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狮少年2》:场域、资本与惯习交织下的观众共鸣 被引量:1
1
作者 牛光夏 张晓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以现实主义题材拓展动画创作空间,突破动画电影以往惯常的神话IP局限,契合大众对文化传承、现实映照及平凡崛起的诉求,在国家大力复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中华优...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以现实主义题材拓展动画创作空间,突破动画电影以往惯常的神话IP局限,契合大众对文化传承、现实映照及平凡崛起的诉求,在国家大力复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开辟独特发展路径,堪称一部成功之作。本文从场域理论出发,剖析该多元化作品中场域、资本和惯习相互交织成就的有口皆碑,进而探究观众精神共鸣的缘由,并揭示其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批判层面的积极意义,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提供范例,彰显文化传承的多元价值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文化资本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习与场域:中国足球困局的文化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16
2
作者 翟光勇 李天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0,共5页
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框架,尝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思考中国足球困局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不仅是其自身场域内责权界定不清和关系处理不当所致,同样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惯习、其他社会场域的影响及中国足球乃至体育自身"... 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框架,尝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思考中国足球困局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不仅是其自身场域内责权界定不清和关系处理不当所致,同样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惯习、其他社会场域的影响及中国足球乃至体育自身"资本"的相对有限性等诸多因素共同形塑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中国足球 文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核心社会结构形态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帅 陈钢 陈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6,共4页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是体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途径之一。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生态使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划构成为了可能,其本质就...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是体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的途径之一。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生态使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划构成为了可能,其本质就是一个小型的区域社会,具有一般社会的结构和特征。从经济、文化和资源管理3个核心要素研究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社会结构,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经济形态上,应大力倡导绿色可持续经济模式,体育生态旅游是实现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层面上,应进行积极的重构,尊重当地人的自由选择,并借助外部力量使文化得以进化;在资源管理上,应遵循"无为而治"的资源管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圈 体育文化 核心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中国乡村权力结构研究——传统文化、乡镇企业和乡政村治 被引量:27
4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3,138,共8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权力结构 传统文化 乡政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 被引量:49
5
作者 万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8,35,共8页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不健全、文化建设需加强等瓶颈。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调查个案,采用质...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不健全、文化建设需加强等瓶颈。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调查个案,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保护的思路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才是解决这些瓶颈的根本之道。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村落经济发展、村落政治建设、村落先进文化之间,3个"双赢"局面的形成是村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社会结构 传统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熊跃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6,共9页
本文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为分析对象,从比较的层面出发,对上述三个东亚国家的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也侧重政治经济分析和社会学的诠释。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内涵来理解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内涵与特征,... 本文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为分析对象,从比较的层面出发,对上述三个东亚国家的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也侧重政治经济分析和社会学的诠释。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内涵来理解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内涵与特征,即国家力量、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交织作用对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的核心影响。作者认为,作为东亚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福利范式并不是同一类型,虽然人们笼统将它们三者归类为"东亚福利模式",但它们各自仍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或差异是与它们各自不同的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就此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国家 福利范式 国家力量 社会结构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传统宗教文化的社会机制与结构
7
