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保护脑的神经可塑性机制
1
作者 侯莉娟 毛兰群 +5 位作者 陈巍 李科 赵旭东 王寅昊 杨子铮 魏天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5-1452,共18页
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的解析被视为人类自我认知与自然探索的“终极疆域”。在“中国脑计划”战略布局的推动下,聚焦“理解脑、模拟脑和保护脑”,我国科学家围绕脑认知原理解析、脑疾病机制与干预、类脑计算及脑机智... 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的解析被视为人类自我认知与自然探索的“终极疆域”。在“中国脑计划”战略布局的推动下,聚焦“理解脑、模拟脑和保护脑”,我国科学家围绕脑认知原理解析、脑疾病机制与干预、类脑计算及脑机智能技术的应用等领域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运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是保护脑健康、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已形成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运动神经科学。运动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主要围绕运动控制神经环路动态编码机制进行解析,并形成了以传统神经科学方法结合新型运动行为解码技术为基础的工具群,为运动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技术平台。运动神经科学应用研究则围绕运动介导神经保护分子调控网络破译展开,从运动促进神经发生和再生、增强突触可塑性、调节神经元功能活动,以及重塑神经元外环境的小分子稳态,改善认知功能并降低神经类疾病发生等角度,为运动康复策略的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运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技术发展,并综述运动保护脑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结合运动在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展望,为未来运动保护脑的理论创新与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脑健康 神经可塑性 机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苷酸交换因子kalirin调节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展帅 屈泽强 +5 位作者 周艳平 何国珍 韦淑萍 岳晓蕾 黎明星 夏猛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Kalirin是一种鸟苷酸交换因子,在树突棘生长、突触可塑性调控和神经元发育中扮演核心角色,是神经可塑性调节的重要分子,且与认知功能紧密相关。最新研究显示,kalirin涉及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SCZ)、阿尔茨海默病(AD)等多种神经精神疾... Kalirin是一种鸟苷酸交换因子,在树突棘生长、突触可塑性调控和神经元发育中扮演核心角色,是神经可塑性调节的重要分子,且与认知功能紧密相关。最新研究显示,kalirin涉及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SCZ)、阿尔茨海默病(AD)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kalirin的所有亚型在树突棘生长与突触可塑性变化中的机制研究,为治疗这些疾病提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irin 树突棘 突触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X3CL1/CX3CR1信号通路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琳 黄娟 +3 位作者 雷华娟 周赛男 赵帅 刘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50-3455,共6页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复合方法制备PSD模型,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加味补阳还...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复合方法制备PSD模型,加味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加味补阳还五汤(6.7、13.4、26.8 g/kg)灌胃,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8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21 d。给药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HE、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Neun)和小胶质细胞(Iba1)之间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趋化因子(CX3CL1)、CX3CR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P<0.01),旷场活动总距离和进入中央区域频次增加(P<0.05,P<0.01),不动时间缩短(P<0.05);加味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新奇摄食潜伏期缩短(P<0.01),缺血侧海马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基本正常,尼氏小体增多,CX3CL1/Neun、CX3CR1/Iba1荧光强度增强(P<0.05),CX3CL1、CX3CR1、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PSD大鼠具有抗抑郁、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卒中后抑郁 神经可塑性 CX3CL1/CX3CR1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可塑性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袁栋才 张凤春 +1 位作者 魏巍 郑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一直以来,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金标准,然而,即使采用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仍有15%-30%的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一直以来,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金标准,然而,即使采用高强度的康复训练仍有15%-30%的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近年来,随着脑损伤后机体的内源性修复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可塑性改变是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基础。因此,探寻有效增加神经可塑性的康复手段,结合常规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将更加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恢复 神经可塑性 脑卒中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 脑损伤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的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曾进胜 李华 +5 位作者 范玉华 余剑 陈向燕 洪华 陶玉倩 黄如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同侧纹状体、丘脑及对侧脊髓前角的神经结构可塑性。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1周、2周、3周和 4周 ,取鼠脑行免疫组化检查 ,检测大鼠不同...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同侧纹状体、丘脑及对侧脊髓前角的神经结构可塑性。