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清降浊方治疗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倩 黄小波 +5 位作者 张春燕 陈玉静 王宏 孙亚男 王建东 梁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方治疗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合并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气虚痰瘀证nOH合并SH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5...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方治疗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合并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气虚痰瘀证nOH合并SH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服用中药升清降浊方,1剂/d,100 mL/次,2次/d;对照组服用盐酸米多君,2.5 mg/次,2次/d,若临床观察期间SH加重需药物治疗,予睡前加服氯沙坦钾;两组均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及家庭血压、心率监测指导;疗程8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卧立位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自评量表(Orthostatic Hypotension Questionnaire,OHQ)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0.91%(39/55),显著优于对照组(41.82%,23/55)(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立位收缩压均有升高(P<0.05),对照组优于试验组(P<0.05);两组立位舒张压均有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卧位收缩压略有下降,舒张压波动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卧位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OHQ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升清降浊方治疗气虚痰瘀证nOH合并SH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症状,并可能具有调节SH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清降浊方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 气虚痰瘀证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清降浊法在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 张春燕 +2 位作者 陈玉静 王宏 黄小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OH)是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亚型,主要见于以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为特征、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部分同时伴发...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OH)是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亚型,主要见于以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为特征、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部分同时伴发卧位高血压(SH)。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是疾病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nOH合并SH相当于中医学"眩晕"、"厥证"范畴,以中气升降失常,清浊相干为基本病机。基于整体观念,调整阴阳,燮理中气升降,探讨升清降浊法在nOH合并SH中的应用,为本病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 卧位高血压 升清降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为突出表现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琳佳 贺茂林 +3 位作者 刘文宏 宿慧 林琳 李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1-542,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因人体对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或转运出现障碍,导致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从而引起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年龄>65岁的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较常见,早期...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因人体对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或转运出现障碍,导致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从而引起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年龄>65岁的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较常见,早期可无症状或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典型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受累表现时,才可以确诊SCD,如出现罕见表现,不能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时,可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直立 脊髓亚急联合变 维生素B12 头晕 晕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伴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多学科协作康复一例
4
作者 张宇航 王含 丁荣晶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3,共6页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根据运动表型不同,将MSA分为帕金森型和小脑型。MSA起病隐匿,早期常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易误诊。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成年起病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根据运动表型不同,将MSA分为帕金森型和小脑型。MSA起病隐匿,早期常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易误诊。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是原发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慢性自主神经衰竭的关键表现,是MSA患者最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然而目前针对MSA患者伴nOH的治疗方法有限。本文报告1例MSA伴nOH患者的多学科协作康复治疗方案,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多系统萎缩 神经直立低血压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魏锦辉 荆丽波 +3 位作者 丁云霞 谢韶东 韦巍 郑嘉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估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3年9月接受诊疗及康复的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患者60例,配合完成对照干预。调取资料,采用随机分组,各有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冲洗;观... 目的评估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3年9月接受诊疗及康复的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患者60例,配合完成对照干预。调取资料,采用随机分组,各有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冲洗;观察组采用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两组均以用药2周为1个疗程。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膀胱残余尿量(residual bladder urine volume,RUV),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仪测定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maximum urine flow rate is detrusor pressure,Pdet)、膀胱初尿意容量(bladder initial urine capacity,FS)、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平均排尿时间(average urination time,T)]、尿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等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4/30)低于观察组(96.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UV、Pdet、FS、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M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养菌落计数、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尿肌酐(U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可以有效防治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改善尿流动力学,提高尿肾功能及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通淋颗粒 膀胱冲洗 神经膀胱 尿路感染 膀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6
