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文 徐小琴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基于经验数据的定量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 基于经验数据的定量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就业结构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非农化 城乡收入差距 相关性分析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资本非农化倾向和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6,127-128,共9页
鉴于近年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停滞,本文在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探讨了资本非农化倾向与二元经济差距之间的门槛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当经济尚未跨过刘易斯拐点,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将引起二... 鉴于近年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停滞,本文在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探讨了资本非农化倾向与二元经济差距之间的门槛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当经济尚未跨过刘易斯拐点,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将引起二元经济差距较大幅度的降低;(2)当经济跨过(或接近)刘易斯拐点,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对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促进作用将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利用197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很好的证实了上述逻辑。最后为本文的结论性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资本非农化倾向 二元经济差距 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解二元结构的深层探析——评《中国农民非农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承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5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农民非农化研究》 城镇化进程 经济发展 二元结构 深层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积累、经济结构非农化与投资率变化规律——基于中国1996—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冷成英 匡绪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2,共8页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投资率,资本形成在产出中保持了很高比重,并且呈上升趋势,很多国家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现象,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国家表现尤为明显。结合我国1996—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投...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投资率,资本形成在产出中保持了很高比重,并且呈上升趋势,很多国家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现象,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国家表现尤为明显。结合我国1996—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投资率的变动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资本积累和经济结构非农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投资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这表明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从地区来看,大部分省份的投资率进入了随着资本积累而下降的通道,积极扩大投资的政策取向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反而可能会使其丧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窗口期,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同时警示中西部省份要切实转变发展思路,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要更加注重内生发展动力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投资率 经济增长 投资驱动 资本积累 经济结构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农化视角的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以34家农业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艳 江艳军 +1 位作者 姚忠智 王凯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36-38,共3页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农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而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农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过程中将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为长期和短期,并采用中介效应检验...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农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而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农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过程中将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为长期和短期,并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来研究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非农化经营以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股权结构和非农化对经营绩效的共同作用时,非农化战略对公司短期绩效的正面影响会随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弱,股权集中度增强了非农化对长期绩效的负向影响。非农化战略在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非农化 绩效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中利益冲突的类型及发生机理探析——基于L开发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平 杨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关于农地非农化中利益冲突发生原因的解释,以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为主流。本文以L开发区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农地非农化中利益冲突类型进行了梳理,发现其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款标准不合理、土地补偿费分配不公、村组提留和使用... 关于农地非农化中利益冲突发生原因的解释,以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为主流。本文以L开发区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农地非农化中利益冲突类型进行了梳理,发现其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款标准不合理、土地补偿费分配不公、村组提留和使用不合理以及土地违规利用等四个方面。究其根源,一是集体化共有产权设置不利于保护农户利益,二是我国政府治理和村庄治理的结构与功能错位激化了利益矛盾。农地非农化中的利益冲突是产权结构不合理和国家治理机制不健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化解农地非农化利益冲突必须兼顾经济产权变革和国家治理结构调整这两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利益冲突 产权结构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的探索
7
作者 刘祖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9-80,98,共3页
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的探索刘祖春1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通过对众多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进行研究发现,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普遍存在着两种结构迥异的经济部门:一是原始的落后的农业部门,在这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很低,而... 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的探索刘祖春1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通过对众多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进行研究发现,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普遍存在着两种结构迥异的经济部门:一是原始的落后的农业部门,在这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很低,而且存在着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人口;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非农化 劳动力市场 农村劳动力 我国农村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户籍制度 中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促进共同富裕相关的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康 张晶晶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2,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内洽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联结于制度建设和收入分配秩序优化。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须紧密结合三层次收入分配体系做综合考量,形成整体导向“共同富裕”的系统化安排。“财富积累机制”的公...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其内洽于“共同富裕”总体目标,联结于制度建设和收入分配秩序优化。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须紧密结合三层次收入分配体系做综合考量,形成整体导向“共同富裕”的系统化安排。“财富积累机制”的公平合意与合理合法,须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促进适应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财富结构形成。其大方向,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初次分配体系、加大收入再分配和鼓励第三次分配,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当前的着力点和阶段性目标,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促进共同富裕总目标的导向下,注重规范由“先富”走向“共富”的收入流量调节机制,同时注重与收入分配有密切关联的财富存量积累机制的规范,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公正地惠及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积累机制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社会财富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宝贵的社会财富有待开发——南京无钱电元件四厂青年职工业余生活调查
9
作者 张学洪 《江苏社会科学》 1983年第8期2-8,共7页
闲暇时间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宝贵社会财富。开发和利用好闲暇时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探寻增加青年职工闲暇时问占有量和提高闲暇时间利用质量的途径,今年一月份我们在南京无线电元件四厂调查了35... 闲暇时间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宝贵社会财富。开发和利用好闲暇时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探寻增加青年职工闲暇时问占有量和提高闲暇时间利用质量的途径,今年一月份我们在南京无线电元件四厂调查了35周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的业余生活。这个厂是一个以生产瓷介电容为主的大集体无线电元件厂,共有6个车间,11个科室,900名职工。35周岁以下的(即194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职工有614人,占职工总数的68.4%,是工厂生产的主力军。其中31~35周岁的253人,占13.3%,26~30周岁的23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职工 闲暇时间 业余生活 社会财富 时间结构 已婚女职工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工作 调查结果 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财富分配的系统论
10
作者 梁惠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1期20-25,共6页
