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神经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田卫东 江宏兵 +2 位作者 刘磊 汤炜 李晓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分离培养颅神经嵴干细胞 ,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取小鼠胚胎颅段神经管 ,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颅神经嵴干细胞 ,形态学、BurdU掺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目的 分离培养颅神经嵴干细胞 ,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取小鼠胚胎颅段神经管 ,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颅神经嵴干细胞 ,形态学、BurdU掺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原代培养的颅神经嵴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 ,表现为克隆样生长、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等干细胞性状 ,且特异性标记物HNK_1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获取保持有多潜能干细胞性状的颅神经嵴细胞 ,为深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肠神经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肖莉 刘勇 高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的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胚鼠肠管,消化后接种于添加N2、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贴壁培养;连续传代后用血清促进GNC...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的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胚鼠肠管,消化后接种于添加N2、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贴壁培养;连续传代后用血清促进GNCSCs分化;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聚集生长,形成的克隆球可以传代;克隆球p75染色阳性;分化后的细胞分别表达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分离培养的克隆球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表达肠神经嵴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p75,是肠神经嵴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胚胎小鼠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先天性巨结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体外培养肠神经嵴干细胞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陈镜宇 王佚 +3 位作者 金先庆 李晓庆 王志刚 郭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肠神经嵴干细胞(enteric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NCSCs)的方法,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对ENCSCs增殖、迁移的作用,揭示BMP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机械...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肠神经嵴干细胞(enteric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NCSCs)的方法,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对ENCSCs增殖、迁移的作用,揭示BMP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机械分离法和酶消化法从SD大鼠的胎鼠肠道组织获取ENCSCs,免疫荧光法鉴定干细胞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2光镜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BMP2,以及BMP2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ENCSCs增殖(成球率)的影响;3肠片三维立体培养观察BMP2及GDNF对ENCSCs迁移的影响。结果1成功从胎鼠肠道组织分离提取ENCSCs,于培养第8天可见神经球形成,并可反复传代培养;2将获得的ENCSCs反复传代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其具有干细胞特性(P75+/Nestin+)和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成熟神经元(TUJ1+)、神经胶质细胞(GFAP+)和平滑肌细胞(αSMA+)],证实其为干细胞;3与对照组比较,BMP2可明显促进ENCSC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P<0.05),GDNF可以增强其生物学效应(P<0.05)。结论 1成功获得ENCSCs,并证实其具干细胞干性和多向分化能力;2BMP2对ENCSCs的迁移、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迁移 BMP2 G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刘争 张洁元 +4 位作者 陈魁君 李兵仓 段朝霞 张路 余华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观察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PI-NC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以及SCI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al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从神经营养因... 目的:观察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PI-NC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以及SCI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al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从神经营养因子的角度探讨EPI-NCSCs移植修复SCI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的EPINCSCs,备移植用。60只SD大鼠均暴露T10脊髓并在NYU-Ⅱ撞击机(10 g 25 mm致伤力)挫伤脊髓制作SCI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损伤组(A组)、培养基移植组(B组)、EPI-NCSCs移植组(C组)。SCI模型大鼠损伤1周后将EPI-NCSCs细胞悬液移植入C组大鼠SCI处,B组用单纯DMEM/F12培养基代替,空白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每周进行一次运动功能评分,移植后1、3、6周取材行酶联免疫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第2周起C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同期A组(2、3、4、5、6周,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00、0.000)和B组(2、3、4、5、6周,P值分别为0.044、0.000、0.006、0.000、0.008)。酶联免疫分析显示C组BDNF蛋白在移植后3周表达高于A组(P=0.009)和B组(P=0.013),移植后6周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03)和B组(P=0.003)。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移植后3周和6周,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和B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移植后6周,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P=0.000)和B组(P=0.000)。结论:EPI-NCSCs移植能促进SCI内BDNF的表达,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有助于大鼠损伤脊髓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皮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嵴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蓉 江宏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
脊椎动物的脑神经嵴干细胞(CNC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参与形成颅颌面部多种组织器官。下文就近年来CNCSC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作一综述,为研究CNCSC与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发育、再生修复以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关键词 神经 干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神经嵴干细胞的发育生物学特征
6
作者 江宏兵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颅神经嵴干细胞可特征性地分化成颌面部硬组织,形成上下颌骨及牙体(釉质除外)牙周组织。颅神经嵴干细胞发生于早期胚胎神经板,具有多能分化、广泛迁移、模式预成、可塑性等生物学特性,在内外多因素调控下发生不同的分化。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发育生物学 细胞分化 Cncsc 口腔颌面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和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董博文 崔小珍 +4 位作者 白瑞 郑明学 张黎 吕晓玲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8-1786,共9页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 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 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下脂肪 表皮生长因子(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 神经干细胞(nc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克酰胺对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嵴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段豪云 李文静 +3 位作者 贾艳妮 赵灿 周庆军 李宗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1148,共8页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NIC)在人胚胎干细胞(hE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嵴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为hESCs进一步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培养5~7 d的hESCs细胞系H1进行诱导,根据诱导培养基中干预组分的不同分为未添加NIC组(仅使用诱导...