作者 刘江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1-107,共7页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没有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与机制的纯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哈尼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就是与其特殊的民族迁徙史、"父子连名"的血亲机制、"师徒连名"的技术和文化传承机制、"...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没有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与机制的纯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哈尼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就是与其特殊的民族迁徙史、"父子连名"的血亲机制、"师徒连名"的技术和文化传承机制、"地名连名"的民族区域结合机制相联系的。从宗教文化传承的社会结构上看,它是通过原生的"血亲力量集团"、"宗教文化贵族集团"和封建化时代的"村社议事会"所构成的特殊社会结构及其机制实现的。充分认识民族传统宗教文化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机制,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是实现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宗教文化 社会机制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福利文化民族性的实证研究》出版
8
作者 德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社会福利 公共福利 文化民族性 场域 实证研究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职教发展之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探源
9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55-55,共1页
李俊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中撰文.通过对德国社会结构的分析和关于职业的文化传统的论述.剖析了德国年轻人选择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深层原因.并试图回答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能够为培训者带来怎样的职... 李俊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中撰文.通过对德国社会结构的分析和关于职业的文化传统的论述.剖析了德国年轻人选择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深层原因.并试图回答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能够为培训者带来怎样的职业前景.这一职业前景与其他的教育及培训途径相比,有何优劣;另一方面.职业在德国文化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内涵.其文化对于职业的这种理解如何体现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化 文化传统 社会结构 双元制职业培训 职教发展 教育研究 职业前景 教育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场域—惯习”分析及其意义——布迪厄的视野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天勇 陈正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文化自信的目的在于培养民族的现代心理,借用布迪厄的话来说就是"性情倾向系统",即"惯习",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场域主导的"性情倾向系统"的揭示为分析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视角。文化自... 文化自信的目的在于培养民族的现代心理,借用布迪厄的话来说就是"性情倾向系统",即"惯习",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场域主导的"性情倾向系统"的揭示为分析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视角。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全球化及其造就的"全球主义"、"普世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矛盾、现代化及其带来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文化坐标位移这三大"场域"作用的结果,是适应这些场域的文化惯习。对文化自信"场域—惯习"的分析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是新场域的文化表达;文化自信既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强化文化自信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再出场,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布迪厄“场域- 文化自信 镜像 优秀传统文化 再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传统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简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2,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甚至是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也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和文化现代化之中,传统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传统村落由... 一、问题的提出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甚至是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也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和文化现代化之中,传统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传统村落由于长时期地相对封闭于主流文化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社会交换理论 结构变迁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 精英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晓庆 《古今农业》 2003年第4期20-27,共8页
如何解读中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对农业演变的影响?如果仅仅只从“文化背景”的角度,静态地、平面化地阐释文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不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化与农业发展二者之间某种必然的动态联系,即某种动态规律性。本文从“文化结构”这一... 如何解读中国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对农业演变的影响?如果仅仅只从“文化背景”的角度,静态地、平面化地阐释文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不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化与农业发展二者之间某种必然的动态联系,即某种动态规律性。本文从“文化结构”这一概念出发,从“文化结构”与“文化功能”关系的角度,将农村文化传统放入文化结构中去,审视其在当代中国农业演变的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社会文化传统 当代 农业演变 文化结构 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6,共6页
关键词 传统政治文化 政治权力 乡村社会 社会大众 社会政治活动 国家权力 二元结构 中国传统 乡村政治 政治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结构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南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9-33,共5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简称“初级阶段”)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组合结构:按其结构要素和组合方式,可分为因素结构、形态结构和空间结构等基本结构形式。一、从构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简称“初级阶段”)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组合结构:按其结构要素和组合方式,可分为因素结构、形态结构和空间结构等基本结构形式。一、从构成因素角度分析,是社会主义文化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的三维组合。社会主义文化因素。这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的新质文化,它既是初级阶段文化的整体,也是社会主义其它发展阶段文化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阶段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港澳台 异质文化 传统文化因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现代化 文化势差 文化结构 多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良性互动的应然向路——基于结构化社会理论视角的阐释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为坤 刘树军 +2 位作者 何叙 陈德旭 鲁梦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传统武术,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应然向路已成为体育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时代议题。