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面部注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对策
1
作者 曾悦 邹先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0,共6页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在医疗美容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随着接受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的受术者数量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绝对数量也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发症,...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在医疗美容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随着接受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的受术者数量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绝对数量也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并发症,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提高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 不良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王佳琪 吴奕霖 李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45-1456,共12页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在头颈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已广为人知。然而,近年来其治疗范围已显著扩展至该解剖区域的功能性和病理性疾病。本文综述了BoNT作为多种头颈部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涵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喉部...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在头颈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已广为人知。然而,近年来其治疗范围已显著扩展至该解剖区域的功能性和病理性疾病。本文综述了BoNT作为多种头颈部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涵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喉部、颅颈、中耳内、口颌及颈部肌张力障碍)、周围神经功能异常(多系统萎缩、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后联带运动及痉挛)以及上消化道功能紊乱(如喉切除术后并发症、环咽肌吞咽困难、咽食管憩室、逆行性环咽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流涎症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诸多领域。BoNT通过其高度特异性的神经调节作用,为传统药物或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提供了可逆、微创且效价显著的治疗选择。本文系统回顾BoNT在上述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注射策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旨在为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全面的临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 头颈部肌张力障碍 偏头痛 头颈部术后并发症 唾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富波 龚格格 +1 位作者 张悦 欧册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7-1302,共6页
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其疼痛剧烈,常持续数月数年之久,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等... 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其疼痛剧烈,常持续数月数年之久,对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后遗神经痛等是治疗的关键。然而常规的药物治疗常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总体有效率低,不利于疼痛的控制和减轻。A型肉毒毒素(BTX-A)是肉毒杆菌释放的一种外毒素,其注射技术简单,通过作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可有效缓解PHN的疼痛程度、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该文就BTX-A在PHN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伏马毒素B1诱导线虫神经毒性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永丽 张晓娟 +3 位作者 唐莉莉 王加生 张银志 孙秀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为研究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在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诱导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对FB1处理后的线虫行为表型以及包括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0μg/mL的FB1暴露24 h以剂量依... 为研究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在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诱导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对FB1处理后的线虫行为表型以及包括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0μg/mL的FB1暴露24 h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相关基因(cyp35A2、sod-1、sod-3、ctl-2和ctl-3)的异常表达。此外,100~200μg/mL的FB1处理降低了线虫线粒体密度,并显著降低了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P<0.05)。200μg/mL的FB1处理显著抑制了线虫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和Ⅴ的表达,提高了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的表达与线虫行为学表型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FB1可能通过参与线虫氧化应激、线粒体呼吸链和线粒体动力学过程诱导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毒素B1 秀丽隐杆线虫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5
作者 何磊 张悦 +1 位作者 欧册华 李富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7 d、术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收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B组和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与C组相比,B组在术后1、2、3个月的NRS、SF-MPQ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0.05);B组在术后2、3个月的Q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90%)与C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中的IL-1β和CGR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B组IL-1β和CGRP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显著(P <0.05)。结论 BTX-A联合PRF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 脉冲射频 利多卡因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穆秦颖 胡俊豪 +4 位作者 马福浩 王浩 窦炜康 迟丽屹 史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0-444,共5页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NT)是目前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方法,其机制为化学性去神经支配引起肌肉麻痹。近期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BoNT亦可影响肌张力障碍患者脑内的神经可塑性,但具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NT)是目前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方法,其机制为化学性去神经支配引起肌肉麻痹。