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神经母细胞瘤外科治疗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焕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复杂危险,极具挑战。尽管外科手术的水平高低难以被科学定量评估,且这种艰苦手术对于患儿生存获益的贡献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就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而言,外科手术仍然是必须的,而且要努力做到更好。临床应努力创新各种技术方... 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复杂危险,极具挑战。尽管外科手术的水平高低难以被科学定量评估,且这种艰苦手术对于患儿生存获益的贡献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就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而言,外科手术仍然是必须的,而且要努力做到更好。临床应努力创新各种技术方法,拓展微创手术,提高神经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科手术 无血手术 血管骨骼化 器官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敏 张黎 +1 位作者 刘靖 李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5~150μmol/L Re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H-SY5Y,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细胞凋亡率,用Hochest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5~150μmol/L Re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H-SY5Y,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细胞凋亡率,用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0.5~5μmol/L各组,进入G2/M期细胞所占活细胞比率逐渐升高;5~150μmol/L各组,随浓度升高,凋亡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50μmol/L组凋亡率为51.80±1.72%,进入G0/G1期间细胞为78.54±0.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进入G2/M期细胞为0.48±0.50%,即大多细胞停留于DNA复制前期。结论:Res在0.5~1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SH-SY5Y具有双向浓度依赖性,即在0.5~5μmol/L浓度范围内,Res促进SH-SY5Y细胞增殖,而在15~150μmol/L浓度范围内Res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中Res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主要表现为阻止G1期细胞进入S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神经母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硬脑膜外转移的CT诊断(附3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崇永 赵雅萍 +1 位作者 谢品楠 吴爱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T)硬脑膜外转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活检病理或临床、影像学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证实为NBT的CT表现特点,均行头颅平扫,其中1例行MRI平扫,2例加胸部CT扫描。结果...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T)硬脑膜外转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活检病理或临床、影像学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证实为NBT的CT表现特点,均行头颅平扫,其中1例行MRI平扫,2例加胸部CT扫描。结果:肿块位于内板下,常双侧多处发生,以稍高密度为主,部分呈等密度,局限时呈梭形,较广时呈新月形,邻近骨质呈花边状破坏,侵入皮下可形成软组织肿块。2例肿块向眶内扩展,蝶骨小翼及眼眶外壁破坏,眼球向外突出。结论:NBT硬脑膜外转移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 硬脑膜转移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勇 高远红 +4 位作者 刘秉梯 张玉晶 杜乐辉 刘慧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86-2007年收治的4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其中A/B期19例,C/D期25例。全组单纯手术9例,单纯放疗6例,单纯化疗3例,手术+放疗10例,化疗+手术1例,化放综合治疗15例(化...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86-2007年收治的4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其中A/B期19例,C/D期25例。全组单纯手术9例,单纯放疗6例,单纯化疗3例,手术+放疗10例,化疗+手术1例,化放综合治疗15例(化疗+放疗11例,化疗+放疗+化疗3例,放疗+化疗1例)。【结果】A/B期患者接受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相比,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5%和50.0%(P=0.06),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9%和16.7%(P=0.0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8.5%和16.7%;手术+放疗者与单纯手术相比,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0%和47.6%,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6.9%,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和25.0%。C/D期患者的疗效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手段。首程单纯化疗或诱导化疗的可评价疗效的18例中,16例(94.1%)获得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7例颈淋巴结转移者行颈部放疗,无照射野内复发;33例无颈部淋巴转移、未行颈部引流区预防照射者,随访中5例(15.2%)出现颈淋巴结复发,其中C期4例(25.0%);80%颈淋巴结复发发生在颈部Ib、II、III区。【结论】手术+术后放疗可能是早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晚期嗅神经母细胞瘤宜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放疗可有效控制颈淋巴结转移,对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C期患者,建议行双侧上颈部预防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放射治疗 化学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超 王珊 +7 位作者 李长春 章均 赵珍珍 孔祥如 邓晓斌 彭亮 杜逸飞 周建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术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D打印组共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28.6)个月;非3D打印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3±24.8)个月。3D模型显示肿瘤与临近脏器、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清晰。所有患儿均成功接受血管骨骼化肿瘤切除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侵犯血管数目、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P<0.05),且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3D打印组(P<0.05)。结论3D打印肿瘤模型可清晰显示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复杂的解剖关系,有利于外科医生进行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手术方式的认知及认可程度,有利于增进患儿家属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科学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3D打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技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勇 刘登辉 +1 位作者 黎明 肖雅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一种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异质性实体肿瘤,最常见于腹膜后。