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放射组学预测直肠腺癌患者神经周围侵犯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彦松 冯峰 +3 位作者 傅爱燕 段书峰 陈瑜凤 葛亚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探讨MR放射组学预测直肠腺癌患者神经周围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2019年7月经本院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直肠MR扫描,在直肠病灶高分辨率横轴面T 2WI上... 目的:探讨MR放射组学预测直肠腺癌患者神经周围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2019年7月经本院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直肠MR扫描,在直肠病灶高分辨率横轴面T 2WI上勾画病灶,运用AK软件提取396放射组学特征,患者按13:7的比例分为训练集(72例)和验证集(38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的方式对组学特征进行初步筛选,保留10个有最大预测效能的特征,然后进行LASSO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预测PNI的效能,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训练集72例,验证集38例,两组年龄(65.6±9.7岁vs 64.4±9.8岁,t=0.363,P=0.719)、性别(男∶女为50∶22 vs 26∶12,χ2=0.012,P=0.912)、CEA[2.86(1.49,4.84)ng/mL vs 3.20(2.14,6.37)ng/mL,Z=-0.0990,P=0.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提示有PNI的患者24例,无PNI的患者86例,PNI组和无PNI组年龄(63.9±12.1岁vs 64.9±9.0岁,t=0.423,P=0.673)、性别(男∶女,57∶27 vs 9∶7,χ2=0.253,P=0.615)、CEA[3.20(1.94,4.88)ng/mL vs 2.90(1.68,6.12)ng/mL,Z=-0.004,P=0.9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集中最终选取了9个MR放射组学参数,根据公式计算Radscore,构建出最佳预测模型,OR值为5.54,P<0.05,训练集曲线下面积约0.79,验证集曲线下面积约0.76。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0.2~1较大的范围内,该模型净受益率比简单模型高。结论:采用MR放射组学构建的模型可较好预测直肠腺癌神经周围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组学 磁共振成像 神经周围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估宫颈癌神经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倩瑜 刘架伸 +8 位作者 田士峰 张钦和 宋庆玲 陈丽华 马长军 王楠 林良杰 王家正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序列评估宫颈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APTw、DCE-MRI序列)且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其中有PNI(PNI组)12例,无PNI(NPNI组)24例。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病灶的APT值与DCE-MRI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分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exchange rate between EES and blood plasma,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_(e))以及血浆容积分数(capillary plasma volume,V_(p))。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2位观察者对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olmogorov-Smir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有差异参数诊断PNI效能,获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有差异参数的联合诊断效能,DeLong检验进行各参数和联合参数AUC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APT值和有差异DCE-MRI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位观察者测得的APT值及K^(trans)值、K_(ep)值、V_(e)值、V_(p)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均>0.75。两组间的APT值和V_(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组的APT值(2.89%±0.72%)和V_(p)值[7.80×10^(-3)(6.80×10^(-3),1.14×10^(-2))]均大于NPNI组[APT值2.31%±0.71%;V_(p)值4.19×10^(-3)(2.04×10^(-3),7.35×10^(-3))]。评估宫颈癌PNI时,APT值和V_(p)值的AUC分别为0.717、0.785,阈值分别为2.7%及6.46×10^(-3),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及75.0%、83.3%及75.0%;APT值联合V_(p)值后的AUC为0.792,APT值、V_(p)值与两者联合后的A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与V_(p)值无相关性(r=0.219,P=0.198)。结论APTw序列及DCE-MRI的定量参数均能有效预测宫颈癌PN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神经周围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复发高危因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山 房娟 +3 位作者 王黎黎 张映红 杜文杰 朱桃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9-44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eripheral nerve invasion,PNI)与复发高危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安徽省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eripheral nerve invasion,PNI)与复发高危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安徽省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ⅠA2~ⅡA期宫颈癌手术的65例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研究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与复发高危因素的关联。结果:神经侵犯阳性与淋巴结阳性、手术切缘阳性以及脉管侵犯具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侵犯阳性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发现,神经侵犯阳性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P<0.05)。神经侵犯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深肌层癌细胞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属于影响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神经侵犯不属于影响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属于宫颈癌发生转移的其中一种途径,能够作为术后的复发高危因素,对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周围神经侵犯 复发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术前诊断胃腺癌周围神经侵犯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靖 王艺 +3 位作者 魏莹莹 赵卫杰 廖秋霞 黎海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观察能谱CT术前诊断胃腺癌周围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对27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能谱CT扫描,测量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碘浓度(IC)和标准化IC(nIC);据术后病理报告将患者分为PNI组和无PNI组,对比... 目的观察能谱CT术前诊断胃腺癌周围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对27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能谱CT扫描,测量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碘浓度(IC)和标准化IC(nIC);据术后病理报告将患者分为PNI组和无PNI组,对比组间病灶IC和nIC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NI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C参数诊断PNI的效能。结果270例中,术后病理证实123例PNI(PNI组)、147例无PNI(无PNI组);组间肿瘤厚度、Borrmann分型、(术前)临床T分期(cT)、CT报告淋巴结状态、病理T分期(pT)及病理N分期(p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I组病灶静脉期IC(ICVP)、延迟期IC(ICDP)及静脉期nIC(nICVP)、延迟期nIC(nICDP)均高于无PNI组(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分期和nICDP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cT分期联合nICDP诊断PNI的曲线下面积(0.832)高于单一cT分期及IC参数(P均<0.05)。结论能谱CT可于术前诊断胃腺癌PNI;联合cT分期可提前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周围神经侵犯 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维帅 王姗姗 刘东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7,共5页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SCs作为连接神经和肿瘤细胞的“桥梁分子”,通过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相互作用,改善局部肿瘤微环...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SCs作为连接神经和肿瘤细胞的“桥梁分子”,通过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相互作用,改善局部肿瘤微环境,进而促使肿瘤嗜神经生长和神经支配、促进肿瘤的生长、迁移和侵袭,产生免疫抑制并出现肿瘤疼痛等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文就SCs在非神经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抗肿瘤治疗联合靶向SCs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肿瘤微环境 周围神经侵犯 神经重塑 肿瘤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