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晓东 汪云九 齐翔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5,共6页
视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是神经生理学实验的最新发现之一。这一研究成果在认知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它在认知心理学上的解释、作用及意义有不同的评论。
关键词 振荡 同步 神经元活动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中mu波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镜像神经元活动的关系
2
作者 吴春薇 谢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590,共5页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一种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因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电活动,被认为是神经元活动的可靠指标。在脑科学研究中,尤其是涉及婴幼儿及青少年群体的发育...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一种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因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电活动,被认为是神经元活动的可靠指标。在脑科学研究中,尤其是涉及婴幼儿及青少年群体的发育性研究,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等神经影像技术的高成本及对运动的高敏感性,使其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活动 mu 脑科学研究 神经影像技术 青少年群体 脑功能状态 生物电活动 发育性 影响因素 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角酰胺对家兔行为和背侧海马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公铎 管林初 +3 位作者 陈双双 匡培梓 何国梁 王建军 《心理学报》 198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实验观察了静脉或中脑中缝微量注射麦角酰胺(LSD)对清醒活动家兔行为和背侧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LSD对家兔的行为,特别是舐嘴和转体活动有规律性的影响,两种行为变化的峰值始终有一间隔。静脉或中脑中缝核群注射LSD均可调制... 实验观察了静脉或中脑中缝微量注射麦角酰胺(LSD)对清醒活动家兔行为和背侧海马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LSD对家兔的行为,特别是舐嘴和转体活动有规律性的影响,两种行为变化的峰值始终有一间隔。静脉或中脑中缝核群注射LSD均可调制部分背侧海马神经元的活动,表现为放电频率的增加以及放电型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酰胺 背侧海马 神经元活动 海马神经元 微量注射 神经元放电 中缝核群 实验观察 放电频率 行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5-HT_(1B)受体对正常和帕金森病大鼠底丘脑核神经元活动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海峰 惠艳娉 +4 位作者 央珍 乔鸿飞 郭方圆 薛莉 张巧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观察体循环给予5-HT1B受体拮抗剂SB224289后,对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循环给予5-HT1B受体拮抗剂SB224289后,对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比较阻断5-HT1B受体后两组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改变。结果①PD组大鼠STN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7.87±1.37)Hz]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6.59±1.44)Hz,P<0.001]。两组大鼠STN神经元均表现为规则、不规则和暴发式放电3种形式。正常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33.33%、54.17%和12.50%;PD组分别为31.25%、35.42%和33.33%,PD组大鼠具有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②阻断5-HT1B受体后,正常大鼠STN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明显增高(P<0.01),具有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而PD组大鼠阻断5-HT1B受体后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D大鼠STN神经元呈过度兴奋状态;阻断5-HT1B受体可兴奋正常大鼠的STN神经元,而不影响PD大鼠的神经元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底丘脑核 5-HT1B受体 大鼠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xin对蓝斑底核神经元活动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文思怡 冯慧 +3 位作者 庞钰洁 乔啟城 杨念 张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3-972,共10页
目的研究orexin对蓝斑底核(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SLD)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orexin对SL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以及在其介导的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vglut1、GA... 目的研究orexin对蓝斑底核(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SLD)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orexin对SL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以及在其介导的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调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vglut1、GAD 67、orexin-1/2型受体以及NeuN对SLD脑区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SLD神经元的形态学基础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出生后8~14 d的SPF级SD大鼠,制备包含SLD脑区且具有生理活性的离体脑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合神经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orexin对SLD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结果SLD脑区大多数神经元均表现为vglut1和orexin-1/2型受体阳性;orexin在SLD神经元上引起了明显的去极化反应(P<0.01)并伴随SLD神经元膜电位阈下振荡的增强(P<0.05);orexin主要增强了SLD神经元膜电位在delta(P<0.05)和theta(P<0.05)频段阈下振荡的功率;orexin使SLD神经元的放电与delta频段振荡的锁相关系提前(P<0.05),并使神经元更容易放电;orexin使SLD神经元膜电位在theta频段的阈下振荡更加规则和稳定(P<0.05),从而稳定SLD神经元的放电。结论Orexin一方面通过提高SLD神经元的兴奋性,另一方面通过调控SLD神经元膜电位的阈下振荡使得SLD神经元的放电更加高效稳定,进而调控SLD神经元的活动并可能参与其介导的REM睡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 蓝斑底核 神经元活动 阈下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通过PD-1受体抑制伤害性感受神经元活动并减轻急慢性疼痛 被引量:2