近期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BoNT亦可影响肌张力障碍患者脑内的神经可塑性,但具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构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3个方面,对BoNT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揭示了BoNT可通过影响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微观结构、代谢水平,以改善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为进一步探索肌张力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研发潜在的干预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肉毒杆菌毒素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网络 神经可塑性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神经毒素分离纯化及其经大鼠直肠给药吸收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昊 廖明 +6 位作者 张学荣 周怡 孔露平 胡少聪 肖曼琪 张子彦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4,共8页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神经毒素在大鼠直肠组织中的分布。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和数据库检测大鼠血浆神经毒素片段。利用HE染色观察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醋酸扭体法测定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后镇痛活性。结果通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直肠给药3 h后直肠黏膜组织内神经毒素分布明显,阳性面积比率、平均光密度值、H-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质谱检测到大鼠血浆中神经毒素有关片段。HE染色表明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没有损伤,组织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醋酸扭体法测定小鼠直肠给药神经毒素3 h后扭体抑制率达50%,提示具有镇痛活性。结论眼镜蛇神经毒素可以通过直肠吸收入血并且发挥镇痛作用,为后续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神经毒素 直肠给药 免疫组化 质谱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消融在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翀 王思元 +1 位作者 赫小乔 赵伟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8-652,669,共6页
细胞消融是近年来用于研究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谱系变化及其功能的技术。神经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细胞群,它们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仍不清楚。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实现细胞消融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神经系统中特异性消融不同类... 细胞消融是近年来用于研究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谱系变化及其功能的技术。神经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细胞群,它们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仍不清楚。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实现细胞消融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神经系统中特异性消融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用于研究生理条件下的细胞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了常见的细胞消融方法,并重点阐述了细胞消融在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消融 神经系统 白喉毒素 胱天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蝎毒素Ⅳ对神经损伤康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雷留根 孔天翰 +1 位作者 韩雪飞 范天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6,共6页
实验用大鼠20只,结扎坐骨神经以造成神经慢性机械压迫-痛觉过敏动物模型。实验组从手术后第2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纯化蝎毒素Ⅳ,每日注射600mg/kg,持续用药,选用辐射热测痛.本实验用电生理学方法结合HRP逆行追踪技术进... 实验用大鼠20只,结扎坐骨神经以造成神经慢性机械压迫-痛觉过敏动物模型。实验组从手术后第2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纯化蝎毒素Ⅳ,每日注射600mg/kg,持续用药,选用辐射热测痛.本实验用电生理学方法结合HRP逆行追踪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纯化蝎毒素Ⅳ对神经损伤后形态和功能的恢复以及对神经损伤性痛觉过敏的解除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神经损伤 康复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肽类神经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梁宋平 潘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90-395,共6页
对目前已知一级结构的蜘蛛肽类神经毒素的结构和生理活性作了扼要的介绍,这类毒素基本上可分为短链(33-40个氨基酸残基)和长链(66-77个氨基酸残基)两大类。不同种属蜘蛛的肽类毒素之间在一级结构上同源性很小,在生理活... 对目前已知一级结构的蜘蛛肽类神经毒素的结构和生理活性作了扼要的介绍,这类毒素基本上可分为短链(33-40个氨基酸残基)和长链(66-77个氨基酸残基)两大类。不同种属蜘蛛的肽类毒素之间在一级结构上同源性很小,在生理活性机制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某些毒素可选择性的作用于昆虫或脊推动物神经突触上钙与钠离子通道,显示出在神经生物学和神经药理学研究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素 神经毒素 多肽 离子通道 蜘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葵神经毒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文华 王义良 +3 位作者 卫剑文 彭文烈 吴文言 徐安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根据已发现的海葵神经毒素蛋白的两端保守氨基酸序列 ,设计简并引物 .用RT PCR方法 ,从侧花海葵 (Anthopleurasp .)触手总RNA中分离出多个神经毒素新基因 .它们分别编码 3个长度都是 4 7个氨基酸的毒素蛋白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葵神... 根据已发现的海葵神经毒素蛋白的两端保守氨基酸序列 ,设计简并引物 .用RT PCR方法 ,从侧花海葵 (Anthopleurasp .)触手总RNA中分离出多个神经毒素新基因 .它们分别编码 3个长度都是 4 7个氨基酸的毒素蛋白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葵神经毒素C(Ap C)最为相似 .新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应用打下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葵触手 RT-PCR 神经毒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爱华 苏智广 +1 位作者 李晓玲 王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以山西风陵渡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的尾腺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蝎神经毒素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两个蝎神经毒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由两个基因导出的氨基酸序... 以山西风陵渡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的尾腺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蝎神经毒素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两个蝎神经毒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由两个基因导出的氨基酸序列(BmKMm1和BmKMm2)与已知的蝎神经毒素BmKⅠ、BmKⅡ、BmKⅢ、BmKM1、BmKM9有很高的同源性.将BmKMm2基因重组到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ExSec1中进行表达.SDS-PAGE证明表达产物被分泌到细胞周间质及培养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神经毒素 分泌型 表达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美洲大蠊腹神经索动作电位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蓉 狄旭东 +3 位作者 刘艳青 余向阳 刘贤进 肖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为了解鬼臼毒素对昆虫神经系统的影响,采用胞外记录电生理方法观察了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 mmoL/L的浓度下,4种物质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 为了解鬼臼毒素对昆虫神经系统的影响,采用胞外记录电生理方法观察了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 mmoL/L的浓度下,4种物质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不同。脱氧鬼臼毒素可完全抑制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产生,其抑制作用可逆;β-阿朴苦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不完全;4'-去甲鬼臼毒素对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无影响。结果提示,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昆虫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方式与其结构官能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鬼臼毒素 神经毒素 神经毒性 神经 自发放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肽类神经毒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聂东宋 梁宋平 李敏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3,共6页