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1周、2周、3周和 4周 ,取鼠脑行免疫组化检查 ,检测大鼠不同时点纹状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及对侧脊髓前角的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突触生长素(SYN)和生长相关蛋白 (GAP 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脑皮层梗塞后第 1周 ,同侧纹状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和对侧脊髓前角GAP 43阳性信号开始增加 ,第 2周达到高峰 ,之后增加幅度逐渐减弱 ;这些部位SYN阳性信号第 1周较对照组高 ,至第 2周恢复正常 ,第 3周和第 4周逐渐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脑皮层梗塞后第 2周 ,同侧纹状体和丘脑腹后外侧核MAP 2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 ,至 3周、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大脑皮层梗死后早期远离梗塞灶的相关神经组织有明显的可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神经可塑性 大脑皮层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岱朝 陈卫银 +4 位作者 李红刚 梁晓鹰 张利 赵军伟 杨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818,共5页
目的观察参芎滴丸(黄芪、丹参、川芎等的提取物组成)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缺血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 目的观察参芎滴丸(黄芪、丹参、川芎等的提取物组成)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缺血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的标记反应,探讨其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GAP-43、SYN的表达及BrdU标记反应情况。结果细胞坏死模型组最为明显,并可见核固缩、碎裂,用药组细胞坏死较模型组轻,假手术组和空白组胞核完整,核仁清晰,胞质淡染,细胞与间质分界清楚。在大鼠缺血损伤后第7天,模型组脑内GAP-43和SYN的表达显著增加,相比模型组,用药组脑内损伤区周围GAP-43及SYN显著增加;模型组脑内损伤区对BrdU的摄取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脑内损伤区周围BrdU标记反应显著增加。结论参芎滴丸能够上调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元突起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促进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滴丸 脑缺血 再灌注 神经可塑性 GAP-43 SYN BR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45
7
作者 尹义臣 陈卓铭 杜志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1-474,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功能康复 卒中后 中枢神经系统 认知 system 神经纤维联系 神经细胞再生 脑功能重组 信息交流 脑功能区 神经结构 神经网络 胼胝体 半球间 右大脑 皮质下 形态学 C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海马神经可塑性损伤机制探讨及丹栀逍遥散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龚胜兰 富文俊 +3 位作者 黄彬青 孙繁鑫 桂丹 虢周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3-666,共4页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从传统的单胺假说逐渐转向神经可塑性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可塑性介导的神经网络对外界刺激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抑...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从传统的单胺假说逐渐转向神经可塑性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可塑性介导的神经网络对外界刺激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而冷休克蛋白对神经可塑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新的探讨,并综述了近年有关抑郁症海马神经可塑性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中医药复方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有效治疗抑郁症开辟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可塑性损伤 BDNF 冷休克蛋白 丹栀逍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校堃 刘旭 +4 位作者 刘建华 饶志恒 Yongde Luo 陈轲扬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康复 神经可塑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执行功能的认知可塑性和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杜新 陈天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71-1480,共10页
执行衰退假说认为执行功能的特异性衰退是引起认知年老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及其相关脑区(主要为前额叶)存在可塑性,通过训练执行功能的衰退可得到缓解,且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脑容量或神经递质都可... 执行衰退假说认为执行功能的特异性衰退是引起认知年老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及其相关脑区(主要为前额叶)存在可塑性,通过训练执行功能的衰退可得到缓解,且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脑容量或神经递质都可发生改变;部分研究还发现执行功能训练对其它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迁移效应。这些发现对于认知年老化理论的继续探索和认知干预研究的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老年人 认知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 迁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有效成分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蒙蒙 张美玲 +1 位作者 王小军 李功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4-761,共8页