手术在NB多学科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病灶和尽可能保持周围组织结构的完整。关于NB的最佳手术方案目前尚未达成共...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一种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异质性实体肿瘤,最常见于腹膜后。手术在NB多学科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病灶和尽可能保持周围组织结构的完整。关于NB的最佳手术方案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手术入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块的解剖位置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本文结合文献及作者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儿童腹部NB的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规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可变剪切在细胞外基质硬度调控神经母细胞瘤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鲍敏 刘继婷 +2 位作者 陈毅 汪文斌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44-144,共1页
目的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大量蛋白质沉积交联从而引起ECM硬度增大,影响肿瘤组织增殖、血管新生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肿瘤血管新生有重要调控作... 目的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大量蛋白质沉积交联从而引起ECM硬度增大,影响肿瘤组织增殖、血管新生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肿瘤血管新生有重要调控作用,它可变剪切会产生不同功能的亚型。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ECM硬度是否调控VEGF可变剪切及其机制。方法与结果通过Western Blot、qPCR检测,揭示不同硬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1 kPa、8 kPa、30 kPa、Plastic)调控神经母细胞瘤中VEGF剪切体和可变剪切分子SRSF1的表达。siRNA干扰SRSF1之后,VEGF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呈一定程度下降。免疫荧光与核质分离实验发现不同ECM硬度条件下SRSF1没有发生明显的核质转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YAP、转录因子RUNX2在不同硬度基质胶上与SRSF1呈相同表达趋势,同时YAP在不同ECM硬度条件下发生核质转移。通过siRNA干扰以及YAP过表达质粒的构建证明YAP通过RUNX2调控SRSF1的表达。不同ECM硬度条件下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共培养条件下的HUVEC迁移能力发生显著性变化。通过siRNA分别干扰YAP、SRSF1之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不同ECM硬度调控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可变剪切分子SRSF1及其下游VEGF各亚型的表达,同时YAP、转录因子RUNX2在不同ECM硬度刺激下与SRSF1出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不同ECM硬度条件刺激下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共培养条件下的HUVEC迁移、血管新生能力发生改变。综上,不同ECM硬度可能通过YAP调控SRSF1的表达、VEGF的可变剪切,进而影响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细胞基质硬度 可变剪切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涛 盛庆丰 +4 位作者 刘江斌 徐伟珏 蒋莎义 杨秀军 吕志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经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和完善评估的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性别、神经... 目的探讨影响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经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和完善评估的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性别、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及肿瘤病理类型等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男46例,女22例;发病年龄7~120个月,中位年龄35个月。其中48例(70.6%)伴骨髓转移,47例(69.1%)骨转移,17例(25.0%)远处淋巴结转移,9例(13.2%)肝转移,5例(7.4%)脑转移,4例(5.9%)眼眶转移,20例(29.4%)存在胸膜、皮肤等其他部位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3年EFS与LDH、NSE、MYCN基因、骨转移、颅内转移(包括脑转移和眼眶转移)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转移(RR=4.179,95%CI=1.112~15.703,P=0.034)及血清LDH>587 U/L(RR=3.729,95%CI=1.116~12.466,P=0.033)是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颅内转移、血清LDH>587 U/L与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EF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抗肿联合化疗方案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危险因素评价化疗对于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嘉健 孙记航 +2 位作者 杨深 陈艺伟 王焕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基于影像学危险因素(image-defined risk factor,IDRF)概念,探讨化疗对于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规范化疗后完整切除肿瘤的中高危腹... 目的基于影像学危险因素(image-defined risk factor,IDRF)概念,探讨化疗对于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规范化疗后完整切除肿瘤的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危险度分级协作组(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INRG)标准定义IDRF。记录化疗前及化疗后(手术前)每例患儿的IDRF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化疗后(手术前)IDRF数目与并发症项数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神经母细胞瘤患儿53例,其中男22例,女31例;起病月龄4~148个月,平均月龄(39.60±28.70)个月。化疗前IDRF数目范围为0~11项(中位数4项),化疗后(手术前)IDRF数目范围0~11项(中位数3项),化疗前后IDRF的数目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出现并发症,共计74项,各例项数范围0~4项(中位数1项)。各例手术并发症项数与化疗后(手术前)各例IDRF数目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687,P<0.05)。结论化疗能够有效减少中高危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IDRF,降低手术风险。IDRF对于手术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抗肿联合化疗方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洲禄 肖元宏 +4 位作者 陈迪祥 王政 苏刚 彭少林 刘贵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21例Ⅲ期、Ⅳ期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肿瘤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至2008年,对本院收治的2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 目的分析21例Ⅲ期、Ⅳ期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肿瘤后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至2008年,对本院收治的22例临床诊断为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神经母细胞瘤后,按照最新国际标准化疗方案行4~6个疗程的化疗,待肿瘤体积缩小后,采用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的方法实施手术,21例完全切除肿瘤,并继续化疗等治疗。