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痛管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苏智慧 马红娜 +2 位作者 李利召 张晓宇 魏梦迪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镇痛管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20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镇痛管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镇痛管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NRS评分、不同时间点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干预效果总有效率、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56,P<0.001)。入院时,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及出院后6月,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且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3、10.306、9.607、9.773,P<0.001)。入院时,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月、出院后3月及出院后6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上升,且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283、24.275、17.272、22.276,P<0.001)。对照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0,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个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镇痛管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管理 腰椎间盘突 神经压迫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兴奋性氨基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为主探究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鼠的镇痛启动机制
2
作者 萨出拉 杨震杰 +6 位作者 于天源 陈金平 张润龙 张英琦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及启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组于造模后于殷门穴、承山穴和阳陵泉穴进行1次点法、拨法和揉法干预。采用机械刺痛仪和热刺痛仪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丘脑EAAT2、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EGFR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AAT2、Glu、mGluR5、EGFR的mRNA水平。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和TWL显著降低(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三法三穴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MWT、TWL表达显著升高(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三法三穴可能通过减少EAAT2表达,从而抑制Glu与mGluR5的结合,降低mGluR5与EGFR的关联,抑制EGFR的表达及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 镇痛 丘脑 三法三穴 推拿 大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丹 刘阳 +3 位作者 雷苗 李传坤 张明 王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及仿真内窥镜)重建,多维度评价责任血管的数目、来源和颅神经受压程度,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对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5.6%,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94.5%。此技术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1.7%,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89.5%。三维重建技术对责任血管与颅神经单纯性接触的判定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图像(P<0.05)。结论MRI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责任血管识别的正确率,更加准确地检测颅神经受压程度,对于多支责任血管造成的颅神经复杂性压迫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责任血管 曲面重建 仿真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血管压迫机制的面肌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权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581-1583,共3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神经疾病,其病因通常与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典型症状为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区域。面肌...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神经疾病,其病因通常与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典型症状为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区域。面肌痉挛具有典型的自发性和不对称性,通常仅累及一侧面部,双侧发作的情况非常少见。此外,情绪激动、疲劳等因素往往会加重痉挛的频率和强度,而在睡眠时症状则可能减轻或消失。DANDY提出面神经受血管压迫引发的异常放电是导致面肌痉挛的关键机制,JANNETTA基于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理论提出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血管压迫 微血管减压术 眼轮匝肌 临床研究进展 面部肌肉 异常放电 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酒精性压迫性臂丛神经损伤验案
5
作者 朱靖宜 陈健鹏 +3 位作者 厚亦雅 兰文奇 田元祥 赵建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3期86-89,共4页
该文分享酒精性压迫性臂丛神经损伤验案1则,旨在分享患者醉酒后左上肢无力的病因分析及中西医诊治过程。赵建新教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针对患者湿热内蕴、肝胆气火上逆的病机,予以针刺结合电针治疗,以泄胃肠湿热、活上肢气血,同时预防... 该文分享酒精性压迫性臂丛神经损伤验案1则,旨在分享患者醉酒后左上肢无力的病因分析及中西医诊治过程。赵建新教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针对患者湿热内蕴、肝胆气火上逆的病机,予以针刺结合电针治疗,以泄胃肠湿热、活上肢气血,同时预防肺热叶焦,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压迫性臂丛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 痿证 手三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培慧 祝秋实 +4 位作者 孙晓红 丁姗 延娟 唐辰义 马逸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给予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和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分别给予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和卡马西平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24.44%(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节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神经压迫技术 三叉神经半月节 原发性三叉神经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15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蔚 李惠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5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非眼科病患者158例,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神经外科患者14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122例,颅内血管性病变26例;耳鼻喉科患者10例,均为鼻窦囊肿。