情绪和认知障碍(EACD)相关疾病如抑郁和焦虑等成为现今社会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神经可塑性可反映神经系统对抗内外环境刺激的抗应激能力,具有在结构或功能上出现动态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常常体现在神经损伤的代偿... 情绪和认知障碍(EACD)相关疾病如抑郁和焦虑等成为现今社会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神经可塑性可反映神经系统对抗内外环境刺激的抗应激能力,具有在结构或功能上出现动态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常常体现在神经损伤的代偿和修复过程中。而EACD患者常伴随着脑组织宏观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的形态改变及相应的脑功能变化。因此,研究神经可塑性作用机制有利于EACD治疗。中药有效成分可通过提高5-羟色胺(5-HT)水平,减少脑细胞的氧化应激,提高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表达等影响神经可塑性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HT系统又参与调节氧化应激及BDNF水平。总之,研究显示,同一中药有效成分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影响神经可塑性,同一中药有效成分的不同作用机制之间可相互影响;而不同中药有效成分因其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发挥协同增强神经可塑性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草药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可塑性作用,对5-HT系统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活性和神经营养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神经可塑性 5-羟色胺 抗氧化剂 神经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康复训练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38
12
作者 孙咏虹 吴冰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丰富康复训练可以使大脑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如何掌握丰富康复训练的时机和持续时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丰富环境 康复训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激活肥胖大鼠前额叶PPARγ-PI3K-Akt通路并促进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锋 李静静 娄淑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4-580,共7页
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前额叶PPARγ-PI3K-Akt通路及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质表达,明确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后对大鼠前额叶神经可塑性影响及观察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S)相比,高脂饮食肥胖... 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前额叶PPARγ-PI3K-Akt通路及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质表达,明确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后对大鼠前额叶神经可塑性影响及观察有氧运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S)相比,高脂饮食肥胖大鼠(OS)前额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γ)(0.46±0.07 vs.0.81±0.09,P<0.01)、p-PI3K/PI3K(0.21±0.04 vs.0.36±0.03,P<0.05)与p-Akt/Akt(0.22±0.04 vs.0.33±0.05,P<0.05)比值、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0.71±0.08 vs.1.06±0.10,P<0.01)及突触素(SYN)(0.18±0.03 vs.0.36±0.03,P<0.01)表达均显著下降;凋亡相关蛋白质胱天蛋白酶9(0.37±0.05 vs.0.18±0.01,P<0.01)表达及Bax/Bcl-2(2.95±0.73 vs.0.94±0.18,P<0.01)比值显著升高。有氧运动后,与安静肥胖组(OS)相比,肥胖运动组(OE)大鼠前额叶PPARγ(0.65±0.11 vs.0.46±0.07,P<0.05)、p-PI3K/PI3K(0.33±0.06 vs.0.21±1.04,P<0.05)与p-Akt/Akt(0.31±0.05 vs.0.22±0.04,P<0.05)比值显著上调;胱天蛋白酶9(0.22±0.04 vs.0.37±0.05,P<0.05)及Bax/Bcl-2(1.74±0.43 vs.2.95±0.43 P<0.05)比值显著下调。但是,BDNF(0.92±0.16 vs.0.71±0.08)及SYN(0.30±0.04 vs.0.18±0.03)表达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高脂饮食可导致肥胖大鼠前额叶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质表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有氧运动可通过激活PPARγ-PI3K-Akt通路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大鼠 前额叶 神经可塑性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涛涛 李昌琪 张建一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4,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表观遗传学 基因表达 调控基因 适应性反应 环境变化 神经系统 神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海霞 王慧 李梅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这些症状往往与神经元功能如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大脑半球间连接和突触活动的中断有关。神经可塑性反映了神经系统在外界和内在因素刺激下结构和功能方面自身修复的能力。运动训... 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这些症状往往与神经元功能如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大脑半球间连接和突触活动的中断有关。神经可塑性反映了神经系统在外界和内在因素刺激下结构和功能方面自身修复的能力。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康复措施,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运动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恢复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其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可塑性来改善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能力。本文将重点围绕运动训练下大脑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再生、脑功能重组等方面的变化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训练 神经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表演训练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临舒 赵怀阳 蒋存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7-1887,共11页