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信件随访的方式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有无原位复发、有无远隔转移、是否存活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21例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失访3例。随访病例中,无瘤存活10例,占55.56%;带瘤存活3例,占16.67%;死亡5例,占27.78%,5年总体生存率为72.22%(13/18)。结论通过腹膜后大血管骨骼化方法完全切除儿童Ⅲ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能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化血管提高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洲禄 肖元宏 +4 位作者 陈迪祥 王政 彭少林 苏刚 刘贵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III~IV期)风险高,手术切除率低,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探讨提高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对22例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予术前化疗,肿瘤有所缩小后手术,从正常部位血管-髂血管解... 目的晚期神经母细胞瘤(III~IV期)风险高,手术切除率低,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探讨提高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对22例儿童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予术前化疗,肿瘤有所缩小后手术,从正常部位血管-髂血管解剖入手,对腹膜后受肿瘤包裹、侵犯的大血管进行骨骼化处理,手术切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21例完全切除肿瘤,占95.45%,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完全切除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腹膜后大血管行骨骼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母细胞瘤延期一期手术完全切除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科学 血管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忠荣 刘胜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2-63,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外实体肿瘤。来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细胞,早期可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且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具有自行消退与体外诱导分化成熟的特点,随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其预后...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外实体肿瘤。来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细胞,早期可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且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具有自行消退与体外诱导分化成熟的特点,随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其预后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治疗 儿童 诱导分化 实体肿 胚胎细胞 恶性程度 自行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
13
作者 王华林 范国康 林志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002年收治的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4例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根据Kadish分期:A期2例,B期4例,C期4例。单纯手术3例,手术加放疗7例。结果:1例失访,其余9例获得...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002年收治的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4例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根据Kadish分期:A期2例,B期4例,C期4例。单纯手术3例,手术加放疗7例。结果:1例失访,其余9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60%(6/10),3例死于局部复发。电镜检查4例中的3例肿瘤细胞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手术加放疗可以提高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电镜观察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诊断 鼻肿瘤/科学 成感觉神经细胞 嗅觉/诊断 成感觉神经细胞 嗅觉/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X2B:一种诊断未分化神经母细胞瘤的新的标记物
14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5-995,共1页
周围型神经母细胞性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病理分类,周围型神经母细胞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神经瘤)是由一组临床、组织学和遗传上异质性的肿瘤组成的谱系,这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差... 周围型神经母细胞性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肿瘤。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病理分类,周围型神经母细胞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神经瘤)是由一组临床、组织学和遗传上异质性的肿瘤组成的谱系,这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可从自发性消退到致命性的转移性的疾病。虽然在大多数病例中可以见到特异性组织学如神经纤维和节细胞,但在未分化神经母细胞瘤中这些特征可缺乏而易于误诊为其他小圆蓝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未分化 神经母细胞性肿 标记物 生物学行为差异 诊断 自发性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兵 张儒舫 +2 位作者 沈立 龚瑾 谢业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范围1岁2个月至10岁。5例患儿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其中部分...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范围1岁2个月至10岁。5例患儿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其中部分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修补术4例),1例行肿瘤完整切除。6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4个月。结果 6例患儿中5例首诊被误诊,其中3例首诊为肺炎,1例首诊为胸腔积液,1例首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6例患儿随访结果分别为:临床痊愈1例;带瘤生存1例(目前正规接受化疗中);术后1个月死亡3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易误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术后预后相对理想;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后续正规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母细胞瘤/诊断 胸膜肺母细胞瘤/科学 囊腺样畸形 先天性/诊断 囊腺样畸形 先天性/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伟光 顾伟忠 +2 位作者 周银宝 汤宏峰 李民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退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分成两组,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3例,先进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肿瘤切除;对照组18例...