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NIC)在人胚胎干细胞(hE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嵴细胞过程中的作用,为hESCs进一步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培养5~7 d的hESCs细胞系H1进行诱导,根据诱导培养基中干预组分的不同分为未添加NIC组(仅使用诱导培养基)、NIC添加组(含10 mmol/L NIC的诱导培养基)、NIC+白藜芦醇(Res)组(含10 mmol/L NIC、10μmol/L Res的诱导培养基)和Sirtinol组(含10μmol/L Sirtinol的诱导培养基),其中Res和Sirtinol分别为SIRT1活性激动剂和抑制剂,各组连续诱导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诱导1、3、5、7 d hESCs及神经嵴细胞标志物mRNA相对表达量;诱导后7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hESCs来源神经嵴细胞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ESCs来源神经嵴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和人自然杀伤因子1(HNK-1)阳性细胞比率,以评价NIC诱导效率及调控SIRT1对HNK-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未添加NIC组相比,NIC添加组处理5 d后全能性基因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同源域蛋白(NANOG)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神经嵴细胞标志物P75、HNK-1、SRY相关HMG盒9(SOX9)和SOX10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未添加NIC组神经嵴细胞标志物P75表达较弱,HNK-1仅有零星表达,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β(AP-2β)及成对样同源域转录因子2(PITX2)均未见阳性着色;NIC添加组细胞中P75、HNK-1、AP-2β及PITX2均呈广泛的强阳性表达。NIC添加组P75+HNK-1+和P75+细胞比率高于未添加N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1,P=0.001;t=2.987,P=0.041)。未添加NIC组、NIC添加组、NIC+Res组和Sirtinol组HNK-1^(+)细胞比率分别为(34.267±12.522)%、(89.633±1.358)%、(64.667±6.429)%和(86.300±3.46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99,P<0.001),其中,NIC+Res组HNK-1^(+)细胞比率均低于NIC添加组和Sirtin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IC可通过抑制SIRT1的活性促进HNK-1表达,提高hESCs来源神经嵴细胞的分化效率,为神经嵴细胞相关疾病的治疗,如角膜内皮移植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尼克酰胺 诱导分化 人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维海 王鹏 杨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采用显微分离+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 NCSC)。方法:显微分离SD大鼠触须部毛囊膨凸部(bugle),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多重标记法检测Nestin和神经营养素受... 目的:采用显微分离+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 NCSC)。方法:显微分离SD大鼠触须部毛囊膨凸部(bugle),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多重标记法检测Nestin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的表达。结果:用显微分离+组织块贴壁法可成功获得毛囊神经嵴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活性好,形态多样,以梭形为主,也可见三角形、椭圆形细胞,核大而明显,多居于胞质一侧。免疫荧光鉴定显示细胞Nestin和p75NTR双阳性。结论:从SD大鼠触须部毛囊bugle区成功分离到毛囊神经嵴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神经干细胞 显微分离 免疫荧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共培养条件下毛囊神经嵴干细胞促进神经束膜细胞迁移和增殖
10
作者 于皓杰 杜甑衎 +4 位作者 付靖乔 肖楚兰 杨向群 许家军 刘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神经束膜细胞的有效方案,并初步研究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对神经束膜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采用“限时消化-差速贴壁-化学药物”方法对大鼠坐骨神经束膜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同时培养大鼠触须垫hfNCSC,并对细胞进行...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神经束膜细胞的有效方案,并初步研究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对神经束膜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采用“限时消化-差速贴壁-化学药物”方法对大鼠坐骨神经束膜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同时培养大鼠触须垫hfNCSC,并对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借助Transwell小室建立hfNCSC与神经束膜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在Transwell上室接种神经束膜细胞,下室接种hfNCSC(hfNCSC共培养组)或不接种细胞(对照组),共培养6、12和18 h后进行结晶紫染色,观测神经束膜细胞的迁移情况。取hfNCSC条件培养基(hfNCSC条件培养基组)和含2%FBS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分别作用于神经束膜细胞,24、48和72 h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本方案可在2周的时间内获得纯度高达(97.66±2.08)%的神经束膜细胞。将神经束膜细胞与hfNCSC共培养6、12和18 h后,可见hfNCSC共培养组神经束膜细胞的迁移数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hfNCS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神经束膜细胞24 h和48 h后,hfNCSC条件培养基组与对照组神经束膜细胞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作用72 h后,hfNCSC条件培养基组神经束膜细胞的细胞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限时消化-差速贴壁-化学药物”方法可成功培养和纯化神经束膜细胞;hfNCSC可激活神经束膜细胞,促进其迁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膜细胞 毛囊神经干细胞 共培养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外周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婉颐 黄利华 +3 位作者 周立文 石翾 赖兴强 李伟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细胞)在体外向外周神经元分化的能力。【方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无饲养层培养条件下维持培养,然后在神经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分化为神经球,通过把神经球贴壁在多聚赖氨酸和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 【目的】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细胞)在体外向外周神经元分化的能力。【方法】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无饲养层培养条件下维持培养,然后在神经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分化为神经球,通过把神经球贴壁在多聚赖氨酸和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利用流式分选细胞方法获得神经嵴干细胞(NCSC),通过把神经嵴干细胞在外周神经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获得外周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嵴干细胞和外周神经元的标记物。【结果】贴壁的神经球出现特征性的神经花环(Neural rosettes)结构,神经嵴干细胞从神经花环发生迁移;神经嵴干细胞向外周神经元诱导后出现神经丝结构,并表达外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结论】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能高效向外周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外周神经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人角膜内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琳 吴欣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4-847,共4页
角膜内皮供体不足成为开展角膜内皮移植等手术的主要问题,生物工程角膜为角膜内皮移植的开展提供了解决途径.人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分化出功能性角膜内皮细胞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角膜供体不足,尤其是角膜内皮供应不足的现状.目前... 角膜内皮供体不足成为开展角膜内皮移植等手术的主要问题,生物工程角膜为角膜内皮移植的开展提供了解决途径.人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分化出功能性角膜内皮细胞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角膜供体不足,尤其是角膜内皮供应不足的现状.目前理想可行的方法是体外模拟角膜内皮细胞的发育过程,将人E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嵴干细胞(NCSCs),再利用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构建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制备适当的条件培养基以诱导NCSCs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目前NCSCs相关的诱导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微环境对角膜内皮细胞发育过程的影响,以及诱导人ESCs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