介绍了克隆动物肽类神经毒素cDNA和基因组基因克隆的方法 ,以及毒素cDNA结构和毒素蛋白前体的翻译后加工过程 .概述了毒素蛋白基因组基因的结构及其mRNA前体的加工过程 .综述了在毒素蛋白的基因工程方面已取得的进展 。
关键词 肽类神经毒素 CDNA 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 动物神经系统 毒素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03对大鼠慢性神经痛的镇痛作用及对DRG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红 周晓巍 +1 位作者 张宏 黄培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ω-芋螺毒素SO3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海洋生物线纹芋螺中提取的一种多肽,为新型、特异性N型电压敏感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观察鞘内注射(it)ω-芋螺毒素SO3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 I模型)所致神经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背... 目的ω-芋螺毒素SO3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海洋生物线纹芋螺中提取的一种多肽,为新型、特异性N型电压敏感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观察鞘内注射(it)ω-芋螺毒素SO3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 I模型)所致神经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CC I后14 d组(C组)、CC I 14 d it生理盐水组(CN组)、CC I 14 d it SO3 600 ng组(CS 1组)和CC I 7 d后连续鞘内注射SO3 30 ng.h-1共7 d组(CS 7组)。观察各组动物热痛觉过敏及机械刺激痛觉异常的反应阈值,并测定DRG细胞内Ca2+含量。结果CC I 14 d时结扎侧与非结扎侧热及机械刺激痛阈值均下降,同时DRG细胞内Ca2+含量也升高。it SO3后,结扎侧及非结扎侧痛阈值均升高,而DRG细胞内Ca2+含量降低。结论it SO3对慢性神经痛有镇痛作用,同时可以抑制CC I引起的DRG细胞内Ca2+含量增加,提示DRG细胞N型Ca2+电流在此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芋螺毒素SO3 神经 背根神经 细胞内钙含量 N型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壁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廖利民 李东 +6 位作者 韩春生 熊宗胜 史文博 黄悦 付光 鞠彦合 吴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19-721,共3页
目的:观察膀胱壁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男5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9岁。将300单位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15ml生理盐水,使用膀胱镜注射针分30个点注射于膀... 目的:观察膀胱壁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男5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9岁。将300单位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15ml生理盐水,使用膀胱镜注射针分30个点注射于膀胱壁,0.5ml/点。治疗前后均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78例患者经第1次治疗后平均尿失禁次数由13.5次/d降至2.7次/d、平均导尿量由131ml/次增至389ml/次,平均尿失禁量由1690ml/d降至281ml/d,起效的平均时间为7.6d。10例患者在第1次注射8.9个月后接受第2次注射,平均尿失禁次数由9.7次/d降至3.7次/d,平均导尿量由108ml/次增至387ml/次。6例患者在第2次注射后5.8个月接受第3次注射,平均尿失禁次数由9.2次/d降至3.9次/d,平均导尿量由116ml/次增至364ml/次。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经尿道膀胱壁内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原性膀胱的有效、安全、可多次重复应用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膀胱壁 神经原性膀胱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申继红 连亚军 +3 位作者 郑亚珂 张海峰 谢媛媛 魏红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3-484,488,共3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差强人意。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 治疗方法 A型肉毒毒素 疗效观察 阵发性剧痛 常见疾病 神经内科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成分campneosideⅡ对神经毒素MPP^+诱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蒲小平 李晓蓉 +3 位作者 李慧浓 屠鹏飞 宋志宏 李长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 :建立 1 甲基 4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ion ,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 ,探讨肉苁蓉成分是否对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方法 :用肉苁蓉成分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 ,经MPP+... 目的 :建立 1 甲基 4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ion ,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 ,探讨肉苁蓉成分是否对MPP+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方法 :用肉苁蓉成分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 ,经MPP+处理这些细胞后 ,用甲基绿 派诺宁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浓度为 5 0 μmol·L-1MPP+使小脑颗粒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 ,2 5mg·L-1campneosideⅡ具有抗凋亡作用。结论 :以MPP+为诱导剂建立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 ,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有关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筛选抗PD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肉苁蓉 药理学 神经毒素 细胞凋亡 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方芳 范泉水 +2 位作者 郑颖 邱薇 王旭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0期88-90,共3页
蛇毒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国内外对蛇毒神经毒素的镇痛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作者就蛇毒神经毒素的分布及分类?结构和理化性质?毒理机制及应用作一些简要概述。
关键词 蛇毒 神经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神经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居静娟 浦跃朴 +1 位作者 尹立红 王大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经发育,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MCs可能通过影响脑组织中的解毒与抗氧化系统,诱发其对动物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的伤害。在分析与讨论MCs神经毒理研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研究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神经毒理 模式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