为此,研究立足于结构化社会理论研究范式,具体从文化“意义、规范及权力”的三重维度,诠释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 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传统武术,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应然向路已成为体育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时代议题。为此,研究立足于结构化社会理论研究范式,具体从文化“意义、规范及权力”的三重维度,诠释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建构-解构-重构”互动关系历程,以期探寻传统武术与当代乡村社会结构良性互动的实践向路。研究认为:(1)农耕乡土社会实现了对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稳定关键构建,并塑造了传统武术生产性、伦理性与组织性的三重文化特质;(2)工业社会极大地解构了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稳定关系,外显为传统武术文化特质的衰退性生存危机——生产性的弱化、伦理性的式微及组织性的衰弱;(3)传统武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为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为驱动力,推动传统武术文化意义生产性的重构;以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目标指引,促进传统武术制度规范伦理性的重塑;以组织振兴为实践切入点,推进传统武术治理实践组织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武术发展 乡村文化繁荣 社会结构 文化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翻译学视阈下英汉自译惯习研究——以熊式一《天桥》汉语自译本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宇文刚 高慧 郭静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2,共6页
从布尔迪厄社会翻译学理论入手,分析熊式一的《天桥》汉自译本中译者行为痕迹,从文化专有项明晰化、人物塑造明晰化、叙事空间明晰化和家国情怀明晰化等角度,探讨译者社会经历中所积攒双重文化惯习与自译过程中译创机制,阐明自译中译者... 从布尔迪厄社会翻译学理论入手,分析熊式一的《天桥》汉自译本中译者行为痕迹,从文化专有项明晰化、人物塑造明晰化、叙事空间明晰化和家国情怀明晰化等角度,探讨译者社会经历中所积攒双重文化惯习与自译过程中译创机制,阐明自译中译者翻译惯习和译者创作惯习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厘清自译惯习、场域和资本与译者自译行为的实践逻辑关系,为今后的自译研究提供一定的文本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式一 自译 多重文化 明晰化 译者行为 社会翻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整合思想方法论的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本根 姜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8,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社会整合思想,儒释道都推崇“执中”,并各有独特的方法论:儒尚则直而以礼合,道崇柔弱而以道合,同时儒道思想,加上佛教思想又互补,使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具有很强的整合特征。
关键词 社会整合 思想方法论 中国传统文化 以直报怨 矛盾因素 主导价值 《易》 《道德经》 儒道思想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之命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南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的相对分离同时 将导致文化的理想层面与实用性层面的相对分离,从而使得把文化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反对的传统的整体观思想模式在文化研究中不再...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的相对分离同时 将导致文化的理想层面与实用性层面的相对分离,从而使得把文化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反对的传统的整体观思想模式在文化研究中不再适用,而必须代 之以一种非整体现的思想方法,分离地考察文化的两个层面。本文由这种考察得出的结论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性文化与实用性文化同现实的经济、政治活动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 关系,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两个层面亦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实用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将 不得不归于消亡,完全让位于一种现代性文化;而在理想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则有可能在现 代社会中保有一席之地,与对立的现代性理想文化构成相互竞争且互补的两极,从而进入一 个“复调”文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性文化 实用性文化 传统文化 现代性 政治活动 现实生活 文化层面 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社会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文化传统与人的现代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广文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4期23-27,共5页
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使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同时,伴随着这种大趋势,它必然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一系列的传统观念、传统模式(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等等)正在受到冲... 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使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同时,伴随着这种大趋势,它必然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一系列的传统观念、传统模式(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等等)正在受到冲击。在我国,人们在目睹了当代西方政治与经济、文化与道德的严重冲突之后,也越来越感到,不能把我国的现代化仅仅理解为科学与技术问题,理解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问题。广义来讲,它应该是一种人的现代化,即和这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全面更新。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社会 人与人 相适应 文化心理结构 西方文化传统 发展问题 生产力 经济发展 人与自然 自我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传统结构的人文生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岳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教育传统是教育发展和现实改革的重要基础。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构成了我国教育传统的社会存在生态 ;血缘本位、情感机制、入世意向形成了其文化精神生态 ;儒、佛、道三家的教育共同建构了其主体结构生态 ,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 教育传统是教育发展和现实改革的重要基础。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构成了我国教育传统的社会存在生态 ;血缘本位、情感机制、入世意向形成了其文化精神生态 ;儒、佛、道三家的教育共同建构了其主体结构生态 ,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精神流程 ,构造了我国教育传统的基本人文生态 ,它以个体的生命关怀为出发点 ,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基本旨归 ,以人格陶冶为核心内容 ,成为我国教育传统的深层文化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传统 人文生态 中国 社会存在生态 文化精神生态 主体结构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