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吴海燕
徐勇
-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出处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7-1459,共3页
-
基金
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号:J2020112。
-
文摘
从社会认知障碍训练概述、分类及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综述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认知障碍干预研究现状,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社会认知障碍
干预
综述
-
Keywords
schizophrenia
social functioning
social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ervention
review
-
分类号
R473.74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自我面孔优势加工及其机制
- 2
-
-
作者
唐小下
张姝佳
张颖
王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
出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1791,共21页
-
基金
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2ZD0205100,2021ZD0203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106,32430043)资助。
-
文摘
自我面孔是自我社会性符号的代表。作为自我意识的窗口,自我面孔相比于他人面孔享有一系列加工优势,包括识别优势、注意优势、积极优势。识别优势是指对自我面孔的更快更准确地识别,这一优势不受面孔朝向和空间频率成分的影响,并得到早期脑电成分如N170的支持。注意优势体现为自我面孔具有强势的注意捕获和保持能力。积极优势进一步表征了自我面孔加工优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面孔比客观表征更具吸引力或更值得信赖。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可以在无意识水平发生,并受到个体自尊、文化差异、感觉信息整合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在个体自尊层面,高自尊个体通常在面对干扰时也能保持对自我面孔的各类优势加工。而低自尊个体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则容易受到社会线索的干扰,对自我面孔的注意加工也会受到任务类型的影响。在文化差异层面,相比东亚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群体,强调独立自我构建的西方文化下的群体表现出更强的自我面孔优势。感觉信息整合也会影响自我面孔优势加工,例如,同步的视觉-触觉信息能增强自我面孔优势。在神经机制层面,自我面孔优势加工在整体上表现出右脑偏侧化特性,并涉及枕叶、颞叶、额叶、脑岛、扣带回等多个脑区。近年来,研究者已围绕自我面孔的加工及其优势效应提出多个理论阐述,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在行为和神经层面并不存在明显优势差异,使得自我面孔特异性仍存在争议。进一步论证自我面孔特异性的关键在于采用面孔联结范式来控制熟悉性,从而厘清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之间是否存在本质差异。由于自我面孔加工优势效应与社会认知障碍(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存在紧密联系,明确自我面孔特异性有潜力为这些社会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分级和后期干预提供新的关键线索,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
关键词
自我面孔
优势加工
社会认知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精神分裂症
-
Keywords
self-face
advantage processing
socio-cognitive disorder
ASD
schizophrenia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