6
作者 Chen 付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06-506,共1页
疼痛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可引起一系列防御性反应,为生命提供必不可少的保护作用。临床资料表明,早期的癌症(比如黑色素瘤),尤其在发生转移之前,通常在不发出任何疼痛报警的情况下生长。是什么机制让早期的癌症掩盖疼痛信号... 疼痛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可引起一系列防御性反应,为生命提供必不可少的保护作用。临床资料表明,早期的癌症(比如黑色素瘤),尤其在发生转移之前,通常在不发出任何疼痛报警的情况下生长。是什么机制让早期的癌症掩盖疼痛信号呢?目前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提示,癌细胞通过生成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作用于T细胞上的PD-1受体,抑制免疫系统,加速癌细胞免疫逃逸。免疫系统和传递痛觉的神经系统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感受 PD-1 PD-L1 慢性疼痛 黑色素瘤 神经元活动 防御性反应 免疫逃逸 程序性细胞死亡 慢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如何掩藏疼痛:PD-L1/PD-1通过下调伤害性神经元活动抑制急慢性疼痛 被引量:2
7
作者 Gang Chen Yong Ho Kim +1 位作者 Hui Li 张志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常由癌细胞产生,其通过表达在T细胞上的受体PD-1抑制免疫功能。然而,PD-L1和PD-1是否能调节疼痛和神经元功能并不清楚。本研究显示黑色素瘤和正常神经组织(包括背根神经节,DRG)都能产生PD-L1。在正常小鼠...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常由癌细胞产生,其通过表达在T细胞上的受体PD-1抑制免疫功能。然而,PD-L1和PD-1是否能调节疼痛和神经元功能并不清楚。本研究显示黑色素瘤和正常神经组织(包括背根神经节,DRG)都能产生PD-L1。在正常小鼠足底注射PD-L1后,通过PD-1产生了镇痛效应;而PD-L1中和抗体或其阻断剂能诱导小鼠产生机械性触诱发痛。Pd1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机制上,DRG伤害性神经元中的PD-1被PD-L1激活后诱导酪氨酸磷酸酶(SHP-1)磷酸化、抑制钠通道、并激活TREK2钾通道从而使神经元超极化。PD-L1也能抑制人类DRG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且,黑色素瘤能产生大量的PD-L1,阻断PD-L1或PD-1能使黑色素瘤小鼠产生自发性疼痛和触诱发痛。本研究揭示了PD-L1作为内源性疼痛抑制剂和神经调质这一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 PD-L1/PD-1 黑色素瘤 神经元活动 镇痛效应 基因敲除 酪氨酸磷酸酶 痛觉过敏 神经调质 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神经元放电“看得见”——清醒活动小鼠中神经元活动的群体成像
8
作者 Piatkevich KD 付苏(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1-471,共1页
神经科学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在清醒、活动的哺乳动物中,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群体进行膜电压成像。视紫红质衍生的近红外遗传编码电压指示剂(genetically encoded voltage indicators, GEVIs)具有较高的时间保真度,并兼容光遗传学操控,而... 神经科学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在清醒、活动的哺乳动物中,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群体进行膜电压成像。视紫红质衍生的近红外遗传编码电压指示剂(genetically encoded voltage indicators, GEVIs)具有较高的时间保真度,并兼容光遗传学操控,而源自磷酸酶或视蛋白电压感应域的绿色荧光GEVI通常较慢且较亮。由于膜定位差,光稳定性低和信噪比低,将这些电压传感器转入活的哺乳动物大脑一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紫红质 神经科学 神经元活动 神经元群体 视蛋白 神经元放电 电压传感器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欢研究员团队揭示神经元活动和基因转录偶联在大脑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9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8-238,共1页
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马欢研究员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最新成果论文"Calmodulin shuttling mediates cytonuclear signaling to trigger experience-dependent transcription and memory"... 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马欢研究员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最新成果论文"Calmodulin shuttling mediates cytonuclear signaling to trigger experience-dependent transcription and memory"(https://www.nature. com/articles/s41467-018-04705-8)。