眼科表现主要为视力... 目的分析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非眼科病患者158例,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神经外科患者14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122例,颅内血管性病变26例;耳鼻喉科患者10例,均为鼻窦囊肿。眼科表现主要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视盘水肿及视神经萎缩等。P100波潜伏期异常检出率为84.8%(178/210),高于视力及视野异常检出率(69.5%,P<0.05)。结论颅内占位为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首要病因。对首诊于眼科、无全身症状而考虑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应注意行头部影像学及图形翻转应觉诱发电位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变 压迫 视功能检查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重建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教学评价
8
作者 李丹 王渊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587-592,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影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影像学学习的80名规培医师和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通过磁共...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影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影像学学习的80名规培医师和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通过磁共振三维重建图像识别患者的责任血管,对照组通过传统二维图像判断责任血管。根据术中解剖结构比较两组医师判定责任血管的准确率,并收集对两种图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4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客观评价显示,实验组规培和进修医师识别责任血管的准确率(85%)高于对照组医师(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显示,在促进知识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组学生对三维重建图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促进规培和进修医师对血管神经压迫地正确识别,同时提高教学满意度,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三维重建 责任血管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自噬的作用
9
作者 李珍 谭志荣 +1 位作者 徐伟 陈亮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中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活化和LC3B自噬水平的作用,为ANA-1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的应用提供新... 目的探究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中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活化和LC3B自噬水平的作用,为ANA-1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见解。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组(CCI组)和ANA-12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ANA-12干预组),每组6只。大鼠麻醉后,通过外科手术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并给予ANA-12腹腔注射持续处理14 d。于CCI诱导后第0、3、5、7、14天测定机械性反射阈值(MWT)和热收缩潜伏期(TWL)。动物处死后取脊髓组织做GFAP和LC3B免疫荧光表达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大鼠的术后MWT和TWL值显著降低(P<0.05),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LC3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NA-12治疗促进了CCI大鼠术后MWT和TWL值的恢复(P<0.05),抑制了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但促进了LC3B的表达(P<0.05)。结论ANA-12治疗改善了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机械和热缩足痛阈值,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促进LC3B的自噬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ANA-12 星形胶质细胞 GFAP LC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杨强 郭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远端血管压迫 减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
11
作者 李娟 沈玲 +1 位作者 吕艳 谢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3765-376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2例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6例。研究组接受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2例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6例。研究组接受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术,常规组接受眼眶平衡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球突出度及视力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眼球突出度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健康状态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可以缓解患者眼球突出问题,帮助患者更好恢复视力,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经鼻内镜内下壁减压术 GRAVES眼病 眼眶平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患者cpRNFL及黄斑区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瑾 王婧 +2 位作者 张珂 王丽丽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N)患者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pRNFL)及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组门诊和病...