作者 董艳 刘震钢 +5 位作者 刘媛 李花荣 于然 刘卫星 杨秀荣 王东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疗效及对膀胱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DNB患者80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钴胺联合α...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疗效及对膀胱功能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DNB患者80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72 h-膀胱日记(72 h-BD)、美国泌尿学会症状指数(AUA-SI)、排尿后残余尿量(PVR)、中医证候评分和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72 h排尿次数和72 h总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单次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UA-SI评分、PVR水平和中医证候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膀胱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尿流速、最大尿流速和逼尿肌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DNB患者症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是针对DNB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糖尿病神经膀胱 膀胱功能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变形指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尿路损伤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常冉 靖华芳 +3 位作者 高轶 张思雨 王越 吴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评估膀胱变形指数(BDI)在判断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上尿路损伤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87例NB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肾积水分为上尿路损伤组和上尿路正常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生化... 目的评估膀胱变形指数(BDI)在判断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上尿路损伤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87例NB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肾积水分为上尿路损伤组和上尿路正常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生化参数和影像尿动力学(VUDS)数据,计算BDI。比较两组一般特征和VUDS参数,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87例患者中,上尿路损伤组54例,上尿路正常组33例。两组病程、肌酐水平和BDI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836和0.928。结论NB患者病程、肌酐水平和BDI与上尿路损伤有关,BD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可能对定量膀胱造影和诊断上尿路损伤有一定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下尿路功能障碍 上尿路 膀胱变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DNA甲基化与抑郁
8
作者 廖紫云 王孟雨 +3 位作者 乔靖怡 张润 刘培东 陈新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29,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病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与阐释,但目前已有广泛共识认为,表观遗传标记对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DNA甲基化,不仅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病理学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有助于预测抗抑郁药的疗效。该文综述了BDNF的基因结构及其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同时分析了抑郁症患者及动物模型中该因子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化 基因结构 抑郁 启动子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9
作者 陈文炜 何彦丰 +5 位作者 卢凯鑫 刘昌毅 江涛 张华 高锐 薛学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I0032-I0034,共12页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同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手术史、性别、尿培养阳性、结石直径、糖尿病、手术时间、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与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尿培养阳性、CRP及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CRP与HBP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加模型(RERI=8.453,95%CI:2.645~16.282;AP=0.696,95%CI:0.131~1.273;S=3.369,95%CI:1.176~7.632)和相乘模型(OR=1.754,95%CI:1.218~3.650)中存在交互作用;CRP与尿培养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乘模型(OR=2.449,95%CI:1.525~3.825)中存在交互作用。预测模型比较显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结论:CRP和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RP、HBP等因素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尿脓毒症 预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猫神经源性尿潴留的病例报告
10
作者 吴嘉慧 庞海东 林珈好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1只6月龄雄性家养短毛猫,从4楼坠楼后出现尿潴留。结合患猫既往病史、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西医诊断为创伤性脊髓损伤继发神经源性尿潴留;中医辨证为“痹证”合并“癃闭”范畴,患猫因外伤使督脉受损,气血瘀滞,脾气... 1只6月龄雄性家养短毛猫,从4楼坠楼后出现尿潴留。结合患猫既往病史、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西医诊断为创伤性脊髓损伤继发神经源性尿潴留;中医辨证为“痹证”合并“癃闭”范畴,患猫因外伤使督脉受损,气血瘀滞,脾气和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司。西医治疗通过导尿舒缓膀胱压力,用药营养神经组织;中医治疗通过口服中药、激光和针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0日后,患猫恢复自主排尿能力。本病例的诊治经验可为类似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 尿潴留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水平与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疗效的关系
11
作者 蓝玉婷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冠希 黎伟城 蓝晓凤 赵存友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239,共8页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TRD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共6次氯胺酮注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浆BDNF水平,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价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BDNF甲基化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目标CpG位点的甲基化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RD患者在完成6次重复氯胺酮输注后,治疗有效组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相比,MADRS评分[(25.20±7.54)分vs.(8.10±5.32)分]和血浆BDNF浓度[8.74(5.26,13.46)ng/mL vs.16.59(7.41,24.46)ng/mL]均显著改善(P<0.01)。基线水平时,BDNF上有35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不同疗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2个位于BDNF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rs1240718851和cg06260077)呈现出高甲基化低表达的关系,其中一个CpG位点经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其可能影响BDNF的表达。结论TRD患者血浆BDNF浓度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而上升,BDNF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预测重复静脉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难治抑郁 氯胺酮 抗抑郁治疗 治疗效果 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强迫症模型小鼠的刻板行为