当前的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的深层原因是财富分配和政策紊乱,而体制、政策决策的分散,以及自成体系这种无系统性是问题的关键,缺乏对决策系统的设计又是问题的初始条件。我国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实践是围绕社会财富的分配展开的。但是... 当前的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的深层原因是财富分配和政策紊乱,而体制、政策决策的分散,以及自成体系这种无系统性是问题的关键,缺乏对决策系统的设计又是问题的初始条件。我国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实践是围绕社会财富的分配展开的。但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管理加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仍然是财富的分配问题,财富分布状况不明,财富分配结构不合理,财富分配行为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财富分配 分配结构 分配政策 经济主体 国民经济运行 财富的分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 固定资产 生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意味着劳动力的非农化和城市化
11
作者 王婧 《财会月刊(合订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C期4-5,共2页
关键词 就业问题 中国 就业结构 剩余劳动力 失业率 劳动力市场 非农化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村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立民 宋仁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现状与特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导致了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继承人缺位的局面,既加快了农村社会重置资源的步伐,也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重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安全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 流动性压力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着力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孝德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7期41-45,共5页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是一个综合问题,在大力推动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结构改革的同时,更需要大力推进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结构调整,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着力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重化工产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导致财富分配向大资本集...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是一个综合问题,在大力推动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结构改革的同时,更需要大力推进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结构调整,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着力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重化工产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导致财富分配向大资本集中,引发社会财富分配在资本与劳动要素之间失衡的重要的经济原因。亟需启动遏制重化工产业借助惯性力继续扩张的刹车机制,推动中国经济从重化工主导的产业发展阶段向服务业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阶段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问题 调整经济结构 社会财富分配 产业发展阶段 分配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阶段 化工产业 结构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与社会进步(上)
14
作者 项国波 雷德森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4年第2期44-45,共2页
现代,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人、无人工厂和各种数不清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正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改变着社会的劳动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它不仅冲击着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农民,而且冲击着企业、事业、... 现代,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器人、无人工厂和各种数不清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正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改变着社会的劳动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它不仅冲击着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农民,而且冲击着企业、事业、政府机关、政治集团,甚至家庭主妇。一场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正以非常稳健的步伐来到人世间。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命 社会进步 经济结构 社会发展 工业革命 社会财富 第三产业 劳动力 劳动者 蒸汽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结构的变化与劳动价值理论
15
作者 郭其友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1,共5页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变引起了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劳动结构的变化既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又影响着财富的生产。尽管分配制度涉及到所有制、生产力状况等等方面 ,但劳动内容、方式的变化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分配制度...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变引起了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劳动结构的变化既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又影响着财富的生产。尽管分配制度涉及到所有制、生产力状况等等方面 ,但劳动内容、方式的变化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分配制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结构 劳动价值理论 分配制度 商品价值 社会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小流域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法
16
作者 陈法扬 源建华 +1 位作者 罗维鸿 党相志 《生态经济》 1988年第5期40-42,共3页
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水土保持的核心在于解决合理利用土地问题。换句话说,土地利用不合理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非常赞同威廉·配弟这句话:“劳动是社会财富之父,土地是社会财富之母”。我国是一个地少人... 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水土保持的核心在于解决合理利用土地问题。换句话说,土地利用不合理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非常赞同威廉·配弟这句话:“劳动是社会财富之父,土地是社会财富之母”。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5亩,仅有世界平均数的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产业结构 优化规划 水土保持 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线性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 社会财富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7
作者 刘晓 汪容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 体育规模 发展 体育功能 体育结构 社会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策略
18
作者 王青芳 《农村农业农民》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属于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调整,是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因此,在抓调整中,基宏观策略的着眼点必须跳出就农业结构说农业结构的局限,应将农业自身发展与其直接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并重。一...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属于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调整,是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因此,在抓调整中,基宏观策略的着眼点必须跳出就农业结构说农业结构的局限,应将农业自身发展与其直接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并重。一、农业现代化与农民非农化同时并重策略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宏观策略 中国 农业产业化经营 工业反哺农业 农业现代化 农民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我国农民问题形成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冲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57-61,共5页
分析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及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历史原因,探讨重工业优先发展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过剩人口的转移和农业地位变化的影响,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农民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关键词 农民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共同富裕”二元化 社会财富结构的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绩效分析与制度改进 被引量:17
20
作者 姜海 李成瑞 +2 位作者 王博 曲福田 徐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9,85,共8页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中国土地非农化调控的核心工具,理解其作用原理及绩效对于提升国家土地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是国家每年预算安排给地方政府用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土地发展权。中央—地方土地非农化利益冲突、"...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中国土地非农化调控的核心工具,理解其作用原理及绩效对于提升国家土地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是国家每年预算安排给地方政府用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土地发展权。中央—地方土地非农化利益冲突、"国家至上"社会文化、现行政府管理体制是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产生的基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面临着信息不完全、预算软约束、棘轮效应、管制俘获等内在难题。2000—2010年全国分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土地代价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发展规律。但在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和土地管理制度下,二、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约124000元/人之后,土地代价水平才能进入下降通道,与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程度和节约利用的紧迫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力度上升虽然对近年经济增长土地代价水平降低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但未能扭转土地代价水平和建设用地总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应针对现行管理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土地发展权双轨配置格局和政府治理发展趋势,统筹计划内与计划外土地发展权配置,简化计划内指标分配方法,完善计划考核——激励机制,使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从简单的"土地预算"管理向引导地方政府合理配置土地的制度工具转变,加快经济增长土地代价水平降低至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非农化 治理结构 管理绩效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