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导致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CON)患者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cpRNFL)及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变化与视力损害和预后视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组门诊和病房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TAO-CON患者94例146眼。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0.3~1.0)、中度(>0.1~0.3)和重度(无光感~0.1)视力损害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病程相近的TAO无CON患者19例28眼为TAO-NCON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9名(49眼)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检测所有受试者cpRNFL、黄斑区GCIPL及内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ILM-RPE)厚度。随访规范治疗的TAO-CON患者,检测预后BCVA(logMAR)。比较各组患者cpRNFL、GCIPL及ILM-RPE厚度差异,分析预后BCVA与cpRNFL、GCIPL厚度的关系。结果轻、中、重度视力损害组以及TAO-NCON组患者的cpRNFL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cpRNFL厚度均高于轻度视力损害组和TAO-N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GCIPL厚度均显著低于轻度视力损害组、TAO-NCON组及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且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的GCIPL厚度低于中度视力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LM-RPE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视力损害组患者多能恢复较好视力,中、重度视力损害组患者视力恢复至0.5以上者在50%以上。TAO-CON患者预后BCVA(logMAR)与黄斑区GCIPL厚度呈显著负相关(r=-0.928,P=0.008),与cpRNFL厚度无相关性(r=0.095,P=0.571)。结论TAO-CON患者视力损害越重,cpRNFL增厚越多、GCIPL变薄越明显;TAO-CON患者GCIPL厚度与预后视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TA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舒强 姜春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探讨MRTA检查方法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神经血管压迫表现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图像显示,23例患者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关系,5例无接触关系。手术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MRTA检查方法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神经血管压迫表现及其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图像显示,23例患者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关系,5例无接触关系。手术结果显示,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血管压迫或接触的准确率为82%。结论 MRTA能较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痛病损神经与责任血管压迫的解剖关系,在三叉神经痛神经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为临床提供术前评价和指导手术方案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迷路水神经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璐 张梦诗 +3 位作者 刘烨 任静 黎庆 盛金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MRI迷路水神经成像诊断三叉神经痛和神经血管压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证实,且进行MRI迷路水神经成像检查,分析患者神经血管压迫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并比较患者... 目的探究MRI迷路水神经成像诊断三叉神经痛和神经血管压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证实,且进行MRI迷路水神经成像检查,分析患者神经血管压迫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并比较患者三叉神经池段形态学参数(三叉神经脑池段最大长度及面积、三叉神经-桥脑夹角、桥小脑角池截面)。结果1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MRI成像检测处左侧受压80例,与临床左侧三叉神经痛分布区的相符率为90.91%,右侧受压74例,与临床右侧三叉神经痛分布区的相符率为92.50%,未见压迫14例;患侧和健侧压迫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压迫动脉为中小脑上动脉,占70.83%(119/168);患侧压迫程度较高(P<0.05);两侧三叉神经最大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横截面积、三叉神经桥脑夹角、桥小脑角池截面积较低(P<0.05)。结论MRI迷路水神经成像能够有效诊断三叉神经痛,显示神经周围具体情况,判断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改变,为临床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迭代重建法对颈神经根压迫的直观定性的分析
15
作者 彭爱琴 张阿娥 +1 位作者 汤德 费正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迭代重建法评估其在颈神经根压迫方面的直观定性能力。方法 选取确诊为颈神经根压迫(C5或C6或C7)的患者70例纳入颈神经根受压组(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于Mimics 19.0...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迭代重建法评估其在颈神经根压迫方面的直观定性能力。方法 选取确诊为颈神经根压迫(C5或C6或C7)的患者70例纳入颈神经根受压组(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于Mimics 19.0的改良迭代重建法对颈神经根进行三维重建,以可视化颈神经根形态,进而对颈神经根压迫进行直观定性诊断,并与常规颈椎MRI和CT检查比较。此外,分析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症状体征与迭代重建法所测的颈神经根横径和椎间孔CT三维重建所测的纵、横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椎间孔纵径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5,P<0.01),横径亦较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P<0.01)。实验组在改良迭代法重建的三维颈神经根中可见颈神经根局部凹槽形成,其诊断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MRI(65/70 vs.51/70,χ~2=9.856,P<0.01)和椎间孔CT三维重建直观表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0 vs. 41/70,χ~2=22.375,P<0.01)。实验组神经根横径较对照组明显受压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1,P<0.01)。实验组颈神经根受压处横径大小与VAS评分(r=-0.789,P<0.001)和症状体征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0,P<0.001)。而三维CT所测的椎间孔纵径和横径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48,P=0.621和r=-0.089,P=0.073),此外,椎间孔两径亦与症状体征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9,P=0.574和r=0.079,P=0.239)。结论 改良迭代重建法可直观发现神经根的形态变化,在诊断神经根受压方面优于常规MRI及CT三维重建技术,并且基于此法测量的神经根横径与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颈神经根受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迭代重建法 神经压迫 直观定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研究机制