12
作者 王炜洁 罗宇翀 +4 位作者 黄东苗 杨晨 岳计辉 王相兰 温盛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 【目的】在RU24969强迫症(OCD)小鼠模型中探究NMDA受体拮抗剂氟乙基美金刚(FENM)能否改善强迫样行为及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Saline组(n=8),RU24969组(n=8),RU+FENM组(n=8),FENM组(n=8),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给予FENM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30 min后再予RU24969或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造模。造模后1 h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取血清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于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并检测脑组织中染料的含量,评估该模型血脑屏障是否受损。【结果】FENM治疗能够显著改善RU24969模型小鼠的重复刻板绕圈行为(F=39.850,P<0.001)并缓解其持续运动(F=50.200,P<0.001),此外能够显著提高RU24969强迫模型小鼠血清BDNF的水平(F=18.930,P<0.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FENM可能通过调节BDNF的水平从而缓解强迫症小鼠的刻板行为,发挥抗强迫疗效,且RU24969该模型以及FENM治疗对血脑屏障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RU24969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炎症介质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关贺文 林景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神经源性炎症已被证实是玫瑰痤疮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多种神经源性炎症介质的释放可直接或间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刺激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介导玫瑰痤疮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本... 神经源性炎症已被证实是玫瑰痤疮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多种神经源性炎症介质的释放可直接或间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刺激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介导玫瑰痤疮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本文总结神经源性炎症介质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玫瑰痤疮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神经炎症 炎症介质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在中医药干预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辰杰 施学丽 +1 位作者 樊明理 张玉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5,共1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发现,BDNF信号通路能有效调节海马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等,激活该通路可产生一定的抗抑郁效应。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采用西医传统抗抑郁药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诸多弊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及针灸治疗等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效调节BDNF信号通路及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能对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神经生理学过程产生影响,发挥抗抑郁效应,弥补传统抗抑郁药的不足。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本文深入探讨了BDNF及其信号通路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并总结了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型抗抑郁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规范性综合诊治经验
15
作者 张文波 黄家熙 +4 位作者 石奇琪 张惠锋 陈纲 叶明 仇万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 探讨规范性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儿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 探讨规范性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儿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97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儿接受手术治疗, 均完成手术切除, 其中胸腔镜切除55例, 开胸手术142例(含胸腔镜中转开胸7例);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良性43例、恶性154例;神经母细胞瘤81例,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67例, 节细胞神经瘤32例, 神经鞘瘤7例, 神经纤维瘤4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6例。术后随访1~5年, 5年总生存率为98.48%, 5年免于复发率为92.22%。结论儿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以恶性居多, 通常局限于胸部, 完全切除的可能性较大, 接受规范性综合诊治患儿术后生存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纵隔 神经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16
作者 朱清华 袁博 +5 位作者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4-995,共12页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将ADSCs诱导分化为SCL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和SCL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大鼠DRG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细胞中Ⅲ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以鉴定DRG细胞。将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DRG细胞单独培养作为DRG组。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共培养组和DRG组细胞的突起长度。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NGF,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NGF,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GF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后的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分为对照组、siNC/vector组、NGF敲低组(si-NGF组)和NGF过表达组(oe-NGF组),观察各组DRG细胞突起的长度。结果:原代ADSCs接种24 h后基本贴壁并留有少量脂滴,培养3 d后细胞多为短梭形、纺锤状或多角形,呈旋涡状生长,增长迅速,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ADSCs经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扁圆形,中间可见透亮的圆形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中的脂滴被染成红色。AD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8 d后可见细胞呈沙粒样,形态模糊,出现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化结节被红染,沉积在细胞外基质。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立体培养28 d后可见小米粒大小的软骨球生成,对软骨球进行冰冻切片,阿利辛蓝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被染色成蓝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第3代ADSCs,可见被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的CD29蛋白表达阳性、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CD44蛋白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法,可见GFAP被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S100β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与ADSCs比较,SCLCs高表达S100β和GFAP蛋白。