该研究通过在体操控神经元活动与基因转录之间的偶联,揭示了神经元内的入核运输蛋白gCaMKⅡ在学习记忆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活动 基因转录 研究员 脑认知功能 偶联 浙江大学医学院 CaMKⅡ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在帕金森病状态下电活动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娟 席悦 +5 位作者 张巧俊 惠艳娉 薛丽 张欢 张李娜 袁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4-618,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状态下大鼠丘脑背内侧核(mediodorsal thalamus,MD)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以6-羟多巴胺诱导的PD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记录大鼠MD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状态下大鼠丘脑背内侧核(mediodorsal thalamus,MD)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以6-羟多巴胺诱导的PD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记录大鼠MD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大鼠MD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4.66±4.27)Hz,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3.32±2.71)Hz;两组大鼠MD神经元放电形式都表现为不规则放电与爆发式放电两种,而PD组大鼠MD内不规则放电的神经元比例高于对照组大鼠(60.78%、49.21%),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低于对照组大鼠(39.22%、50.79%),且与对照组相比,PD组大鼠MD神经元放电形式的相关参数均有差异。结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MD神经元放电频率增高,兴奋性增强,同时放电形式改变,神经元活动的规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背内侧核 电生理 大鼠 放电频率 放电形式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种间疼痛特异性丘脑-皮质神经活动模式
11
作者 汪宇轩(译) 邓敏智(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寻找疼痛特异性神经元活动对于理解和控制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丘脑是大多数感觉信号的上行中枢,其与大脑皮质的神经连接可能是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基础。既往的动物研究表明,丘脑外侧核到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皮质(S1和S2)的外侧神经通路... 寻找疼痛特异性神经元活动对于理解和控制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丘脑是大多数感觉信号的上行中枢,其与大脑皮质的神经连接可能是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基础。既往的动物研究表明,丘脑外侧核到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皮质(S1和S2)的外侧神经通路与疼痛感觉的辨别处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活动 神经活动 大脑皮质 神经通路 特异性 丘脑 躯体感觉皮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大鼠黑质致密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乔德才 吴迪 +1 位作者 侯莉娟 刘晓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57,共4页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 观察运动疲劳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zona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SNc区DA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自发单放电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神经元出现了不规则放电,且爆发式放电比例明显增多,放电间隔直方图成正偏态或随机分布(AI<1),ISI和CV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疲劳大鼠SNc区DA能神经元电活动出现明显改变,主要特征为兴奋性和活动规律性降低。SNc和纹状体的腹外侧和背外侧区构成的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参与了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也是运动疲劳调控的重要中枢脑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黑质致密区 多巴胺 玻璃微电极技术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乳酸干预在运动疲劳介导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莉娟 时凯旋 +2 位作者 徐萌 刘晓莉 乔德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通过人工干预脑内乳酸浓度,观察能量代谢对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al segment,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从脑能量代谢角度揭示GPi神经元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乳... 通过人工干预脑内乳酸浓度,观察能量代谢对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al segment,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从脑能量代谢角度揭示GPi神经元在运动性中枢疲劳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乳酸干预组(10 mmol/L组、100 mmol/L组)。采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到GPi神经元稳定电信号后,于侧脑室微量注射乳酸阻断剂(alpha-cyano-4-hydroxycinnamate,4-CIN),观察记录到神经元电活动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CG组相比,4-CIN1和4-CIN2组神经元放电频率均明显降低(P<0.01),4-CIN2组神经元放电频率较4-CIN1组明显降低(P<0.05);与CG组相比,4-CIN1规则放电比例显著降低(P<0.05),不规则放电和爆发式放电比例显著升高(P<0.05),4-CIN2组规则放电数目较4-CIN1组显著降低(P<0.01),不规则放电和爆发式放电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4-CIN影响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乳酸转运过程引起GPi内乳酸转运障碍,抑制GPi神经元放电活动,且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由此推测,阻断神经元对乳酸的摄取与利用可能是导致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乳酸 苍白球内侧部 脑能量代谢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阿片类中药强镇痛剂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冰梅 许新 +1 位作者 唐燕 谢益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7-1637,共1页