音乐表演是人类最复杂和精细的技能之一。通过激活似然性评估元分析,对音乐表演训练所诱发的神经可塑性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音乐表演者与非音乐家在左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双侧顶下小叶以及右侧脑岛等脑区存... 音乐表演是人类最复杂和精细的技能之一。通过激活似然性评估元分析,对音乐表演训练所诱发的神经可塑性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音乐表演者与非音乐家在左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双侧顶下小叶以及右侧脑岛等脑区存在差异。这些脑区与听觉、运动以及多通道信息整合等加工有关。未来研究应从不同音乐表演训练诱发的神经适应性出发,进一步探究音乐表演训练与大脑可塑性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训练 神经可塑性 元分析 激活似然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登科 朱继红 +3 位作者 戴新文 贺岭风 孙征 刘海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免疫组化检测Nestin、Shank1表达;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并定量分析;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免疫组化检测Nestin、Shank1表达;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并定量分析;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假手术组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神经突触及细胞器溶解破坏,治疗组突触结构趋于正常,与模型组比较突触数量、界面曲率及突触后致密区均增大,突触间隙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hank1及Nestin蛋白阳性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模型组评分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可增强神经可塑性,保护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三七总皂甙 神经可塑性 突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调节神经可塑性是人参皂苷Rg1改善认知功能的基本机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玉珠 张均田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702-708,共7页
综述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由于人参皂苷Rg1(Rg1)对10种记忆损伤模型均有改善作用,所以阐述了Rg1的药理学活性及其机制。Rg1的益智效应机制研究表明Rg1的益智作用是由于它从效能和结构两方面提高了神经可塑性。①Rg1上调乙酰胆碱(Ach)... 综述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由于人参皂苷Rg1(Rg1)对10种记忆损伤模型均有改善作用,所以阐述了Rg1的药理学活性及其机制。Rg1的益智效应机制研究表明Rg1的益智作用是由于它从效能和结构两方面提高了神经可塑性。①Rg1上调乙酰胆碱(Ach)浓度和M-胆碱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密度;②提高基础突触传递和突触密度;③使BDNF蛋白表达增加;④在青年鼠和老年鼠均上调c-fos基因;⑤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模型的啮齿类动物体内体外试验均可以提高海马神经发生。这些新发现表明Rg1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不同的记忆损伤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药物。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益智信号转导途径的阐明、临床研究和不同皂苷单体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认知功能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窝蛋白-1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艺 崔伟华 韩如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5-928,共4页
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是一种功能广泛的膜脂筏(membrane lipid raft,MLR)绞手架蛋白,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对神经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重要调节作用。Cav-1可通过影响微管稳定性、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发生作用、调控细胞膜胆固醇... 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是一种功能广泛的膜脂筏(membrane lipid raft,MLR)绞手架蛋白,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对神经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重要调节作用。Cav-1可通过影响微管稳定性、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发生作用、调控细胞膜胆固醇合成及再分布等机制,促进神经突出芽、延伸、反应性突触发生,参与末端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神经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胆固醇合成 细胞过程 神经结构 突触发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论于肝脾同治研究逍遥散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行为学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琼锋 杜义斌 赵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立论于肝脾同治研究逍遥散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行为学及神经可塑性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突触素(SYN)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SPF级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子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痴呆组和逍遥散组,每组各24只。痴呆组和逍遥散组... 目的:立论于肝脾同治研究逍遥散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行为学及神经可塑性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突触素(SYN)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SPF级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子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痴呆组和逍遥散组,每组各24只。痴呆组和逍遥散组进行老年痴呆AD大鼠的模型制备,假手术组:常规饲料饮水SPF级饲养;痴呆组:在空白组的基础上,给予等量0.2 m L/10 g无菌生理盐水灌胃;逍遥散组:在空白组的基础上,逍遥散水煎液,给予0.2 m L/10 g的逍遥散水煎液灌胃。1次/d,疗程6周。采用Y型迷宫进行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海马CA1区突触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突触素(SYN)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痴呆组和逍遥散组中EN均增加(P<0.05),CN均减少(P<0.05);其中逍遥散组EN低于痴呆组(P<0.05),CN则高于痴呆组(P<0.05)。2)TEM下观察假手术组突触结构和形态正常,逍遥散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和形态均较痴呆组规则(P<0.05)。3)与假手术比较,痴呆组和逍遥散组GAP-43和SYN表达均下调(P<0.05),而逍遥散组中GAP-43和SYN的表达则高于痴呆组(P<0.05)。结论:逍遥散(肝脾同治)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学和突触结构形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了生长相关蛋白(GAP-43)免疫组化8和突触素(SYN)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同治 逍遥散 老年性痴呆 行为学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