原代提取的DRG细胞常规培养6 h后开始贴壁,培养3 d后细胞胞体发亮呈圆形,胞体发出两条线状突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呈阳性表达,表明分离提取的细胞为DRG细胞。与ADSCs比较,SCLCs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RG组比较,DRG细胞与SCLCs以1∶2比例接种时,共培养组DRG细胞突起长度最高(P<0.05)。RT-qPCR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si NGF-1敲低效率最好,后续将采用si-NGF-1进行实验。ELISA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均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oe-NGF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 NC/vector组比较,si 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缩短(P<0.05),oe-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增加(P<0.01)。结论:ADSCs可以定向分化为SCLCs,且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NGF;敲低或过表达NGF可影响DRG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细胞 脂肪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谭先群 张凤林 +1 位作者 邹光艳 陈锡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58-2064,共7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NB)的危险因素,另通过决策树算法建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NB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1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NB)的危险因素,另通过决策树算法建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NB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17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并发NB将患者分为障碍组和非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B的危险因素,运用Modeler软件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并发NB的决策树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对比模型预测效能。结果176例脊髓损伤患者中,有42例患者并发NB,发生率为23.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平面(T_(10)—L_(2))、脊髓损伤程度(完全损伤)、病程(≥6个月)、膀胱顺应(异常)、泌尿系统感染(有)、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是)均是脊髓损伤患者并发N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概率预测模型P=1/[1+e-^((-6.008+0.791*X1+3.117*X2+1.492*X3+1.270*X4+1.516*X5+2.158*X6))],模型预测总体正确性为80.5%;经5折交叉验证显示,模型预测正确率为71.7%;决策树模型显示,脊髓损伤程度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NB的影响最大,信息增益为0.46;ROC结果显示,两种模型预测NB的AUC值接近(0.873 vs.0.852,Z=0.875,P=0.469)。结论脊髓损伤平面、脊髓损伤程度、病程、膀胱顺应、泌尿系统感染、逼尿肌括约肌失调均可预测NB发生风险,该研究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可有效预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NB的风险概率,医务人员可根据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降低NB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膀胱功能障碍 决策树算法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牙源性角化囊肿受累下颌神经管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18
作者 王泽宇 杜崇利 +6 位作者 王栋 彭笑 杜悦 王瀚英 高廷益 韩瑞 张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开窗减压与刮治术治疗后下颌神经管位置和结构的变化情况,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序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分别行开窗与刮治治疗的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各2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包括术后每3个月的随访资料... 目的回顾性研究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开窗减压与刮治术治疗后下颌神经管位置和结构的变化情况,为牙源性角化囊肿序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分别行开窗与刮治治疗的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各2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包括术后每3个月的随访资料,将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立体观察下颌神经管位置与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9个月,开窗组下颌神经管总位移为(1.89±0.21)mm,刮治组为(0.80±0.19)mm。垂直向上,开窗组下颌神经管的位移幅度(1.03±0.17)mm显著大于刮治组的位移幅度(0.52±0.10)mm(P<0.05)。颊舌向上,下颌神经管颊侧骨板厚度/舌侧骨板厚度的比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囊肿近下颌神经管端的骨重建量,开窗组为(1.75±0.15)mm,显著大于刮治组的(1.45±0.09)mm(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造成下颌神经管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回复”,对于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建议先行开窗减压术,9个月后再行二期刮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角化囊肿 开窗减压术 刮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性低血压诊断与处理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晕厥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9 位作者 刘文玲 陈海波 王含 李凡 陈琦玲 杨进刚 张海澄 浦介麟 丁岩 万志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8-1069,共12页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症状,按照病理生理机制分为神经原性和非神经原性两大类,均会伴随生活质量受损和潜在不良结局。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诊断和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合作和个体化,但国内医师对直立性低血压的诊疗不够重视。本共...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症状,按照病理生理机制分为神经原性和非神经原性两大类,均会伴随生活质量受损和潜在不良结局。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诊断和治疗常需要多学科合作和个体化,但国内医师对直立性低血压的诊疗不够重视。本共识由心内科、神经内科及心理科专家共同撰写,系统阐述了直立性低血压的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分类、临床特点,对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提出了推荐意见,旨在改善临床医师对直立性低血压的重视程度以及提高其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低血压 诊断 处理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
作者 郑锦娟 周咏梅 +2 位作者 余凤玲 林春梅 刘玮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3,97,共5页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评估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通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的脑... 目的 构建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评估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 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通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水平、信念态度、行为方式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性系数均为100.0%;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0.917;2轮函询指标条目重要性评分均数范围分别为3.15~4.96、4.08~4.96;2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8和0.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专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神经膀胱 知识-信念-行为理论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