16
作者 张岩 秦鹏 杨怡斐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21-22,49,共3页
目的探索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的100例均是我院收治的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采取术前3D-TOF-MRA检查,观察组患者则实... 目的探索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的100例均是我院收治的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采取术前3D-TOF-MRA检查,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术前3D-TOF-MRA检查联合术中IONM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两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两年复发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实施术前3D-TOF-MRA检查联合术中IONM技术效果确切,可减少手术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IONM技术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主干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跃 吴炳煌 +2 位作者 张家栋 吴明霞 李俐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腰神经后支主干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的路径。方法 在 15具成年尸体腰部标本上对 30侧腰神经后支及其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测得腰神经后支主干长度 3 97~6 88mm ,直径 0 6 6~ 1 73mm。腰神经后支主干穿越横突间的... 目的 探讨腰神经后支主干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的路径。方法 在 15具成年尸体腰部标本上对 30侧腰神经后支及其有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测得腰神经后支主干长度 3 97~6 88mm ,直径 0 6 6~ 1 73mm。腰神经后支主干穿越横突间的后支骨纤维孔时紧邻横突间韧带内缘 ;在体表投影上 ,后支骨纤维孔与同序数腰椎棘突存在规律性联系 ,测得该孔位于相应棘突中点旁开 2 3~ 2 9mm ,其距体表的深度为 32~ 39mm。结论 腰神经后支的解剖观测以及后支骨纤维孔的体表投影观测 ,对针刀治疗腰神经后支卡压症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压迫综合征 神经解剖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跃 吴炳煌 +2 位作者 吴明霞 李俐 张家栋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0期606-608,共3页
目的 研究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以及针刀治疗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症的手术入路。方法 在 15具成年尸体的腰背部解剖观测腰神经后外支及其通过的腰椎横突背骨纤维管的解剖结构 ,并进行骨纤维管的表面解剖测量。结果 测得腰神... 目的 研究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以及针刀治疗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症的手术入路。方法 在 15具成年尸体的腰背部解剖观测腰神经后外支及其通过的腰椎横突背骨纤维管的解剖结构 ,并进行骨纤维管的表面解剖测量。结果 测得腰神经后外支直径 1 0 7±0 17mm ;腰神经横突背骨纤维管的横径 2 13~ 3 92mm ,纵径 1 0 8~ 1 97mm ,后外支骨纤维管距体表深度 3 4 17~ 4 1 64mm ,骨纤维管长轴与后中线夹角约 4 0°~ 5 0°。结论  ( 1)在正常情况下腰椎横突背骨纤维管有制约保护腰神经后外支的作用 ,但在损伤变形后却成为腰神经后外支卡压症主要致病因素。 ( 2 )根据解剖观测设计了较合理的针刀治疗后外支卡压症的手术入路并指出了手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 ,供临床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神经压迫综合征 解剖 针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敏洁 张伟杰 +1 位作者 杨驰 汪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通过评价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Ⅱ支 )的临床疗效 ,初步探讨三叉神经痛的颅外病因。方法 :31例眶下神经和 (或 )上牙槽前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患者行眶下管减压术 ,问卷随访 30例 ,随访期 1~ 10个月 ,平均 6 .1个月。结果 :3... 目的 :通过评价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Ⅱ支 )的临床疗效 ,初步探讨三叉神经痛的颅外病因。方法 :31例眶下神经和 (或 )上牙槽前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患者行眶下管减压术 ,问卷随访 30例 ,随访期 1~ 10个月 ,平均 6 .1个月。结果 :30例患者中“优”为 5 0 % (15 / 30 ) ,“良”为 36 .7% (11/ 30 ) ,“差”为 13.3% (4 / 30 )。手术成功率包括“优”、“良”的患者为 86 .7% (2 6 / 30 ) ,疼痛缓解的时间均为术后 2 4h以内。结论 :眶下管减压术的疼痛缓解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在排除了其他部位压迫后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 (Ⅱ支 )的首选方法 ,其临床的高成功率也为三叉神经痛的颅外骨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 手术方法 面部感觉障碍 神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浅析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20
作者 田璧铭 王德亮 熊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844-849,共6页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NVCS)是一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和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GN)等临床病症。虽然目前西医对于NVCS的治疗体系已相对完善,但是,西药的副作用、手术治疗...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NVCS)是一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和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GN)等临床病症。虽然目前西医对于NVCS的治疗体系已相对完善,但是,西药的副作用、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和并发症仍然不容乐观。相较之下,中医药治疗往往疗效显著、更为安全、治疗成本更低,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亲睐。然而,目前仍缺乏对此类疾病共同病因病机的总结,尚未建立有效的共病治疗策略及整体观,导致治疗效果的良莠不齐。作者通过对相关领域文献的追溯整理,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析中医共性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义。为优化中医治疗方案和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NVCS)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 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