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自信的“场域—惯习”分析及其意义——布迪厄的视野 被引量:4

Analy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ield-Habitu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Bourdieu's Perspec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化自信的目的在于培养民族的现代心理,借用布迪厄的话来说就是"性情倾向系统",即"惯习",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场域主导的"性情倾向系统"的揭示为分析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视角。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全球化及其造就的"全球主义"、"普世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矛盾、现代化及其带来的"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文化坐标位移这三大"场域"作用的结果,是适应这些场域的文化惯习。对文化自信"场域—惯习"的分析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是新场域的文化表达;文化自信既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强化文化自信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再出场,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文化自觉。 The aim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o cultivate national modern psychology, in Bourdieug discourse, habitus. The proposi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fields :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universalism and national- ism, modernity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nd changes of world economic patterns and global cultural displace- 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field - habitu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tells us that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 cultural expression of the new field. Cultural confidence is not only individual but also collectiv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return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since we should realiz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practice.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基金 2016年度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工程研究专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新贡献"(项目编号:16MYZX12YB)阶段性成果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CKS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布迪厄“场域-惯习” 文化自信 镜像 优秀传统文化 再出场 Bourdieu Field - Habitus Cultural Confidence Mirror Image
作者简介 张天勇(1976-),男,汉,山东曹县人,苏州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第六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首批“社科英才”,现任宁波大学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陈正良(1965-),男,汉,浙江宁海人,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宁波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研究方向:文化理论研究,文化软实力。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