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雄狮少年2》:场域、资本与惯习交织下的观众共鸣 |
牛光夏
张晓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惯习与场域:中国足球困局的文化社会学思考 |
翟光勇
李天珍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3
|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核心社会结构形态 |
陈帅
陈钢
陈璐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4
|
社会转型与中国乡村权力结构研究——传统文化、乡镇企业和乡政村治 |
周大鸣
杨小柳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7
|
|
5
|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 |
万义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9
|
|
6
|
国家力量、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中国、日本和韩国福利范式的理论探索与比较分析 |
熊跃根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2
|
|
7
|
哈尼族传统宗教文化的社会机制与结构 |
刘江岩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福利文化民族性的实证研究》出版 |
德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9
|
德国职教发展之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探源 |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0
|
文化自信的“场域—惯习”分析及其意义——布迪厄的视野 |
张天勇
陈正良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1
|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传统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简析 |
陶琳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2
|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
周晓庆
|
《古今农业》
|
2003 |
5
|
|
13
|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 |
任军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4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结构的多维分析 |
黄南珊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5
|
乡村振兴: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良性互动的应然向路——基于结构化社会理论视角的阐释 |
刘为坤
刘树军
何叙
陈德旭
鲁梦梦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6
|
社会翻译学视阈下英汉自译惯习研究——以熊式一《天桥》汉语自译本为例 |
宇文刚
高慧
郭静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7
|
中国传统社会整合思想方法论的特点 |
万本根
姜生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8
|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之命运 |
王南湜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19
|
东西方文化传统与人的现代化 |
邹广文
|
《学习与探索》
|
1986 |
5
|
|
20
|
中国教育传统结构的人文生态分析 |
岳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