦证明GM1干扰β┐淀粉样蛋白前体细胞内代谢并抑制其分泌片断的跨膜释放,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代谢异常也有利于βA4的生成。以上结果进一步提供了GM1有可能参与Alzheimer病脑病理变化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淀粉样蛋白 βA440 神经节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前体N端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吉新 阮燕 +1 位作者 朱忠军 张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 :确定 β 淀粉样蛋白前体 (amyloidβ proteinprecursor ,APP)分子N端的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 方法 :利用重组DNA技术获得不同长度Mty4 APP融合蛋白以及合成APP多肽 ,用于分析和确定APP N端GM1的活性区 ;用免疫沉淀Western印... 目的 :确定 β 淀粉样蛋白前体 (amyloidβ proteinprecursor ,APP)分子N端的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 方法 :利用重组DNA技术获得不同长度Mty4 APP融合蛋白以及合成APP多肽 ,用于分析和确定APP N端GM1的活性区 ;用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方法探讨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 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Western印迹法证实APP18 81、APP18 65和APP18 58片段可与GM1分子结合 ,而APP18 51片段不与GM1分子相互作用。多肽抑制实验证明 ,多肽APP52~ 81明显阻断了融合蛋白APP18 81与GM1的结合。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 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实验表明 ,融合蛋白APP18 81与GM1特异性结合 ,而不与GD1a ,GT1b ,GALCER相互作用。结论 :APP分子N端存在着一个GM1的活性区域 ,位于 5 2~ 81氨基酸残基区间。此区域与GM1存在着特异性相互作用 ,有赖于GM1糖链的特殊构象 ,而与神经节苷脂上唾液酸的数目无关 ,也与神经酰胺母链无关。GM1在APP N端活性区域的发现和定位 ,对探讨GM1代谢异常与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节苷脂GM1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中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少文 马康涛 张迺蘅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白介素-1β与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用SH-SY5Y细胞株研究了rh-IL-1β对细胞中APPmRNA表达的影响.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SH-SY5Y细胞中APPmRNA的表达增加,且有时间剂量反应关系.通过转...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白介素-1β与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用SH-SY5Y细胞株研究了rh-IL-1β对细胞中APPmRNA表达的影响.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SH-SY5Y细胞中APPmRNA的表达增加,且有时间剂量反应关系.通过转录延伸实验证实,IL-1β对APP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神经细胞 淀粉样蛋白 基因 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青 张蓓 李亚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33-739,共7页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其表达水平及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与神经系统炎性病变、退行性病变、变性疾病、脑中溶酶体的稳态及血脑屏障完整性密切相关,参与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对PGRN...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型糖蛋白。其表达水平及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与神经系统炎性病变、退行性病变、变性疾病、脑中溶酶体的稳态及血脑屏障完整性密切相关,参与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对PGRN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患者的干预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死 血脑屏障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母细胞瘤株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IL-1反应元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少文 马康涛 张迺蘅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细胞团子IL-1β可以诱导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APP基因的转录.为了研究APP基因启动子区的IL-1β反应元件,用含不同长度APP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发现APP启动子在SH-SY5Y细胞中有较强活性,其中-488到-... 细胞团子IL-1β可以诱导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APP基因的转录.为了研究APP基因启动子区的IL-1β反应元件,用含不同长度APP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发现APP启动子在SH-SY5Y细胞中有较强活性,其中-488到-303区为IL-1β诱导APP转录活性增加所必需,这个区域包括1个AP1结合位点和1个HSE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淀粉样蛋白 基因 痴呆 老年性 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