目的:探讨中药痛必定注射液对正常大鼠及慢性痛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晚成分放电的影响,旨在研究中药痛必定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机理. 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未结扎;(2)CCI模型... 目的:探讨中药痛必定注射液对正常大鼠及慢性痛模型(CC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晚成分放电的影响,旨在研究中药痛必定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机理. 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未结扎;(2)CCI模型组:实行坐骨神经结扎,制成CCI模型.于术后7-10天,用光热测痛仪测试模型组动物的痛阈,痛阈降低者为模型成功.采用单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方法记录正常大鼠及CCI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诱发放电,根据诱发的背角神经元的反应形式,既有A反应又大鼠有B反应的为WDR神经元,观察并记录给予中药痛必定后2 min、4 min、8 min、15 min、30 min、60min、120 min、180 min、240 min对正常大鼠及CCI慢性痛大鼠的WDR晚成分放电数、潜伏期及自发放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神经元 WDR神经元 神经元活动 正常大鼠 类中药 镇痛剂 CCI模型 痛必定注射液 晚成分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与神经元胶质细胞之间脂质转移
15
作者 刘金博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睡眠(sleep)具有清除脑内代谢终产物、恢复脑营养物质平衡等多种生理功能;其机制为科学界研究热点。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s)在脑内营养物质支持、神经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新近研究揭示,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睡眠时脑能量调... 睡眠(sleep)具有清除脑内代谢终产物、恢复脑营养物质平衡等多种生理功能;其机制为科学界研究热点。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s)在脑内营养物质支持、神经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新近研究揭示,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睡眠时脑能量调节;神经元活动可导致胶质细胞脂质蓄积,而后者又可引发神经元功能障碍;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的双向互作可能与睡眠相关,但机制不明。近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Amita Sehgal团队发现:清醒时,神经元线粒体氧化应激产生脂滴并转移到胶质细胞;睡眠时,胶质细胞清除积累的脂滴,并与神经元均进行一定程度的线粒体自噬;该过程对维护大脑线粒体健康及脑能量稳态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发表在2024年2月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活动 神经修复 能量调节 重要生理功能 代谢终产物 脂质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内脏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卫华 李菁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7-289,293,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与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对脊髓背角神经元... 目的:本实验采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与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对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福尔马林直肠粘膜下注射致炎组(F);(2)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生理盐水组(F+NS);(3)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H-7组(F+H-7);(4)福尔马林致炎与脊髓微透析PMA组(F+PMA).结果:记录到24个单位的反应结果表明:福尔马林致炎后0~120min内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特别是0~15min和15~30min内与致炎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强(P<0.05);经微透析PMA和H-7后,上述时间段内放电频率分别明显增强(P<0.01)和回降(P<0.05).结论:PKC在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背角 蛋白激酶C 福尔马林 内脏痛 急性内脏炎症 神经元活动 炎症痛 模型大鼠 成年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硝普钠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缰核内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17
作者 赵国庆 黄民 +1 位作者 崔金娟 王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缰核中的一氧化氮 ( NO)是否参与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方法 :观察由侧脑室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 ( L- NNA)和硝普钠 ( SNP)对血压和缰核内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SNP( 1 0μg)使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下降幅... 目的 :探讨缰核中的一氧化氮 ( NO)是否参与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方法 :观察由侧脑室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 ( L- NNA)和硝普钠 ( SNP)对血压和缰核内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SNP( 1 0μg)使应激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下降幅度大于正常鼠 ( P<0 .0 5 ) ;L - NNA( 2 0μg)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缰核外侧面 ( LHb)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低于正常鼠 ,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缰核内侧面 ( MHb)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的兴奋作用明显。结论 :缰核内的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 NO通路调节心血管活动过程 ,缰核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核 砂普钠 应激性高血压 心血管神经元 一氧化氮 血压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电活动及NR2B、GABAAα-1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琰茹 侯莉娟 +2 位作者 王大磊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通路的神经中继调控作用。