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退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分成两组,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3例,先进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肿瘤切除;对照组18例,直接行肿瘤切除。应用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术前进行动脉栓塞化疗后的肾母细胞瘤细胞退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指数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vs 50%,P<0.01),而VEGF的阳性表达则TAC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栓塞化疗可加剧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的退变,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瘤/治疗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肾肿瘤/药物疗法 母细胞瘤/科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尸检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璐 裴斐 +3 位作者 张燕 由江峰 谢志刚 钟延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经尸检诊断的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以及DNA倍体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孕中经B超发现的颅内肿瘤,经尸检确定位于左颞... 目的探讨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经尸检诊断的先天性室管膜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以及DNA倍体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孕中经B超发现的颅内肿瘤,经尸检确定位于左颞叶近侧脑室后角处,直径约3.5 cm。肿瘤细胞胞核致密浓染,胞质少,密集成团形成具有复层细胞和近腔处活跃核分裂特征的菊形团。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vim entin阳性,GFAP少数阳性。结论室管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少见的神经上皮胚胎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室管膜母细胞瘤"菊形团结构。肿瘤主要位于幕上,好发于婴幼儿,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原始/先天性 室管膜母细胞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南云 朱加明 +3 位作者 马恒辉 孙桂勤 严小娟 郭慧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和结果:对我院1974~1995年间27例成年人(≥16岁)小脑髓母细胞瘤,通过电镜及Syn、NSE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了观察。本组... 目的: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和结果:对我院1974~1995年间27例成年人(≥16岁)小脑髓母细胞瘤,通过电镜及Syn、NSE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了观察。本组年龄16~55(平均25.8)岁,肿瘤发生于小脑蚓部21例,小脑半球6例。手术全切除者12例,次全切除者14例,活检者1例。随访21例,7例已生存2.5~17年,14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41.6个月。1年生存率为71.4%,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14.3%。组织学类型:经典型14例,促纤维增生型13例。结论:①证实髓母细胞瘤是具有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双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②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肿瘤部位、治疗手段以及组织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成人 原始神经胚叶肿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华 刘斐 +7 位作者 张薇 王利新 陈斌 蒋俊豪 董智慧 石赟 郭大乔 符伟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3-58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17例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组)和76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组... 目的:对比分析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17例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组)和76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相似。神经鞘瘤组手术时间较短[(94±31)min比(159±53)min,P<0.01],术中出血量较少[(110±96)mL比(356±239) mL,P<0.01],需要切除颈外动脉概率较小(11.8%比68.4%,P<0.01)。两组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神经鞘瘤组无恶性病变,颈动脉体瘤组恶性病变5例(6.6%)。神经鞘瘤组的肿瘤直径较颈动脉体瘤组大[(4.5±1.4)cm比(3.1±1.0) cm,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临床表现类似,但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颈外动脉切除率较高,瘤体恶性病变的概率较高,临床处理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外科学 神经 颈动脉体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儿童巨大肝母细胞瘤
20
作者 刘百慧 解鲁璐 +4 位作者 姚伟 董瑞 李凯 肖现民 董岿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pplication of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ALPPS)治疗儿童巨大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20年2月在...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pplication of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ALPPS)治疗儿童巨大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肿瘤外科行ALPPS手术治疗的4例HB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儿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治疗结果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4例均成功实施ALPPS手术。其中男1例,行肝左叶及Ⅶ、Ⅷ肝段切除术;女3例,行右半肝扩大切除术。术前肿瘤分期:1例为PRETEXTⅣ期,3例为PRETEXTⅢ期,均经肿瘤活检确诊为HB。1例术前未行化疗,3例术前予4~7次新辅助化疗。术前肝功能均无异常,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肿瘤最大直径8~15.7 cm,剩余正常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占全肝体积(total liver volume,TLV)比在一期手术前为12%~35.1%,二期手术前为16.3%~85.2%。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6~9 d(平均7 d)。一期手术时间平均286 min,平均出血量150 mL,无一例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二期手术平均时间127 min,平均出血量112 mL,围手术期出现胆道梗阻1例。术后随访26个月,2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出现双肺转移瘤,1例出现右下肢肿瘤,活检提示为尤文氏肉瘤,现2例均带瘤生存。结论ALPPS手术用于治疗FLR不足的儿童巨大HB是可行且有效的。术前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然而手术对于FLR的要求以及儿童肝切除后肝衰竭的定义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 门静脉 科学 肝切除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