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采用在体局部场电位记录技术(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对一次性力竭运...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通路的神经中继调控作用。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SPF级,采用在体局部场电位记录技术(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对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entrolateral nuleus,VL)神经元电活动变化进行同步动态观察;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对力竭运动前后及恢复90min时刻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的NR2B和GABAAα-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丘脑腹外侧核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主运动期神经元电活动α波活动显著增高(P<0.05),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升高(P<0.05),兴奋性升高;疲劳初期和力竭期神经元电活动δ、θ波活动显著增高(P<0.05),功率谱重心频率显著降低(P<0.05),兴奋性下降;与安静状态相比,大鼠丘脑腹外侧核在力竭即刻和恢复90min时GABAAα-1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P<0.01)。结论:丘脑腹外侧核作为"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神经通路的中继核团,在力竭运动过程中神经元兴奋性发生改变,GABAAα-1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是导致该核团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大鼠 丘脑腹外侧核 神经元活动 受体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对轻度脊髓挫裂伤小鼠轴突髓鞘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美玲 谭波涛 +3 位作者 潘璐 伍亚民 刘媛 虞乐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观察利用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对轻度脊髓损伤(SCI)小鼠轴突髓鞘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小鼠33只,皮质定向注射携带激活型DREADDs受体的腺相关病毒[AAV-hM3D(Gq)-mCitr... 目的观察利用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对轻度脊髓损伤(SCI)小鼠轴突髓鞘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小鼠33只,皮质定向注射携带激活型DREADDs受体的腺相关病毒[AAV-hM3D(Gq)-mCitrine]。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与激活组,每组11只。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SCI组与激活组制备SCI脊髓损伤模型,2周后,激活组腹腔注射1 mg/(kg·d)N-氧化氯氮平(CNO)以激活皮质神经元电活动,假手术组与SC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4周后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毒感染情况以及神经元原癌基因(cFos)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背侧皮质脊髓束髓鞘化的程度;采用旷场试验BMS评分及不规则水平楼梯评估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腺相关病毒成功感染皮质锥体神经元,三组GFP标记的腺相关病毒转染神经元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组小鼠皮质神经元cFos表达量明显增加,与SCI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脊髓损伤中心,激活组与假手术组轴突的MBP表达量明显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激活组G-ratio值明显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S评分结果显示,腹腔注射1、2、4周,三组B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水平楼梯试验评估发现,腹腔注射2周,激活组与SCI组的错误率降低,且激活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SCI组(P<0.001);腹腔注射4周,激活组与SCI组的错误率持续下降,且激活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SCI组(P<0.001)。结论利用DREADDs技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元电活动能有效促进轻度脊髓挫裂伤后小鼠轴突的髓鞘再生及其技巧性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 神经元活动 髓鞘再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及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
20
作者 李晓璐 裴曙光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乙醇对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乙醇的中枢作用机制及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伏核脑片 ,采用细胞外记录。结果  (1)单独灌流乙醇 (0 .2μmol/ L )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先增加后降低 ,并可被 Nal(0 .2μm ol/ ... 目的 观察乙醇对伏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乙醇的中枢作用机制及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伏核脑片 ,采用细胞外记录。结果  (1)单独灌流乙醇 (0 .2μmol/ L )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先增加后降低 ,并可被 Nal(0 .2μm ol/ L )翻转。 (2 )联合灌流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DAGO、U - 5 0、D- PEN(0 .5μmol/ L )和乙醇 ,神经元抑制程度增强 ,以 DA-GO最为显著。结论 乙醇抑制伏核神经元电活动 ,该效应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特别是μ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乙醇 纳洛酮 细胞外记录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